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Z-5276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_第1页
WDZ-5276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_第2页
WDZ-5276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_第3页
WDZ-5276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_第4页
WDZ-5276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京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JWQ/JNRD-WDZ-527锂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2015-08-20发布2015-08-31实施发布内蒙古京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规程Q/JNRD-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设备简介11.1 主要技术指标21.1.1 装置直流电源21.1.2 额定参数21.1.3 功率消耗21.1.4 输出接点容量21.1.5 电压测量准确度21.1.6 工作大气条件21.1.7 过载能力24 总则34.1 检验前的准备要求34.2 本规程的有关编写说明34.3 试验设备及试验接线的基本要求34.4 试验条件和要求34.5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2、45 检验项目46 检验要求56.1 外观及接线检查57 开工准备57.1 备品备件及材料57.2 开工准备工作57.3 使用设备、工具和仪器仪表68 检修步骤、方法68.1 外观及接线检查68.2 清洁处理68.3 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检测78.4 通电前检查78.5 通电88.6 参数整定88.7 性能测试88.7.1 装置硬件检查88.7.2 模拟量测量回路8检修规程Q/JNRD-8.7.3 部开关量输入回路88.7.4 面板按键、指示灯98.7.5 出口98.7.6 中控信号98.7.7 追忆98.7.8 结束98.8 整组试验98.9 清理恢复119 工作结束1110 整理试验报告及时

3、归档1111 职业安全健康、二十五项反措要求1111.1 安全1111.2 健康1212 能源控制1212.1 总则1212.2 检修过程控制1212.3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1212.4 能源采购控制1312.5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1312.6 应急准备和响应1313 环境控制1313.1 环境因素识别1313.2 环境因素控制1413.3 应急准备和响应14II检修规程Q/JNRD-、乙刖百本规程根据内蒙古京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京宁热电”)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编制,是公司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个性标准。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检修管理,从而规范并加快公司标准体系的完善,适

4、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本规程由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规程由公司工程设备设备部组织起草并归口管理本规程起草单位:工程设备部本标准起草人:杨慧强本标准审核人:赵秀琴本标准复核人:秦立新本标准复审人:孙志强本标准批准人:王富河本标准于2015年8月20日首次发布。III检修规程Q/JNRD-WDZ-5276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检修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京宁热电12号机WDZ-527疆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检验内容、检验要求和试验接线。本规程适用于京宁热电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内蒙古京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2号机WDZ-527理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现场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

5、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国家电网公司电业安全工作规程【GB7261-2001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5145-200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478-2010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584-2007«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624-2010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检验

6、规程GB/T26860-201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T671-2010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748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准则【DL/T769200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DL/T7702001】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B/T9568-2000】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检修规程Q/JNRD-GB/T14598-2002电气继电器【GB/T151472001】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873-2004微机型发电机变压器组动态记录装置技术条件【国电调(2002)138号】

7、“防止电力生产重在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调网(1994)143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管理规定(试运);【国家电网生(2007)883号】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2)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Q/BEIH-217.10-18-2013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重点要求及实施导则3设备简介WDZ-527略用电源自投保护测控装置可实现低压400V和10KV及以下中压母线分段开关或进线开关的备用电源自投逻辑和分段开关的过流保护功能和测控功能。3.1 主要技术指标3.1.1 装置操作回路电源和开入电源直流电源:110220V3.

8、1.2 额定参数二次额定电压:100V或380V二次额定电流:1A或5A频率:50HZ4总则4.1 检验前的准备要求在进行检验之前,工作(试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和本规程,理解和熟悉检验内容和要求。4.2本规程的有关编写说明4.1.1 本规程中所使用的保护装置端子号,在整屏试验时应自行对应被试保护屏的端子号。4.1.2 本规程中专业术语、专业名词解释。4.1.3 额定交流电流用IN表示(即IN=5A或1A)。检修规程Q/JNRD-4.1.4 额定交流相电压用UN表示。4.1.5 本规程不包括通信、通道设

9、备的检验。4.1.6 本规程是在产品出厂试验合格的前提下编写的,因此本规程不包括出厂检验内容。4.1.7 本规程中标准要求应为最新版本。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随引用标准的修订,本规程相应标准也会被修订。4.3 试验设备及试验接线的基本要求4.3.1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应使用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其技术性能应符合部颁DL/T6242010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的规定。4.3.2 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下,为加快检验速度,本规程中的部分检验项目可以采用专用自动调试设备进行检验(在这部分检验项目的检验要求中有专门说明)。4.3.3 试验仪表应经检验合格,其精

10、度应不低于0.5级。4.3.4 试验回路的接线原则,应使加入保护装置的电气量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模拟故障的试验回路,应具备对保护装置进行整组试验的条件。4.4 试验条件和要求4.4.1 交、直流试验电源质量和接线方式等要求参照部颁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有关规定执行。4.4.2 试验时如无特殊说明,所加直流电源均为额定值。4.4.3 加入装置的试验电流和电压,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从保护屏端子上加入。4.4.4 为保证检验质量,对所有特性试验中的每一点,应重复试验三次,其中每次试验的数值与整定值的误差应满足规定的要求。4.5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4.5.1 断开直流电源后才允许插、拔插件

11、,插、拔交流插件时应防止交流电流回路开路。4.5.2 存放程序的EPRO总片的窗口要用防紫外线的不干胶封死。4.5.3 打印机及每块插件应保持清洁,注意防尘。4.5.4 调试过程中发现有问题时,不要轻易更换芯片,应先查明原因,当证实确需更换芯片时,则必须更换经筛选合格的芯片,芯片插入的方向应正确,并保证接触可靠。4.5.5 试验人员接触、更换芯片时,应采用人体防静电接地措施,以确保不会因人体静电而损坏芯片。4.5.6 原则上在现场不能使用电烙铁,试验过程中如需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时,应采用带接地线的电烙铁或电烙铁断电后再焊接。检修规程Q/JNRD-4.5.7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插件插错位置

12、。4.5.8 因检验需要临时短接或断开的端子,应逐个记录,并在试验结束后及时恢复。4.5.9 使用交流电源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毫秒计等)进行电路参数测量时,仪器外壳应与保护屏(柜)在同一点接地。5检验项目新安装检验、全部检验和部分检验的项目参见表1。表1新安装检验、全部检验和部分检验的项目检验项目新安装检全部检验部分检验1外观及接线检查VVV2清洁处理VVV3绝缘电阻检测VVV4逆变电源的检验VVV5通电前检查VVV6通电VVV7参数整定VV8性能测试VV9整组试验VV10清理恢复V7V7V7注:1.全部检验周期:新安装的装置1年内进行1次,以后每隔6年进行1次。2 .部分检验周期:每隔12

13、年进行1次。3 .表中有符号的项目表示要求进行检验。6检验要求6.1 外观及接线检查6.1.1 WDZ-5276配置、标注及接线等应符合图纸要求。6.1.2 WDZ-5276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应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型号正确,芯片放置位置正确。检修规程Q/JNRD-6.1.3 WDZ-5276的背板接线有无断线、短路和焊接不良等现象,并检查背板上抗干扰元件的焊接、连线和元器件外观是否良好。6.1.4 电子元件、印刷线路、焊点等导电部分与金属框架间距应大于3mm6.1.5 WDZ-5276的各部件固定良好,无松动现象,装置外形应端正,无明显损坏及变形现象。6.1.6 WDZ-5

14、276的端子排连接应可靠,且标号应清晰正确。6.1.7 切换开关、按钮、键盘等应操作灵活、手感良好。6.1.8 各部件应清洁良好。7开工准备7.1 备品备件及材料7.1.1 备品:电源插件1块;转换开关2个;小空开1个。7.1.2 材料:绝缘胶布1卷;中性笔1支;手套3付;毛刷1.5"2把;防静电环1只;独股塑铜线1.5mn2,2.5mni各1盘;微型吸尘器1台;白布若干块。7.2 开工准备工作7.2.1 检修工作前结合一次设备停电计划,提前3到5天做好检修摸底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在检修工作前提交相关停役申请。7.2.2 根据本次校验的项目,全体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熟悉作业内

15、容、进度要求、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7.2.3 确定工作负责人,制定、核对并审核安全措施,根据现场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落实工作票。7.2.4 开工前一天,准备好所需仪器仪表、工器具、最新整定单、相关材料、备品备件、相关图纸、上一次试验报告、本次需要改进的项目及相关技术资料。7.3 使用设备、工具和仪器仪表7.3.1 组合工具1套。7.3.2 常用工具:吸尘器、电动吹灰器、万用表、摇表、行灯。7.3.3 电工工具1套(克丝钳、尖咀钳、活板手、螺丝刀等)。8检修步骤、方法8.1 外观及接线检查检修规程Q/JNRD-8.1.1 WDZ-5276的硬件配置、标注及接线等应符合图纸要求。8.1.2 WD

16、Z-5276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应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型号正确,芯片放置位置正确。8.1.3 检查WDZ-5276的背板接线有无断线、短路和焊接不良等现象,并检查背板上抗干扰元件的焊接、连线和元器件外观是否良好。8.1.4 核查逆变电源插件的额定工作电压。8.1.5 电子元件、印刷线路、焊点等导电部分与金属框架间距应大于3mm8.1.6 WDZ-5276的各部件固定良好,无松动现象,装置外形应端正,无明显损坏及变形现象。8.1.7 各插件应插、拔灵活,各插件和插座之间定位良好,插入深度合适。8.1.8 WDZ-5276的端子排连接应可靠,且标号应清晰正确。8.1.9 切换开关

17、、按钮、键盘等应操作灵活、手感良好。8.1.10 各部件应清洁良好。8.2 清洁处理对机柜和插件的污染应进行清洁处理,以防爬电、短路等不良现象出现。注意对灰对机柜内背板插座、端子可以用电吹机吹,不能用任何物体碰触。注意应在插件拔出状态下从后向前、从上向下吹,以免灰尘落入插座内引起接触不良。对柜子其他部分吹灰应先进行,对机箱吹灰应放最后。8.3 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检测试验前准备工作如下:8.3.1 在装置屏端子排内侧分别短接交流电压回路端子、交流电流回路端子、直流电源回路端子、跳闸和合闸回路端子、开关量输入回路端子、远动接口回路端子及信号回路端子。8.3.2 分组回路绝缘电阻检测。采用1000V

18、摇表分别测量各组回路间及各组回路对地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均应大于10MQ。注:在测量某一组回路对地绝缘电阻时,应将其他各组回路都接地。8.3.3 整个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检测。在装置屏端子排处将所有电流、电压及直流回路的端子连接在一起,并将电流回路的接地点拆开,用1000V摇表测量整个回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应大于1.1.1 o注:部分检验时仅检测交流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保护装置不拔插件)。1.1.4 逆变电源的检验检修规程Q/JNRD-1.1.5 断开备自投装置跳闸出口连接片。1.1.6 试验用的直流电源应经专用双极闸刀,并从保护屏端子排上的端子接入。屏上其他装置的直流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19、。备自投装置仅插入逆变电源插件。1.1.7 直流电源缓慢上升时的自启动性能检验。合上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插件上的电源开关,试验直流电源由零缓慢升至80喊定电压值,此时逆变电源插件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应亮。试验直流电源由额定电压值缓慢降至0的过程中,装置应无异常情况。1.1.8 拉合直流电源时的自启动性能。直流电源调至80%额定电压,断开、合上逆变电源开关,逆变电源应无异常情况。1.4 通电前检查1.4.1 解开所有出口压板。1.4.2 根据图纸配合用户检查外部接线的正确性1.4.3 从柜内竖端子排上解开外部开入,解开外部的交流电压输入。1.4.4 将装置的电源开关拨在断开位置。1.5 通电1.5.1

20、 对装置进行送电。1.5.2 合上装置电源开关。1.5.3 液晶显示380V母线电压UAUBUC或UABUBCUCA液晶显示备用电源电压UAC(或UBCUCA面板灯指示工作、备用电源开关合、分位置。1.5.4 若出现异常,应将装置的电源开关置于OFF位置,在重新进行检验。1.6 参数整定1.6.1 开电源。观察面板显示。1.6.2 通过菜单依次输入各整定参数。1.6.3 按柜上"复归"钮或给装置重新上电,检查一遍参数设置。1.7 性能测试1.7.1 装置硬件检查根据相关图纸给母线、工作、备用分别加上额定电压。注意:备自投装置的PT/CT板上,母线电压有两种方式输入,一种是三

21、角形接法,一种是星形接法,对于星形接法需要短接PT/CT板上PT旁边的电阻。检修规程Q/JNRD-1.7.2 模拟量测量回路1.7.2.1 调整各路电压输入,观察面板显示电压幅值是否正常。1.7.2.2 如需调整幅值,先关电源,拉出PT板,插入转接板,再插好PT板,调整相关的电位器。1.7.2.3 观察电压显示值是否正常。1.7.3 部开关量输入回路1.7.3.1 联跳(高跳)起动。用短接线在柜端子上模拟接点通或断。有条件时直接跳高压侧开关。观察结果。1.7.3.2 工作、备用开关辅接点。用短接线在柜端子上模拟接点通或断。有条件时直接跳合相关的开关,观察结果。1.7.3.2.1 PT隔离开关辅

22、接点。有条件时直接拉合400V母线PT隔离开关。1.7.3.3 复归。按柜上复归按钮。有条件时直接按集控台复归按钮或在DCSg制终端进行操作。1.7.3.4 出口闭锁。有条件时直接在集控台或DC筑制终端上进行操作。1.7.4 面板按键、指示灯通过面板按键,分别对操作显示屏上的每个菜单进行操作,检查每个按键是否正确,每个菜单功能是否正常,面板指示是否正确。1.7.5 出口任选几种自投启动方式进行切换,用万用表测量出口接点通断(注意有源无源时的不同测量方法)1.7.5.1 联跳启动,高压侧开关跳闸,联跳低压侧开关,合备用开关1.7.5.2 工作开关误跳跳,合备用开关1.7.5.3 母线低电压启动,

23、跳工作开关,合备用开关。1.7.6 中控信号模拟有关情况,用万用表测量中控信号输出接点通断情况,有条件时直接观察光字牌。1.7.6.1 备投动作1.7.6.2 PT断相1.7.6.3 备投闭锁1.7.6.4 后备失电1.7.6.5 装置失电1.7.7 追忆模拟一次事故切换。检修规程Q/JNRD-1.7.7.1 观察面板显示、出口、信号是否正常。1.7.7.2 通过菜单检查记忆。1.7.8 结束1.8 整组试验1.8.1 空载传动试验1.8.1.1 准备工作:1.8.1.1.1 关电源。1.8.1.1.2 接好工作、备用开关辅接点输入线。1.8.1.1.3 加模拟交流电压。1.8.1.1.4 接

24、好出口压板。1.8.1.1.5 开电源。1.8.1.1.6 设置好整定参数。1.8.1.1.7 确认装置处于就绪状态(无装置闭锁或其它闭锁信号)。1.8.1.1.8 确认装置功能开关位置和整定参数正确。1.8.1.2 联跳切换1.8.1.2.1 模拟高压侧开关跳闸,起动自投。1.8.1.2.2 观察光字牌和装置面板指示是否正确。1.8.1.2.3 检查追忆结果是否正确。1.8.1.2.4 如有必要,修改整定参数。1.8.1.3 失压切换1.8.1.3.1 降低母线低于整定值,起动切换。1.8.1.3.2 观察光字牌和装置面板指示是否正确。1.8.1.3.3 检查追忆结果是否正确。1.8.1.4

25、 工作开关误跳切换1.8.1.4.1 人工跳开工作电源低压侧断路器,起动自投。1.8.1.4.2 观察光字牌和装置面板指示是否正确。1.8.1.4.3 检查追忆结果是否正确。1.8.2 带负荷实切试验1.8.2.1 准备工作:检修规程Q/JNRD-1.8.2.1.1 确认装置处于就绪状态(无闭锁和等待复归指示)。1.8.2.1.2 确认装置面板所有指示、显示正常。1.8.2.1.3 确认装置所有整定参数正确。1.8.2.2 事故切换1.8.2.2.1 模拟高压侧开关跳闸,起动自投。1.8.2.2.2 观察光字牌,装置面板指示是否正确。1.8.2.2.3 向运行人员了解切换过程中厂用系统有关设备

26、的情况并作记录。1.8.2.2.4 检查追忆结果是否正确。1.8.2.3 其他切换实验根据现场情况和要求进行其他切换试验。1.9 清理恢复检查试验完成后,应该正确完整的恢复装置的软、硬件设置。1.9.1 应该清除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文件,删除无用的历史记录,清空回收站,释放硬盘空间。1.9.2 对照定值单检查各项定值设置是否正确无误(欠量定值需要退出)。9 工作结束9.1 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工具,收回剩余的材料,清扫工作现场。9.2 恢复安全措施,检查回路。9.3 填写检修工作交底,终结工作票。10 整理试验报告及时归档11职业安全健康、二十五项反措要求11.1 安全11.1.1 进入现场必须

27、按安规规定着装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具。11.1.2 两人及以上工作时必须明确一名工作负责人。11.1.3 现场应设有足够的照明,并符合安规要求。11.1.4 使用电动工具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并遵守电动工具的使用规定。不得使用有缺陷的工器具。11.1.5 清洗、油箱加油时,要防止火灾。严禁使用汽油清洗机件。10检修规程Q/JNRD-11.1.6 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工具,材料的传递应遵守安规规定。11.1.7 认真遵守起重、搬运的安全规定。11.1.8 工作结束应及时恢复工作过程拆除的栏杆、防护罩、沟盖板等防护设施。11.1.9 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工具,收回剩余的材料,消除火种,清扫工作现场

28、。11.1.10 清理工作现场易燃易爆杂物。11.1.11 电焊地线接在被焊件上,禁止远距离回路。11.1.12 现场准备充足的消防器材。11.1.13 动火工作期间设专人监护。11.1.14 工作结束清理现场,不遗留任何火种。11.2 健康11.2.1 在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时,要做好防中暑的措施。11.2.2 对工作场所附近的高温物体,要做好防护,防止工作人员接触到高温物体上。12能源控制12.1 总则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策划与所确定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相关的作业,以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对缺乏文件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的作业过程,应制定、提供和执行形成文件的

29、程序和/或操作指导书;b)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c)当这些作业控制涉及对相关方的要求时,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相关方。12.2 检修过程控制在检修过程中,应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适用时,应:a)考虑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等;b)合理匹配各系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c)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d)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12.3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11检修规程Q/JNRD-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

30、对其采购、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控制,包括:a)在新设备和替代设备选用时,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b)定期监控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其经济运行;c)进行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新,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d)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鉴定。12.4 能源采购控制应确保采购和配置适宜的能源,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应:a)根据满足组织要求的能力评价和选择能源供应商;b)制定标准或规范,其中应考虑能源质量、可获得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在发布前评审其适宜性和充分性;c)对采购的能源产品进行计量和(或)验证;d)规定相关能源的输配和贮存要求。12.5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应确定和控制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过程,使其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可包括:a)评价生产工艺的耗能状况,淘汰落后的工艺;b)识别能源管理方面的最佳可行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并予以实施;c)监测过程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定期进行能源统计和消耗状况分析;d)有效利用余热、余压及其他废弃物等;e)对能源计量器具和监测装置进行维护,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保存相关记录。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