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能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是( )A.均田制的推行B.吏治的改善C.负担的调整D.迁都洛阳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 D.颁布均田令4.(2012·南通高二检测)北魏时洛
2、阳市场繁荣,商人实力雄厚,与外国商人贸易往来频繁。这主要说明了(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重视和支持商业商业活跃鲜卑族接受汉化,民族融合趋势加强A.B.C.D.5.(2012·芜湖高二检测)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活跃及繁荣6.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D.洛阳成为
3、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7.(2012·厦门高二检测)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现象,对其含义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各民族人民通婚8.下列现象能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 )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B.C.D.9.(2012·泉州高二检测)“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
4、变法 D.管仲改革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推行新的土地制度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B.C.D.二、非选择题11.(2012·宝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5、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拓跋澄传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崔浩传请回答:(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6、12.(2012·泰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年降雨量分布图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材料二 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
7、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材料三 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无所效力,请事北边。”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有不虞,便宜处置以闻。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元史·董文炳传(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入主中原后孝文帝改革与忽必烈改制的共同原因,并分别指出其重大制度创新。(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北魏和元朝历史,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3.(2012·沈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8、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援引材料说明孝文
9、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限定语“主要原因”,二是注意其他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根据上述两点,符合要求的选项是A项。【规律方法】因果型选择题解题技巧(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2)解答这类题目,一要看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是看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
10、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与题干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2.【解析】选C。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思是即使种的再多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相关的只有D项。均田令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判断能力。题干描述的现象与此时的商业发展、贸易有关,而商业发展活跃说明了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
11、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理解能力。“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莫不商贩焉”等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B项。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百国”“胡”“贩客”,可以看出当时洛阳商业繁荣,已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城市。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B项不全面,C项太笼统,故选D项。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A项是前提;C项是其作用;D项是其内容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并在交往中逐步消除之间的隔
12、阂,融为一体,故选B项。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C。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森林民族”“中原文化”和“民族的飞跃”等信息可以判断,该事件是指孝文帝改革,故选B项。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都在社会风俗、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打击了守旧势力,促进了国家政权的封建化,故都符合题意。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
13、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在回答时注意根据材料信息将四则材料分为赞成和反对两类,不要脱离材料回答;第(2)题则考查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管同意哪种观点,关键在于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充分的理由,回答时注意条理清晰,言之有理。答案:(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举措:颁行均田制、俸禄制、革除旧俗等。(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是由于“汉化”政策。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观点二: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
14、:北魏政权的灭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关键是要将两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地图中的气候(降水)结合起来,再加上材料三综合考虑,有一定的难度;第(2)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从制度创新、民族融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要求言之成理。答案:(1)原因:开始生活在草原游牧区,气候寒冷,雨量少;后入主中原,处于雨量多,气候适宜的农业区;为适应农耕文明,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发展经济,保障税收,实施改革。制度创新:北魏均田制;元朝行省制。(2)结束分裂局面,创新制度;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与交流;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为后世繁荣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新能源汽车租赁与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钢管架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与验收合同
- 2025版个人住房装修安全监理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合同2篇
- 科技教育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后住房公积金提取及分割合同3篇
- 远程工作中的嵌入式学习支持服务
- 科技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培训新模式
-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能质量与安全课件
- 医药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
- 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管理方案及设计优化措施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金汇萤石开采有限公司三义号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小升初幼升小择校毕业升学儿童简历
- 资金支付审批单
- 第一单元(金融知识进课堂)课件
- 新概念二册课文电子版
- 介入导管室护士述职报告(5篇)
-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毛坯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