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_第1页
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_第2页
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_第3页
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_第4页
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02、010003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英文名称:AncientChineseLanguage学分:7总学时:119课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下)、二年级(上)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语言类课程。(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讲解古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及规律。要求学生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三)学习的重点、难点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

2、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4册。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内容,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

3、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要坚持少而精,循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

4、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而古典文学课将涉及到辞赋、诗、词、曲等。这样,古代汉语课中的自学部分,古典文学课将会讲读其中的大部分。古代汉语课讲读的大量散文作品,又将为古典文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二者互补,将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古典文学课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现代汉语,修读本课程之前,应通过现代汉语课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面貌,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5、重排本)。2、古代汉语,郭锡良、唐作藩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3、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4、古代汉语教程,解惠全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5、古代汉语词语考证,杨宝忠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二、学时分配早课程内容学时1文选左传、通论一、二、三、四182文选战国策、通论五、六183文选论语礼记、通论七、八、九、十194文选孟子、通论卜,、十一165文选墨子老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庄子、通论十三、十四166文选诗经、通论五、十八167文选楚辞、通论十七、十八16三、课程内容古代汉语课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以文选为纲,常用词、通论与之密切配合

6、,共分七个单元。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的文选;第二学期讲授第四单元的通论及第五、第六、第七单元。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性质、内容、特点及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本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要求,以及本课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第一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文选部分,要精讲篇目,要求解释字词,疏通文句,做到字字落实。对于句中涉及到的虚词用法及各种

7、语法现象也要予以注意。一般讲读篇目可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发现问题,然后予以指导。通论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辞书的内容、特点、检索方法以及可以解决哪方面的问题等。并会使用这些辞书。使学生树立古今词义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点。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与单纯联绵词。要注意辨析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可从含义差别、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方面分辨。让学生掌握了解词的本义的方法,并能将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共选左传中的文章10篇,计有:派郑伯

8、克段于鄢、派齐桓公伐楚、X宫之奇谏假道、派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X晋灵公不君、X齐晋簟之战、X楚归晋知罄、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其中标有号者为精讲篇目,其他为一般讲读篇目(下同)。(二)通论部分:包括四小节,分述如下。1、怎样查字典辞书:介绍古代汉语常用辞书,如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经籍纂诂、经传释词、词诠、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2、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有三种情况:全同、迥别、微殊。要特别注意微殊的情况,并能利用工具书来了解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特点,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4、词的本

9、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词义引申与词义更替是不相同的。词的本义十分重要,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个词的纲。一般凭借字形和文献材料来了解词的本义。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查阅工具书的实践相结合。思考题:1、古今词义异同有几种情况?请举例说明。2、古今汉语词汇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特点?3、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有几种方式?第二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文选部分,要精讲篇目,要求解释字词,疏通文句,做到字字落实。对于句中涉及到的虚词用法及各种语法现象也要予以注意。一般讲读篇目可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发现问

10、题,然后予以指导。通论部分,使学生掌握六书的有关知识,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形声字的意符及部首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不同特点,并了解这几种字在古书中使用的情况。以上两部分通论都是有关文字的知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来说,不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在古文中的使用情况是不行的。所以,应在文选的讲读中将这些文字知识贯穿进去,使学生切实掌握。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共选战国策中的文章6篇,计有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派庄辛说楚襄王、X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二)通论部分:1、汉字的构造:主要讲述六书的有关知识,了解象形、指事、会意、

11、形声、转注、假借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形声字的意符及部首的作用。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这三种字都属于古书中形体有分歧的字。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这几种字的不同特点,并了解这几种字在古书中使用的情况。主要学习环节的组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思考题:1、谈谈你对“六书”的认识。2、形声字的意符与部首有什么不同?3、谈谈古今字、异体字与繁简字各有什么特点。第三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掌握古汉语叙述句中双宾语句,尤其是动词“为”所带双宾语句;宾语前置句;行为数量表示法;被动句的特点。掌握古汉语否定句、疑问句的特点。掌握若干语气词的用法。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包括论语

12、与礼记。论语共计18篇:学而、为政、里仁、公治长、X雍也、X述而、泰伯、子罕、乡党、X先进、X颜渊、X子路、X宪问、卫灵公、X季氏、X阳货、X微子、X子张。礼记共计7篇: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X大同、X教学相长、博学、X诚意。(二)通论部分:1、判断句,也字2、叙述句,矣字,焉字3、否定句,否定词4、疑问句,疑问词思考题:1、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类型?2、古代汉语叙述句有哪些特点?“矣”字有哪些用法?3、谈谈古汉语否定句的特点及古汉语常用否定词的用法。4、古汉语疑问句有什么特点?第四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词类的活用:此部分为古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词类

13、活用的特点,并能正确加以辨认。古代汉语的代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词类,许多词的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不同,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共选孟子中的文章10篇:X寡人之于国也、X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X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派许行、攘鸡、X陈仲子、弈秋、X舜发于吠亩之中。期末复习考试(按教务处安排进行)。(二)通论部分1、词类的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的“吾、我、予、余”,第二人称的“女、汝、若、而、乃”,第三人称的“其、之”。尤其要注意第三人称的“其

14、”与“之”,二者在古汉语中有分别,“其”经常作定语,“之”经常作宾语。此外,“其”与“之”还可灵活运用。指示代词又分近指与远指。古汉语中常用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等。此外,象“之、夫、然、尔、或”等也较常用。其中的“或”是一个无定代词,并不是选择连词。“者”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用法有二:一是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二是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语气词“者”主要是表示停顿,又分几种不同情况。“所”也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其用法是组成所字结构,“所”的用法较复杂,应分条举例,讲解清楚。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师讲授

15、,学生作练习题思考题:1、词类活用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叫举例说明。2、“者”与“所”各有何用法?举例说明。第五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连词,介词。这是古代汉语两种重要的虚词,在古文中出现频率很高。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常见连词、介词的主要用法。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共选诸子散文14篇。计有:X墨子非攻、X老子、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派韩非子五蠹及庄子中的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派庖丁解牛、派月去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等。(二)通论部分:1、连词,古代汉语中常用的有:与、及、且、而、以、则、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介词,古代汉语中

16、常用的有:以、於、为、与、之等。2、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句首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夫、其、惟(唯、维)”。词头、词尾主要有“有、其、言、于、薄、乎、焉、如、尔、然”等。句首句中语气词及词头、词尾虽不是重点,但一些必要的知识也应让学生掌握。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师讲授,学生作练习思考题:1、古汉语常用连词“而”“以”“则”的用法各有几种?举例说明。2、谈谈古汉语介词“以”“于”“为”“之”的用法,举例说明。第六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分两小节,都属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因学生接触较少,故成为学习的难点。应着重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记忆、背诵一些重要的内容。此外,也要多加练习。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

17、:共选诗经中诗歌25篇。包括国风中的关雎、卷耳、桃天、X北门、X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X氓、木瓜、X黍离、君子于役、派风雨、伐檀、硕鼠、X鸨羽、X兼葭、X黄鸟、无衣、X月出、X七月。小雅中的节南山。大雅中的公刘,颂中的噫嘻。(二)通论部分1、诗经的用韵: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韵,韵脚,韵部,合韵,叶韵等。其次,要了解诗经的韵例,从三个方面观察,即:A、韵在句中的位置;B、一章中所用的韵数;G韵脚的相互距离。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再次,要了解先秦古韵的研究方法,并记住先秦古韵的三十韵部表。2、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双声

18、叠韵部分需讲授概念,如:双声、叠韵、叠音词、连绵词等,另一方面要讲解传统“三十六字母”与“上古三十二声母”。并要求学生按顺序记住。古音通假部分,要讲授什么是古音通假,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即本有其字的假借与本无其字的假借),古音通假的原则,古音通假在训诂学上的应用,古音通假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现象,要读懂文言文,提高古汉语水平,了解古音通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讲透,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对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进行归纳和总结,切实掌握。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师讲授,学生作练习。思考题:1、谈谈诗经的韵例。2、默写古韵30部和古声母32纽。3、什么叫双声叠韵?4、古音通假有哪几种情况?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第七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古书中的注解术语和体例,对阅读旧注帮助极大,所以必须逐一讲解清楚,让学生透彻了解。古书注解的内容以及历代古书注解的概况。这方面虽然属于知识性介绍,但对学生了解古书注解的整体面貌有很大作用,也要重视。主要内容:(一)文选部分共选楚辞6篇:X离骚、山鬼、国殛、X哀郢、X卜居、渔父。(二)通论部分主要讲古书的注解。重点讲授三方面的内容:(1)有关古书注解方面的重要名词术语,如:传、疏、集注、曰、为、谓之、谓、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若、读如、如字、异读、衍文、脱文等。(2)掌握古书注解的内容以及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