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入学测试_第1页
高三入学测试_第2页
高三入学测试_第3页
高三入学测试_第4页
高三入学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聿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入学测试考试日期:7月30日;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用舍

2、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

3、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原本已经有待拯救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拯救者

4、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21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原点”,诗歌、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憧憬、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风,就是灌注在自然万物之中的灵气,就是人生的“绝对使命”“最高存在”。人类曾经与诗歌、艺术一道成长发育,凭靠着诗歌与艺术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摘编自鲁枢元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诗歌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B天地自然是文学艺术的根本,两者关系密切,它们的割裂或分离,会导致以往文学艺术失去产生恢弘力量的动因。C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面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批评都表现得异常麻木迟钝,不能担负起拯救的责任。D时代的格局发生变化后,原本战无不胜者有可能难以持续,而今日的待拯救者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2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这一说法的一项是A到处铺满的水泥地覆盖住了一切原本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植物。B各种高大密集的建筑

6、物遮住了我们的视线,难以看到自然美景。C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D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3关于“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文学艺术丧失天地自然,必然会衰败枯萎。B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精神气息变得异常稀薄,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C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依赖语言建构起来的文学艺术所遭遇的,实际上是一场自然的生态灾难。D人类能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是因为得益于文学艺

7、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

8、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

9、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

10、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康有为的墓

11、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

12、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善用环境描写来推动叙述,开头刻画苏村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下文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的过程做铺垫。B西樵山静坐让迷途的康有为获得了内心直面现实的勇气,使他的视野开阔起来,为他日后的“百日维新”做了思想上的沉淀。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相对集中,作者的“寻找”康有为之旅,主要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D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近年来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不仅表明了康有为被人遗忘的遗憾,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

13、。5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不忍的句号”?(5分)6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作者却认为康有为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材料一本次调查显示,2017 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较2016 年平均水平提高近6 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与成年国民基本持平。在成年国民的听书介质中,移动有声APP 平台、广播、微信语音推送分别占104%、74%、53%;而2016 年时则分别占65%、84%、36%。(摘编自人民网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有

14、声阅读成新增长点2018419)材料二2018 年4 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各知识付费平台优惠活动统计【注:KOL,Key Opinion Leader 的简称,即“关键意见领袖”。KOL 对社交媒体有巨大的影响力,往往是知识付费音频课程(包括解读图书课程)的主要开设者】材料三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有声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多以网络文学为主,2016 年开始增加传统出版物。而且,与知识付费音频课程这个竞争对手相比,有声书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优秀主播的培养。因为有声书并非简单将文字读出来,而是融合背景音效、角色设定等因素构成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同时,移动有声APP 平台竞争激烈,几家公司或多或少都

15、陷入侵权漩涡。而且,在视频领域,单纯以广告“吸金”的商业模式已被证明不可行;在音频市场,围绕版权展开的IP(知识产权)经营,可能是有声书发展的道路。关于有声书的另一种担忧是,“听书”的快速发展会否让静心阅读的习惯受到挑战?至少,对于文字阅读有障碍的老人、孩子乃至视障人群来说,“听书”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对于转型期中的出版业来说,“听书”丰富了数字出版的形态。(摘编自解放日报有声书成新阅读方式:内容版权、商业模式待探索2015917)材料四虽然有声读物(audioBook)是英美市场的热门,但很多细节仍然耐人寻味。去年,来自Audiobookscom 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人从未听到过有声读物

16、的最后一章,这其中包括大部头的战争与和平(有20%的读者完成),扎迪史密斯的畅销小说摇摆时光(有52%的读者完成)和政治明星尼克克莱格的政治:极端之间(有675的读者完成,已经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成功)。当然,有些读物则天然地与有声书的特质更为合拍,比如乔治桑德斯的林肯在中阴界。这部获得布克奖的小说因其剧本式的设计而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演员阵容强大、长达7 小时的音频版本更符合作者对小说架构的创造性设计,也更易于接受。另一类典型是演员和主持人的回忆录,比如艾伦帕特里奇创作的回忆录我,帕特里奇。作者本人的献声表演,甚至还有一众知名友人的捧场客串,让这一类有声书比普通纸质书拥有更强的吸引力。(摘编自王

17、睿当不读书的人开始听书,图书消费市场会因此获益吗英美有声书报告2018425)7下列对材料二表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各知识付费平台几乎都主打“听书”这一促销点,说明用户听书需求的崛起。B在目前平台的“听书”过程中,利用KOL 解读相关图书内容的情况并不普遍。C年费价格更高的平台,优惠力度相对较弱,但“听书”过程里提供的服务相对更全面。D知识付费音频课程在当前的知识付费平台处于明显劣势,说明其应该另寻发展出路。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有声阅读已经成为2017 年全国国民阅读的新亮点,广播作为成年国民常用的听书介质之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18、B促进未成年人听书率的持续提高,有赖于文字阅读障碍的进一步扫除,数字出版形态的不断丰富,降低知识获取的门槛。C“听书”与付费音频课程的竞争,将会促使部分用户想要通过收听知识类书籍,来替换掉原有知识付费课程的情况。D即使是在有声阅读发展相对成熟的英美国家,也同样存在着深度阅读不足的情况,人们对严肃的文学经典和通俗畅销小说都不例外。E能与有声书特质相对契合的书籍,应该是富有强烈的戏剧性、深厚的文学价值,同时适合作者本人朗读演绎及其知名友人客串捧场。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促进目前我国有声书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4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

19、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其年,敕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上乃止。历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

20、令。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永元初辅政,帝失德。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乃下诏言诛

21、之。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选自南史,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B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C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D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 爵位、爵号,是

22、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B拜,授与官职,任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还有很多,如“擢”“升”是提升职务,“徙”“迁”是调动职务。C古人讳言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称候王死叫薨,称大夫死曰卒,称士死为不禄,称未成年人死为殇。D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孝嗣少年得志,心存感恩。他朝见宋孝武帝,登上台阶就流下泪来,一直到进入席位。B徐孝嗣体恤民情,敢于直谏。他直言规劝,使武帝下令中止了大规模营建豪华离宫的工程。C徐孝嗣心地仁厚,

23、为人善良。他拼力保全了有人提议要全部诛杀的齐高帝和武帝的子孙。D徐孝嗣器量宏大,志趣清雅。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曾经拒绝接受建武年间朝廷加赏的待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2)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虞美人 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4下列对作品的理解

24、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15“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5、(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一文中,荀子强调,君子想要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就要 。(2)氓一诗中,弃妇自诉在夫家时辛苦劳作,早起晚睡,天天如此的句子是: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80分)“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察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本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