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1.gif)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2.gif)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3.gif)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4.gif)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cba3ef2b-ee76-473f-9ce3-e066959b0da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中 药药 学学主讲人:杨志军概说概说分论分论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概述概述v定义:定义:能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v性能特点:性能特点:甘、淡;主入膀胱、小肠经;甘、淡;主入膀胱、小肠经; 多沉降下行。多沉降下行。v功效:功效:利水渗湿利水渗湿利水消肿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尿通淋利湿退黄利湿退黄v应用:应用: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证。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证。如如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
2、、湿疮、带下、湿温、湿痹等。湿疮、带下、湿温、湿痹等。v分类分类1.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药2.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药3.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v配伍应用:配伍应用:水肿骤起有表证水肿骤起有表证温补脾肾药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湿热合邪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宣肺解表药宣肺解表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水肿日久,脾肾阳虚清热药清热药寒湿证寒湿证 祛寒药祛寒药健脾、芳香化湿、清热燥湿药健脾、芳香化湿、清热燥湿药v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阴亏津
3、少、肾虚遗精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慎用或忌用遗尿者慎用或忌用耗伤津液耗伤津液2.部分药物有较强通利作用,孕妇慎。部分药物有较强通利作用,孕妇慎。v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1.1.利尿作用利尿作用2.2.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3.3.利胆、保肝利胆、保肝4.4.降压降压5.5.抗肿瘤抗肿瘤思考:思考:清热燥湿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燥湿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均能祛湿,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均能祛湿,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应用有何区别有何区别第一节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药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性味甘淡平或微寒利水渗湿利水渗湿利水消肿利水消肿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
4、利,以及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泄泻、痰饮等证茯苓茯苓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菌核(掌握)别名:别名:云苓云苓 二、药性、功效二、药性、功效 、应用:、应用:功效:功效: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利水渗湿健脾、健脾、 安神安神应用:应用:1、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茯苓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利水消肿之要药,尤宜脾虚湿盛之水肿。利水消肿之要药,尤宜脾虚湿盛之水肿。2、痰饮、痰饮茯苓3、脾虚诸证、脾虚诸证脾胃虚弱,四君子汤脾胃虚弱,四君
5、子汤脾虚湿泻,参苓白术散脾虚湿泻,参苓白术散4、心悸,失眠、心悸,失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失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失眠水气凌心之心悸水气凌心之心悸茯苓淡渗,健脾安神,心悸不寐,湿盛癃淋。茯苓淡渗,健脾安神,心悸不寐,湿盛癃淋。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煎服,煎服,1015g茯苓皮茯苓皮赤茯苓赤茯苓功专行皮肤水湿功专行皮肤水湿白茯苓白茯苓偏于清热利湿偏于清热利湿偏于健脾偏于健脾茯茯 神神偏于安神偏于安神茯苓茯苓不同部位功效:茯苓不同部位功效:参考文献: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土茯苓、茯苓是一种药物吗?土茯
6、苓、茯苓是一种药物吗?1.来源不同来源不同2.主要功效、应用不同主要功效、应用不同土茯苓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土茯苓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为治梅为治梅毒要药。毒要药。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对于各对于各种水肿、脾虚诸证以及心悸、失眠等证均可应种水肿、脾虚诸证以及心悸、失眠等证均可应用。用。猪苓猪苓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菌核(了解)别名:豕零、猪屎苓、地乌桃。陶弘景:“其块黑似猪屎,故以名之。”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
7、渗湿利水渗湿功效功效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主治病证主治病证猪苓利水力强于茯苓利水力强于茯苓猪苓四、用法用量:四、用法用量:煎服,煎服,5-10g五、使用注意:五、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无水湿者忌用猪苓甘平,膀胱肾经,利水渗湿,强过茯苓。猪苓甘平,膀胱肾经,利水渗湿,强过茯苓。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本草纲目:“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长沙药解:“猪苓,渗利泄水,较之茯苓辈更捷。”鉴别用药:茯苓、猪苓鉴别用药:茯苓、猪苓相同点:相同点:两者均能利水渗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两者均能利水渗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不同点:不同点:茯苓性平和,能补
8、能利,既渗湿,又健脾、安神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渗湿,又健脾、安神猪苓利水作用强,但无补益之功。猪苓利水作用强,但无补益之功。薏苡仁薏苡仁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的成熟种仁(掌握)别名:米仁、苡仁、米仁、苡仁、苡米苡米、薏米、薏米二、药性、功效二、药性、功效 、应用:、应用:功效:功效:薏苡仁健脾健脾利水渗湿利水渗湿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除痹除痹清热排脓清热排脓应用:应用: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薏苡仁2
9、、湿痹拘挛、湿痹拘挛渗湿,除痹渗湿,除痹3、湿温、暑湿、湿温、暑湿4、肺痈,肠痈肺痈,肠痈清热、利湿清热、利湿苡苡 仁仁 渗渗 利,利,消消 肿肿 除除 痹,痹,清清 热热 排排 脓,脓,内内 痈痈 可可 医。医。四、用法用量:四、用法用量:煎服,煎服,10-30g 本品力缓,用量宜大本品力缓,用量宜大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津液不足者慎用津液不足者慎用薏苡仁五、使用注意:五、使用注意:薏苡仁薏苡仁 茯茯苓苓共同点:共同点: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证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证两药均具有两药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利水渗湿、健脾之功,之功,薏苡仁薏苡仁 茯茯苓苓不
10、同点:不同点:薏苡仁薏苡仁性微寒,有清热排脓、除痹之效,为性微寒,有清热排脓、除痹之效,为治肺痈、肠痈和湿热痹证的常用药物;治肺痈、肠痈和湿热痹证的常用药物;茯苓利水、健脾力强茯苓利水、健脾力强,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还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还可用治惊悸、失眠、健忘等症可用治惊悸、失眠、健忘等症泽泻泽泻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块茎(掌握)二、药性、功效二、药性、功效 、应用:、应用:利水渗湿利水渗湿功效功效应用应用甘、淡,寒;归肾、膀胱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泄热泄热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淋浊带下
11、及痰饮等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歌歌 括:括:泽泻淡寒,渗湿功专,下焦湿热,痰饮晕眩。泽泻淡寒,渗湿功专,下焦湿热,痰饮晕眩。香加皮香加皮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了解)别名:别名:北五加皮北五加皮二、药性、功效、应用二、药性、功效、应用 :功功效效应用应用香加皮苦、辛,微温;苦、辛,微温;有毒;有毒;归肝、肾、心经归肝、肾、心经利尿消肿利尿消肿祛风湿祛风湿强筋骨强筋骨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证风湿痹证香加皮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煎服,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浸酒或入丸散,酌量四、使用注意:四、使用注意:本品有
12、强心利尿作用,有毒,不宜多用本品有强心利尿作用,有毒,不宜多用泽泽 漆漆利水消肿利水消肿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痰饮喘咳痰饮喘咳瘰疬,癣疮瘙痒瘰疬,癣疮瘙痒化痰止咳化痰止咳散结散结有毒,有毒,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冬瓜皮冬瓜皮本品甘而微寒,入肺、小肠经。本品甘而微寒,入肺、小肠经。其种仁为冬瓜子(仁),上清肺热、下除其种仁为冬瓜子(仁),上清肺热、下除大肠积滞,可化痰排脓,用于肺痈、肠痈。大肠积滞,可化痰排脓,用于肺痈、肠痈。功能利水消肿,功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以热性水肿为宜。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以热性水肿为宜。第二
13、节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性较著;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性较著;主入膀胱、肾经主入膀胱、肾经清利下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利尿通淋小便短赤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石淋及膏淋等证功效功效主治病证主治病证淋证:小便淋沥涩痛淋证:小便淋沥涩痛各类淋证特点:各类淋证特点:热淋:热淋:小便灼热刺痛小便灼热刺痛石淋:石淋:小便排出砂石为特点;尿线中断小便排出砂石为特点;尿线中断膏淋: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血淋:血淋:尿血而痛尿血而痛劳淋:劳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气淋:气淋:少腹胀满较明
14、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少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有有 余沥余沥车前子车前子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掌握)别名:别名:当道、车轮菜、当道、车轮菜、猪耳朵猪耳朵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应用:、应用:功效功效:甘,寒;归肾、肝、肺经甘,寒;归肾、肝、肺经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清肺化痰功功效效应用应用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清肺化痰水肿,淋证水肿,淋证泄泻泄泻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等翳障等痰热咳嗽痰热
15、咳嗽尤宜小便不利之水泻尤宜小便不利之水泻利小便利小便实大便实大便车前子寒,利水通淋,明目清肝,止咳化痰。车前子寒,利水通淋,明目清肝,止咳化痰。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煎服,煎服,10-15g;宜布包宜布包附药:车前草附药:车前草性能功效与车前子相似,性能功效与车前子相似,车前子利水通淋作用较强,车前子利水通淋作用较强,车前草兼有车前草兼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功效,功效,多应用于热毒痈肿。多应用于热毒痈肿。车前子滑滑 石石(熟悉)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含水硅酸镁含水硅酸镁 Mg3(Si4O10)(OH)2 别名:液石、脆石、画石、飞滑石、
16、白玉粉等。液石、脆石、画石、飞滑石、白玉粉等。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 :功功效效应用应用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热淋、石淋多用热淋、石淋多用暑湿,湿温暑湿,湿温湿疮,湿疹、痱子湿疮,湿疹、痱子(外用)(外用)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清解暑热清解暑热祛湿敛疮祛湿敛疮 歌歌 括括滑滑 石石 清清 热,热,暑暑 病病 烦烦 渴,渴,利利 水水 通通 窍,窍,湿湿 热热 淋淋 涩。涩。四、使用注意:四、使用注意: 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外用适量煎服,煎服,10-15g;宜布包宜布包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脾
17、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滑石纲目:“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泽泻泽泻 车前子车前子 滑石滑石共同点:共同点:可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湿盛泄泻等症可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湿盛泄泻等症均能均能利水渗湿、清泄湿热利水渗湿、清泄湿热 车前子又能车前子又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常用于肝热目赤、肺热咳嗽;,常用于肝热目赤、肺热咳嗽;不同点:不同点:泽泻又能泽泻又能除痰饮泻肾火除痰饮泻肾火,用治痰饮眩悸、阴虚火旺;,用治痰饮眩悸、阴虚火旺;滑石滑石滑利通窍滑利通窍,兼能,兼能清解暑热清解暑热,故可用治石淋、暑湿等症。,故可用治石淋、暑湿等症。木通木通 一、药用来源:一、药
18、用来源:为为木通科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藤茎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藤茎 (了解)别名:通草(古代)。别名:通草(古代)。纲目:“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之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应用:、应用:功功效效应用应用利尿通淋利尿通淋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热淋涩痛,水肿脚气热淋涩痛,水肿脚气经闭乳少,湿热痹痛经闭乳少,湿热痹痛通经下乳通经下乳清心火清心火口舌生疮,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心烦尿赤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关木通煎服,煎服,3-9g歌歌 括括木通苦寒,通脉下乳,泻心导赤,热淋可疏。木通苦寒
19、,通脉下乳,泻心导赤,热淋可疏。本经:木通“通利九窍,血 脉关节”。通草通草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五加科灌木植物通脱木的为五加科灌木植物通脱木的茎髓茎髓(了解)别名: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应用:、应用:功功效效应用应用煎服,煎服,5-10g甘、淡,微寒;归肺、胃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涩痛等 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清热利湿清热利湿通气下乳通气下乳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通草 通草微寒,小便赤短,味属甘淡,下乳如泉。通草微寒,小便赤短,味属甘淡,下乳如泉。歌括歌括按:按:
20、通草气寒味淡,利尿作用力缓;通草气寒味淡,利尿作用力缓; 入胃经,通调经气上达而下乳汁。入胃经,通调经气上达而下乳汁。名称考证:名称考证:今之通草,古称今之通草,古称“通脱木通脱木”。通草通草 木通木通两药均能两药均能清热利尿,通乳。清热利尿,通乳。木通木通善于善于泻心火,导热下行泻心火,导热下行,用于心火上炎的,用于心火上炎的口舌生疮,湿热结于膀胱的热淋证。口舌生疮,湿热结于膀胱的热淋证。通草通草气味俱薄,利尿作用力缓,通气下乳。气味俱薄,利尿作用力缓,通气下乳。治疗小便不利,淋漓涩痛,以及乳汁不多或乳治疗小便不利,淋漓涩痛,以及乳汁不多或乳汁不通汁不通共同点:共同点:不同点:不同点:瞿麦瞿
21、麦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带花全草带花全草(了解)按:按:纲目纲目:“生于两旁谓之瞿,此麦之穗旁生生于两旁谓之瞿,此麦之穗旁生故也。故也。”本品种子似麦,穗旁生,故名。本品种子似麦,穗旁生,故名。别名:别名:莲麦、大兰、石竹、洛阳花、南天竺草、竹莲麦、大兰、石竹、洛阳花、南天竺草、竹节草、剪绒花。节草、剪绒花。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功功效效主治病证主治病证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破血通经破血通经湿热淋证湿热淋证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利尿通淋利尿通
22、淋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煎服,煎服,10-15g四、使用注意:四、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孕妇忌服萹蓄萹蓄苦,微寒;归膀胱经苦,微寒;归膀胱经湿热淋证湿热淋证虫积腹痛,湿疹阴痒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煎服,煎服,10-30g,鲜品加倍;,鲜品加倍;外用适量外用适量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杀虫止痒杀虫止痒地肤子地肤子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成熟果实成熟果实(了解)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功功效效主治病证主治病证地肤子止痒止痒清热利湿清热利湿苦,寒;归膀胱经苦,寒;归膀胱经淋证淋证皮肤风疹,湿疮,周身瘙痒等证皮肤风疹,湿疮,周身瘙痒等证
23、煎服,煎服,10 15克;克;外用适量外用适量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地肤子地肤子苦,利湿止痒,小便淋涩,湿疮瘙痒。地肤子苦,利湿止痒,小便淋涩,湿疮瘙痒。歌括:海金沙海金沙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海金沙的成熟孢子成熟孢子(了解)纲目纲目:“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者,神异之也。”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 :功效功效应用应用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止痛止痛各种淋证各种淋证甘,寒;归膀胱、小肠经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功专
24、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道 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煎服,煎服,6 12克;克;宜布包宜布包歌括海金沙寒,淋证肿满,利尿通窍,排石肝胆。海金沙寒,淋证肿满,利尿通窍,排石肝胆。石石 韦韦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清肺止咳淋证淋证肺热咳喘证肺热咳喘证凉血止血凉血止血血淋涩痛尤宜,治血淋的要药血淋涩痛尤宜,治血淋的要药血热出血证血热出血证煎服,煎服,5-10g,大剂,大剂30-60g长沙药解:石韦“清金泄热,利水开窿”。萆薢萆薢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绵萆薢和
25、粉背薯蓣的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绵萆薢和粉背薯蓣的根茎根茎 (熟悉)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 :功功效效主治病证主治病证利湿去浊利湿去浊膏淋,白浊证膏淋,白浊证风湿痹证风湿痹证祛风除湿祛风除湿苦,微寒;归肝、胃经苦,微寒;归肝、胃经治膏淋要药治膏淋要药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萆薢煎服,煎服,10-15g四、使用注意:四、使用注意: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歌括歌括萆薢分清,淋浊自平,通络祛风,兼疗痹证。萆薢分清,淋浊自平,通络祛风,兼疗痹证。 灯心草灯心草灯心草科灯心草的茎髓。衍义:“蒸熟,干则拆取穰然灯者,是谓之熟草;” 灯心草灯心草本品淡而
26、微寒,主入心经,次入小肠、膀胱本品淡而微寒,主入心经,次入小肠、膀胱经。经。功能利尿通淋、清心除烦。功能利尿通淋、清心除烦。临床用于小便淋沥涩痛、心火上炎的心烦不临床用于小便淋沥涩痛、心火上炎的心烦不眠、小儿夜啼、惊痫等。又可用于喉痹。眠、小儿夜啼、惊痫等。又可用于喉痹。第三节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功功 效效主治病证主治病证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利胆退黄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证湿热黄疸证配伍应用:配伍应用:热盛火旺者,伍清热药热盛火旺者,伍清热药 湿重者,伍燥湿或化湿药湿重者,伍燥湿或化湿药 阴黄寒湿偏重者,伍温里药阴黄寒湿偏重者,伍温里药茵陈蒿茵陈蒿 一
27、、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蒿或滨蒿的全草全草(掌握)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应用:、应用:功功效效应用应用清利湿热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利胆退黄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黄疸黄疸湿温,湿疹,湿疮湿温,湿疹,湿疮治黄疸的要药,治黄疸的要药,阳黄、阴黄均可阳黄、阴黄均可三、用法用量:三、用法用量:茵陈蒿煎服,煎服,1030g;外用适量;外用适量四、使用注意四、使用注意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茵陈苦降,茵陈苦降,退黄主将,退黄主将,清热利湿,亦治癣疮。清热利湿,亦治癣疮。金钱草金
28、钱草 一、药用来源:一、药用来源: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的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的全草全草(掌握)别名:大金钱草、过路黄大金钱草、过路黄广东金钱草广东金钱草二、性味归经、功效二、性味归经、功效 :功功效效主治病证主治病证除湿退黄除湿退黄利尿通淋利尿通淋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解毒消肿解毒消肿湿热黄疸湿热黄疸石淋热淋石淋热淋治石淋的要药治石淋的要药恶疮肿毒,毒蛇咬伤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其他药材品种:其他药材品种:连线草、小金钱草、江西金钱草、广金钱草连线草、小金钱草、江西金钱草、广金钱草 歌歌 括括金钱草淡,渗湿利胆,金钱草淡,渗湿利胆,通淋排石通淋排石,肿毒效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弹簧在工业机械手臂的碰撞保护和能量吸收考核试卷
- 厨房电器行业新兴市场开发与机遇考核试卷
- 金融投资领域资金管理协议书
- 电子竞技赛事策划投资协议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中国服装网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4-2026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LBS)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烷基苯甲酸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硝硫氰胺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3风电机组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与基础结构设计标准
- 游戏账号买卖合同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 一年级的成长历程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正月十五元宵节介绍课件
-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
- 中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练习附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课件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