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_第1页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_第2页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_第3页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_第4页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

2、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

3、、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以此为指导,教师应该运用现我就从以下四方面来具体说明:一、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1、家庭方面,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学生,一种情况是他们的父母大都为经济在外奔波,更本就顾不上家中的儿女,在他们的眼中,只要给了足够的钱给子女,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他们根本不知道家中的子女的在校情况,或者是到校没有。第二种情况是,家中只有

4、公婆,或者是寄居在外婆、外公家里,在这种家里的孩子,他们的爷爷、奶奶要么管不住自己的孙子,要么就是对孙子太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更严重的是,如果家中的爷爷、奶奶不给钱,就偷,或者威胁年长的老人。2、学生方面,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部分学生报着一种书可读不读的念头,他们认为为,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照样可以挣到钱,同时又因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读书花了几万元钱不能就业,导致社会上流行新的“读书无用论”。还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考虑,认为即使考得起,家里也送不起,只图混个毕业证可以外出打工。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思想上产生厌学情绪。3、训练量少、知识面窄。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除了学校订购的一

5、本练习册外根本没有其它资料,手中缺少一些精选题和重点题的训练,故掌握题型的灵活性及应试性技能低,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不牢,导致考试不理想。4、思想认识不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认识不够,开始接触时表现学习不用心,贪玩,作业、练习拖迟不交,久而久之,从厌学到怕学,从怕学到辍学,形成恶性循环。二、课堂教学中师生存在的问题1 .观念落后,缺乏学习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老师的讲为主,讲得越细越好,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着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只能被动的听,机械的练习。甚至个别老师依然是陈旧的老一套,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6、,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违背了课改的新观念,更不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2 .流于形式,忽视实质我们有些老师对“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的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师生互动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因此,随意的分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有互动学习之名,却无互动学习之实,理解只是流于形式罢了。3 .互动过多,缺乏目的个别教师认为,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误认为一堂课中师生互动越多越好,片面的夸大了互动的作用,殊不知,师生互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缺乏了目的性,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4 .目

7、标不明,缺乏引导互动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缺乏方向性适得其反。5 .形式单调,互动不足事实上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和学生小组、教师和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6 .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一般

8、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7 .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

9、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表象,实际效果并不好,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8 .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主体、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因此在许多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

10、,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一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分析,得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上述现象,当学生们为了一个问题在争执不休时,老师却一直作为旁观者,不进行任何的介入。如果这不是启发的需要,那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案批阅、问题联系卡、个别交流等途径做较准确的把握,并预设解决的最好方法和途径,这需要在备课时候做充分的准备。教自己会的容易,教学生不会的未必那么简单。(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见识少、

11、所学书本知识居多,对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了解少。对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另外,许多家长都是农民,不懂知识对儿女成长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子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应该把一些纯数学问题转化为和他们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买东西碰到的“打折问题”,“电话计费问题”等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而且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去。(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带有强烈色彩的认知倾向,它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

12、,尤其是在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令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知某类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好恶。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份,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是内在动机。”数学教师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初一年级学生刚学到“方程”这个新的内容时,多数都感到抽象难学。为了消除这一心理障碍,在方程的教学

13、中,先列举一个引题:“鸡兔同笼,有头36个,脚100只,问有鸡兔各多少?”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还可以利用图形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和刺激思维活动,加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教师做出直线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山,一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深刻地理解了直线的概念。(3)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

14、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帮助,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比较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4)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教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一些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理解

15、不够,对于教材不但要读,而且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经过动脑细思,即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读完某一节后,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以精代多的过程。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本节内容,教师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答,就会逐渐形成习惯。其次教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严格的常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大都以模仿为主,进入初中后,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的、认真的,具有严格合理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入学伊始,特别是书写

16、格式,要求从作业中看出解题的思路,看出解题的理论根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严格训练,再配合定期的作业展评活动,可逐步教会学生良好地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能力。第三是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章节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深究这些错误的原因,分析形成过程,寻求预防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取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严谨学风和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5)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

17、,我们可以从学生已学过所把握的、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等等进行类比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把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听讲的时间较短,因此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轻易使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分散。教学中应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把握知识

18、。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根据学生要求,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学生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6)教师应给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第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