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课标选修教学要求选 修 课 程 (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程目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进程中的重大改革。改革和革命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改革则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进步, 它是自上而下的、和平的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尽管改革以主动平缓的方式来进行,往往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但改革也充满了斗争性,也有流血牺牲,也有成败之分,因此,改革的举措与成败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立足于对改革的这些基本认识,我们来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九个有代表性的改革,知道这些改革
2、的来龙去脉及其代表人物,形成较为清晰的改革的概念;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举措;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初步理解历史的纵横架构;将改革置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价值判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历史思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艰巨性,树立为国家和人类的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
3、辅相成的统一体,它让我们了解改革里的风云际会,体察改革过程中历史进程的畅达与艰涩,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明晰“万物皆变”的历史趋势,增强日后投身于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责任心。我们要基于改革中的人物和改革措施的了解,基于改革背景和影响的理解,来掌握技能和方法,确立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在九个改革专题里都有所体现。每一个专题都是对某项改革较系统的叙述,都能彰现纵横相联的历史思维;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贴近时代的对话中获得启示;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告诉我们,如何拥有进取精神、担当气魄 梭伦改革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
4、改革的必要性。 1 了解 梭伦 改革前雅典城邦出现的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要求。 2 知道雅典贵族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3 认识 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1 结合地理环境,帮助学生了解雅典城邦的经济状况、社会阶层与政体特点。 2 引导学生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分析 梭伦改革:在内忧外患的困境面前雅典推举梭伦全权负责改革。 3 联系必修中古希腊城邦文明与地理环境的有关知识,分析雅典的社会阶级关系,认识梭伦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4 引导学生感受“六一汉”的生存状况与贵族的专横,体会辉煌的雅典文明也走过风雨飘摇的历程。 简述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1
5、简述 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 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3 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提炼关键词、制作表格等方式来把握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2 关于 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可以指导学生用图示法来说明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民主性。 3 梭伦改革的革命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中庸式特点主要体现为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教学时要对特点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论述。 4 适当地援引梭伦的诗歌来进行教学。 分析 梭
6、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 分析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2. 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3 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体会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 1 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改革的若干措施来具体分析,再对 梭伦改革的 影响给予整体的说明。 2 教师要适当补充材料,联系必修 ,使学生明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经过一系列改革的发展历程而最终形成的。 3 回顾 梭伦改革前夕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结合梭伦个人事迹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谈谈如何坚持正义原则,培养平民情怀。 史论共享 政治影响: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
7、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商鞅变法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1 运用经济实物图、历史形势图等资料,
8、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简要地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 2 简明扼要地列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主要改革的名称即可,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商鞅变法不是孤立的发生在一个诸侯国的事件。 3 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建构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时势造英雄”。 了解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 了解 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3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1 帮助学生以列表
9、的形式,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予以整体的呈现,再作分解和说明。 2 援引一些故事和图片(例如砖画“奖励耕织”、“废井田”等),设计若干角色情境(例如“假设你是秦的商人,你会遇到哪些麻烦”),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变法的具体措施。 3 引导学生从变法的过程、涉及的领域、性质、成效以及战国时期系列变法的比较视野里,讨论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4 组织学生谈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个性化理解。 探讨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 探讨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 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1
10、 制作“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一览表”,引导学生逐项阐述这些变法措施的作用,再做整体的概括,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领域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 结合背景和与制度变革相关的内容,阐述商鞅变法的性质。 3 通过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崛起的事实,并运用一些史料来论证商鞅变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史论结合的方法。 4 讲述商鞅个人的成败遭遇,一方面辨明商鞅之死与商鞅变法成功的区别,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艰难,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史论共享 历史作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上,打击并瓦
11、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但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连坐法的实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 知道 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 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
12、黄河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3 认识到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 1 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简要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建立政权、冲突斗争不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意义和进行改革的历史背景。 2 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北魏的社会矛盾及其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从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和冯太后推动学习汉文化两方面来考虑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条件。 归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2 归纳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
13、方面的主要内容。 3 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1 帮助学生 将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引导学生概括两个阶段的改革在侧重点上的不同之处。 2 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项目、措施、成效等方面归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 依时间顺序排列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培养其横向与纵向归纳的能力。 3 依托地图进行“迁都洛阳”的教学,注意教学的叙事性,在调动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孝文帝的意志和睿智。 4 教学“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简练地概括,另一方面可就“改汉姓、易服装”等话题从“当时与当今、理智与感受”的角度展开讨论和对话。 探讨 北魏
14、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 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 2 从北方经济、民族关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3 充分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 1 引导学生先从具体措施入手分别分析各自的作用,再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归和概括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揭示一种由分到合的思维过程。 2 援引包括图片在内的史料,通过对史料的解释、描述和历史想象来论证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揭示史论结合、再现历史的学习方法。 3 可以援引学术界评价孝文帝改革的争鸣性意见,组织学生的辩论活动。 4 引导学生将孝文帝改革置于两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历史长河里进行评价,设
15、计一些开放性话题,帮助学生认识民族融合和文化征服的价值。 史论共享 1 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致使反抗不断。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势在必行。 2 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最终完成了封建化进程,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
16、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 了解 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 2. 了解 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1. 指导学生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认识到改革必须注意精兵简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3. 向学生介绍史学界对庆历新政失败原因的不同看法。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 归纳 王安石在“富国”、“强兵”、
17、“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2.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 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1.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按“富国”、“强兵”、“育才”三个方面列成简表,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2. 教师通过史料来加深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每项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 3. 指导学生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在当时和后世引起的争议较大? 史论共享 历史作用: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
18、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 青苗法、募役法的推行,使财政收入增加;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王安石变法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如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
19、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 欧洲的宗教改革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 了解 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3. 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基督教产生、发展的线索(产生、分裂、罗马教廷)。 2. 教学中应着重 分析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指明罗马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表现。 3. 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宗
20、教斗争(“异端”与宗教裁判所)与政治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 认识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 知道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 3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 结合 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和教皇在德意志出售 “赎罪劵”等史实,说明宗教改革率先在德意志发生的原因。 2.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3. 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人
21、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 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2. 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至尊法案” 三十九条信纲。 3. 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2. 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可以从 反封建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 1 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是
22、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尽管新教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局限性,但它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提出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无疑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和 发展。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尼德兰革命以及此
23、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以新教为政治旗号。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了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马木路(鲁)克、包税制以及法国与英国对埃及的入侵等方面 。 1. 教学中要讲清“马木鲁克”、包税制等重要历史概念。 2. 提示学生结合教材分析 18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人与马木鲁克是如何统治埃及的?英法侵略埃及的目的和影响怎样? 3. 教学应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埃及封闭落后状况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形势浩浩
24、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阿里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埃及国情,推动了埃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1. 简述阿里改革在 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的主要 措施。 2 认识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1. 指导学生用 列表的形式呈现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教师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阿里改革的不同评价,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学会全面评价改革的结局。 史论共享 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
25、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改革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更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此时,埃及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但实际上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它使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简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 了解 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 简述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 引导
26、学生从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方面分析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教学中注意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文字表述以及图片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2. 简单了解 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重点从国际地位、国内矛盾方面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迫切性。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 概述 “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 2. 认识 “二一九法令” 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 体会 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 1.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表述、史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条款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内容有哪些?”然后
27、教师指导学生 用图表建构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从 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 3. 引导学生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 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 局限性 。 探讨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 了解 1861 年废除农奴制后 ,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 2. 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 1861 年改革对 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3. 体会 亚历山大二世在 农奴制改革中 的政治智慧,养育 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 1. 可以用表格图示的方式,帮
28、助学生从 俄国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 概括 废除农奴制后 俄国的政治近代化发展 。 2. 从 俄国农业、工业两大经济部门入手,帮助 学生归纳 1861 年改革对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认识 俄国经济近代化的情况。3. 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亚历山大二世成功发起 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进而认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4. 组织学生讨论“ 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 的影响”。 史论共享 1 . 废除农奴制的经济背景:一方面,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农奴制度下,俄
29、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农奴制度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2.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
30、上,这次改革还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在改革中,资产阶级、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3.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在政治改革。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
31、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治维新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 知道 明治维新前 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 了解 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1. 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危机以及 倒幕运动的成功等方面去整体把握 维新运动的历史条件。 2. 日本 倒幕运动的 过程主要包括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和鸟羽伏见之战等史实。 3. 援引一些史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认识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体会日本民族求变自强的必然性。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 概述
32、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 2. 概述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 3. 探讨 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4 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1. 教师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以“除旧”和“布新”两大栏目,指导学生 用图表归纳 明治维新 的主要内容。 2. 教师从国内改革力量、改革手段、国际环境等方面,帮助学生分析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3. 援引一些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表述,引导学生认识 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 4. 比较 明治维新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从背景、措施、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 近代化道路的相同性和多样性。 分
33、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 知道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2. 了解 1889 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3. 分析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4. 认同 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1. 联系必修专题七“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日本 1889年宪法的相同点,进一步认识德日两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相似性。 2 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所知道的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外扩张的史实,以激活课堂思维,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 3 基于对近代化的理解,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
34、近代化所起的全面有效的推动作用。 史论共享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 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戊戌变法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戊
35、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 了解 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 了解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3. 知道 “公车上书”。 1. 帮助学生梳理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以培养学生较宏观的横向的历史思维。 2. 基于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的了解,引导学生把握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3 有关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应该基于具体的历史情境的史实分析之上,避免单纯的说教。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 简述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6、 2. 简述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 分析 百日维新的特点。 4. 认同 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 。 1. 帮助学生整理出戊戌变法的基本线索,即: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第二阶段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第三阶段百日维新。 2. 摘引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著作或文章,基于史料的阅读,鼓励学生概括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3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4 帮助学生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 知道 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37、。 2. 知道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 认识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3. 树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 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 适当联系必修、中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的知识,大体勾勒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再指导学生结合戊戌变法失败来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史论共享 1 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
38、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 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
39、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 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程目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着重介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在社会史的宏大舞台上呈现金戈铁马、深思熟虑的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
40、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思想家、科学家,都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我们所承袭的这个世界,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映现着他们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基于这样的 认识,我们来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领域的 22 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事迹和成长历程,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基于对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成长历程的
41、把握,提高讲述历史人物的兴趣,逐渐加深对历史人物及其历史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资料搜集、评说人物的学习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人物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且善于独立地多角度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地体会这些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确立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提高经受挫折、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 实现 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
42、过程和有机整体。要基于对人物事迹的了解及其“代表性所在”的分析,来把握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在人物评说的过程中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和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是通过六个专题来呈现的,每个专题往往都是一个人物类型,每个专题都让我们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而让我们学会人物的历史评价,每个专题其实都蕴含着这些人物馈赠给我们的历史智慧和做人道理。这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以下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程目标里的六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评说这些人物及其历史功过的独到见解呈现出来。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内
43、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1. 简述 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1. 本课内容与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较多的重迭,教学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贯通,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去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并用秦朝疆域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 3. 组织探究活动课来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要注意当时的历史条件
44、,突出其对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贡献。 4 可以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感受始皇帝的英雄气魄。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 列举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2. 探讨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 体会 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1. 指导学生抓住用人、纳谏、轻徭薄赋、注重民族团结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内容。 2. 可以适当补充李世民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对君、国、民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 探讨唐太宗的历史
45、作用时,结合纳谏、用贤、促进民族团结等史实,分别说明各自的作用,再从总体上予以概括。努力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4 适当关注唐太宗的个人品质,以凸显历史的人文教育意义,例如唐太宗克制个人生活私欲的做法,玄武门之变和贤明、审慎也难以贯彻始终的不足之处。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列举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 评述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3 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1. 教学中突出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活动,可以结合清朝疆域图,从不同的方位来引导归纳,
46、也可以围绕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两个主题来归纳。 2. 有关作用的评述要结合具体举措来展开,避免空发议论。 还可以结合秦始皇活动来进行比较,彰显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之功和康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之功。 3 。力求对本单元涉及的三个帝王作类型的归纳,以便对古代中国政治家有一个宏观的共性的认识。 史论共享 1.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
47、杰出之处。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2.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3.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
48、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东西方的先哲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了解 孔子的生平: 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2 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 探讨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师生共同查阅或运用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在了解孔子生平重大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作一张孔子年表 2. 教师应结合和运用孔子的言论,重点分析其“礼”和“仁”等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并引导学生联系社
49、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 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评论孔子的相关材料,组织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的学生沙龙,或撰写评论孔子的历史小论文,或进行调查活动:影响当代生活的孔子言论有哪些? 4. 联系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节的有关内容,温故而知新。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 简述 柏拉图生平事迹:受教苏格拉底、创办学园和著作理想国。 2. 简述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教育亚历山大和在雅典讲学。 3 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4 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
50、化的贡献。 1 联系必修“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简要交待古代雅典社会状况,再讲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将他们的师从关系讲出来,有利于完整把握西方先哲,体会他们的共性。 2.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制作他们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以一些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他们的名言名句,避免单纯的知识罗列,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3 指导学生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突出柏拉图的理想国,但是要避免从哲学专业的角度过深的挖掘内容。 4 关于他们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主要突出他们贡献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即可,同时要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来认识其思想文化的贡献。可以适当抓住他们的一两个命
51、题引导学生作多维的理解。 5 以列表的形式概括一下本单元涉及的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使 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生成过程中的多元性。 史论共享 1.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
52、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 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人们可能赞同他的思想,也可能反对他的思想,但无法忽视他的思想的存在。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就是无法回避
53、的人物。 3.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者备受推崇;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是“人类的导师”。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1. 了解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
54、和就任护国主。 2. 评价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1. 将 克伦威尔置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之中,在教学中突出克伦威尔的主要政治活动及其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2. 在帮助学生简明扼要地把握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的基础上应适当展开这些活动中的具体史实,以使人物评述有充分的叙事依据,理出其生活脉络。 3 分析克伦威尔的功过,要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进程中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看出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实践标准去评价克伦威尔。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述其历史贡献。 1. 概述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
55、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主持制宪和首任总统等方面。 2. 评述 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3. 学习 华盛顿关心国家与社会、不贪恋权位的优秀品质。 1. 帮助学生简明扼要地把握华盛顿事迹的主要方面,并通过华盛顿事迹的了解理清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建立的历史发展脉络。 2 引导学生列出华盛顿生平事迹年表,师生共同运用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史料,展示华盛顿的领导才能和政治品质,教学中努力把“事迹”的文章做足,做好。 3. 对华盛顿的评价应突出于其对国家独立和对美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华盛顿给他的国家和世界留下的最富贵的财富就是:一个具有伟大、诚实、纯洁和高尚品格的生活楷模,一个后人效仿的民主政治的榜样。 4. 联系必修
56、“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以历史事件为纬、历史人物为经、制度架构为点,建构历史知识网络。 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 简述 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暴乱、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和对外战争。 2. 讨论 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 树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人生理想。 1. 对外战争是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要方面,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密切相关,而其对外战争的战事众多,教学时一方面突出主干,分析政治影响,另一方面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讲些具体的战事,分析得失。 2. 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和拿破仑的评传,做一份“军事天才”拿破仑的活动年表,或者写一篇读后感、写一篇小论文 3. 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可以从法国、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两个方面展开,同时要补充适当的情境史料一论证相关影响。 4 可以用“时势英雄”或”偶然必然“为主题,基于拿破仑的崛起与败亡的史实,组织辩论会式的探究活动。 史论共享 1. 克伦威尔的功过: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在他的领导下,英国结束了封建王权统治,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巩固了英国的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能源设施抵押权担保运营合同3篇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人工智能研发的合作协议
- 课外活动计划3篇
- 余甘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晒衣杆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社区讲座活动策划书6篇
- 初中地理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 旅游景区工作总结万能2022
- 公司活动策划方案模板集锦五篇
- 英文感谢信范文集合10篇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122首初中文言古诗文艾宾浩斯背诵表
- 残疾儿童家长培训讲座
- 2024年时政考点大全(135条)
- 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一》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学前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乘除法口算题800道
- 内容运营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8 Unit 2 Sam is going to ride horse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2025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