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第1页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第2页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第3页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第4页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第1章 绪论31.1 研究背景31.2 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31.3 研究目的及意义31.4 研究方法3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3第2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52.1生物医药产业52.2 产业集群52.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及其特征5第3章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73.1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73.2 典型国家分析73.3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共同之处8第4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104.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状104.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104.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可行性分析12第5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

2、究135.1 风险资本为集群提供后续资金13 5.2 加强对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135.3 创建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培养有魅力的“领军人”135.4 优化集群内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的机制135.5 严把进入产业集群的企业和项目145.6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队伍素质145.7 加大对新药的研发,使企业成为新药研究的主体14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8摘要产业集群由于其聚集效应,具有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等优点,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进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努力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我国也

3、紧跟世界生物医药发展潮流,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积极探寻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最后结合我国生物医药集群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对策。关键词: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发展建议AbstractBecause of the aggregation effect,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many advantages,such

4、as lowering the costs of industr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t has become the best option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sustained development . Since the 1990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engaged in the const

5、ruc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constructively promulgated the related policies ,and strived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hina is also closely following the worlds trend of bio-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development and have successfully ,built up s

6、everal bio- pharmaceutical clusters all over our country .Also, we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road of developing bio-pharmaceutical cluster ,and better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llect material, introduces the brief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tus in the

7、 main countries and areas around the world. The information of Chines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lusters was presented in detai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advantages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se, suggestions and c

8、ountermeasures to Chines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was made.Key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Bio-pharmaceuticals,Developmental suggestions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并呈现集聚的趋势,慢慢地便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确是生物医药产业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国在这方逐渐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到目前为止,如何选择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9、集群的发展模式并解决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真正发挥产业集群所带来的相关效应,仍然是一条艰辛的探询之路。1.2 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关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本文以“生物医药”为关键词,通过CNKI检索,检索到与生物医药有关的论文。缩小搜索范围,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作为题名检索,则检索到相关文献20篇。通过上述对上述检索到的文章分析,得出: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国内外研究文献不是很丰富,大部分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对一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也应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生物医

10、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对我国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1.3 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介绍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因素;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发展优势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1.4 研究方法本文综合运用生物医药、定性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分析与归纳相结合、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全球集群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的发展和实现路径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本文主要分为五章对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第一章

11、是绪论部分,第二章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理论概念做了清晰的界定。第三章介绍国外典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结出对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优势。第四章介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结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当前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建议。第2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2.1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现、筛选或制造用于疾病诊断、防治和治疗药物的产业,此种界定更接近于美国FDA的定义,既包括利用生物技术作为发现药物的研究工具而发现的小分子药物,又包括运用生物技术作为药物制造新技术方法的药物;狭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是

12、指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核心生物技术生产用于体内诊断、治疗和预防药物的产业,主要指基因重组的蛋白质分子类药物1。笔者认为,广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概念更能反映当今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2.2 产业集群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Peter指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

13、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2.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及其特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就是是指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大量的生物技术创新机构、生物技术企业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合作竞争,形成了拥有强大的企业规模、产业链和增值链以及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产业形态。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特点决定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有着鲜明的不同。从集群的空间形态和内部机理来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有着以下的特征:2.3.1人才、知识、资本的高度集聚企业在地

14、域上的聚集是产业集群的共性,但由于医药产业技术依赖性强、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更表现在人才、知识、资本等方面的高度集聚。企业、人才、知识、资本的高度集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正向循环积累效应带来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和创新优势2。2.3.2企业间的互动性强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能级的提升。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的是,生物医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十分活跃,信息、技术、人才、资本交流十分频繁,这就决定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较强的互动性。2.3.3企业之间产、学、研联

15、系密切空间上的集聚使生物医药企业、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专业服务更加敏捷,“知识外溢”性更加明显,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高了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垂直纬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联系密切,在地理位置上一般位于大学和生物科学研究机构附近。这为企业的创新,并即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产品提供了必要的支柱2。2.3.4资源共享生物医药产业是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鲜明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条件的共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创业风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孵化器与公共实验室、法律咨询、研发外包、专利评估等一体化服务将会激励其创新、健康发

16、展2。第3章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3.1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分布版图来看,北美、欧洲、日本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度发达的三大区域,高度集聚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2002年,这三大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额占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88%。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生物技术药品超过63%集中在美国,21%在欧洲,日本占10%。世界上生物医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美、欧洲和日本,高度集聚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其中美国发展是最快的,如波士顿的“基因城”,旧金山湾的“生物技术湾”、西雅图、北卡罗来纳的“研究三角园”等区域都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区域,是全美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创新最

17、为活跃、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除了美国以外,北美、欧洲的其他国家也有发育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英国的剑桥、德国的慕尼黑、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丹麦的哥本哈根的科学园区,都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集聚区。下面概括介绍几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现状。3.2 典型国家分析学习和探讨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3.2.1 美国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是最快的,如波士顿的“基因城”,旧金山湾的“生物技术湾”、西雅图、北卡罗来纳的“研究三角园”等区域都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区域,是全美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创新最为活跃、

18、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最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9个主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域。这里集聚了34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资源,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获得的研究经费、风险投资水平和商业化活动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其他42个大都市圈的总和3。生物产业已成为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一半左右的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技术专利,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的90%以上。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活跃的风险投资网络、富有原创能力的创新企业、具备领军和榜样效应的龙头企业,是美国多个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

19、必然结果4。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生物产业的就业人数竟增长了1.4%,员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也超过其他行业近7个百分点。 3.2.2 欧洲与美国相比较,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起掀起了建立生物科技园的热潮,生物医药逐渐成为许多综合科技园的研究和产业发展重点。英国在19981999年建立了5个生物技术孵化器,在2005年政府又投入500万欧元支持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建设。199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园区建设计划,成立了12个地区发展委员会,专门帮助园区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并尤其关注与当地大学的联系。剑桥生物技术园区现已成长为世界最大且从事最尖端科研的生物技术园区之一;在德国,生物技术园区也是政

20、府特别关心和支持的。截至2008年,德国有23个地区建设了生物技术园区,2008年正从大学转化的项目有15个。德国海德堡生物科技园和法国里昂生物技术园是欧洲著名的生物技术园区,得到了政府在政策、财政和税收等多层面的大力支持,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德国政府并没有自上而下地扶持某个生物园区,而是把他们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对于优质的园区给予大力支持;法国的科技园区概念兴起较早,1966年就在Sofia Antipolis建立了最大的技术园区,1998年更是启动了国家研发网络计划,很快法国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就在18个地区正式开展工作了。德、法两国的生物科技园以研发、孵化甚至

21、基础研究为核心,并不单纯是产业化园区,正是这种科技创新平台牢牢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5。而在意大利,生物技术园区的建设也受到重视,在Scientific Parkraf发展了包括两家国际制药公司在内的7个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员6。3.2.3 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生物技术市场强国。日本在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产业园区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了包含各种高科技的主题园区18个,而其中的11个都是以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如北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神户地区产业园

22、区和北海道物技术产业园区等2005年日本生物技术产业的科技文献和专利申请量分别居全球第4位和第2位,生物技术市场规模为1.7万亿日元。3.3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共同之处虽然世界各国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轨迹和模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存在以下的共同之处,第一,宏观指导明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政府层面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在相关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集群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产学研联合密切,集群与当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不同程度上形成项目合作,自主研发能力强,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化,使企业在自主创新

23、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第三,软件配套齐全,如风险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创新网络、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文化氛围等无不为集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四,充分利用地区的人才优势,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来提高本地区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水平。逐步形成了技术网络平台,成为区域内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之间技术转移的纽带。这一网络不但增进医药产业集群的国际化,而且巩固了区域生命科学研究与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间的关系。第五,地区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形成河运、公路、铁路、航空四者紧密相连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保证了地区繁忙的信息传输、物资集散网络的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这些共同之处正是加快生物医药产

24、业集群化步骤的决定因素,也是在建设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过程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第4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4.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对于发达地区起步的虽然比较晚,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有一部分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为当地的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超过100个,均涉及生物技术产业,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生物医药园区有56个。其中包括2000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华东,有上

25、海张江药谷、浙江杭州药谷、江苏无锡药谷;华北有北京中关村药谷、石家庄中国药都;华南有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深圳医药产业园区;华西有四川成都药谷;华中有湖北葛店“中国药谷”7。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现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生物医药园区;二是单独建设的生物医药园区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期,生物医药产业园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强大引擎,2008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23%。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生物医药产业却俏走寒冬,继续快速发展,2009年生物

26、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0381.8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9%。 4.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除了一些大城市的医药园区有较强实力外,大多数园区的发展资金匮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规模企业少、具有市场优势的高技术产品不多,远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积聚和联动效应8。存在着很多问题:4.2.1融资渠道窄,资金后续跟进不够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建立时间不长,自有资金实力有限,使得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不得不严重依赖于外部投资。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多,主要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自筹和投资机构来融资。虽然政府无偿资助促进了企业发

27、展,但单一政府的资助并不能满足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对巨额资金长久发展的需求。要想长久发展,资金是应该首先应考虑的问题。4.2.2优惠激励政策多,但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新药研发周期长、耗费大、存活率低,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才能形成“创新保护促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9。我国在制定完整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方面着力不够。在产业集群中因为知识产权服务不到位,而导致企业难以有效地开展研发创新的情况还时常发生10。4.2.3产学研联系不够密切,导致技术创新链条断裂目前,在产业集群内已初步形成一条产学研的技术创新链,但是各个环节衔接比较松散,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连动效应和集聚效应,

28、等分割开来产学研联系不够密切,就使科研成果就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内在价值就得不到市场检验,企业和社会对创新需求的资讯在传导中就会短路,创新就失去了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4.2.4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有待优化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孵化器的功能也在逐步完善。在扶持中小创新企业,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以政府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存在着后续建设乏力,资源整合、功能优化不到位的情况,产出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由于不同主体的职能和目标不同,使技术服务平台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的功能空放、仪器设备闲置,急需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8。

29、4.2.5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关联度较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间缺少产业关联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导致各个中小企业都是封闭的小而全的生产系统,生产和交易成本很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强,企业发展受到抑制,也没有精力去创新9。企业之间缺乏分工与协作,缺乏知识和信息交流,生物科技集群整体的集聚效应无法形成,制约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4.2.6人才相对缺乏,使大量生物科技人才流失21世纪的医药产业取决于知识和人才。人才的不足是制约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现阶段发展的又一瓶劲。医药产业集群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对人才的引进制度不完善并且在留住人才的制度方面也考虑

30、的也不够全面,没能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出相应的政策;第二,在对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上有偏差,多数还是培养传统意义上的科研型和应用型人才10。4.2.7创新药不足,多以仿制药为主,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生物医集群的企业多以仿制药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是少之又少,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对知识产权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使得我国一大批以仿制药为主的医药企业陷入了危机。虽然医药集群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降低了成本,但创新药物还是很少。其原因主要两个:第一,人才的缺乏;第二,企业自身投入的研发资金不足;第三,与医药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少,使生物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比例偏低。4.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

31、群发展可行性分析我国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目前,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拥有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众多优越条件。4.3.1人才优势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人才是其发展的首要要素。中国具有低廉的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和临床研究成本。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集聚地内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l4家,高校培训机构l2家,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硕士6000多名,智力资源优势非常明显。4.3.2政府大力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设施配套、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

32、策,使得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可以优先集聚;另方面,政府通过实现陕速审批、提供咨询服务等措施为集聚地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这些都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4.3.3集聚效应基本形成从上海、北京等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已基本形成。20032005年上海市新药申报数增长明显,浦东增势最强,其中张江新药申报数在浦东新区中占很大比重,上海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一、二类新药申报主要集中在浦东,而浦东主要集中在张江。第5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5.1风险资本为集群提供后续资金风险资本在国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

33、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政府在风险资本投资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风险资本的引入:第一,加大立法力度,尽快制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资本市场;第二,广开渠道,增加风险资本的投入。国外风险资本来源较广,如美国,一般有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基金银行控股公司、富有家庭和个人等融资渠道,而我国目前资金渠道明显过窄;第三,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政府部门可以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并吸引这方面人才;第四,放宽政策,积极引进国外风险资本11。5.2加强对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应用到每

34、一个环节,这对于提高我国制药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可以从以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我国医药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深人研究医药行业内新技术的专利保护标准,确定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的专利保护门槛,出台相关的医药知识产权政策,制订并严格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第二,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必须在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组织改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进出口政策以及投资、采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介入,在政策上对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予以扶持12。5.3创建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培养有魅力的“领军人”产学研联系不密切,创新链条的断裂,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集群内部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文化氛围,企业都各自

35、为战,力量较分散,内部企业缺少具有个性的领军人物。要促进产学研的联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去改善。第一,加大对医药集群产业政策的研究,找到适合该集群的扶持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让集群内部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交流的氛围。第二,应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培养、聚集大量有胆识、有血性、充满个人魅力的领军人物。第三,要确定统一的目标,整体上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13。5.4优化集群内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的机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是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催化剂,而且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14。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的壮大。要改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从

36、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根据主导产业确定孵化器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所需要的功能;第二,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第三,在公共服务平台中,明确政府的定位,完善政府服务。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通存在一个共性,就是行政色彩比较浓。医药产业由于其特点,行政干预是比其他的产业要强一些,但有时过浓的行政色彩会使其发展偏离经济的发展规律,使服务平台发挥不了其应有的职能,有时甚至起到反向的作用。5.5严把进入产业集群的企业和项目应从培育产业集群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注重所引进项目的质量和发展潜力,要注重引进项目的内在关联和特色,不宜过分注重产

37、值和规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大多数企业是通过依靠提供士地和优惠政策而吸引入园的,依靠优惠政策的扶持,造就了一大批新兴企业,且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引进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工厂和研究机构的同时,要积极培育本地中小企业,鼓励生物科技人员创业,并加强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研究机构的联系,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创新12。制定并严格执行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和项目的准入制度,这将是加强集群内部企业间关联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企业间的联系,提高竞争力。5.6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队伍素质针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人才的缺乏,可以从以三个方面努力:第一

38、,完善人才的引入制度,解决人才进入的后顾之忧,加大力度引进生物医药专门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吸引留学人员来园创业14;第二,产业集群内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创新、开发性训练,一方面加强人才这方面的再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设立专业学术论坛等手段,有计划地培育具有专业素养和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7加大对新药的研发,使企业成为新药研究的主体世界上百强的生物制药企业都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其前提便是要使集群内的企业成为新药研究的主体。第一,积极引进和培养医药科研人才;第二,产业集群内企业要加大对新药研发资本的投入。国外的大型医药企业投入新药创新的资本一般都达到年销售额的15以上,但在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7,这或许就是我国出不了世界级医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5;第三,积极与医药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使生物医药科研成果可以及时地产业化。结论毫无疑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将成为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在当今世界迅速兴起。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虽然在数量上并不逊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但其产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这就表明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