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__醇酚醚_第1页
第8章__醇酚醚_第2页
第8章__醇酚醚_第3页
第8章__醇酚醚_第4页
第8章__醇酚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xit 乙醇乙醇 环己醇环己醇 环己甲醇环己甲醇脂肪醇脂肪醇 脂环醇脂环醇 脂环醇脂环醇CH3CH2OHOHCH2OHOHCH2OH 苯甲醇苯甲醇(芳香醇)(芳香醇)苯酚苯酚(酚)(酚) 脂肪烃分子中的氢、芳香族化合物侧脂肪烃分子中的氢、芳香族化合物侧 链链上的氢被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醇。上的氢被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醇。一一 定义定义8.1 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二二 分类分类三元醇三元醇二二 元元 醇醇一一 元元 醇醇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一级醇(伯醇)一级醇(伯醇)二级醇(仲醇)二级醇(仲醇)三级醇(叔醇)三级醇(叔醇)CH2=CH-

2、OH CH3CHORCH=C-OH RCH2-C-RROHOCH2CH2OHCRROHOH-H2OCRRORCHOHOHRCHO-H2OHOCH2CHCH2OHOHCOHOHOHR-H2ORCOOH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丙三醇(甘油)烯醇烯醇烯醇烯醇CH3COHCH3CH3醇的命名醇的命名一一 衍生物命名法(看作甲醇的衍生物)衍生物命名法(看作甲醇的衍生物)二二 普通命名法(烷基的习惯名称普通命名法(烷基的习惯名称+醇)醇)(CH3)2CHOH甲基异丙基甲基异丙基甲醇甲醇CH3(CH3)2CHCHOH异丙异丙醇醇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以醇为母体。选择含有以醇为母体。选择含有OH的最长碳链为

3、主链,从靠近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OH的一端开始编号,把支链看成取代基,羟基的位置用它所连的一端开始编号,把支链看成取代基,羟基的位置用它所连的碳原子的号数来表示,写在醇名之前。例:的碳原子的号数来表示,写在醇名之前。例: OHClOCH3OH2-甲氧基甲氧基-5-甲基甲基-3-己醇己醇 2-甲基甲基-4-氯氯-2-戊烯戊烯-1-醇醇 ( 2-甲基甲基-4-氯氯-2-戊烯醇戊烯醇)12CH-CH3OHCH2CH2OHCH=CH-CH2OH32121(苯基做为取代基 )3-苯基-2-丙烯-1-醇1-苯乙醇2-苯乙醇(俗名:肉桂醇)芳醇的命名与脂肪醇相似,将苯环作为取代基。例如:芳醇的命名与脂肪

4、醇相似,将苯环作为取代基。例如:饱和一元醇的通式: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二元醇、多元醇二元醇、多元醇(CH3)3CCH2CH2CHCH3OHCH3CH=CHCH2CH2OHCH2OHHOCH2CH2CHCH2CH2CH2CH2OHCOOHOHCl3-戊烯戊烯-1-醇醇5,5-二甲基二甲基-2-己醇己醇3-羟甲基羟甲基-1,7-庚二醇庚二醇2-(2-羟乙基)环戊醇羟乙基)环戊醇3-羟基羟基-4-氯环己甲酸氯环己甲酸几个实例几个实例OHCH2CH2OH8.1.3 醇的结构醇的结构 醇分子中氧原子采取不等性醇分子中氧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具有四面体杂化,具有四面体结构结构O:2s

5、2p24杂化HORsp3sp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醇分子中的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醇分子中的C-O键是极性键,键是极性键,ROH是极性分子。是极性分子。CO:HHHHsp38.2 醇的物理性质醇的物理性质 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固态,缔合较为牢固。液态,形成氢键和氢键的解固态,缔合较为牢固。液态,形成氢键和氢键的解离均存在。气态或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可以离均存在。气态或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可以单独存在。单独存在。 由于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较相应分子量的烷由于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较相应分子量的烷烃高。烃高。 由于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

6、键,三个碳及以下由于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三个碳及以下的醇能与水混溶。从丁醇开始,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相对分的醇能与水混溶。从丁醇开始,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高而降低。子质量的增高而降低。HORHORHORHORHOR8.3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RCOHHH氧化反应 酸性和酯化反应 取代和消除反应 + - 8.3.1 醇的酸性和碱性醇的酸性和碱性1、醇羟基中氢的反应、醇羟基中氢的反应弱酸性弱酸性 ROH + Na21RONa + H22ROH + Mg(RO)2Mg + H2反应活性:CH3OH1 2 3 ROH。随R ,反应活性(1)(2)醇钠醇镁2(CH3)2CHO3Al + 3

7、H26(CH3)2CHOH + 2Al(三)异丙醇铝PKa=14PKa=15-18R O H但酸性更弱 (R斥电子)活泼氢,有酸性极性键,可异裂,H O H极性键,可异裂活泼氢,有酸性RO-Na+ + HOHNa+OH- + ROH较强酸较弱酸较强碱较弱碱醇钠遇水即水解:R斥电子(1)酸性:HOHROH(2)低级醇与氯化钙形成络合物,如低级醇与氯化钙形成络合物,如CaCl24CH3OH,CaCl24C2H5OH等,不能用无水氯化钙除去醇中的水分。等,不能用无水氯化钙除去醇中的水分。2、醇的碱性、醇的碱性ROHH2SO4H+HSO4-ROH+8.3.2 生成卤代烃生成卤代烃1、醇和氢卤酸的反应、

8、醇和氢卤酸的反应反应式反应式 ROH + HX RX + H2O历程:R-OH差的离去基团好的离去基团R-OH2+H+RXX-1 醇:。S 2NR-OHR+RXR-OH2+H+-H2OX-正碳离子S 1N。2。3醇:、通常用氢溴酸和氢碘酸。通常用氢溴酸和氢碘酸。反应活性:反应活性: HIHBrHCl; (原因:酸性:原因:酸性:HIHBrHCl) 例:CH3(CH2)3OH +HICH3(CH2)3I+ H2O+ H2O+ H2OHBrCH3(CH2)3BrHClCH3(CH2)3Cl无水Z n Cl2浓H2SO4 烯丙醇(或芐醇)烯丙醇(或芐醇)3ROH2ROH1ROHCH3OH (原因:原

9、因:C+的稳定性:的稳定性:321CH3+) 醇与醇与HX反应时,常伴有重排现象:反应时,常伴有重排现象: HBrCH3CH3CH3-C-CH2Br+CH3-C-CH2CH3CH3BrCH3-C-CH2OHCH3CH3()()主要产物次要产物原因:H+-H2OCH3-C-CH2OHCH3CH3CH3-C-CH2+OH2CH3CH3-C上有大的R,CH3-C +CH2CH3CH3()不利于S 2N1 C+。更稳定Br-重排CH3迁移CH3-C-CH2CH3CH3Br()主要产物CH3-C +CH2CH3CH31 C+。3 C+。CH3+CH3-C CH2CH3Br-CH3CH3CH3-C-CH2

10、Br少( )例2:CH3-C CHCH3CH3H+更稳定3 C+。,Cl-HCH3-C CHCH3CH3Cl()主要产物HCH3-C CHCH3CH3OHH+OHHCH3-C CHCH3CH32+-H2O2 C+。HCH3-C +CHCH3CH3重排H迁移CH3(CH2)3OH + HClCH3CH2CHCH3 + HClOHCH3CH2CHCH3 + HClCl20 C,10min。ZnCl2无水CH3-C-OH + HClCH3CH3CH3-C-Cl + H2OCH3CH3ZnCl2无水20 C,1min。20 C,1h不反应。ZnCl2无水CH3(CH2)3Cl + HCl加热才反应!浓

11、浓HCl无水无水ZnCl2 卢卡氏试剂,可用于区别伯、卢卡氏试剂,可用于区别伯、仲、叔醇:仲、叔醇: RCl(快)(慢)( )1 ROH2 ROH。3 ROH。卢卡斯试剂室温混浊()立刻混浊片刻混浊加热才反应!例:例:2、醇与二氯亚砜的反应、醇与二氯亚砜的反应3、醇与卤化磷反应、醇与卤化磷反应CH3(CH2)3CHCH2OH+SOCl2吡啶 C2H5CH3(CH2)3CHCH2ClC2H5+SO2+HCl特点: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硫均为气体,易挥发特点: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硫均为气体,易挥发 除去,通常无碳正离子重排。除去,通常无碳正离子重排。CH2CH2OHCH2CH2BrPBr

12、3Et2O, r.t., 1h试剂:三氯化磷(试剂:三氯化磷(PCl3),三氯氧磷(,三氯氧磷(POCl3)和五氯化磷)和五氯化磷 (PCl5)。)。4、经醇与磺酰氯反应为中间阶段的亲核取代反应、经醇与磺酰氯反应为中间阶段的亲核取代反应吡啶 R OHCH3SO2Cl+CH3SO2ORCH2Cl2(缩写:R-OTs)-OTsR OTs+-CNR NH2R1R HR CN-OTs-OTs-OTs-OTsNH2R1-OR1LiAlH4R OTsR OTsR OTsR OTs+R O R1R OTs+-CNR XR NH2R1R HR CN-OTs-XNH2R1-OR1LiAlH4R OTsR OTs

13、R OTsR OTs+R O R18.3.3 脱水反应脱水反应 醇在质子酸醇在质子酸(如如H2SO4,H3PO4)或或Lewis酸酸(如如Al2O3)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分别生成烯烃或醚。的脱水反应,分别生成烯烃或醚。例如:例如: CH3-CH2-OH170 C。,或350 C。,浓H2SO4Al2O3CH2C H2CH3CH2CHCH3CH3CHC HCH366H2SO4100 C。2-丁烯(主要产物)Saytzeff规则()OHCH2-CH-CH3OH酸CH=CHCH31-苯丙烯(主要产物)Saytzeff规则()(1)分

14、子内脱水)分子内脱水醇脱水的特点:酸性介质中进行,遵循醇脱水的特点:酸性介质中进行,遵循Saytzeff规则,有规则,有重排。重排。-H+CH3CH2CHCH2+1 C+。()CH3CH=CHCH31,2氢迁移重排(主要产物)-H+H例1:CH3CH2CH2CH2OHH+CH3CH2CH2CH2OH2+-H2O1 C+。()CH3CH2CHCH2+H(慢)2 C+。()CH3CH2CHCH3+CH3CH2CHCH2(次要产物)例2:1,2氢迁移重排CH3CH2CHCH2OHCH3酸CH3CH2CHCH2CH3+CH3CH2C-CH3CH3+(3 C+)。(1 C+)。-H+-H+CH3CH2C

15、=CH2CH3CH3CH=C-CH3CH3(主要产物)(次要产物)例3:1,2甲基迁移重排酸(3 C+)。(2 C+)。-H+-H+(主要产物)(次要产物)CH3-C CH-CH3CH3CH3OHCH3-C CH-CH3CH3CH3+CH3-C CH-CH3CH3CH3+CH3-C CH=CH2CH3CH3CH3CH3CH3-C C-CH3(2)分子间脱水)分子间脱水 醇与醇与H2SO4或或Al2O3等等共热,可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共热,可分子间脱水生成醚。2CH3CH2OHCH3CH2OCH2CH3 + H2O或Al2O3 , 240浓H2SO4 , 140CH3CCH3CH3OH+CH3OH

16、CH3CCH3CH3O CH315% H2SO4+H2O汽汽油油抗抗爆爆剂剂影响脱水类型的因素影响脱水类型的因素 温度和酸度:较高温度和酸的浓度温度和酸度:较高温度和酸的浓度利于分子内脱水(消除反应);过量的利于分子内脱水(消除反应);过量的醇,较低温度利于分子间脱水(亲核取醇,较低温度利于分子间脱水(亲核取代反应)。代反应)。 醇本身的结构:仲醇易分子内脱水醇本身的结构:仲醇易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叔醇只能得到烯烃;只有伯生成烯烃;叔醇只能得到烯烃;只有伯醇与路易斯酸共热才能得到醚。醇与路易斯酸共热才能得到醚。8.3.4、氧化或脱氢、氧化或脱氢ROH 产物产物氧化剂氧化剂反应条件反应条件RCH

17、2OH RCHO RCOOHR2CHOH+ HCOOHH+R2C=CH2氧化剂氧化剂氧化剂氧化剂氧化剂氧化剂RCRO氧化剂氧化剂RCRO氧化反应一般都是在溶剂中进行的。氧化反应一般都是在溶剂中进行的。R2COHCH3 氧化:氧化: 乙醇 b.p 78.5 C。乙醛 b.p 21 C。乙酸 b.p 118 C。RCH2OHORCHOORCOOH醛,沸点低酸,沸点高RCHO及时蒸出1 ROH。PCCO = KMnO4、K2Cr2O7+H2SO4、CrO3+C5H5N/HCl、新生MnO2通用伯醇氧化为醛烯丙醇氧化成醛RC H R OHOR-C-RO2 ROH。RR-C-OHO不被氧化或生成氧化碎片

18、R3 ROH。O = KMnO4、K2Cr2O7+H2SO4、C rO3+HOAc2醇氧化得酮:醇氧化得酮:3醇不易氧化:醇不易氧化:CH2OHPCCCH2CH2ClCHO香香茅茅醇醇香香茅茅醛醛OHHOHOMnO2OHHOO特点:选择性氧化烯丙醇。特点:选择性氧化烯丙醇。特点:双键不被氧化。特点:双键不被氧化。常常 识识甲醇甲醇 10ml 双目失明双目失明 30ml致死致死工业乙醇(工业乙醇(95.5%)无水乙醇(无水乙醇(99.5%)绝对乙醇(绝对乙醇(99.95%)变性乙醇(含少量甲醇变性乙醇(含少量甲醇 的乙醇)的乙醇)乙醇的生产乙醇的生产乙烯的间接水合乙烯的间接水合乙烯的直接水合乙烯

19、的直接水合发酵法(发酵法(12%酵母生长酵母生长受抑制)受抑制)乙醇的分类乙醇的分类II、酚、酚杂化和电子云分布杂化和电子云分布C,O均为均为sp2杂化杂化O与苯环形成与苯环形成p- 共轭,共轭的结果:共轭,共轭的结果: *1. 增强了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强了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 *2. 增加了羟基上的解离能力增加了羟基上的解离能力H羟基直接与芳香环相连的化合物叫酚。羟基直接与芳香环相连的化合物叫酚。酚的命名有二种:酚的命名有二种:1)若酚羟基为主官能团:将酚羟基与芳环一起作为母体,)若酚羟基为主官能团:将酚羟基与芳环一起作为母体, 含一个羟基称为酚,含二个羟基称为二酚,含三个羟含一个羟基称为酚

20、,含二个羟基称为二酚,含三个羟 基称为三酚,其它基团为取代基。基称为三酚,其它基团为取代基。2)若酚羟基不作为主官能团,酚羟基作为取代基。)若酚羟基不作为主官能团,酚羟基作为取代基。酚的命名酚的命名大多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无色固体,但由于酚大多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无色固体,但由于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产生有色杂质,故一般常带有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产生有色杂质,故一般常带有不同程度的黄或红色不同程度的黄或红色能与水形成氢键,在冷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能与水形成氢键,在冷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易溶于热水,醇和醚。易溶于热水,醇和醚。酚的物理性质酚的物理性质1、酸性、酸性8.8 酚的化学性质酚的

21、化学性质OHCO2+ NaOH(5%)+ H2OONaOHOH(浑浊)问题问题1:酚的酸性到底有多大?:酚的酸性到底有多大? 说明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不溶OH + NaOH(5%)说明酚的酸性比醇强。溶OH + NaOH(5%)结论:结论: 酸性:酸性: H2CO3 酚酚 醇醇 pKa: 6.4 10 18 OH+ NaHCO3不溶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酚酸性强弱的影响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酚酸性强弱的影响电子效应的影响:电子效应的影响: 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强,给电子基团使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强,给电子基团使 酸性减弱。酸性减弱。空间效应的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 空阻减弱溶剂化作用(溶剂化作用有利于空阻减弱溶

22、剂化作用(溶剂化作用有利于 酚羟基的离解),从而使酸性减弱。酚羟基的离解),从而使酸性减弱。酸性极弱酸性极弱OHCH2C(CH3)3CH2C(CH3)3(CH3)3CCH2问题:问题:苯酚、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6-三硝基苯酚的酸性次序如何? 答案:答案: OHOHNO2OHNO2OHNO2NO2OHNO2O2NOHNO2NO2PKa:酸性:9.988.407.237.154.000.71结论:结论: 苯环上引入吸电子基后,有利于ArO-中负电荷的分散,酸性增强。引入供电子基后,不利于ArO-中负电荷的分散,酸性减弱。 不能用脱水的方法来制备酚醚!不能

23、用脱水的方法来制备酚醚! 由于由于p-共轭,共轭,ArOH中的中的CO键带有部分双键带有部分双键性质,难以断开。键性质,难以断开。 酚醚可利用酚醚可利用Williamson合成法制备:合成法制备: + BrOH-ONaO+ NaBr二苯醚+ClClONaNaOHClNO2ClClONO22,4-二氯-4-硝基二苯醚除草醚()使C-Cl键易断8.8.2 酚醚和酚酯的生成酚醚和酚酯的生成OHCH3CH2Br+NaOHOCH2CH3硝基为吸电子,活化邻、对位卤素,发生亲核取代。硝基为吸电子,活化邻、对位卤素,发生亲核取代。定义:酚在定义:酚在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与卤代烃作用生成芳香醚的反应。中与卤代烃

24、作用生成芳香醚的反应。反反 应应 机机 理理OHOCH2CH3 + NaBrOCH3 + NaBrNaOH H2OCH3CH2BrNaOH H2OCH3BrO- + CH3 BrSN2OCH3 + Br-NO2O- +SN2ArBrNO2BrONO2NO2ONO2 + Br-NO2 NaOHONaOHOCH3CH3Ior (CH3)2SO4苯甲醚应用:应用:OHOCH3CH3I+ HI+(保护酚羟基)性质稳定不怕碱、氧剂、还原剂应用:应用:OH +CH3BrCuI, K2CO3OCH389%Ullmann(乌尔曼)反应:(乌尔曼)反应: 对于未受活化的卤代芳烃,需要铜粉或亚酮盐作为催化剂,对于

25、未受活化的卤代芳烃,需要铜粉或亚酮盐作为催化剂,与酚钠反应得到芳醚。与酚钠反应得到芳醚。 OHNaOHNHCH3OONaNHCH3OOCOCH3ClOOCOCH3OONHCH3O扑扑炎炎痛痛 酚在酸或碱催化下与酰氯或酸酐反应得到酯,酚在酸或碱催化下与酰氯或酸酐反应得到酯,但是难以与羧酸直接反应生成酯。但是难以与羧酸直接反应生成酯。 8.8.3、 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4、 氧化氧化8.8.4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1)卤代)卤代酚很容易卤化。例如:酚很容易卤化。例如: OH+ 3Br2H2OOHBrBrBr()白Br2/H2OOBrBrBrBr黄()三溴苯酚四溴苯

26、酚几乎定量完成 意义:检出微量C6H5OH; 定量分析C6H5OH(重量法)。 若想得到一元溴代产物,反应须在低温下非极性溶液如若想得到一元溴代产物,反应须在低温下非极性溶液如二硫化碳等中进行:二硫化碳等中进行: OHBrOHOHBr+ Br2CS2orCCl40-5 C。6733%+ HBr+(2) 酚的硝化酚的硝化室温室温OHHONO2OHNO2+ 稀稀HNO3(20%)-H2O+35 % -40% 12 % -15%用水气蒸馏分开o-硝基苯酚随水蒸气挥发NOOH-O+-NOOH-O+-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OHNOO-+()*2,4,6-三硝基苯酚的制备三硝基苯酚的制备OHOHNO2NO2

27、O2NOHNO2NO2O2NOHNO2NO2ClNO2NO2OHSO3HSO3HCl浓浓HNO3HNO3水解水解NaOHH+HNO3苦味酸苦味酸浓浓H2SO4100oC重要代表物:重要代表物:III 醚醚分子中含有醚链分子中含有醚链(COC)的化合物叫做醚。的化合物叫做醚。RR时,叫简单醚;如:时,叫简单醚;如:CH3OCH3 RR时,叫混合醚;如:时,叫混合醚;如:CH3CH2OCH3、 ArOCH3 R-O-R官能团:CO C(醚链)不等性s p 杂 化3通式: 习惯命名法:(常用,适用于简单醚,以烃基命名)习惯命名法:(常用,适用于简单醚,以烃基命名) 单纯醚:O(二) 苯 醚CH3CH

28、2OCH2CH3(二) 乙 醚混合醚:甲乙醚甲叔丁醚苯甲醚CH3OCH2CH3(CH3)3COCH3OCH3(小的R命在前面)(芳基命在前面)醚的命名醚的命名分子较小的简单脂肪醚中的分子较小的简单脂肪醚中的“二二”字常省略字常省略 系统命名法:(不常用,适用于复杂醚)系统命名法:(不常用,适用于复杂醚) 将将RO或或ArO当作取代基,以烃为母体;当作取代基,以烃为母体; 脂肪醚以较长碳链为母体,将含碳较少的烃基与氧连在一起叫烷脂肪醚以较长碳链为母体,将含碳较少的烃基与氧连在一起叫烷氧基氧基(乙二醇二甲醚)CH3CH3CHCH2CH3OCH3CH3OCH2CH2OCH3CH3OCH=CHCH33

29、-甲氧基戊烷1,2-二甲氧基乙烷对甲氧基丙烯基苯烃基中有一个是芳香环的,以芳香环为母体:烃基中有一个是芳香环的,以芳香环为母体:O对甲氧基丙烯基苯 环醚环醚 称为环氧某烃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称为环氧某烃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 注意注意醚不仅自身有构造异构,而且与醇、酚是属于官能团醚不仅自身有构造异构,而且与醇、酚是属于官能团不同的构造异构体。例:同是不同的构造异构体。例:同是C4H10O:CH3OCH2CH2CH3;CH3CH2OCH2CH3;CH3OCH(CH3)2CH3CH2CH2CH2OH;(;(CH3)2CH2CH2OH;(;(CH3)3COH 环氧丙烷3-氯-1,2-环氧丙烷(简称环氧氯丙

30、烷)1,4-环氧丁烷(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噁烷)CH3 CH CH2OClCH2CH CH2OOOO8.11.1 醚的物理性质醚的物理性质相对密度、沸点较低,因为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相对密度、沸点较低,因为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水中溶解度与同碳数醇差不多,因醚分子与水分子可水中溶解度与同碳数醇差不多,因醚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分子间氢键:形成分子间氢键: RROH OHRRO0 (乙醚D)乙醚有弱极性,常用作有机溶剂;易爆炸;麻醉剂乙醚有弱极性,常用作有机溶剂;易爆炸;麻醉剂 极性:极性: 四氢呋喃能与水互溶四氢呋喃能与水互溶如醚中的一个烃基是芳香基,如苯甲醚,则反应生成碘如醚中的一

31、个烃基是芳香基,如苯甲醚,则反应生成碘甲烷和苯酚,苯酚不再与氢碘酸作用。甲烷和苯酚,苯酚不再与氢碘酸作用。该反应定量完成,测定碘甲烷的含量则可推算分子中甲氧基的含量该反应定量完成,测定碘甲烷的含量则可推算分子中甲氧基的含量O+ HIOH+ CH3I由于氢碘酸(由于氢碘酸(HI)价格较贵,通常用氢溴酸(价格较贵,通常用氢溴酸(HBr)使醚键裂解。使醚键裂解。1、 盐必须在浓HCl、浓硫酸作用下才能生成,因为 盐在浓酸下才能稳定存在,一遇水即水解!利用此性质可分离提纯醚。 RRORRO+ 浓H Cl (或浓H2SO4)H+Cl-(HSO4-)碱酸盐羊金例:利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除去正溴丁烷溴丁烷中少量

32、的正丁醇、正丁醚、1-丁烯。 答案:用浓硫酸洗。 盐的形成盐的形成8.11.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醚也可以和醚也可以和lewis酸形成络合物:酸形成络合物: RRO+BF3AlCl3MgRXBF3RROAlCl3RRORROMgRX酸lewis碱lewis8.12.2醚键的断裂醚键的断裂CH3OCH3 + HI(1mol) CH3I + CH3OHSN2+-I + CH3-O-CH3HCH3OHHICH3I + H2OSN2I + CH3 OH2+-ClOCH3ClOHCH3BrHBr+CH3OCH2CH3HICH3ICH3CH2OHCH3CH2I+H2O+HIAr-O键不易断裂,醚键总是优先在

33、脂肪烃基的一侧断裂,键不易断裂,醚键总是优先在脂肪烃基的一侧断裂,生成苯酚和卤代烷。生成苯酚和卤代烷。 3、形成过氧化物、形成过氧化物H,易发生自由基氧化CH3CH2OCH2CH3 + O2CH3CH2OCHCH3O-OH过氧化乙醚来自空气,受热易爆炸所以,使用乙醚前应先检查过氧化物是否存在。方法如下:所以,使用乙醚前应先检查过氧化物是否存在。方法如下:取少量乙醚与碘化钾的淀粉溶液一起摇动,如有过氧化物显黄色。取少量乙醚与碘化钾的淀粉溶液一起摇动,如有过氧化物显黄色。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 5FeSO4、5NaHSO3、5NaI均可洗去过氧化物。均可洗去过氧化物。防止过氧化物的生成:防止过氧化物的生成: 将乙醚贮存于棕色瓶中;将乙醚贮存于棕色瓶中; 在乙醚中加入铁丝(还原剂)。在乙醚中加入铁丝(还原剂)。 8.11.4 Claisen重排重排 苯基烯丙基醚及其类似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苯基烯丙基醚及其类似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重排反应生成烯丙基酚的反应,称为重排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