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探秘水的世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地位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2、,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和净化天然水的探究活动,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2.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3.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历史的分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原子内部各粒子的数量关系,了解原子
3、核外电子分布及其在化学中的表现。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4.通过人类认识对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元素的认识历程分析,理解什么事元素。学习用元素符号表示常见的元素,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重点: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四、主要知识点及课时安排: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一节2水分子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和天然循环;吸附、沉降、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描述水分子的运动;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4、净化天然水。第二节1水通电分解的实质;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表示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氢气的可燃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第三节2原子的结构及规律;原子的特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离子的形成;原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第四节2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元素符号;地壳中元素分布;元素周期表的使用。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认识元素周期表。到实验室去1物质称量、仪器的链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NO: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
5、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教学仪器及药品: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
6、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 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生 根据物理上学到的宏观知识很容易的得出,当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冰会逐渐地融化为液态的水,再后来就会变为水蒸气蒸发了。师 同学们说的很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学们知道吗?想不想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
7、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生观察实验,并清楚观察到体积增大了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得出不同的猜想: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制造悬念:到底哪组同学的猜想正确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动画,看一下你能获得哪些相关信息。多媒体展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动画阅读课本29页上面的水的三态
8、图片,互相交流,得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生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生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
9、路”这部分内容问题: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生回答(交流讨论)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生回答(交流讨论)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生阅读课本中 “水烧开后的锅盖”这部分内容问题: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这是什么原因?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生回答(交流讨论)板书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师由此看出,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与能量有关生以小组为单
10、位阅读课本30页的“活动天地”,学习如何用微观观点去解释宏观现象活动天地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绘画组、模型组和情景剧组,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绘画组用笔在纸上表示温度变化前后温度计中的液体分子变化;2、模型组用橡皮泥做模型动态表示;3、情景剧组则通过拟人化的形式,每人扮演一个分子,将温度的变化反映到肢体动作上。成果展示:我温度计中的一个小分子为题,进行拟人作文,把温度变化对分子的影响表现出来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特点)? 生互相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哪些生活中
11、的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呢?生互相讨论、回答。实验探究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观察现象。生观察实验,并清楚的看到体积小于100ml。马上就能明白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样一个特点。 大显身手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3、活学活用:(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12、(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谈收获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板书设计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一、 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分子很小二、分子的特点 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第二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NO:12)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
13、、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新授: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答:很浑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学生:是混合物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
14、,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
15、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
16、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加絮凝剂)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物理变化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 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17、 2 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 软化:煮沸: 家庭 蒸馏:液 气 液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NO:13)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
18、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
19、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和
20、,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 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板书一、电解水 1、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
21、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实验探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 氢气 + 氧气 水 H2 O2 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
22、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做P34 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NO:14一、教学目标1、 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3、 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难点:
23、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三、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四、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
24、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板书】一、原子的结构【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
25、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学生观察、领悟。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设
26、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思考。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0)。【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分子原子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 本质区别 联系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
27、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小结】原子的结构学生记忆教师布置课堂学习学生练习,检查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2)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附:课堂学习 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28、之和 (D)核电荷数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体积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A)拉瓦锡 (B)汤母森 (C)道尔顿 (D)舍勤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
29、共有 个原子核、 个质子和 个电子教学反思: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NO:15)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 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二、重点、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三、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
30、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教学过程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原子有哪些性质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板书】三
31、、相对原子质量【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讲解并投影】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
32、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中查到。学生阅读书后附录: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小结知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然后总结: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表格);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
33、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原子的构成及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原子备注相似点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物质分子物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相异点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别种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相关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学生练习,检查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附
34、:课堂练习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g (B)1/12 (C)12 (D) 1.993×10-26/12教学反思:第3节 元素第一课时(NO:16)教学内容:元素与元素符号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2、 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3、 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
35、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三、实验用品 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四、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1、 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许多微观知识。一、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
36、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初步学习研究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学生制作好5个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对元素的认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装盒,通过观察、想象、比较、模型化、归纳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元素的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的概念去学
37、习化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的包装盒,是学生明确补钙食品多种多样,有效物质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就是所有物质中钙原子的总称。 学生观察包装盒,对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二、元素符号 在认识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活动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为研究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明晰以下问题:1、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2、 金属、非金属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3、 熟记18个常见的元素符号4、 对元素符号进行分类学生认真分析元素符号的名称和写法,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对元素符号的认识。 利
38、用新颖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掌握元素符号的读写技能,在排列“纸牌”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是学生在符号和它表征的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符号也能简明的表示物质的组成,也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为学习和研究都带来了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为下一步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三、物质的分类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对纯净物进行分类。1、列举一些学生较为是熟悉的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单质、化合物概念。2、小实验: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菠菜,通过实验使学生明晰元素与物质的不同。学生将具体的物质进行分类,形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39、;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辨析,加深理解。 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这样,即可加深学生对分类思想的认识,又可帮助他们对“世界上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仅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自我评价。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NO:17)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教学目标: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远山名称和符号
40、、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教学过程:简介许多化学家致力于元素周朗表的排列,尤其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为"一代科学勋臣"。过渡打开课本附录的元素周期表,我们来对它进行研究学习。提问元素周期表上共有几个横行和几个纵行?回答7个横行和18个纵行。讲解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因此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板书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提问观察元素周期
41、表,每一个元素符号前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回答这些数字是逐渐递增的。讲解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提问关于核电荷数我们学过什么等量关系?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讲解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将此等量关系拓展得到如下等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板书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元素周期表上有几种颜色?回答两种。追问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元素有什么区别?回答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金属,另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讲解可见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
42、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这也就是把元素分为两大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板书4元素周期表按颜色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提问元素周期表上除了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外,还有什么?回答元素名称的下面还有一个数字。追问该数字表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讲解可见元素周期表上还标出了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板书5元素周期表上标有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结由此可见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既可以查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于我们目前知识准备不足,尚不能完全掌握,但仍然可以从表上获得许多知识。活动与探究(可投影打出探究内容)1以邻座的同学为一小组,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6、7、12、14、16、18、20、29、47的元素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每个同学查找几种元素,并互相订正答案。2考查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与这个规律有没有关系?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他们的讨论,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活动1的结果6号元素为碳,符号C,核外电子数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1T 271-2014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
- 关于肺癌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1797-2020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指南
- 《短文两篇》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
- 淮阴工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金融数据加密机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暑假安全教育 主题班会课件-2篇
-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智能城市EPC建设方案
- 外来物种对生态影响评估方案
- 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缝纫机的培训课件
- 半导体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 拒绝网络暴力班会课件
- 营销人员成长提升计划
- 民宿温泉旅游可行性方案
- 医疗服务外包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
- 质量管理制度及过程控制措施
- 电视剧导演职业规划案例
- 投标报价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