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重点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1.gif)
![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重点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2.gif)
![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重点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3.gif)
![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重点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4.gif)
![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重点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4/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ec5bbc70-2780-4e44-beec-789d1b93797e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宁波奉化武岭中学地理组 斯唯娜 江补能 曹光辉 王传吉 陈贤伦一、设计思路: 此教学设计主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来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学生活动来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知识归纳能力、读图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壳内部物质可理解为岩石。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
2、地壳内部物质岩石的分类,即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次要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这需涉及各种地质作用,但一般不必深入讲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这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
3、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本条“标准”对地壳、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对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所不必要的知识最好不涉及。但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应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人类大规模利用的矿产资源都来源于矿物,因此,可根据条件适当介绍矿物、矿产等内容。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发展的要求:进行实物和野外考察,采集岩石及化石标本,识别常见矿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学生在地壳的物质组成这块教材内容中了解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而组成矿物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将较熟悉的矿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再通常见的矿物的简易识别的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于岩石教材主要介绍了岩石的概念及按成因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简单成因和常见岩石的特点。对岩石成因的理解是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知识铺垫,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又是学习和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关系内容的前提。只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能力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和画出
5、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这样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3、在模块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了地壳物质组成和地壳物质循环,要求学生通过这节内容和本章内容的学习来了解和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并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对地理环境有深刻影响的自然地理过程(主要体现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4、和初中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此节内容的基础理论,这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会碰到一定的困难
6、。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难以理解和接受。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方法并对常见岩石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去野外收集各种不同的岩石,了解岩石的成因及类型,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关于
7、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通过野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热爱自然美上升到探究科学的美。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2、难点: 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3、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主要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用多媒体、实物标本作教
8、学辅助,应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实验观察法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六、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学生准备: 从石材店中或野外收集一些岩石(课前布置)、小刀等。七、教学过程:师:展示学生和教师收集的岩石和矿物标本,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判断它们哪些是岩石?哪些是矿物吗?它们又有哪些用途呢?相信大家学了今天的内容就一定能判断。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书)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师: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生:化学元素。师:我们的地壳也不例外,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9、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一) 矿物(板书)师:(展示食盐和石墨标本)食盐和石墨分别由什么元素组成?生:食盐主要由钠和氯元素组成,石墨由碳元素组成。师:食盐和石墨属于什么类型的矿物?生:石墨是同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食盐是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矿物。师:食盐和石墨有什么物理属性?生:食盐物理属性:白色、透明、四方晶体等。石墨:黑色、柔软等。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归纳其概念。生: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份、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师:给每小组分发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石英等矿物标本。学生活动:要求各小组经讨论快速区别这些矿物,并要求各组代表能阐
10、述区分这些矿物的方法。(在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分工协作)生: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其它小组成员加以补充和评价。师(总结判定方法)(1)我们区别矿物主要从结晶形状(如块状、六棱柱、片状等)、透明度、颜色、光泽(金属、玻璃、油脂等)、密度、态度和条痕等进行。(2)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如指甲、曲别针、玻璃、小刀),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师:展示黄铜矿。 问:黄铜矿是不是矿物?是不是矿产?矿物和矿产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讨论回答(略)师:(总结)矿产本身就是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起来,具有开采价值的能被人类利用的我们称其为矿产(板书)。往往用品位表示矿产的富集程度。师:多媒
11、体展示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物,问学生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形态的矿物?生:煤炭固态,石油液态、天然气气态。师:矿物从形态上分为固、液、气三种类型。师:展示黄铜矿、煤矿物标本,回答从性质上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生:黄铜矿金属矿物、煤非金属矿物。师:矿物从性质上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类型。师:教师分发给每小组花岗岩岩石标本,叫学生观察后讨论此标本由什么矿物集合而成?生:石英、云母等。师:几种矿物集合在一起就形成岩石(二) 岩石(板书)师:读教材p31正文第二段,回答花岗岩从成因上属于什么类型的岩石?生:岩浆岩。师:岩石按成因分还有什么类型?生:沉积岩、变质岩。学生活动师:各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各小组仔
12、细看书和展示的岩石成因过程示意图多媒体软件,要求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名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成因 特征 代表性岩石及用途 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是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主要为岩石)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二、地壳的物质循环(板书)(一)岩石的相互转化【小组活动】:读p34图,每小组讨论后,阐述三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师:(总结)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
13、,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师:我们从岩石的相互转化中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重熔再生成新岩浆的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二)地质循环(板书)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3页地质循环部分的内容,回答地质循环的概念?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产生了什么影响?生:阅读回答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14、即地质循环。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为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而形成的放射能。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学生活动: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师:(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岩石的相互转化形成了地质循环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 生:
15、学生交流学习这节课的心得、收获、困惑。 导入新课 使学生从关键词上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践操作和分工协作能力 明确矿产概念,矿产和矿物的关系 明确矿物的分类 导入岩石内容 将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知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知识概括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作业题大全附答案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说课稿5 川教版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转让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市政工程款支付担保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年基小律干货财务顾问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物流企业货物运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旧车交易车辆过户手续代理服务合同
- 2024年步步高高考英语大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基础知识默写本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 盘锦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英语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案
- 平安产险湖南省商业性鸡蛋价格指数保险条款
-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共演战略》分析工具
- 儿童行为发育评估量表(注意力、读写力、感知觉发展)
- 2023年烟花爆竹安全作业真题模拟汇编(共718题)
- 扬州市古树名木汇编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运输与堆放-预制构件运输基本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