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9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1页
生理学:第9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2页
生理学:第9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3页
生理学:第9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4页
生理学:第9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树突树突(dentrite)轴突轴突(axon)胞体胞体突起突起神经元神经元(neuron)(neuron)1000亿个亿个Purkinje cell 海马神经元海马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神经元ConductionNerve impulseMyelinated nerve fiber &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轴索: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轴索: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神经纤维:轴索外包有髓鞘或细胞膜神经纤维:轴索外包有髓鞘或细胞膜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兴

2、奋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 1)完整性)完整性 (2 2)绝缘性)绝缘性 (3 3)双向性)双向性 (4 4)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电生理学特性电生理学特性- -传导速度传导速度纤维直径及来源纤维直径及来源 - -传入纤维传入纤维2 2、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Membranous organellesretrogradeanterograde神经对所支配组织神经对所支配组织 功能性作用功能性作用 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trophic action) 神 经 末

3、 梢 释 放神 经 末 梢 释 放,持续地调整被支,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生化、生理的持久性变化生化、生理的持久性变化Function of neuroglia K+局灶性兴奋:癫痫局灶性兴奋:癫痫Synapse突触传递突触传递(一)经典的突触传递(一)经典的突触传递1. Structure of SynapseAPAP传至神经末梢传至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 前膜电压门控式前膜电压门控式CaCa2 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CaCa2 2进入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突

4、触间隙递质作用于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上某些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通透性改变某些某些离子离子进入突触后膜进入突触后膜 后膜后膜去去极化或极化或超超极化极化 动员动员摆渡摆渡着位着位融合融合(1)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1) EPSPNa+Na+Ca2+Ca2+EPSPNa+Na+Ca2+Ca2+EPSPNa+Na+Ca2+Ca2+EPSPNa+Na+Ca2+Ca2+Na+Na+-70mVEPSP Whole-cell patch recrding(2)

5、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IPSPNa+Na+Ca2+Ca2+IPSPNa+Na+Ca2+Ca2+IPSPNa+Na+Ca2+Ca2+Cl-Cl-70mVIPSP兴奋传至神经末梢兴奋传至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去极化 前膜电压门控式前膜电压门控式CaCa2 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Ca2 2进入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前膜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释放到突触间隙( (出胞出胞)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上突触后膜上Na/Ca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Na/Ca2+

6、进入突触后膜进入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去极化突触后膜去极化 (EPSP)(兴奋兴奋)兴奋传至神经末梢兴奋传至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去极化 前膜电压门控式前膜电压门控式CaCa2 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Ca2 2进入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前膜 抑制性递抑制性递质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释放到突触间隙( (出胞出胞)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上突触后膜上K K+ +/Cl/Cl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出出/ /入突触后膜入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膜超极化(IPSPIPSP)(抑制)(抑制)EPSP v.s IPSP(二)(二)

7、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AP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示意图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示意图破伤风毒素破伤风毒素肉毒素肉毒素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plasticity)(plasticity)海兔海兔其腹神经节巨大、便于监测其腹神经节巨大、便于监测, 作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经典学习为研究对象,发现了经典学习模型的细胞原理。模型的细胞原理。重复刺激其喷水管重复刺激其喷水管伤害性刺激其头部伤害性刺激其头部缩鳃反射?缩鳃反射?2) long-term depression,LTD (长时程抑制长时程抑制)cLTDL本本研研究究室室的的记记录录dLTP神经冲动到达曲张体神经

8、冲动到达曲张体递质释放递质释放扩散达平滑肌膜受体扩散达平滑肌膜受体平滑肌细胞产生效应平滑肌细胞产生效应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蛙心活动蛙心活动将灌流液转移到将灌流液转移到另外一个蛙心制备另外一个蛙心制备后一个蛙心后一个蛙心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受体,引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交感神经NE4.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的共存

9、)(递质的共存)Example (二二) Receptor(受体)(受体) 1. 概念概念 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受体与配体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结合的特性特异性特异性 饱和性饱和性 可逆性可逆性 Agonist and ant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激激动剂(动剂(agonist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能与受

10、体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阻断剂(拮抗剂,阻断剂(拮抗剂,antagonistantagonist)配体(配体(ligandligand)激动剂激动剂拮抗剂拮抗剂激动剂激动剂拮抗剂拮抗剂递质、激素递质、激素 uautoreceptor (自身受体自身受体)u存在于突触前膜u如2受体u负反馈控制递质释放负反馈控制递质释放3. presynaptic receptor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 4. Regulation of receptor up regulation 上调down regulation 下调4. 5-4. 5-羟色胺及其受体羟色胺及其受体8. 8. 嘌呤类递质及其

11、受体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9. NO9. NO及其他及其他Cholinergic fiberCholinergic receptor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 (M M) 阿托品阿托品烟碱受体烟碱受体 (N N) 筒箭毒碱筒箭毒碱 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肌肉型烟碱受体(肌肉型烟碱受体(N N2 2) ) 十烃季铵十烃季铵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 N1 1) ) 六烃季铵六烃季铵 受体:受体:受体:分为受体:分为1 1、2 2 受体:分为受体:分为1 1、2 2、3 3

12、与与受体结合(主要是受体结合(主要是1 1受体):主要引起兴奋受体):主要引起兴奋效应,小肠例外;效应,小肠例外;2 2受体一般为突触前受体。受体一般为突触前受体。 与与受体结合(主要是受体结合(主要是2 2受体):主要引起抑制受体):主要引起抑制效应,心脏例外(效应,心脏例外(1 1受体)。受体)。 Adrenergic receptor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A)(NA)、肾上腺素、肾上腺素(Adr) (Adr) 及其受体及其受体受体21分布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心肌NA的作用Adr的作用临床应用酚妥拉明1 哌唑嗪2 舒喘灵克伦特罗*1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Agonist an

13、d antagonist多巴胺多巴胺 (dopamine, DA) 受体分为D1、D2、D3、D4、D5五种Adr、NA和和DA均属儿茶酚胺类物质均属儿茶酚胺类物质(catecholamine, CA)4. 5-4. 5-羟色胺及其受体羟色胺及其受体(1) ionotropic receptor (促离子型受体):3种海人藻酸受体 (kainic acid, KA)AMPA受体 (-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rionate)NMDA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2) metabotropic receptor (促代

14、谢型受体):11种 (2) 阿片肽阿片肽(opioid peptides) (3) 下丘脑调节肽和神经垂体肽下丘脑调节肽和神经垂体肽(4) 脑肠肽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5) 其它神经肽其它神经肽angiotensin II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neuropeptide Y (神经肽神经肽Y, NPY)8. 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9.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其他可能的递质其他可能的

15、递质四、反射活动四、反射活动(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整合整合) )(二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2. 辐散和聚合式联系辐散和聚合式联系Divergence (辐散式联系)(辐散式联系) 传入传入Convergence(聚合式联系)(聚合式联系) 传出传出3. 3. 链锁状和环状联系链锁状和环状联系Three synaptic junctions, each release an excitatory neurotransmitterThree synaptic junctions, 2 are s

16、timulatory, 1 is inhibitory. If subthreshold stimuli are very far apart in time, action potential doesnt occur.Subthreshold stimuli arrive at the trigger zone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中枢抑制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五)(五)Central inhibition (中枢抑制中枢抑制)(1) Afferen

17、t collateral inhibition (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 意义:协调不同中枢间的活动意义:协调不同中枢间的活动 又称交互抑制又称交互抑制 (reciprocal inhibition)(reciprocal inhibition)(2) Recurrent inhibition (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ExampleA2. Presynaptic inhibition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BABBAAABABSynaptic modulation at the axon terminal突触前抑制的特点和意义突触前抑制的特点和意义六、六、Central fac

18、ilitation 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三、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三、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stimulus receptor afferent nerve center sensation(nerve impulse)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器感受器(receptor)(receptor):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特殊结构或装置。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特殊结构或装置。刺激刺激感受器感受器(receptor)内外环境的变化内外环境的变化感觉是客观物质世

19、界在人主观上的反应感觉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应(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和特异敏感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和特异敏感性 my God! ( (二二)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transducer function)感受器将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形式刺感受器将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形式刺激能量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激能量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转变成跨膜电信号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转变成跨膜电信号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或膜特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或膜特异

20、性受体异性受体-G-G蛋白蛋白- -第二信使系统来实现。第二信使系统来实现。( (三三) )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编码功能(coding)(coding) 刺激性质刺激性质- - 传导线路(传导线路(专有通路专有通路) 刺激强度刺激强度- - 神经冲动的频率、神经冲动的频率、传导冲动的神经纤维数目传导冲动的神经纤维数目 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 ,虽然刺激持续作用虽然刺激持续作用, ,但其感觉传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快适应感受器快适应感受器触觉和嗅觉感受器,可以很快触觉和嗅觉感受器,可以很快适应环境

21、,有利于接受新刺激。适应环境,有利于接受新刺激。慢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有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等进有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等进行随时、持久的调节。行随时、持久的调节。SENSATIONsuperficial sensibility touch-pressuretemperaturepaindeep sensibility (proprioception)locationkinesthesia浅感觉浅感觉 脊髓半离断与脊髓空洞症脊髓半离断与脊髓空洞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除嗅觉以外各种感觉传入的中继站除嗅觉以外各种感觉传入的

22、中继站丘脑:感觉丘脑:感觉/运动信息中继站运动信息中继站;被认为是癫痫被认为是癫痫-失神发作的病变部位失神发作的病变部位,故作为临床治疗药物靶点所在。故作为临床治疗药物靶点所在。3.3.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sensory projection system)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non -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冲动来源冲动来源外周感受器(经外周感受器(经典感觉上行传导典感觉上行传导道)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激动系统神经元接替神经元接替三级神

23、经元接替三级神经元接替多级神经元接替多级神经元接替投射区投射区皮层特定区域,皮层特定区域,有点对点的关系有点对点的关系弥漫性投射到大脑弥漫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无皮层广泛区域,无点对点关系点对点关系纤维终止部纤维终止部位位皮层第四层皮层第四层皮层各层皮层各层功能功能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能激发皮层发出能激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传出冲动维持和改变皮层的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兴奋状态损伤时表现损伤时表现感觉缺失感觉缺失昏睡,昏睡,EEGEEG呈现同步呈现同步化慢波化慢波 4. 4. 痛觉痛觉皮肤Fast painSlow pain(1) 1) 体表痛体表痛(2 2)深部痛)深部痛 1965

24、1965年年“疼痛闸门控制学说疼痛闸门控制学说”影响了疼痛机影响了疼痛机制研究领域:脊髓后角制研究领域:脊髓后角IIII层抑制性神经元可层抑制性神经元可以发挥以发挥“闸门闸门”样作用控制非伤害信息和痛样作用控制非伤害信息和痛觉信息的交互影响。觉信息的交互影响。轻触觉轻触觉A feed-forward spinal cord A feed-forward spinal cord glycinergicglycinergic neural circuit neural circuit gates mechanical gates mechanical allodyniaallodynia. J .

25、 J ClinClin Invest.123(9),4050 Invest.123(9),4050,2013).2013).四军大发现脊髓后角存在特异性抑制回路发挥四军大发现脊髓后角存在特异性抑制回路发挥“闸门闸门”作用,作用,控制触觉信息传递到痛觉通路。控制触觉信息传递到痛觉通路。触觉和痛觉信息通路在脊髓内形成直接的兴奋性突触连接触觉和痛觉信息通路在脊髓内形成直接的兴奋性突触连接,但,但在生理状态下受到在生理状态下受到甘氨酸能抑制性神经元组成的前馈式抑制回甘氨酸能抑制性神经元组成的前馈式抑制回路的控制路的控制处于处于“沉默沉默”状态;在神经损伤引起的病理性疼痛下,状态;在神经损伤引起的病理性

26、疼痛下,抑制性回路功能降低抑制性回路功能降低从而形成从而形成“闸门闸门”开放效应,使触觉信息开放效应,使触觉信息传递到痛觉通路产生痛觉超敏现象传递到痛觉通路产生痛觉超敏现象- -非伤害刺激引起的疼痛。非伤害刺激引起的疼痛。这项研究部分证实了这项研究部分证实了“闸门控制学说闸门控制学说”核心网络的组成及其在核心网络的组成及其在病理状态的可塑性变化。病理状态的可塑性变化。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8102010802081020108020)和面上项目()和面上项目(3107097731070977,308708283087

27、0828)的资助。)的资助。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 (二)内脏痛(二)内脏痛内脏病变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内脏病变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疼痛或痛觉过敏referred painreferred pain 心绞痛:心前区、左臂尺侧心绞痛:心前区、左臂尺侧 胃溃疡、胰腺炎:左上腹、左肩胛部胃溃疡、胰腺炎:左上腹、左肩胛部 肝病、胆囊炎:右肩胛区肝病、胆囊炎:右肩胛区 肾结石:腹股沟区肾结石:腹股沟区 阑尾炎:上腹部或脐周阑尾炎:上腹部或脐周Convergence theory and facilitation theorySummary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

28、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二、姿势的中枢调节二、姿势的中枢调节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指令起源:皮层联络区指令起源:皮层联络区运动设计:运动设计: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小脑外侧部小脑外侧部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皮层脑干束皮层脑干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 (一一) )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脊髓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接受外周和中枢各部位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接受外

29、周和中枢各部位的信息,产生反射传出冲动,到达骨骼肌,是支配躯体运动的信息,产生反射传出冲动,到达骨骼肌,是支配躯体运动的最后公路。的最后公路。骨骼肌骨骼肌脊髓运动神经元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的信息外周的信息 高位中枢的信息高位中枢的信息 最后公路最后公路(简单反射简单反射: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屈肌反射屈肌反射)(随意运动随意运动: 舞蹈舞蹈,体操等体操等)Final common path(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ALS),运),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动神经元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肌肉逐渐中运动神经细

30、胞受到侵袭,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俗称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俗称“渐冻渐冻人人”;感觉神经未受侵犯,患者的智;感觉神经未受侵犯,患者的智力、记忆及感觉不受影响。力、记忆及感觉不受影响。一个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 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神经元末梢分支数:分支少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神经元末梢分支数:分支少 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只有外肌,只有6 12根肌纤维;分支多根肌纤维;分支多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如四肢肌,达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如四肢肌,达2000根。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有利于产生

31、均匀的肌张力。根。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有利于产生均匀的肌张力。Spinal shock(2)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肌紧张减退甚至消失肌紧张减退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停止发汗停止大小便潴留大小便潴留可恢复可恢复感觉和随意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和随意运动功能丧失永久性永久性2. 脊髓对姿势的调节脊髓对姿势的调节(1)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2) (2)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常用的腱反射常用的腱反射名称名称检查方法检查

32、方法中枢部位中枢部位效应效应膝反射膝反射扣击膑韧带扣击膑韧带腰腰 24小腿伸直小腿伸直肘反射肘反射扣击肱二头扣击肱二头肌肌腱肌肌腱颈颈 57肘部屈曲肘部屈曲 跟腱跟腱 反射反射扣击跟腱扣击跟腱腰腰5骶骶2脚向足底方脚向足底方向屈曲向屈曲2) muscle tonus (2) muscle tonus (肌紧张肌紧张) )梭内肌纤维:梭内肌纤维: cycle (环路环路)牵拉肌肉牵拉肌肉肌梭肌梭(+)(+)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腱器官腱器官(+)(+)牵张反射牵张反射(-)(-)significancescratching reflex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

33、势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理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理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前庭核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小脑前叶两侧 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脊髓运动神经元脊髓运动神经元肌紧张肌紧张 肌紧张肌紧张切断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切断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抑制区和易化区间活动失抑制区和易化区间活动失衡,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衡,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势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postural reflex姿势反射姿势反射attitudinal reflex状态反射状态反射righting r

34、eflex翻正反射翻正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迷路紧张反射迷路紧张反射tonic neck reflex颈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1. Attitudinal reflex(状态反射)(状态反射)tonic neck reflex颈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2righting reflex(翻正反射)(翻正反射)的纤维来源皮层脊髓束皮层脑干束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对侧(1)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2)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和(3)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症状。内囊位于与丘脑之间,外界刺激及大脑皮层下达的命令通过内囊。 内囊血供自豆纹动脉(由颈内动

35、脉的直接延续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血流量大)管腔细,压力较高,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易破裂出血,故内囊是的好发部位之一。 皮层皮层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 (Babinskis sign)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侧束oror运动皮层受损运动皮层受损巴彬斯基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婴儿、深睡、麻醉状态下,也可出现阳性体征。婴儿、深睡、麻醉状态下,也可出现阳性体征。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Basal ganglion )纹状体纹状体新纹状体(尾核、壳核)新纹状体(尾核、壳核)皮层广泛区域皮层广泛区域苍白球苍白球外侧部外侧部苍白球苍白球内侧部内侧部丘脑底核丘脑底核丘脑

36、前腹核、外侧腹核丘脑前腹核、外侧腹核皮层运动前区皮层运动前区黑质黑质GluDA(D1)DA(D2)Glu 3. 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 网状部 致密部黑质纹状体DAGABAAChPD患者经常伴有面肌和控制语言的肌肉病患者经常伴有面肌和控制语言的肌肉病变,表现为持续痛苦的面部表情,流口变,表现为持续痛苦的面部表情,流口水,说话困难,导致人们误认为这些人水,说话困难,导致人们误认为这些人反应迟钝。反应迟钝。新纹状体(尾核、壳核)新纹状体(尾核、壳核)皮层广泛区域皮层广泛区域苍白球苍白球外侧部外侧部苍白球苍白球内侧部内侧部丘脑底核丘脑底核丘脑前腹核、外侧腹核丘脑前腹核、

37、外侧腹核皮层运动前区皮层运动前区黑质黑质GluDA(D1)DA(D2)Glu直接强直接强间接弱间接弱直接弱直接弱间接强间接强4. Function of basal ganglion(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前叶前叶蚓垂蚓垂蚓锥体蚓锥体(古小脑)(古小脑)(新小脑新小脑)cerebellum(2)Spinocerebellum (脊髓小脑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脑桥纤维脑桥纤维(3) Corticocerebellum (皮层小脑皮层小脑)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编码编码 储存储存 提取提取 应用应用例如:演奏乐器、打字等例如:演奏乐

38、器、打字等SummarySummary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一)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一)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 十烃季铵十烃季铵六烃季铵六烃季铵阿托品阿托品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 (M M) 阿托品阿托品烟碱受体烟碱受体 (N N) 筒箭毒碱筒箭毒碱 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肌肉型烟碱受体(肌肉型烟碱受体(N N

39、2 2) ) 十烃季铵十烃季铵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 N1 1) ) 六烃季铵六烃季铵 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r)及其受体受体21分布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心肌NA的作用Adr的作用临床应用酚妥拉明1 哌唑嗪2 舒喘灵克伦特罗*1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二)交感和副交感(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Squat exercise, good for everyone? 图片图片2、交感强则迷走弱;交感弱则迷走强、交感强则迷

40、走弱;交感弱则迷走强故抑制交感作用降压药会导致消化道故抑制交感作用降压药会导致消化道/泌尿道如泌尿道如上吐下泻反应上吐下泻反应 3. 3. 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4. 4.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Hypothalamus: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把内脏活动与其它生理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把内脏活动与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成为躯体、内脏和内分泌功能活动

41、的重要整合中枢。活动联系起来,成为躯体、内脏和内分泌功能活动的重要整合中枢。 Suprachiasmatic nucleus使体内日周期节律与使体内日周期节律与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 (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neocortex ( (新皮层新皮层) )2.limbic lobe ( (边缘叶边缘叶) ) 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在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的电位变化。形式较为固定的的电位变化。 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大在无明显刺激情

42、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地自发地产生的脑皮层经常性地自发地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节律性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一)脑电图(一)脑电图 波波 813次秒, 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出现 ;波 1430次/秒 , 新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波 47次秒 , 困倦时出现 ;波 0.53次秒 , 睡眠、极度疲劳时或在麻醉状态下出现。 2.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去同步化快波去同步化快波同步化慢波同步化慢波兴奋兴奋抑制抑制丘脑

43、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作用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作用(二)皮层诱发电位(二)皮层诱发电位意义意义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主反应主反应次反应次反应后发放后发放(一一) 睡眠的时相睡眠的时相 SWSSWSPSPSEEGEEG呈同步化慢波呈同步化慢波去同步化快波去同步化快波感觉感觉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感觉感觉、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 张张、唤醒阈、唤醒阈、有间断阵发性、有间断阵发性表现:眼球快速运动、肢体抽动表现:眼球快速运动、肢体抽动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Bp: Bp、HR RHR RBpBp、HR RHR R或不稳定或不

44、稳定生长素生长素做梦做梦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促进精力恢复,促进学习记忆促进精力恢复,促进学习记忆 各睡眠时相的脑电图各睡眠时相的脑电图入睡入睡SWSSWSFWSFWSSWSSWS80120minFWSFWS(二)觉醒状态的维持(二)觉醒状态的维持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三三)睡眠发生机制睡眠发生机制睡眠是一个主睡眠是一个主动过程动过程睡眠促进中枢睡眠促进中枢受损可致强烈受损可致强烈的觉醒的觉醒We live in a culture where people are en

45、couraged to think of sleep as a luxury - something you can easily cut back on.Dont do that!Deep sleep sounds restful, but during it our brains are actually working hard. One of the main things the brain is doing is moving memories from short-term storage into long-term storage, allowing us more shor

46、t-term memory space for the next day.How about cut back during the week and then make up for it at the weekend? Unfortunately it doesnt work like that, because memories need to be consolidated within 24 hours of being formed.The average Briton gets 6.5 hours sleep a night.University of Surreys Sleep

47、 Research CentreDuring REM sleep , one of the stress-related chemicals in the brain, noradrenalin, is changed. It allows our brains reprocess all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ay, helping us come to terms with particularly emotional events.We get more REM sleep in the last half of the night. If you are wo

48、ken unexpectedly, your brain may not have dealt with all your emotions - which could leave you stressed and anxious. Drinking alcohol late at night is not a good idea as it reduces your REM sleep while its being processed in your body.What they discovered is that when the volunteers cut back from 7.5 to 6.5 hours sleep a night, gen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processes like inflammation, immune response and response to stress became more active. The team also saw increases in the activity of genes asso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