高中数学常考知识要点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_第1页
高中数学常考知识要点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_第2页
高中数学常考知识要点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_第3页
高中数学常考知识要点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_第4页
高中数学常考知识要点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平面解析几何26.直线系方程:1)平行直线系: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待定系数。2)垂直直线系: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待定系数。3)过两条直线:和:交点的直线系为:(其中不包括直线)。27.圆的相关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3)圆的参数方程:4)为圆的充要条件是:,且,且,且该圆圆心为( ),半径为( )。5)点点()为直径端点的圆的方程是:6)等圆方程:(为常数,)7)同心圆方程:(为常数,)8)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9)过圆外一点()向圆所引的切线的切线长为。10)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11)设两圆和,则圆系方程是:+ 若令=-1,

2、则 其中:1)若和相交,表示过两圆交点的圆,但不包括;表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若和相切,表示两圆的公切线方程。3)若和相离,则上的点到两圆的切线长相等。12)若以点(),点()为直径端点的圆过原点,则有( )。28.椭圆相关性质:1)椭圆的第一定义:2)椭圆的第二定义:3)椭圆的参数方程:4)共同焦点的椭圆系方程:(0,0)或(为常数,)。5)设椭圆方程为()。其中椭圆的顶点坐标为( ),椭圆的对称轴为( ),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焦点坐标为( ),准线方程为( ),焦半径为( ),焦距为( ),离心率为( ),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 ),两准

3、线间的距离是( ),焦点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 ),焦点到顶点的最长距离是( ),过焦点垂直于长轴的通径长为( ),焦点弦长为2。6)已知()为椭圆()上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过点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7)设点在椭圆()上,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为其对应的两条焦半径,则在焦点三角形之中,=。当时,=。=,当=( )时,有最大值为( )。8)若点在椭圆()上,则过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29.双曲线的相关性质:1)双曲线的第一定义: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3)若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则(),显然( );若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

4、则(),这时有( )。当=时,的轨迹为以或为端点的射线。当时,没有轨迹。4)“双曲线的渐近线互相垂直”是“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的( )条件。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渐近线方程为( )。5)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具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为:(,为常数)。6)设双曲线方程为()。其中双曲线的顶点坐标为( ),双曲线的对称轴为( ),实轴长为( ),虚轴长为( ),焦点坐标为( ),准线方程为( ),焦半径为( ),焦距为( ),离心率为( ),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 ),两准线间的距离是( ),渐近线方程是( ),焦点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 ),焦点到

5、顶点的最长距离是( ),过通径长为(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虚半轴长,焦点弦长为2。7)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是,即两组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有相等的焦距。它们的离心率满足关系式:和。8)已知()为双曲线()上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过点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9)设点在双曲线()上,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其对应的两条焦半径,则在焦点三角形之中,=。当时,=。=,当=( )时,有最小值为( )。10)若点在双曲线()上,则过点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30.抛物线的相关性质: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其中为焦点到准

6、线的距离,)3)对于抛物线(),其焦点为( ),准线为( ),对称轴为( )。4)已知为抛物线()的焦点弦,且(),点是抛物线的焦点,为原点,直线的倾斜角,为抛物线的准线,且,轴于点,与分别交轴于点,。则=( ),=( ),=( )。,=( )。以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以(或)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 )。以切于点。点,四点共圆,为直径。若轴,则抛物线的通径,长为。5)已知()为抛物线()上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过点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6)若点在抛物线()上,则过点的抛物线的切线是。31.直线(),斜率为)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的弦长公式为=。

7、五、空间几何32.线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3), 4), 5), 6), 7), 8)平行公理4:33.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3), 4), 34.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3), 4), 35.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3), 4), 5), 6), 36.面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法:2), 3), 37.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法: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为面的中心。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0,0,0),(2,0,0),(2,2,0),(0,2,0),(0,0,2),(2,0,2),(2,2,1),(0,2,2)

8、,(1,1,0)。=(1,1,-2),=(-2,2,0),因为·=0,所以,所以。(线线垂直)2)=(1,1,0),=(2,2,0),因为=2,所以,所以,所以平面。(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线面垂直,只用证直线的向量和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向量的乘积为0即可。4)=(1,1,-2),=(-1,1,2),=,所以和的夹角为,所以=。(注意找准向量的顶点)(线线夹角)5)因为=(1,1,-2),=(-1,1,2),所以面的法向量(即垂直于平面的向量)·=0,·=0,所以=(2,0,1)。易证为面的法向量,=(0,0,1)。所以=,所以=。(面面夹角,转换为法向量求

9、夹角)6)因为面的法向量=(2,0,1),=(-2,2,0),所以=,所以,所以和面的夹角为(线面夹角,转换为法向量和直线的夹角,但要注意线面夹角是所求出角的余角)7)线面垂直,可以转换为直线和平面的法向量平行。面面平行,可以转换为法向量平行。面面垂直,可以转换为法向量垂直。8)=(-1,1,0),面的法向量=(2,0,1),所以点到面的距离=。9)=(1,1,-2),=(-2,2,0),设与和都垂直,得(1,1,1),所以异面直线和间的距离=。10)面面距离和线面距离都可以转换为点线距离求解。38.二面角的几种求法:1)定义法:2)垂面法:3)三垂线法:4)射影面积法:5)空间向量:39.点面距离的求法:1)转换成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求公垂线段;2)等体积法;3)空间向量。六、排列组合40.=( )=( )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