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课件内容_第1页
运动营养学课件内容_第2页
运动营养学课件内容_第3页
运动营养学课件内容_第4页
运动营养学课件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营养学 授课教师:武桂新绪论1、运动营养学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生活、健康健美、竞技2、教、学要求:课堂秩序、课堂讲授、提问与讨论、作业、互动反馈3、学习方法:预习与思考、听讲与提问、参考资料学习、网络知识,实践观察与研究4、学科思维逻辑5、课时、教学参考书、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安排一、运动营养基础知识:7次课,14学时二、体育锻炼中的营养:3次课,6学时三、运动员营养:8次课,16学时四、还有2学时,用于复习,集中答疑、讨论第一章运动营养学基础前言“运动营养学”概念1、营养:人体摄取食物,经过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后,通过代谢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内涵:是一种生理过程外延:正常

2、生理营养、临床营养、运动及其它特殊环境与生理条件下的营养与营养补充2、营养素:人体摄取的食物中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物质成分。来源、种类、作用与特殊条件下的补充3、运动营养学:【1】概念:通过研究营养素和某些特定营养物质对包括运动员在内的不同人群在不同运动与环境条件下人体运动机能、运动表现和健康的生理作用而形成的营养学科体系;概念的内涵:(1)运动训练中生理机能变化对营养的要求,(2)帮助促进训练的效益;概念的外延:为了运动训练、比赛、和特殊环境条件下运动的营养学应用技术。【2】作用与应用:(1)运动能量代谢与基础营养素需求,(2)运动人体机能变化所需的健康营养,(3)运动训练与人体健康,(

3、4)营养与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表现(疲劳与恢复)(5)运动、体重控制与营养,(6)营养与健康锻炼和健美训练,(7)特殊环境与特殊生理条件下的运动,(8)不同年龄运动锻炼与训练的特殊需要,( 9 )运动锻炼防治慢性病的特殊要求,( 10 )运动员过渡疲劳与过渡训练的营养干预。第一节 运动与营养素一、营养素概述宏量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水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二、运动与宏量营养素(一)运动与糖类1、糖类的构成与分类:糖类又成为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基本三位,不能再被水解为分子更小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寡糖:低

4、聚糖,麦芽糊精等多糖: (淀粉、糖原、纤维素) :味不甜,经淀粉酶催化分解为葡萄糖。糖类的消化与吸收:消化人体外预消化:成熟、加工、烹调人体内消化:口腔胃小肠大肠的物理与生物化学过程 吸收进入血液进入器官、组织、细胞( 1)供给能量这是糖类在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糖是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它在人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能迅速氧化给机体供能。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能量4 千卡,即使在缺氧的条件下也能通过酵解作用为机体供能。它不但是肌肉活动时最有效的燃料,而且是心肌收缩时的应急能源,脑组织和红细胞也要靠血液中葡萄糖供给能量。由糖参与构成的糖蛋白、黏蛋白、糖脂和核酸等参与构成细

5、胞核、细胞膜、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神经鞘等,某些糖类还是构成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血型物质和激素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保护作用。当蛋白质与糖一起被摄入时,氮在体内的贮留量比单独摄入蛋白质时要多。主要因为糖的氧化增加了 ATP 的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以及蛋白质合成。当能量不足时,增加糖的供给量,可见氨基酸在血中的含量降低,且对其他组织的供应和尿素氮的排出减少,保留的氮重新被利用。这种糖节省蛋白质消耗的特异作用称为糖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抗生酮作用三竣酸循环是糖、脂肪、糖白质分解代谢中彻底氧化释放能量的一个共同途径。若缺乏糖,脂肪分解不能经三竣酸循环而完全氧化,因而形成丙酮、3-羟

6、丁酸和乙酰乙酸(即所谓的酮体) 。 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即发生酮病, 引起酸中毒。 体内糖代谢正常进行,将会减少酮体的生成。当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神等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毒素的抵抗力增强。摄入足够的糖可使肝脏中肝糖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即可保持肝脏免受有害因素的损害,又能保持肝脏正常的解毒功能。摄入低 GI 含糖食物,容易增加饱腹感,尤其是吸收缓慢和抗消化吸收的糖,更能延长饥饿到来的时间。膳食纤维、功能性低聚糖等调节肠蠕动和菌群,助排便。3. 糖类摄入量对健康的影响( 1 )糖类与肥胖:摄入过多的糖类转化为脂肪;( 2 )糖类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7、病4. 不同类型糖类的吸收和利用表: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5. 糖类的需要量和食物来源( 1 )糖类的需要量:一般人群:每日总能量摄入的 55-65%;多种糖类摄入,限制纯糖摄入;运动人群:每日总能量摄入的60-70%; 血糖指数是根据进食某一种含糖食物后与进食参考食物 ( 葡萄糖或白面包 ) 后血糖浓度的比较值,是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空腹状态下进食50 克被试食物后血葡萄糖曲线内增加的面积与等量参考食物对比进行计算。 虽然影响含糖食物血糖指数的因素很多,如食物颗粒大小、结构特征、黏度、可溶性纤维、烹调加工程度、是否含果糖与乳糖、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例、淀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8、的干扰、抗营养素如植酸和植物凝集素以及水果的成熟程度等都可影响,但血糖指数是近年来营养学界公认并可被接受的含糖食物的分类方法(见下表) 。含糖食物的血糖指数也可把血糖指数看作是含糖食物消化速率、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速度的一个指标。进食同样数量食物时,其消化速率愈快,引起的血糖浓度上升的幅度愈高,血糖指数越大,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作用也就愈明显。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可能与糖尿病的控制有关。因此,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血糖指数较低的含糖食物。GI 的应用( 1 )控制体脂与体重, ( 2)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

9、 3 )控制慢性病发病率,( 4)指导健身运动人群饮食膳食中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 例如各种谷类 (大米、 小米、 面粉、 玉米等) 、干豆类(黄豆、蚕豆等) 、硬果类(栗子、花生等)和根茎类(土豆、红薯等)含糖比较丰富,其次还可来自各种纯糖(红糖、白糖、蜜糖、麦芽糖等) 。蔬菜、水果中除含少量单糖外,还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来源。常用食品中糖的含量见表1-1 。其它: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中药中的活性低聚糖等。6、运动与糖类( 1 )运动中供能:骨骼肌、大脑、其它器官供能方式:有氧氧化、糖酵解( 2 )人体糖储备糖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有3 种, 即肌糖原、 肝糖原和血糖。 糖在人体内总贮

10、量为 500 克左右, 其中肌糖原在人体内的贮量为 400 克左右, 肝糖原在人体内的贮量为 100 克左右, 血糖在人体内的贮量为 5 克左右。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肌糖原贮量可高达600800克左右,肌糖原贮量愈高,运动员运动至疲劳的时间愈长?,冲刺能力愈强?,运动水平愈高?。( 3 )膳食糖摄入:占总能量摄入55%-65%, 70%,不同项目,比赛期( 4 )运动训练中糖的补充:作用:疲劳, 能量恢复,免疫,胰岛素反应与合成恢复等( 5 )运动训练中补糖的种类与方法:是否补充的前提条件种类:表 1-3 , 补充淀粉或葡萄糖有利于肌糖原的合成;补充果糖有利于肝糖原的合成,补给果糖时肝糖原合成

11、的速度比以同样的方式补充葡萄糖提高 3.7 倍。目前给运动员补糖大多补充低聚糖(含38分子葡萄糖)、麦芽糊精、高枝链淀粉等,血液渗透压较小又易消化。方法: 运动前补糖在赛前补充糖时,每千克体重约补充1克糖为宜,一次补糖的总量应控制在60克之内,补糖量不超过2 克 / 千克体重。可在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或10 克/千克体重) ;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不宜在赛前3090分钟内吃糖,以免血糖有下降;在赛前 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运动中补糖每隔 3060 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

12、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不大于 60 克/ 千克体重,多数采取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运动后补糖运动后补糖时间是在运动后 40 分钟内、头2 小时以及每隔 12 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 6 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6总结A、运动中糖类的营养功能( 1 )供应能量,( 2 )避免蛋白质能量性消耗, ( 3 )促进运动后恢复,( 4)保护运动员健康日补糖的意义基本同上,详细第7 章第一次课总结:1、概念2、食物中的糖类3、加工食品中的糖类4、运动中糖类的作用,补糖的原因与意义(二)运动与脂类脂类的概念和分类脂类包括脂肪和类

13、脂物质。脂肪仅指中性脂肪。脂肪在常温下有固态脂肪和液态脂肪的区别,动物脂肪为固态称为脂,植物脂肪为液态称为油;植物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于动物脂肪。通常说的膳食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其它活性磷脂酰化合物。磷脂可以在人体的许多组织内合成胆固醇:胆固醇酯是人体内又一类脂类化合物。关于胆固醇的利弊争论颇多,如胆固醇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危害人体健康。但胆固醇也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胆固醇可转化为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维生素D、胆汁酸、胆盐等生理活性物质。脂类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来源:表

14、 1-5胆汁乳化,脂肪酶分解脂类吸收与相关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小肠上皮细胞,淋巴管与淋巴循环肝脏血液:血液脂蛋白,乳糜微粒,脂肪酸组织( 1 )供给能量脂肪是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每克脂肪在体内可供给9千卡(37.62千焦尔)能量。一般膳食中所含的总能量约有 17%30%来自脂肪。由于脂肪富含能量,所以是一种比较浓缩的食物,可缩小食物的体 积,减轻胃肠负担。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具有较高的饱腹感。正常人按体重计算含脂类15%-30%,肥胖最高可达60%。分布:储存脂肪:皮下、骨骼肌等细胞内、肠系膜等:液态,在机体需要时可被动用,参加脂肪代谢和供给能量;腹腔深层器官周围:半固体状态

15、可隔热保温和支持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以及关节。又称可变脂,受营养和机体运动影响而增减;固定脂:类脂与固醇类。细胞膜、细胞器膜具有由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组成的类脂层,脑和外周神经组织都含有鞘磷脂。磷脂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比较稳定,受营养合机体活动影响较小。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中的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对细胞膜和线粒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胆固醇的代谢和运输、对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都有重要作用;还有促进发育,保护皮肤和降低胆固醇等生理作用。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将引起皮肤病、生育异

16、常和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在肾脏、心脏周围沉积着一层脂肪垫,维系和固定着这些重要的脏器,保护这些器官免受振荡和运动损伤。( 5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A、D、E、K都溶于脂肪,称为脂溶性维生素。脂肪中往往含有一定数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 脂类的摄入与身体的健康脂肪: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胆固醇:正常生理功能。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脂蛋白代谢。运动中,人体组织内的甘油三酯被动员后,游离脂肪酸(FFA)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循环期:在运动开始后的前10分钟,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为肌 肉利用而浓度下降;代谢期:

17、运动 30分钟左右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逐渐升高并 超出正常含量;恢复期:运动后,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上升至最高水平,然后再 恢复到正常值。运动过程中脂肪代谢的速度受肌肉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和肌细胞转运脂肪酸过程的快慢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脂肪组织动员脂肪的分解较慢,常在运动3060分钟后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速度才达到最大,血浆游离脂酸浓度达到最高水平,血浆游离脂肪酸才成为肌肉收缩的主要能源。影响运动中脂肪代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对脂代谢的影响剧烈运动抑制脂肪组织的分解;在低强度运动(25%最大吸氧量运动)中,脂肪组织的分解受到强烈刺激,血浆游离脂肪酸进入

18、血浆并氧化供能是最多的;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脂肪酸氧化供能逐渐下降;但脂肪在65%最大吸氧量的运动强度时氧化率最高,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到85混大吸氧量运动,脂肪氧化减少。由于脂肪动员达到最大反应速度需3060分钟,所以,要有效的消耗肌体储存的脂肪,要选择时间为306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2. 肉碱对脂代谢的影响游离脂肪酸从骨骼肌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分解需要肉碱的转运系统。肉碱可以促进游离脂肪酸转移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代谢。3. 糖代谢水平对脂代谢的影响糖代谢利用增加时,脂肪分解受到抑制。4. 氧供应量对脂代谢的影响肌肉中氧供应量充分时, 利用游离脂肪酸供能 比例增高, 且会抑制肌肉摄取葡糖糖,从

19、而减少糖的利用。5. 脂肪酶活性对脂代谢的影响脂肪动员分解需要脂肪酶,因此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的又一重要环节。6. 运动训练程度对脂代谢的影响运动训练是提高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数量、体积、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线粒体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增加。因此,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利用脂肪酸的能力比一般人强。运动是改善体内的脂肪代谢, 降低血脂含量, 减轻体重和减少体脂的一种有效措施。运动还可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能加速血中胆固醇的运输与排出,对于防止动脉硬化起着重要作用。长时间运动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运动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清除甘油三酯

20、的功能加强,因而使血脂含量下降(见下表) 。对于能量消耗大,机体散热较多和长时间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跑、滑雪、滑冰和游泳等, 应适当增加脂肪供给量的比例。 运动员膳食中, 脂肪的供给量一般应占总能量的 25 左右, 脂肪的摄取量按每千克体重15 克为宜, 应多用植物性脂肪和磷脂 (大豆中含量高) ,动物性脂肪不宜超过总能量的 10。膳食中脂肪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不似蛋白质供给量明确,主要原因是脂肪在体内供给的能量,亦可由糖类物质来供给。至于为了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保证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所需的脂肪并不太多。一般认为每日膳食中有50 克脂肪即能满足

21、此项需要。在我国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建议中,未明确规定脂肪的供给量;一般认为脂肪供给量应占每日需要能量的17%20%左右。今后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膳食中动物性食品的数量亦将不断增多,因此,脂肪摄入量亦将随之而增加,而且主要是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的脂肪,对机体不利。有人用大鼠进行试验,发现摄入高脂肪饲料者寿命显著缩短。所以,膳食中的适量脂肪是保证合理营养的重要因素,而过量的脂肪,对机体有害。因此,应该适当控制膳食中脂肪含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应该尽量选择熔点低、消化吸收率高和含脂溶性维生素与必需脂肪酸较多的脂肪。一般情况下,植物性油脂比动物性油脂好。原料:大豆、花生、芝麻、油

22、菜、向日葵橄榄、茶籽、红花籽等产品:原料油,调和油等蛋白质定义和组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组成单位、由肽键相连的具有稳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是由碳(C)、氢(H)、氧(。和氮(N)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某些复杂的蛋白质还含有硫,有的还含有铜、铁、锌等金属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目前发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全部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它们的需要,这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中含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就越高?。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寡肽的消化吸收优质蛋白质及其食物来源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23、在膳食供应中,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而且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应多供给优质蛋白质(指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种类齐全、比例合理的蛋白质) ,大豆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氨基酸含量丰富,质量好,价格便宜,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具体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见表。根据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性蛋白质和非完全性蛋白质。完全性蛋白质含有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也符合人体的需要。例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食品。非完全性蛋白质中缺乏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非完全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谷类食品和豆制品中。如将谷类食品和豆类食品同时混合食用,其所含的氨基酸就能互相补充,满足人体的需要,提高食物的营

24、养价值,这一作用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互补的几种食物最好同时食用,这样必需氨基酸可同时被吸收利用。如果几种食物分别食用时间相隔过长,则不能起到互补作用(见表)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肌肉、血液中血红蛋白、腱、骨、软骨等都由蛋白质组成。体内代谢与破损的组织,也必须由蛋白质修复,因此,蛋白质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维持机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蛋白质是体内缓冲体系的组成成分,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而血浆蛋白质在维持机体的渗透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生物体内的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而目前发现的1 000 余种酶的化学 本质都是蛋白质。由于酶的存在,使许多

25、在一般化学条件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生物体内却很容易进行。在生物体内存在有一类可以防御异体侵入功能的蛋白质,如各种免疫球蛋白抗体,它能识别外源物质如病毒、细菌和异种蛋白等,并能与之结合,使这些异体物失去活性。这样可以防御各种疾病发生。血纤蛋白原是另外一类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它在动物体皮肤破伤时,可以迅速转变成血纤蛋白,封堵伤口,防止液体大量流失和异体物质侵入。蛋白质类激素是动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激素,它们对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提高血糖浓度。传递信息功能不少蛋白质具有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功用。如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肽激素受体;

26、存在于细胞内的固醇类激素受体等,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它们可以专一性接受某种激素的作用,并将其信息朝一定的方向传递,以控制细胞内酶的活性或酶的数量,进而达到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接受外界刺激的受体也是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可称为感觉蛋白。如视网膜上的视色素,味蕾上的味觉蛋白等。这些感觉蛋白接受刺激后,可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就可产生视觉或味觉反映。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是合成乙酰胆碱的必需物质,个别氨基酸如蛋氨酸及赖氨酸均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 3 )供给能量食物中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及体内更新的蛋白质分解后释放能量,以满足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后期对能量的需求。2. 蛋白质的摄入和人体健康( 1 )构

27、成机体的结构物质( 2 )合成人体的各种功能性蛋白质( 3 )肌肉的主要成分( 4 )增加机体的能量储备一般成人蛋白质需要量每日为1.21.5克/千克体重,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12%14%;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应多供给一些蛋白质,蛋白质供给量每天约为2.5克/千克体重。儿童运动员应增至3 克/千克体重 , 大运动量训练或锻炼时,消耗的蛋白质增加,就应供给较多的蛋白质。有学者研究表明,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2.53.0克/千克体重,速度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2.42.5克/千克体重。4. 蛋白质的需要量和食物来源表 1-7 , 1-8谷类:一般含蛋白质

28、6%10%,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大豆含蛋白质35%40%,其他豆类蛋白质含量为20%30%,豆类蛋白富含赖氨酸,但其不足之处是蛋氨酸略显缺乏。坚果类:如花生、核桃、葵花子、莲子等,蛋白含量为15%25%。肉类:蛋白质含量为 10%20%,所含必需氨基酸齐全,含量充足属优质蛋白。禽类:蛋白质含量为15%20%,其氨基酸构成与人体肌肉蛋白质相似,利用率较高。鱼类:蛋白质含量为15%20%,鱼类肌组织肌纤维较短,加之含水量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蛋类:蛋白质含量为10%15%。奶类:蛋白质含量为3.3%。X耐力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达10%20%是来自于蛋白质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

29、量;而赛后身体更加需要蛋白质来修复损耗的肌肉组织。每天运动90 分钟或其以上的运动员会燃烧身体的蛋白质作为能源。 额外的蛋白质补充能帮助因运动而令身体组织受到的损害,提供原料来重建流失的肌肉蛋白质。 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使用糖类补充品,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蛋白质的流失。未经锻炼的肌肉比较容易受伤,新运动员或普通人群在接受初步或进一步锻炼时,都需要额外的蛋白质补充。实验证明运动后服用糖类加蛋白质的补充品,能帮助身体建造蛋白质,增加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有利于肌肉的发展壮大,这不是单纯糖类补充品能做到的。运动之后膳食补充的最佳选择: 糖类加蛋白质。 蛋白质的补充可选择支链氨基酸 (BCAA) 、 谷氨

30、酰胺和增肌粉等氨基酸和蛋白质补剂。支链氨基酸是身体的肌肉蛋白质的重要部分,由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组成。当超过30分钟以上的长时间运动,身体需要更多燃料和能量时,BCA儆往往被充当作能源物质而消耗。支链氨基酸的作用是:1. 增强肌肉耐力和重建肌肉内的蛋白质。2. 支链氨基酸在运动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 ATP供给运动使用。3. 支链氨基酸同骨骼肌的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4. 支链氨基酸还是体内骨骼肌供能的主要氨基酸。5. 训练期间摄入支链氨基酸能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和提高胰岛素水平,从而起到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增肌粉是一种由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构成的一种营养补剂,不仅能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原

31、料,而且还能刺激激素的分泌,并具有抵抗肌肉分解和增加糖原合成的作用,增加瘦体重、不增加体脂。增肌粉的组成成分有清蛋白、 L- 谷氨酰胺、牛磺酸、单纯肌酸、磷酸钾、肉碱等。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 是肌肉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 占人体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在高强度运动或疾病、营养状态不佳等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合成远远无法满足此时对谷氨酰胺的需求。 当机体在大强度运动时, 体内谷氨酰胺水平会下降50%,而且要在运动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若运动时不能及时地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机体就会分解肌肉蛋白以满足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肌肉的大小、肌肉的力量,而且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及

32、时适量地补充谷氨酰胺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蛋白的分解、增加细胞体积、促进肌肉增长;同时谷氨酰胺还可刺激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睾酮的分泌,使机体处于合成状态。谷氨酰胺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运动中的乳酸堆积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目前最流行的蛋白质补充品中最好的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易于吸收、含有完整氨基酸群,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评价。由于乳清蛋白具有优异的生理价值,其生物价( BV 值: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保留的氮之百分比),高于鸡蛋、牛肉,因此受到健身者极大的重视。标准用法是:运动后3040分钟内,喝12份(约2245克)乳清蛋白。不同乳清蛋白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机制是相似的,就是乳清蛋白浓缩物可显著增加

33、机体中谷胱甘肽的能力。谷胱甘肽是体内发现最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之一,可保护细胞并解毒各种有害物质,如致癌物质、过氧化物和重金属。 谷胱甘肽也和免疫功能有密切关联。乳清蛋白浓缩物对于增加谷胱甘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酪蛋白、蓝藻、大豆、小麦、玉米、鱼、牛肉。给予其他动物蛋白质,并不能使谷胱甘肽高于正常值。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运动量锻炼的人群及从事各种不同类型项目的运动员,需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使摄取量超过现在一般人群的每天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平均量,乳清蛋白浓缩物是一类高品质的蛋白质,与任何一种蛋白质比较有更高的生物价,这也是运动员为何食用乳清蛋白浓缩物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单独补充乳清蛋白或与其他

34、产品搭配使用,乳清蛋白对机体的修复和肌肉壮大作用都有良好的效果。纯乳清蛋白:纯乳清蛋白低能量,可作修补、生长、修饰肌肉群与能量控制用。亦可帮助身体燃烧脂肪、增加瘦肌肉组织。乳清蛋白加肌酸:运动后加大肌肉组织用,迅速消除疲劳。乳清蛋白加增重配方:增加总蛋白质含量,瘦体重增重,肌肉饱满。乳清蛋白加大豆蛋白:修饰线条、维持肌肉群。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首先大豆及其产品蛋白质含量高,整粒大豆、大豆粉、浓缩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分别含大豆蛋白42%、 50%、 70%、 90% 95%。相当于稻米的5 倍,小麦的3.3倍,鸡蛋的3倍,瘦猪肉、牛肉、鱼、虾、鸡的23倍。此外,大豆蛋白含有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35、,不但种类齐全,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构成比例比较接近人体的需要。除蛋氨酸偏低,赖氨酸偏高,其他接近WHO!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 值得提出的是 ,粮谷类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丰富,赖氨酸含量偏低,因此豆类蛋白与粮谷蛋白质是非常理想的互补蛋白。科学研究证明,大豆蛋白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异黄酮(三羟基异黄酮和黄豆甙原) 、皂甙、蛋白酶抑制剂、微量元素及其他。大豆蛋白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12.5%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中国和日本低于西欧和北美;而膳食结构中大豆蛋白摄入量,中国和日本远高于西欧和北美。有关专家证明,大豆中至少有5 种物

36、质具有防癌功效,即异黄酮、蛋白酶抑制剂、皂甙、肌醇磷酸酯、植物固醇等,并指出,大豆蛋白防癌作用与其配比有关。此外,由于大豆蛋白有少量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称植物性雌激素,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第二次课总结1、基本概念2、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3、运动与脂肪代谢4、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5、运动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三 . 运动与微量营养素(一)运动与维生素 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 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用:是一类调节物质,在体内代谢中作为酶的辅酶物质起重要作用,或者作为其它功能性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起作用。 分类:水溶性

37、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1. 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 在机体内不提供能量; 3. 一般不是机体的构造成分; 4. 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即可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但绝对不可缺少; 5. 机体内的维生素一般不能充分满足机体需要,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来供给。1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易被人体吸收,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B族维生素有:B (硫胺素)、B2 (核黄素)、R (磷酸口比哆醛)、B12 (钻胺素)、烟酸(尼可酸)、泛酸、生物 素等。其特点:组成化学元素除碳、氢、氧外,还含有氮、硫、钻等;不在体内储存,当机体内这些维生素充裕时,多余部分便可通过尿液排

38、除;构成机体多种酶系的重要辅基或辅酶,参与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多种代谢。正常膳食不会引起维生素过多中毒,药物补充超出供给量标准数倍会引起过多 症,严重时会出现中毒症状;血或尿样中的标记物可检测其代谢状况。2 .水溶性维生素及其功能维生素的家族很庞大,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公认的维生素共有14 种,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通常将维生素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它们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包括维生素A、D、E、K;其特点:化学组成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仅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在肠道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由胆汁少量排除;可以在肝脏等器官蓄积,排泄慢,过量可以引起中毒;

39、短期缺乏用一般血液指标不易查出。维生素 B1 ( 硫胺素 ) VitaminB1 (Thiamin)维生素B 1对氧气稳定,比较耐热,在酸性介质中极其稳定,在 pH3时,即使高 压蒸煮至140 c经一小时也很少破坏;在碱性介质中则对热极不稳定,在 pH大于7 的情况下煮沸,可以使其大部分或全部破坏;甚至在室温下储存,亦可逐渐破坏。故在煮粥、煮豆或蒸馒头时,若加入过量的碱,维生素B 1会大量损失。酸盐在中性及碱性介质中能加速维生素B1的分解破坏。含维生素B 1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酵母、干果及硬果、动物心脏、肝、肾、 脑、瘦猪肉及蛋类;蔬菜较水果含维生素B 1稍多,尤其是芹菜叶及葛苣叶含量较

40、为丰富;谷类食物中,全粒谷物富含维生素B 1 ,杂粮的维生素B 1也较多;根茎类中甘薯及马铃薯的维生素B 1含量虽不突出,但若做主食用,也是维生素B 1的重要来源。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维生素B 1参与细胞中糖的中间代谢,以维生素B 1焦磷酸酯(TPP)的形式作为脱竣酶系统的辅酶,参与a -酮酸(例如丙酮酸或a-酮戊二酸)脱竣反应;维生素B 1还可刺激胃的收缩,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维生素B 1的需要量由于维生素B1 的需要量与机体热能摄入量成正比,所以一般认为维生素B1 的供给量应按照热能总摄入量来考虑,以每千卡热能相应供给若干毫克维生素B1 较为合理。每千卡热能所需维生素的毫克数称为营养密度。世

41、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膳食中维生素Bi低于0.3mg/千kcal ,即可引起脚气病,大多数脚气病患者膳食中维生素Bi含量低于0.25mg/千kcal。目前多数国家供给量标准皆为0.5mg/千kcal。维生素B 1的上限值为 50毫克/天。我国最近发布的正常男、女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分别是i.4 毫克 / 天和 i.3 毫克 / 天。在体育运动时,糖代谢增强,维生素B 1的需要量也增加,因此,运动员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B 1 ,推荐的运动员维生素B 1的适宜摄入量是35毫克/天,或1毫克/ 千卡。中国营养学会2000 年制定的中国居民维生素B1 参考摄入量( RNIS) 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维生

42、素B 1缺乏症及其临床表现若机体中维生素B 1不足,有水肿现象发生。人类长期大量食用碾磨过分精白的米和面粉,而又缺乏其他杂粮和多种副食品的补充,就容易造成维生素B 1的缺乏而患脚气病。如果在高能量膳食中,其绝大部分能量又来自碳水化物,更将加速缺乏病的发展。成人脚气病临床表现特征是多发性神经炎、 肌肉萎缩及水肿。 首先出现体弱及疲倦,然后出现头痛、失眠、眩晕、食欲不佳以及其他胃肠症状和心动过速,继续出现的主要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干性脚气病型:以神经症状为主,可以出现烦躁、健忘、精神不集中、多梦、多疑等、稍后出现外周神经炎症状,如:全身肌肉疼痛,腿沉重麻木、腓肠肌压痛、最后肌肉麻痹,膝反射最初

43、过敏,后来减退,以至消失。急性恶性脚气病型:主要为循环系统症状,患者多感衰弱、心悸、气喘、胸闷,血压可降至1070-1333/530-800 kPa ( 80-100 /40-60毫米汞柱),右心房扩大。内脏充血,静 脉压增高,并出现水肿。湿性脚气病型:主要为水肿和浆液渗出症状。有时心脏功能正常,但仍可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微血管渗透性增大所致。混合型脚气病: 以上几种类型的症状,有时往往合并出现,称为混合型脚气病。虽然脚气病主要是维生素B 1缺乏病,但实际上常常伴有其它维生素的不足而成为B族维生素缺 乏病。维生素B 1与运动能力作为脱竣酶,维生素B 1在细胞内的数种生化反应中是一种重要的辅酶。缺

44、少维生素B 1会影响糖的代谢。而在持续性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中糖代谢是主要能量来源,缺少维生素B1,可能还会导致血红蛋白(另一种影响有氧在动能力的因素)生成量减少。运动员连续1 01 4天食用缺乏维生素B 1的膳食,肌肉耐力就会降低,当维生素 B1 的摄入量恢复正常时,肌肉的耐力也就恢复正常.维生素B2 ( 核黄素 ) VitaminB 2(Riboflavin)维生素B 2又称核黄素为橙黄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水,水溶液呈现黄绿色荧光,对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即使短期高压加热,亦不至于破坏;在120c下加热6小时,仅有少量破坏。在碱性溶液中则较易破坏,游离维生素B2对光敏感,与磷酸和蛋白质等结

45、合而成的维生素B2复合化合物,此种结合型维生素B 2对光比较稳定。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中(如肝、肾、心等) ,酵母,牛奶及蛋类含核黄素也较多,坚果类食品(如核桃、栗子、松子、花生、瓜子等)含量也不错。许多绿叶蔬菜和豆类含量也多,谷类和一般蔬菜较少,但有些野菜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某些调味品和菌藻类食物虽然含量很高,但由于食用量少或不常吃,不能作 为供给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常见食物中维生素 B2含量见表。维生素B2转化为FMN FAQ作为生物体中许多重要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辅酶与 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黄素蛋白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B 2形成的活性辅基通常为

46、黄素腺喋吟二核甘酸(FAR)和黄素单核甘酸( FMN) ,与各种酶蛋白结合形成各种黄素蛋白,并且作为电子转移系统参与机体中复杂的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B2为很多呼吸酶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与能量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维生素B2供给量标准为0.5毫克/1 000千卡。美国成年男、女的推荐量分别为 1.51.7 毫克 / 天和 1.21.3 毫克 / 天。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2推荐摄入量正常男、女分别为1.4和1.2毫克/天,儿童的推荐量为 11.2 毫克 /天,少年男、女的推荐量分别是1.4 和 1.2 毫克 / 天。维生素B2的最高吸收白上限值为27毫克,肾脏对维生

47、素B2的重吸收也有一定的阈值,超过阈值的摄入量会大量排出。运动员比一般人要多服一些维生素B2,近期我国推荐的维生素B2适宜摄入量为22.5毫克/天,大运动量训练时和儿童、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更应该关注维生素B2的营养状况。 维生素B2缺乏症临床表 人类缺乏维生素B2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口角炎:口角乳白及裂开 唇炎:多见下唇微肿,脱屑及色素沉着 舌炎:舌中部出现红斑,边沿清楚,舌尖部肿胀,呈青紫色,并可出现皱褶裂纹, 长期缺乏可引起舌中部萎缩和舌裂隙加深 阴囊皮炎:阴囊两侧出现对称型红斑,呈淡红色、边缘清楚,略高于正常部位,覆 盖灰色或褐色鳞屑或痂,亦可成为湿疹,有的形成黄豆大小的丘疹 皮

48、脂溢出性皮炎:多见于鼻翼两侧 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血管增生、畏光与巩膜出血等 维生素B 2是同电子转移有关的两种辅酶(黄素腺喋吟二核甘酸FAD、黄素单核 甘酸(氧化型)FMN)的组成成分,维生素B 2与维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关系最 大,而且对于有氧性耐力运动也很重要。有人观察到机体对维生素B2的需求似乎同能量的消耗或肌肉活动有关。维生素B 2缺乏主要发生在吃素食的运动员身上。如果膳食里未含奶类食品或其它动物脂肪的话,那么运动员膳食中就有可能缺少维生素B 2。维生素 B6 Vitamin B6维生素B 6在组织中经磷酸化成为磷酸口比哆醛,并作为生物机体内很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的生化过程有氨

49、基酸的脱竣基作用、氨基转移作用、色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 谢和不饱和脂酸代谢等。与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人观察到在治疗某些皮炎时,若以维生素B6与多不饱和脂酸合并应用,则疗效更加显著。维生素B6也是糖原代谢中磷酸化酶的辅助因素。产生抗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维持皮肤健康。 维生素B 6是6。多种酶系的组成成分,它还与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 b)细胞色素的生成有关,维生素B 6还能促进运动时糖异生作用,防止出动性低血糖 的发生,维生素B 6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维生素P P (维生素 B5 Vitamin B5 烟酸Niacin ,尼克酸) (五)维生素P P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50、人体缺乏将引癞皮病。癞皮病的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及痴呆。 发病初期,一般有体重减轻、无力、口腔和舌有烧灼感,以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腹痛、腹泻、失眠、头痛 、烦躁、精神不集中等现象,皮肤发红、发痒,发炎部 位变为暗红色或棕色,色素沉着、有脱屑现象。双颊色素沉着,呈蝴蝶样分布。消化道与舌部亦发炎, 呈猩红色或肉红色, 有溃疡、 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方面除初期症状加重外,还有肌肉震颤,腱反射过敏或丧失。有些患者精 神明显失常。维生素PP是两种辅酶一一NAD0甫酶I )和NADP(辅酶H)的组成成分。NAD的主要功能是在糖酵解及有氧氧化中参与脱氧反应,生成NADH其携带的氢经呼吸链氧化释放能

51、量生成ATR NADPHW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有关。从理论上讲,增加维生素PP摄入量能增强无氧能力并能抑制脂肪酸代谢,从而促进糖的利用。泛酸又名遍多酸,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而得名。泛酸为无色黏稠性油状物,并易于吸潮,泛酸易溶于水、醋酸以及乙醇中,不溶于苯和氯仿。在近中性pH为57时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稳定,加热时可加速分解破坏。 泛酸的良好来源是肝、肾、米糠、豌豆、 、酵母、大麦、禽蛋、大豆、花生、芝麻 和绿色植物。反刍动物胃中的微生物、人肠道的微生物均可合成泛酸。泛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几乎全部用以构成辅酶A。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类的辅 酶,起着转移酰基的作用,在物质代谢中具有极重要的

52、作用。由于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泛酸,人体肠道细菌也能合成, 因此,人体患泛酸缺乏病者少见。在治疗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时,同时给以泛酸能提高疗效。在长期服用抗菌素时,应 注意补充泛酸。基本营养功用:促进肾上腺的功能,将脂肪与葡萄糖转变为热能。叶酸存在广泛,人类不易缺乏,肠吸收障碍综合症,肝肠循环障碍,酒精中毒,摄 入量不足,需要量增加可引起叶酸缺乏症。典型症状是骨髓巨幼红细胞成熟受阻, 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伴有白细胞减少。怀孕、哺乳,某些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寄生虫感染增加叶酸的需要量,可引起叶 酸缺乏。由于我国缺少维生素B 1 2缺乏和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数据,参考国外资料,于近 期由中国营养学会提

53、出了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 1 2适宜摄入量,具体是7岁儿童为1.2微克/天,1114岁为1.82.4微克/天,18岁及成年人为2.4微克/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维生素B 1 2的供应量为:儿童 1 5g / d青少年和成人2 0 g/d孕妇 3 0 11 gZd乳母2 5 g/d维生素B 12供给量每天以203 0dg为宜维生素B 12还参与神经组织代谢,当维生素B 12缺乏时,除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外,还伴有脊髓后柱和侧柱变位,引起周围感觉障碍,出现口、舌、咽等部位炎 症。维生素B 12缺乏病可因缺乏“体内因素”而产生。 这种“体内因素”是胃液中一种 粘蛋白,能促进维生素B 12的吸收。若“

54、体内因素”缺乏时(如全胃切除、恶性贫 血病人)、维生素B 12不能被小肠吸收,引起维生素B 12缺乏,表现为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即恶性贫血。维生素C过多症:维生素C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被认为毒性最小。有人在感冒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强抵抗力,但如果超过1克/次,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增强机体免疫机制的 同时,也为病毒的生长提供了养料。每日口服维生素C4克-1 2克,可使尿酸盐在尿道中沉淀形成结石。每日口服维生素C超过1克可使皮肤发红、增加肠蠕动引起腹部绞痛、腹泻。每日用量超过0 . 6克会出现尿频。生物素 biotin生物素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热水和稀碱,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稳定

55、性较差。生物素存在于所有生物组织中,肝、肾、酵母、蛋黄、牛奶中含量较高,蔬菜、谷类中少量存在,常与氨基酸结合而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生物素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物质代谢中羧化反应,是羧化酶系的辅酶。该酶系含有羧化酶、羧基转移酶、羧基载体蛋白和生物素;参与糖,脂和氨基酸代谢中的若干重要反应;生物素参与糖异生作用;在动物的嘌呤合成中亦起重要作用。生物素在小肠能被很好地吸收,人类肠道微生物又能大量合成,故除婴儿外人类很少缺乏,过量的生物素可由尿排出。实验诱发的人类生物素缺乏,四周后为中度皮炎,七至八周后四肢出现脱屑性斑点,表皮干燥有鳞,舌乳头萎缩,呕吐,肌肉疼痛、疲倦,偶见贫血。婴幼儿的皮脂漏性皮炎和脱屑性红皮病与生物素缺乏有关。生蛋清含抗生物素蛋白,可与生物素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蛋煮熟后抗生物素蛋白破坏,对生物素不再有拮抗作用。胆碱人体可以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胆碱,如肝脏、鸡蛋、花生和大豆卵磷脂。尽管对于胆碱还没有列入正式推荐的每日膳食供给量,胆碱仍可被认为是准必需营养素,因为体内合成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