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历史必修历史必修 1 1政治文明历程政治文明历程 复习复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游戏:游戏: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帝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帝王)周武王周武王秦始皇秦始皇宋太祖宋太祖明太祖明太祖隋炀帝隋炀帝清圣祖清圣祖汉武帝汉武帝唐太宗唐太宗大禹大禹元世祖元世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夏夏-周周商商-(西周)西周)
2、(东周:春秋(东周:春秋 战国)战国)秦秦-西汉西汉-东汉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隋-唐唐-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 北宋北宋- 南宋南宋-元元-明明-清清常识: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常识: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口诀:口诀: 夏商与西周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东周分两段; ; 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一统秦两汉; ; 三分魏蜀吴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二晋前后延; ; 南北朝并立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隋唐五代传; ; 宋宋元明清后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王朝至此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期、社会形态、政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期、社会形态、政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
3、制度夏商周夏商周前前2070前前476年年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秦至明清秦至明清前前2211912年年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西周雏形西周雏形秦朝确立秦朝确立西汉巩固西汉巩固隋唐完善隋唐完善宋元加强宋元加强明清强化明清强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演变历程制演变历程古代政治体古代政治体一、概念:一、概念:专制主义: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专制主义: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特征是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特征是皇帝专制独裁皇帝专制独裁。(决。(决策方式上来说)策方式上来说)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征是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征是地方地方政政府在政、经、军
4、等府在政、经、军等没有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地方长官由中央,地方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严格直接任免,严格服从中央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政府的命令。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形成条件:二、形成条件:1、经济:、经济:2、政治:、政治:3、思想:、思想:自然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中央集权来保护自然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中央集权来保护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法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基础法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基础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中央集权(组织形式)概念概念经济:自然经济经济:自然经
5、济思想:法家思想思想:法家思想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思想来源思想来源功能:功能:内内-组织生产,镇压组织生产,镇压人民,调整矛盾人民,调整矛盾外外-抵御外患抵御外患政治、经济、军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事、法律、文化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核核 心心发展发展过程过程形成于战国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完善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发展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清空前强化于明清两对两对矛盾矛盾手段手段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趋势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秦朝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县制形成形成严
6、苛法律严苛法律汉至元汉至元地方地方中央中央汉郡国并行汉郡国并行汉刺史制度汉刺史制度唐节度使唐节度使宋文官分权宋文官分权元行省制元行省制西汉中外朝西汉中外朝东汉尚书台东汉尚书台唐三省六部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制元中书省制 发展完善发展完善明清明清明废相明废相设内阁设内阁清军机处清军机处 强化强化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宗法制初具雏形初具雏形特点特点分封制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周封邦建国与西周封邦建国1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夏朝出现。从夏开始,出
7、现了出现。从夏开始,出现了_的传的传子制度。子制度。2商朝主要政治制度是商朝主要政治制度是 ,王朝具,王朝具有很浓厚的有很浓厚的_色彩。色彩。王位继承王位继承神权神权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3、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1 1). .分封制分封制一举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赐诸侯;一举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赐诸侯;三王慢道家天下,全仗屏藩立远谋。三王慢道家天下,全仗屏藩立远谋。 -封神演义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国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国 目的目的对象、对象、主体主体概念概念主要诸侯国主要诸侯国义务义务图一图一图二图二图三图三结合以上三图谈谈分封制的作用、局限结合以上三图谈谈分封制的作用
8、、局限统治范围扩大统治范围扩大周王天下共主周王天下共主形成等级序列形成等级序列(2 2). .宗法制宗法制a.a.含义含义: :b.b.目的:目的:c.c.内容:内容:核心:核心: 体系:体系: 关系:关系: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嫡長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大宗(宗主)大宗小宗大宗小宗d.d.特点:特点:把血缘纽带同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政治关系结合e.e.作用:作用: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的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特权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凝聚宗族,强化王权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君臣隶属原则,
9、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总之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反智主义等。总之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性有深远影响。 f.f.影响:影响:材料一材料一 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
10、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摘自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中国历史纵与横 祭拜黄帝祭拜黄帝吉林徐氏家族吉林徐氏家族 连战祭祖连战祭祖材料二材
11、料二结合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结合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尊宗敬祖尊宗敬祖”“”“认祖归宗认祖归宗”)消极影响: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消极影响: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认人唯亲人唯亲”“”“宗派主义宗派主义”“”“唯上是从唯上是从”的作风。传宗接代的作风。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3)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维护宗法分封
12、制的工具。(4)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井田制井田制思考: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井田制思考: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井田制有何关系?有何关系?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从中央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治结构,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具有专制色彩,但最高政治集团尚具有专制色彩,但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商朝:一、商朝: 内外服制度;控制力有限
1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内外服制度;控制力有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二、西周时期:二、西周时期:1 1、分封制、分封制 分封的主体:同姓贵族分封的主体:同姓贵族 分封的内容:授土授民分封的内容:授土授民 森严的等级序列:周王森严的等级序列:周王- -诸侯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2 2、宗法制:、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大宗、小宗)大宗、小宗)3 3、两者的关系、两者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中
14、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形成)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两汉(巩固)中央:内、外朝制中央:内、外朝制地方:郡、国制地方:郡、国制隋唐(完善)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元(新发展)宋(加强)宋(加强)中央:宰相一分为三中央:宰相一分为三地方:路、州县地方:路、州县明清(强化)明清(强化)地方分权地方分权集中集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集中集中皇帝皇帝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立军机处清: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郡
15、县制郡县制中央:三省六部中央:三省六部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商朝:、商朝:2、西周:、西周:3、秦朝:、秦朝:4、汉朝:、汉朝:5、唐中后期:、唐中后期:6、北宋:、北宋:7、元朝:、元朝: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行汉武帝:行“推恩令推恩令”,设刺史,设刺史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使中央在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使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6、上处于绝对上风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上处于绝对上风行省制行省制趋势: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秦朝:、秦朝:2、西汉:、西汉:3、东汉:、东汉: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5、隋唐:、隋唐:6、宋朝:、宋朝:7、元朝:、元朝:8、明朝:、明朝:9、清朝:、清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设尚书台设尚书台出现三省的雏形出现三省的雏形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中书一省制中书一省制废丞相,撤中书省,皇帝直管六部;设内阁废丞相,撤中书省,皇帝直管六部;设内阁设
17、军机处设军机处趋势: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 (世袭)(世袭) (功劳)(功劳) (品行)(品行) (门第)(门第) (才学)(才学) (才学)(才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积极:巩固统一局面,稳定统治秩序,防止分裂割据巩固统一局面,稳定统治秩序,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社会经济。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统一。消极:消极:政治: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兴起政治: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兴起思想:控
18、制思想,阻碍进步思想:控制思想,阻碍进步经济: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束缚社会生产经济: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束缚社会生产力力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材料材料 1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篇礼记礼运篇思考:材料思考:材料 1 1 描述了哪两种制度?你如何看待这
19、种制度的变化?描述了哪两种制度?你如何看待这种制度的变化?1 1、夏朝、夏朝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壮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壮大,社会阶级分化加剧大,社会阶级分化加剧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是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是历史的历史的进步。进步。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宣告了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宣告了“家天下家天下”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突破:分封制分封制 视角1分封制的目的史料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信息解读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
20、巩固西周统治。视角2分封制的类型与分布特点史料西周分封制形势图信息解读上图表明:(1)西周封国的主要类型有: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2)分布特点:王族占据战略要地及富庶地区,是分封制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视角3分封制的作用(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
21、据提供了条件。内服内服外服外服王畿王畿封国封国联系:联系:西周分西周分封制是在借鉴封制是在借鉴内外服制度的内外服制度的经验和教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的。基础上实行的。区别:依靠血区别:依靠血缘扩大了有效缘扩大了有效控制范围,臣控制范围,臣属关系更加明属关系更加明确。确。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请观察下表回答:请观察下表回答:妾妾1 1A A、2525岁岁妻妻B B、2424岁岁 C C、1818岁岁妾妾2 2D D、3030岁岁妾妾3 3E E、2828岁岁(1 1)假如你是刚即位的周王,以上既有你,也有)假如你是刚即位的周王,以上既有你
22、,也有你同父异母的兄弟,请判断自己的实际年龄。并说你同父异母的兄弟,请判断自己的实际年龄。并说明理由。明理由。2424岁岁理由:西周实行地长子继承制理由:西周实行地长子继承制俺们来做包青天俺们来做包青天- 案件:案件:一位官员生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一位官员生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该判给谁? 爵位应该
23、归妻子生的儿子,家业也主要留给妻子爵位应该归妻子生的儿子,家业也主要留给妻子生的儿子;大儿子也能有一定的家业。生的儿子;大儿子也能有一定的家业。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不合理?如果是现在,刚才的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不合理?如果是现在,刚才的遗产案该怎样判?遗产案该怎样判?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的义务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的义务 的确,在宗法制下,就是因为你出生的不的确,在宗法制下,就是因为你出生的不同决定你命运的不同,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同决定你命运的不同,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也有人试图改变这样的现状,你知道有什么也有人试图改变这样的现状,你知道有什么例子吗?例子吗?唐太宗
24、李世民是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而成为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南之役从杀兄而成为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南之役从侄儿手中抢到皇位。侄儿手中抢到皇位。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互为表里目目的的巩固周王室统治巩固周王室统治巩固分封秩序,解决继承矛盾巩固分封秩序,解决继承矛盾对对象象同姓亲族、异姓诸侯国、殷商同姓亲族、异姓诸侯国、殷商遗民遗民特特点点a.a.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多元化,以,以同姓诸同姓诸侯侯为主为主b. b. 层层分封、层层分封、等级森等级森严严c.c.臣属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关系更加明确宗法分封制相结合,把血缘纽宗法分封制相结合,把血缘纽带
25、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概概况况分封分封内容内容土地、人口、物资、武土地、人口、物资、武装。装。a.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b.确立大宗、小宗体系确立大宗、小宗体系c.c.周天子是天下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大宗权力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征派赋役。义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影影响响积极:积极:疆域扩大、天下疆域扩大、天下共主、王权加强共主、王权加强 消极:消极:诸侯势力膨胀、诸侯势力膨胀、割据混战割据混战a.当时:当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斗争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斗争
26、、强化王权。、强化王权。b.后世:后世:影响深远。影响深远。 积极:积极:形成孝悌伦理观和尊宗敬祖形成孝悌伦理观和尊宗敬祖的传统的传统。消极:消极:强调家庭本,地位强调家庭本,地位尊卑,不利于民主平等的建设尊卑,不利于民主平等的建设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1、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性、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性2 2、牢固的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关系、牢固的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关系3 3、浓厚的神权色彩、浓厚的神权色彩4 4、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知识体系总览知识体系总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皇帝称号皇帝至尊皇帝至尊皇位世
27、袭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皇权至上皇权不可僭越皇权不可僭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不同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时代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 (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
28、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1、分封制的分封主体是“姬”姓贵族而不是周姓,当时“周”为国号。2、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 1、从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从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 A A 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 B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 C 严格的等级差别严格的等级差别 D D 君主专制独裁君
29、主专制独裁 2 2、秦统一全国后,、秦统一全国后,“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大修驰道的根本目的在于(秦朝大修驰道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A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 B 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C C 便于调遣军队便于调遣军队 D D 为秦始皇巡游各地创造条件为秦始皇巡游各地创造条件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国划分为“部落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封建时代”“”“郡县郡县时代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
30、代。其中与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封建时代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相对应的朝代是( ) A 西周西周 B 秦朝秦朝 C 西汉西汉 D 宋代宋代4、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响,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传统的宗族观念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而不考虑世袭。”从人类政治文明
31、发展的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于( ) A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6 6、斯塔弗里阿诺斯在、斯塔弗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全球通史中说: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是公元前和社会结构。第一次是
32、公元前221221年年第第二次是二次是19111911年年第三次是第三次是19491949年年”第一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A 中央集权制确立中央集权制确立 B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 C 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 D 世卿世禄确立世卿世禄确立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二讲第二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权的不断加强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商朝:、商朝:2、西周:、西周:3、秦朝:、秦朝:4、汉朝:、汉朝:5、唐中后期:、唐中后期
33、:6、北宋:、北宋:7、元朝:、元朝: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行汉武帝:行“推恩令推恩令”,设刺史,设刺史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使中央在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使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上处于绝对上风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上处于绝对上风行省制行省制趋势: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秦朝:、秦朝:2、西汉:、西汉:3、东汉:、东汉: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5、隋唐:、隋唐:6、宋朝:、
34、宋朝:7、元朝:、元朝:8、明朝:、明朝:9、清朝:、清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设尚书台设尚书台出现三省的雏形出现三省的雏形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中书一省制中书一省制废丞相,撤中书省,皇帝直管六部;设内阁废丞相,撤中书省,皇帝直管六部;设内阁设军机处设军机处趋势: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 (世袭)(世袭) (功劳)(功劳) (品行)(品行) (门第)(门第) (才学)(才学) (才学)(才学)易错易混: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官吏产生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赏赐、战功、门第、恩荫等途径获得官位的
35、仍然很多。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主要选官制度,其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西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王国问题的出现2.七国之乱3.汉武帝汉武帝的集权措施A.A.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削弱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削弱相权相权B.B.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监督C.C.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弊端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1.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2.2.收精兵收精兵削实权削实权制钱谷制钱谷: :转运使转运使(一一)集中军权集中军权( (二二) )集中政权集中政权(
36、(三三) )集中财权集中财权、宰相、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节度使、节度使、州郡长官、州郡长官A A、三衙、三衙禁军统领机构禁军统领机构B B、枢密院、枢密院负责军务负责军务C C、“强干弱枝、守内虚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外”的部兵原则的部兵原则受通判通判监督文臣担任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皇帝与三公九卿关系2022-1-3058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起草诏令负责负责 执行执行封驳审议封驳审议易错易混:唐代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
37、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保证了唐朝行政运作的有效制衡,但这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不能体现民主观念,本质上是为强化皇权服务的。2022-1-3059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财政财政宋代:宋代:隋隋 唐唐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相权再被分割2022-1-3060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
38、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宋代:二府三司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隋 唐唐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归入归入归入归入元代:?元代:?一省制一省制2022-1-3061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元代:一省制元代: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影 响响 ?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归入归入归入归入明明 代:代:亲自掌管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2022-1-3062皇皇 帝帝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明明 代
39、:代:亲自掌管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明太祖:位低权轻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明成祖:位高权重 内内 阁阁易混易错: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也不能制约皇权。内阁大学士不是宰相。 皇皇 帝帝 军机处军机处 内内 阁阁日常事务日常事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处理军务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内政外交军国大计军国大计重大案件重大案件清朝中枢权力机构清朝中枢权力机构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处的作用:?军
40、机处的作用:?(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 1加强君主权力。加强君主权力。比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比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 2加强思想控制。加强思想控制。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比如
41、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比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等。设军机处等。4 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途径。5 5加强监察机制。加强监察机制。比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比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设通判等。总之,从秦至清,中央由三公九
42、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总之,从秦至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而以丞相重直至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而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逐渐削弱、消失的趋势;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逐渐削弱、消失的趋势;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的设立,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县两级制再到行省的设立,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真题研析真题研析1. (2012安徽高考)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
43、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D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在人神关系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皇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上,鼓吹君权神授,皇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传君令臣从,下级依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传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附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大权,国家所有政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原则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治原则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2“人治人治”高于高于“法治法治”,人治的实质是独,人治的实质是独裁统治。裁统治。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加工行业安全培训
- 广东省香山中学、高要一中、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保险公司最高额保证合同
- 黄牛买卖合同范本
- 20254月股权激励协议中的技术标准变更应对机制
- 军工材料销售合同范本
- 第三方担保合同标准版
- 西游记与团队管理培训课件
- 毛竹林管护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短期出租场地协议
- 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 《地基基础-基桩静荷载试验》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工程交付使用表
- 电子物证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 2022年江苏对口单招市场营销试卷剖析
- 【课件】第7课 西方古典美术的传统与成就 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 同等学力工商管理综合复习资料(全)
- 外科学教学课件:骨盆及髋臼骨折
-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