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历史 第3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备战2013】高考历史 第3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备战2013】高考历史 第3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战2013】高考历史 第3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预习提纲】一、历史背景:1439年,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结束北方连年混战的局面;2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3目的:为了缓和矛盾,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先后改革。二、内容:1经济:推行均田制合租调制: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2地方: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控制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政府收入。3政治:制定俸禄制,澄清吏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北方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4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有利于民族融合。5移风易俗:穿汉服、讲汉话,用汉姓,通婚

2、,礼仪制度,接受先进文化。三、意义:1使北方经济(农业)迅速恢复发展,呈现繁荣景象;2加强了国家政权,巩固了统治,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汉化),为结束北方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奠定基础。【知识结构】举一反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齐纪二材料二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也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

3、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作用如何?(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课后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如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1)从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