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商场的进店费_第1页
如何面对商场的进店费_第2页
如何面对商场的进店费_第3页
如何面对商场的进店费_第4页
如何面对商场的进店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对商场,许多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慨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什么花样繁多的“进店费”简直让企业不堪重负! 在郑州市万客来食品城,记者见到了山东烟台白洋河葡萄酒郑州总经销,郑州百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峰,张总说起商场,又摇头、又叹气:简直让你没办法干! 他说,郑州几个大的百货商场如丹尼斯,正道花园、金博大、思达超市等,都要对生产厂家收取进店费,进店费是按产品品种收,不是按企业收,譬如速冻食品,速冻汤圆要交进店费,速冻饺子也要交进店费,你如果还有速冻小笼包子等品种,同样要交进店费。收费标准依产品不同而交的多少也不同,最少的多元,最多的交多元。 除此之外,还要交“新品费”,每个品种元。商场每年要搞店庆,

2、每个产品要收“店庆费”元以上不等,商场要开连锁店,又要收取开业赞助费元以上。每个产品还要收“堆头费”元以上。商场不定期印制DM广告向社会发放,还要收“DM费”元以上。厂家要派促销小姐进商场,就必须交“促销小姐管理费”,按人头收,每位小姐交元以上。促销小姐要佩戴胸卡,也要交费,标准元以下。促销人员统一着装,还要收取着装费,郑州思达连锁超市要求促销人员进店更衣,所以还要收取更衣柜费。超市里经常发生商品丢失,那么厂家还要交“丢失物品费”,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不等。技术监督局,卫生防疫站等部门要到商场不定期抽检商品质量,提取样品,所以企业还要交“抽检费”不一而足。 张总说,光这些费用不说,商场的结算

3、也很成问题,总是拖欠货款,如思达超市,个月才结一次帐。有一个经销商,如今已被“思达”拖欠多万元。有些是月结,还好一些,如丹尼斯百货,正道花园商厦等,结款还比较及时。商场的这些问题,不仅仅局限在食品生产企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譬如河南的知名企业双风皮鞋厂,各商场拖欠款达多万元!有的拖几年结不了,甚至打起了官司,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开专卖店,郑州市已达多家。其实开 专卖店实属无奈之举,即使开了专卖店,企业仍然不愿丢掉商场这个窗口,因为那里毕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最佳场所。许多企业建议商场采取“双赢”方针,如果过于对立了,双方只有一齐玩完。 那么,除了商场、专卖店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渠道呢有!如农村县、乡、

4、区,但是这些地区的购买力还不强,只能作为城市的一个补充。有些食品可以,如方便面,火腿肠、中低档白酒等,农村市场潜力较大。但是那些档次较高的商品,除了依靠商场、超市,目前的办法还真的不多。 附: 郑州商场收取用清单 进店费1000-10000元/次 新品费200元/个 物损费按丢失物品计 堆头费400元 促销管理费150元/人 胸卡费10元/个 DM费400元/次 店庆费2000-10000元 开业赞助费2000-10000元 为营销之车加一个轮 进店费,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衍生物。年代初,非但没有进店费之说,反而是商场的采购人员到处求神拜佛,求厂家把产品送到商场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激烈的

5、竞争开始出现了。先是一些厂家为了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主动打点商场的相关工作人员,或返点、或给好处费,这一来吊起了商场的胃口,一开始是进店费,进而衍生出促销费、堆头费、管理费、展示费、节庆费、店庆费、开店费等,而且价码越来越高。由于销售费用的增高,利润越来越薄,厂家已不堪重负,他们对商场简直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离开商场(包括超市、连锁店等),厂家是否还有其他的营销渠道呢?笔者结合双汇的营销模式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寻找新的营销通路 我们通常所见的运输工具,有独轮车、双轮车、三轮车、以甚四轮的汽车、几百轮的火车,车轮越多装载的东西越多。厂家在营销战术上不妨学一学这种车轮模式,把营销的渠道拓宽一

6、些,摆脱那种依赖商场(包括超市、连锁店等),除了甘受宰割别无选择的被动局面。厂家可寻求代理商,进入小卖店,设立批发点,建立营销网,直到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分销公司、商业公司、商业连锁店或专卖店等。如果这样做,就等于给自己的营销之车增加了一个到几个车轮。 二、 双汇经验可资借鉴 过去,双汇的产品主要还是通过商场、超市流向终端消费者,也曾被高额的进店费、促销费、堆头费、管理费、展示费、宣传费、店庆费等弄得苦不堪言。老实说,虽然这些费用如同套在厂家脖子上的绞索,但还是要把“头”伸进去,不然产品还是产品,就难以进入市场变成商品。 在收取进店费方面,比较典型的要数家乐福。厂家产品进入他们的卖场,必须提前

7、预交进店费,还要厂家自己把产品运到卖场。产品进场后,卖完一个月才能结帐(大量占有厂家的流动资金),如果产品滞销,即采取末位淘汰减价法。商场的这种做,逼迫厂家另谋出路。年初,双汇试探性在自家厂门口建立了第一家专卖店(后改为连锁店),用自己近种产品占满了整个店堂。开业之初,即收到良好效益,接下来又连建两个新店,结果个个生意火爆。这一火爆,预示着成功的希望,双汇领导人迅速抓住机会,很快在河南省内建立了上百家双汇专卖店。双汇计划在年在全国建立家专卖店,到年建立家专卖店,营业额突破亿元。有人说建专卖店得不偿失,因为投入很大。但是建店投入是一次性的,如果一个专卖店按年使用年限计,双汇集团每年可以节省的销售

8、成本。 双汇的经验无疑是成功的,这也给商场老板提了个醒:厂商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关系,如果一味抬高进场门槛,只会将厂家拒之门外,最后自己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厂家另建一套营销系统,无疑是商场给自己树造一个竞争对手,对商场并无任何好处。(宋玉刚) 进店费能提高厂家竞争力 为了了解商场、超市对进店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者走访了成都的几家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某超市负责人认为,厂家对“进店费”的过激反应,不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他说国人整天口头上喊与国际接轨,一旦真的接上轨了,却又喊负担太重,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心态。事实上,“进店费”是国际上通行的商品准入原则,并不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再说,

9、单就站在“厂商双赢”的角度,进店费也不可不收。搞一个大型超市需要数百、上千万元资金,不向厂家收取费用,商场、超市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商场、超市都垮掉了,厂家的产品如何推向终端消费者呢?有的厂家提出自建专卖店、连锁店,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针对厂家反映的收取费用过高的问题,他一一进行了反驳。 他说进店费其实是为厂家设置一道自查的门槛,将那些质次价高的产品自动拒之门外。如果没有这道门槛,也许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涌进商场、超市,那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甚至可以说是犯罪。 至于促销费,能够使商品更快到终端消费者手里,加速商品和资金流动,对厂、商、消三方都有利,厂家不应有异议。 堆头费,既然商品占

10、用了卖场的空间,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天经地议的事。再说这笔费用也不高,厂家完全有能力承担。 谈到厂家意见最大的节庆费、店庆费等,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从来未作过硬性规定,属于厂商之间一种礼尚往来。 最后,这位负责人也谈到,所谓进店费,年代中期以前是不存在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非常激烈,商家的利润越来越薄,如果不向厂家收取一定的费用,必然无利可图。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现在这样做,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这位负责人还说,向厂家收取一定的费用,对他们增强竞争力有好处。商场采取的种种措施,例如滞销产品减价甩卖,如果仍卖不动,就强行撤柜,这使厂家有种压力和危机感,迫使他们生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消费者

11、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商品。采取末位淘汰法,还能为新的商品腾出位置,也能促进厂家之间的相互竞争。 总之,进店费不是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的拦路虎,而是促进竞争的催化剂。 进店费:周瑜打黄盖的现代版 “进店费”源于何时何地由何方商场老板创意发明本人无从考证。反正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做营销时还没有“进店费”一说。但我离开营销公司到广告公司转了一圈后再回到营销行业时,“进店费”已经成为众多厂家在产品入市(进入流通渠道)时必须要“输血”的一道常规手续,而且已经很普及。差异上只是在“输血”的“量”多少。当然也有不“输血”的,但仅此个别而已。 厂家自酿的一杯苦酒 “进店费”表面上看有点象“买路钱”的味道,但实质

12、却是市场产品丰富,供大于求的表现,也是市场竞争白热化到一定程度的事实。那么“进店费”到底合理不合理?我认为这是一个“周瑜打黄盖”的问题。而且对厂家来说,这个“打手”又是厂家自己培养的。有些厂家为了把竞争对手从现有的通路上挤走,抢占货架,甚至独家经销,明里暗里以钱买路。如酒店行业,原来酒水厂家(或经销商)在向酒店提供产品销售时,只需给予相应的利润点数即可。但后来者为求得一定的酒店支持,除给予丰厚的利润外,还额外地提供酒杯、开瓶器、甚至开瓶费。再后来者又得付出更多,常规的酒杯之类已经无法满足了,于是便有茶具、餐具,到后来酒家胃口更大了,除以上小玩意外,还得有冰箱、冷藏柜,甚至还要灯箱招牌、促销费、

13、推广费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的费用,终使厂家叫苦连天。有些厂家产品行销各地,每年仅在这方面的开支就达上千万元,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的费用,甚至有数千万之多,超过了媒体的广告发布费。而今,当厂家终于发现这杯自酿的苦酒实在难以咽下去时,一切已经为时晚矣。其“进店费”的门槛越来越高。 至于那些大城市里的连锁超市、大卖场,其“进店费”的门槛更是高不可攀,令许多厂家望而生畏,叹为观止。有些厂家即便是付了“进店费”,也往往会因产品销售不佳而遭遇驱逐。而结帐日期之长,拖拉之风甚烈,又使厂家苦不堪言,所以才有今日“不平等“之说。可追根寻源这种“不平等条约”又恰恰是厂家主动签订的,说到底都是因为想对手“置于死地”而惹的

14、祸。如果当初可惜已经没有当初了。 商场仍是无奈的选择 至于“进店费”合不合法?现在还无从说起,因为法律上还根本找不到类似的条文,而且你厂家一旦口出“狂言”,也就意味着你将永远别想在通路上站稳脚跟。而没有流通渠道为你的产品作桥梁,那么你的产品也只能是产品而变不成商品。有人出豪言:网上营销。但这“网”绝非市场营销那网。新兴的极富时代特征的上网活动,目前还只能停留在“活动”之说,除极个别大城市还有个别网站还在坚持最后五分钟外,绝大部分网站因无力烧钱而纷纷重组或者关网息业,当初期望一网打尽的想法仅留下一堆泡沫。看来这些通路现在还行不通,根本无法与传统的通路相抗衡。如果企业想自己建立流通渠道的话,搞几个专卖店,搞几个点是可以的,但若想搞大规模的,那首先你得把厂家变成“百货公司”或者变成房地产开发商,否则你办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这个实力。目前全国连锁店超市排名老大的上海联华超市,其超市网点合计才多家,你有联华超市一半的实力的话,你也不会叫怨喊屈了。所以你不行,也就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