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_第1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_第2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_第3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_第4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戒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注】瓶(ping:光润而美的样子。端须:只该。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起句奇绝。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B.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正因为花香

2、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答案】(1)B(2)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运用对比的手法

3、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然而这只是铺垫,是作者刻意地压抑感情,接着端须”一句就开始高扬一一梅花之清高孤绝唯有月亮能与之相配。这感情和气势已丝毫不让陆游之词。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全词结构显得很精致。故选B。(2)诗歌

4、中,直接描写了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的花色、清幽的花香。也通过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明沙水”和高远、幽冷的仙境来衬托了梅花的高洁。同时还借百花与梅花对比,来突出它的高洁。故答案为:B;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

5、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技巧,再释运用,即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最后分析效果,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惑等方面的作用分析。译文:春风最先试着让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丽,冷韵幽香,伴随着它的是明沙净水。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不

6、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应当与月亮约定日期来作伴。它的香气清幽淡雅,传得很远,总是先在女子们的钗头上出现。大雪过后。梅花被王母宴请到瑶池,这是人世间报春的第一枝花。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千秋岁引,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

7、一项是()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1致清迥,脩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答案】(1)B(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

8、写。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解析】【分析】(1)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故选Bo(2)考生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扣住仕

9、途受挫“、退居“、出尘”几个关键词来结合文本分析,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

10、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故答案为:B;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

11、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以前的知识储备,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

12、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哦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H。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孤。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翩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注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哦:太阳升起。至人:指释迦摩尼。番(yuan):

13、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交柯:枝叶交叉。翩(he),鸟翎的茎,即指鸟。间言:非议。(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B.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C.诗歌最后两句,苏轼赞画圣吴道子和王维之画,认为二子皆神俊,但对摩诘敛衽无间言”,可见作者认为王维画艺更胜一筹。D.全诗富有节奏感,开始似话家常,从容而谈;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结尾余音袅袅,悠扬无尽,整体形成和谐优美之韵

14、律。(2)结合王维、吴道子绘画作品分析二人绘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作者认为吴、王绘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答案】(1)D(2)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笔如风雨扑面而来、气势不凡。王诗:清且敦(形象清美、意蕴深厚):只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鹤然独立,情态安然;后四句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人物景物于清秀中而蕴藉深远。第二问:吴画妙绝”于绘画技艺高超(画工),限于画面(形迹);王画得之于象外”(意境悠远自然),超脱形迹)

15、。【解析】【分析】(1)D项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理解错误,诗的中间写吴道子一层,形象奇突,如峰峙涛涌,使人悚异;而写王维一层,景象清疏,如水流云在,使人意远。作为诗的中心的这两层,意象情调,迥然异趣。吴道子和王维的画作风格以及意象情调是不一样的,故选Do(2)本题中,苏轼对吴、王二人的绘画成就作了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诗歌先介绍了吴道子画作的特点。道子实雄放”之下十句写吴道子画。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现象尽致地形容出雄放的气势。当其”二句是诗人从画像中所感受到的吴道子运笔时的艺术气概。亭亭双林间”以下六句写吴画的形象,极

16、精要地勾勒出画的内容,生动地显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而那些相排竞进”者的状貌,又表现得非常情急,这一切都栩栩如生。摩诘本诗老”以下十句写王维的画。摩诘”从王维的身份提起,寓含王维画品的精神特质。即所谓画中有诗佩芷”句是对王维的人品和艺术的高度赞赏,即王维的人品和诗画艺术都是芳美的。今观”二句照应前面诗老”句,引用人所熟知的王维的诗的成就来喻其画风。精且敦”意谓其画亦如其诗之形象清美而意味深厚。祇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情态,不似吴道子画表现的强烈,而意味颇蕴蓄。后四句写画中景物,为吴画所无,俨然是一幅竹画,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

17、神姿。诗末吴生”六句,就对王、吴二人画的观感作总的评论,在尊重之中又对二人艺术造诣的境界,有所抑扬。对吴道子画评为妙绝”,是对吴画中听众情态毕现形象的评价,而妙绝”仅在迹象,只是画工的高艺。诗人认为王维画得之于象外”,如神鸟离开樊笼,超脱于形迹之外,精神自然悠远,于是心中佩服,觉得无所不足。这里也体现了诗人美学理想的又一个方面。认为绘画不能但求形似,正如赋诗不能只停在所赋事物的表面,而要在形迹之外,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启发,有所感受。故答案为:D;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

18、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笔如风雨扑面而来、气势不凡。王诗:清且敦(形象清美、意蕴深厚):只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鹤然独立,情态安然;后四句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人物景物于清秀中而蕴藉深远。第二问:吴画妙绝”于绘画技艺高超(画工),限于画面(形迹);王画得之于象外”(意境悠远自然),超脱形迹)。【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都有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主要的错误是曲解诗意,内容理解错误。(2)本题是对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概括总结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可以结合注释,结合具

19、体诗句来分析艺术特点,再结合艺术形象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内容。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从军行隋明余庆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注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B.

20、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B(2)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尾联用典抒情,希望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全诗格调昂扬向上,表

21、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隋朝的边塞诗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解析】【分析】(1)B项,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错。颔联描述的是隋军同仇敌性,奋力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响起。故选B项。(2)诗歌注释说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含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这就暗示了诗歌的第一个情感,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故答案为:B;

22、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尾联用典抒情,希望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全诗格调昂扬向上,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隋朝的边塞诗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

23、者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

24、诗人被贬为江宁臣。(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简”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

25、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答案】(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故选Do(2)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

26、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故答

27、案为:D;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

28、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6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琪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

29、、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B.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

30、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故选A。(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

31、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土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

32、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故答案为:A;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的能力,注意借助诗歌的注释理解。阅读注释,根据注释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阅读选项进行辨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正确

33、翻译诗歌的内容。先翻译诗歌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根据题干概括分析诗歌的相关诗句,抓住重点词组织答案。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C.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动。(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隽永B.豪放洒脱(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B.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D.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C.简洁明快D.深沉哀婉【答案】(1)CA(3

34、)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

35、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故本题选A项。(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一一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一一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C;A;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

36、尘。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韵脚、题材、句子含义的基本能力。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本题考查题考查把握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

37、果。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刘秀才许浑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花。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注释】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B.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

38、,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C.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D.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比,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2)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请简要分析。【答案】(1)B(2)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走,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解析】【分析】(1)B项,是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分析错误,诗歌第四句广陌春期鄂杜花”,是诗人对在秋天分别后的行程的设想,诗人

39、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选项的并在那里赏花。”错。故选Bo(2)首先在诗中找到望见乡山不到家”,是诗歌尾句,然后联系上文来分析,由诗的首联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结合注释一可以知道,诗人是因为科考屡试不第,天涯漂泊,客居异乡,无心归家;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诗人因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可见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走,不到”一词可见诗人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这些都是原因,加以概括即可。故答案为:B;诗人参加科考屡试

40、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走,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41、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概括诗文内容的能力。要结合注解,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再结合理解作答。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释】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 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字,

42、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答案】(1)寒;独(2)借景抒情,雪满长安”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用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解析】【分析】(1)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

43、想而得。着一寒”字,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内容,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之景物。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考生据此能准确作答。(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写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清冷的气氛,雪夜把盏,却没有对酌之人,借景抒情地写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从对方着笔,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

44、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我之思友,亦如友人海内存知己之思我,用对写法和典故,写出思友之切和友情的温暖深厚。故答案为:寒;独;借景抒情,雪满长安”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用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妙处。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有丰富意蕴。做题时,要善于依据题干的提示

45、来反推出相关的字,把握其效果和作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艺术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答出表达技巧的种类。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隋堤怀古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注释】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触胪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江都事:指炀帝

46、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B.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C.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D.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答案】(1)D(2)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诗中首联写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颔联用锦帆东去”写其极尽奢侈。对隋

47、炀帝的嘲讽。从诗的颈联和尾联看,茶欲山河传百二”一句写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而谁知钟鼎已三千”则写出其霸业成空,朝代更替,自己被缢死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晚唐统治者大都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历史教训规劝当朝帝王切莫步隋炀帝的后尘。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存寄寓兴亡之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解析】【分析】(1)D项,想象之景"错误,绿树烟”是实景,是眼前之景。故选Do(2)结合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分析,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虎”自居的史事,对隋炀帝穷奢极欲、

48、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颔联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之悲伤。结合茶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江都事“回望”注释等分析,他面对遗址陈迹,慨叹惋惜,追悼责备。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也引发自己内心的悲”。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

49、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故答案为:D;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诗中首联写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颔联用锦帆东去”写其极尽奢侈。对隋炀帝的嘲讽。从诗的颈联和尾联看,茶欲山河传百二”一句写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而谁知钟鼎已三千”则写出其霸业成空,朝代更替,自己被缢死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晚唐统治者大都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历史教训规劝当朝帝王切莫步隋炀帝的后尘。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存寄寓兴亡之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点评

50、】(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11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51、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1)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B.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现出清晨兴旺之景。C.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撩人愁思。D.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主要风格。(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划线的句子【答案】(1)B(2)新脱冬衣”以动

52、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作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这种轻快的感觉与上一句宿酒未解的头重脚轻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解析】【分析】(1)B项,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错误,诗句大上阶眠知地湿”的意思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此时的小狗已经爬起,没有在睡觉。B错误。故选Bo(2)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

53、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故答案为:B;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作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这种轻快的感觉与上一句宿酒未解的头重脚轻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54、析概括。(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1)诗歌的前后两联分别紧扣、词来写的。(2)全诗主要运用何种手法来塑造陆鸿渐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寻;不遇(2)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前四句用野径入桑麻”选种篱边菊.等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陆鸿

55、渐的高洁不俗。用诗人欲去"又问”来衬托,生动地写出寻人不遇的失落心情,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包含题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仔细分析题目,找出关键词语,然后与诗歌内容对应。本诗标题为寻陆鸿渐不遇”,题目中两个关键词语是寻"和不遇”,前两联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写的是郊外之景,不仅写及陆鸿渐新家的位置,诗人穿行于城外野径,寻幽访友的足迹亦清晰,可见侧重寻";后两联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

56、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人敲门,屋里寂静无声,连狗叫都没有。诗人打算离去,向邻居打听,才知道陆鸿渐早已进山,每天太阳落山才回来。因此后两联的内容照应标题中不遇"二字。(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诗句,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类型,本诗属于侧面描写。作者从两方面来刻画人物,首联、颔联描写人物居住之地的景物,尾联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

57、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一方面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另一方面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由此可见,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侧面描写或虚写。故答案为:寻;不遇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前四句用野径入桑麻”进种篱边菊”等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用诗人欲去"又问”来衬托,生动地写出寻人不遇的失落心情,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