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_第1页
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_第2页
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_第3页
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_第4页
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城市,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其本身性格特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而“自私”“唯我独尊”的一些刻板印象也让非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产生不良的印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本文基于舒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通过文献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三种方法对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加以总结,得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字:人际关系理论,独生

2、子女,人际交往一、 研究背景独生子女群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在国外,独生子女翻译为“The only child”或者是“Only child”。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觑。人际交往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对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方法。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城市,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与精神文化丰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表现出头脑灵活、见识广博

3、、智商较高等优点。但是特殊的生活环境也让独生子女越来越表现出两面性,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对于独生子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而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环境,独生子女之所以人际交往存在缺陷,很大一部分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单一化的家庭结构以及封闭式的家庭交往使得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下,他们往往只能和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同辈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因素对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社会化是否健全也越来越吸引众多学者的

4、眼球。在众多的研究中表明,独生子女在生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人际交往问题则相对突出。因此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生活的一大重要任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交往的愿望和需求,并且每个人的需求都会不同,因此他提出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基于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的角度出发,从包容需要、控制需要以及情感需要三个方面来研究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社工的视角提出解决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建议。二、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1、 文献法文献法又称作为历史法,文献法即是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已有的文献进行考察,并从众多文献中

5、取得资料以判定事实真相并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对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将基于已有的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广泛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地研究众多的理论成果,为本课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2、 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进行直接面对面交谈来收集语言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会针对人际交往对独生子女进行交流,来收集有关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的愿望和需求,以及其自身对待自己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的态度和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次访谈是以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为访谈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名独生子

6、女进行访谈,并在访谈之后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为分析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做准备。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发放一定的问卷来收集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态度、表现和特点,以此分析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此次调查也是以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与收回,并做简单的统计之后,得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三、 研究综述随着改

7、革开放以来,国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城市,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与精神文化丰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表现出头脑灵活、见识广博、智商较高等优点。但是特殊的生活环境也让独生子女越来越表现出两面性。在众多的研究中表明,独生子女在生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而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直接关于独生子女的文献并不是很多,但是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方面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并不是太多,并且研究角度跟国内也有很多不同。国外虽然也存在着独生子女

8、,但是情况与我国却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出现都是政策化的结果,而国外则是因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社会接受度提高自觉选择生育一个孩。但是对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国外学者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在国外,独生子女翻译为“The only child”或者是“Only child”。Schachter(1948)认为,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一个孩子,会对父母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从而不愿意与他人交往。Waddel、Ball(1934)也认为独生子女的父母缺少育儿经验,所以总是对家中唯一的孩子表现出过度呵护,使得他们缺乏集体相处机会和交往能力。Flbo、Cooper(1945)认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和自私

9、程度比非独生子女要高,交往时会有困难。Hilton(1952)认为独生子女的交往欲望比较强烈,但是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差异。国外学者注重从家庭中的父母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以及国外学者重从家庭中的父母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以及影响因素。不同的学者对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的研究成果不同,但是总体来说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可以通过方法得到提升和改善的。国内研究状况国内自然也有非常多的学者对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小组工作介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如何,需要从多个视角去看待和研究。认为独生子女因其“独”而被认为是特殊群体1 郭丽

10、英.城市独生子女问题观察与教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7191。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无需和别人商量,这让独生子女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恳求”。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当别人质问时,他们会说“我就是要这样!”肖富群、风笑天(2010)认为我国的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并非人们生育意愿的真实体现。他们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影响因素方面做出研究,认为其人际交往能力明显存在不足。李慧(2014)认为独生子女往往会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而限制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他们和别人的交往。赵微(2014)则认为在同伴交往中,虽然独生子女交往需要和交往意愿强烈,但是交

11、往成果不是很乐观,在同伴中不受欢迎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独生子女的交往技巧相对薄弱,包括倾听、欣赏和理解同伴,同伴分享,主动关爱同伴。王月(2014)认为在独生子女中尤其是幼儿之中,即使有的孩子有了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意识,但是很多这样的观念都是通过灌输得到的,因此在真正的人际交往时往往意识落实不到行动。陈科文(1997)则也从独生子和非独生子女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他的研究成果中表明,市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合群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别, 郊区独生女与非独生女也不存在显著差别,只是郊区独生子不如非独生子女。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自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独生

12、子女的人际交往的确存在问题,但是并非处于特别消极的状态。学者们在对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研究时,将之与非独生子女作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有主见,思想开放,但是确实交往存在困难。但是从众多研究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四、 理论介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交往的愿望和需求,并且每个人的需求都会不同,因此他提出人际关系三维理论。1、包容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

13、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要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如果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独生子女由于是家中的唯一一个孩子,

14、父母或是其他家里长辈都对其格外溺爱,受到过分的保护,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缺乏缺乏兄弟姐妹以及同辈群体的交往。因此包容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会出现低社会行为, 2、支配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

15、为倾向于控制别人,但却绝对反对别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独生子女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总是会尽最大可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控制别人而获得自己心里上的满足,更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控制或是反抗,人际关系受到消极的影响。3、情感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有获得爱的满足时,

16、个体就会倾向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被过于溺爱,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强烈地寻求爱,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而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则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虽然长辈的爱充溢着周围

17、,但来自于同辈群体的关爱却是少之又少,而在与他人交往方便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之时,便会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够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或者是由于过分想要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反而适得其反,在人际交往中失望多于期望。五、 研究结论本文总结出关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分别为以下三点:1、不愿意与人交往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由于长期生活在无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而父母又很大程度上忙于工作,他们往往都会选择将自己唯一的一个孩子关在家中。所以,独生子女要么是在家中由老人陪伴或者是一个人,要么是在学校和同辈群体进行交流。而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使得独生子女对人际交往产生了

18、不同的态度。其实在很多的人们的印象中,独生子女是不合群的,他们“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处处以自我为中心”1肖富群.国内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研究综述.J青年探索,2008(4):23251。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态度。在家中,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唯一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度很高,这使得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较弱的特点。尤其是在学校,幼儿时期,很多独生子女并不能像其他非独生子女一样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班级的群体之中,反而更多的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他们甚至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当老师或者是同学问起时,他们的反应总是

19、很迟钝或者是表现得很陌生,通常只是回答“嗯”或者是“哦”这样一些简单的词汇。这往往会让其同辈群体也就是同学有一种被冷漠,不被尊重的错觉,从而对他们也渐渐地失去耐心和信心,不愿意与独生子女来往,久而久之,独生子女就会产生一种被排斥的感觉。这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人自言自语,自己陪自己玩。而到了高年级甚至是大学,虽然经过多年的知识的学习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很多高年级的独生子女尤其是大学生基本都懂得了人际交往的道理,也都能对他人阐述出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往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却很难。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他们的社会化并不能够很完善,在人际交往方面更是,很多到了高

20、年级的独生子女在和其同辈群体交往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随意的态度,甚至是不愿意与人交往。在他们的思想中,如果生活或者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们完全可以向自己的父母求助,没必要和一些“陌生人”进行交往。而此时很多的家长由于习惯于保护自己的唯一的一个孩子,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自己的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这些错误的家长的举动会让独生子女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即使没有朋友,没有同学的帮助,他们也可以生活地很顺利。比如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成年了的独生子女们入学报到时,很多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入学,甚至很多人的入学手续都由自己的父母代办,还有的父母替子女收拾好床铺,各种

21、叮嘱之后才选择离开。在这样的“百般呵护”下,便会使得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一种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态度。而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网络产生的更多的依赖。这也使得从小就养成不爱与人交往的独生子女们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了网络的这个虚拟的世界当中去。所以,独生子女在包容需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低社会行为,表现出不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2、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1980年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许多学者对独生子女的生活以及学习等各方面展开了研究,许多研究也表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的确存在着各种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给人

22、们更多的印象便是“自私”、“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无需和别人商量,这让独生子女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恳求”。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当别人质问时,他们会说“我就是要这样!”1郭丽英.城市独生子女问题观察与教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7191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不懂得体会共享这一行为带来的欢乐,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的协调能力。而家长的过度保护则会使他们得积极性和独立性严重受到限制,进而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处于家庭中心位置上的独生子女们在这样的“保护”下,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受到限制,进而导致他们的身心也会受到影响。过度的保护并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23、而是使得他们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甚至是失望。当他们离开自己的父母,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时,他们总是表现出不信任或者是不敢期待的样子。在交往过程中,总是在意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认为只要是自己开心便好。许多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凌驾于他人之上,希望别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安排,否则便会产生不愉悦的心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去控制别人。由于他们在家中集所有宠爱于一身,所以独生子女往往有“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并且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于此,父母对于自己唯一的一个孩子往往表现出更多的表扬和赞许,对于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长时间下来,独生子女便会形成一种只愿意听到表扬的习惯,不能接受负面批评,更接受不了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所以总会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和顺从而大发脾气。独生子女习惯于别人的给予而不是自己的付出,当自己在家中的所有要求都能够被满足,父母对自己百般呵护时,让很多独生子女都会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所以很多独生子女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将别人对自己的好看做是理所当然,不懂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