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_第1页
2017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_第2页
2017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_第3页
2017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_第4页
2017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6-9,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下面请大家做课本上的几个物质变化的实验,注意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液态的水2块状的胆矾3蓝色的CuSO4溶液等蓝

2、色的Cu(OH)2沉淀4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CO2气体、CaCO3沉淀补充实验银白色的镁带白色氧化镁粉末补充实验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1.物理变化(1)概念:_的变化。(2)常见形式物质_ _的改变;物质_ _的改变。列举生活中一些属于物理变化的例子 2.化学变化(1)概念: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基本特征:有 生成,常表现为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 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 等。判断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气球爆炸 炸药爆炸 镁带燃烧发光 灯泡通电发光 水沸腾冒气泡 盐酸加到大理石上冒气泡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概念

3、:物质在_ _的性质,如可燃性、 、 、 、 、 、 等。2.物理性质物质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_、状态、_、硬度、_、沸点、_等。【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2.列举生活中一些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3.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水能沸腾 铁钉能生锈 镁带易燃烧 灯泡会发光 火柴易折断 火柴可以燃烧 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判断下列叙述是性质还是变化?(1) 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 铁生锈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

4、应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当堂检测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用于制导线 B.大理石做装饰材料 C.氧气用于抢救病人 D.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2.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3.铁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有良好的延展性 B.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C.能导电、传热 D.能被磁铁吸引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第一单元 走进化

5、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初步培养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通过探究学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11-15,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每小组展示一根蜡烛,并描述蜡烛的组成和石蜡的重要物理性质。(1)蜡烛是一件物品,它是由 和 组成的。(2)蜡烛中的石蜡在通常状况下是 色、 态,硬度 ,并有特殊气味。(3)把一小块石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

6、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石蜡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学习(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石蜡受热 ,这是什么变化? (2)进行如图110所示的操作,交流讨论火焰的分层和各层的温度高低。(3)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一个烧杯,按图111所示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第二步实验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一种物质是 。(4)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现象是 ,按图112所示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 、 、 、 、 、 等物理性质,石蜡 、 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 等物理变化, , 等

7、化学变化。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猜想: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等可能不同思考: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特别提醒】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设计实验: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

8、出的气体步骤2: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向两种气体中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现象结论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现象结论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现象结论得出结论: 【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哪些现象?这一过程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2.你能总结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吗?( )( )( )( )( )( )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 B、二

9、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当堂检测题】1下列关于蜡烛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C.常温下,蜡烛呈固态 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被点燃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3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2. 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1

10、8-20,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化学药品的取用1.认识常见化学仪器,了解其用途。各小组同学对照图1-21的仪器并参考课本P150151“常用仪器介绍”,说出每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试管: 用作 的反应容器,在 或 时均可使用。溶解。收集 。注意事项:加热时外壁必须 加热后不能 防止 。试管夹:用于 。 使用方法:将试管夹从试管 部往 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夹在试管的 部。用手握住试管夹的 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操作练习)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玻璃棒:用于、 或 ,也可用于蘸取 。注意: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

11、使用后及时擦洗干净。酒精灯:用于加热。 (以后还要详细介绍)胶头滴管 滴瓶用途:胶头滴管用于。滴瓶用于。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 ,再 ,而滴瓶上的滴管 。 (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后也要详细介绍)铁架台(铁夹、铁圈):用途:用于,一般常用于 、 等操作。注意: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烧杯:用于和的反应容器,在或时均可使用。注意:加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 上,使其,防止 。量筒:量度。 注意:不能 ,不能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子)用途:用于 。注意: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盖住。2.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3.化学药品的取用 (1)“三不”原则:取用

12、时 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 去闻药品的气味, 任何药品的味道。(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能 ,更不能_,要放在 。4.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中(1)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_。(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_。5.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液体药品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 中取液体时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打开瓶塞 在桌上,标签 ,拿稳试剂瓶,试管 ,试剂瓶口 试管口倾倒液体。(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通常用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 。【注意事项】选择量筒时尽量一次量完,而且考

13、虑量程时,选择与所量液体体积量程最近的。量筒必须放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定量量取时,首先向量筒内 液体,离刻度还有1mL2mL时,改用 。【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 如何使用滴管?2. 如何使用量筒?量筒量液时俯视或仰视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下列关于使用药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B 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C 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以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为宜。D 取用药品后,盖上瓶塞放回远处,标签朝外【当堂检测题】填写以下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倾倒液体药品

14、时,取下瓶塞正放在桌面上_。(2)标签未向手心_。(3)实验用过的试管未经洗涤直接使用_。(4)水平放置吸液后的胶头滴管。_。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如何正确给物质加热。2. 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的方法及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3.掌握正确洗涤玻璃仪器的方法。【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20-23,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使用方法: 绝对禁止向_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绝对禁止用_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必

15、须用_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酒精灯内酒精量应为灯壶容积的_。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和_,由于_温度最高,因此用这层火焰加热。(2)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洒出燃烧起来,应_。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_二、连接仪器装置 1.玻璃管与橡胶塞的连接:先把要插入的玻璃管一端_,然后稍用力_插入。 2.玻璃管和胶皮管的连接:先把要插入的玻璃管一端_,然后稍用力插入。 3.容器口与橡胶塞的连接:把橡胶塞慢慢_塞入容器口。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首先将导管一端放入_,然后手握试管,若导管口_,说明装置不漏气。三、仪器的洗涤1.洗涤方法。_。2.仪器洗净的标准:_。【典例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了达到加热效果,将酒精灯外焰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当堂检测题】1.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2.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剩余药品倒回原瓶内3.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17、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B.酒精灯中酒精全部用完后再加酒精C.酒精灯熄灭时用嘴吹灭灯焰D.酒精灯不用时盖好灯帽4.小刚同学想完成“取5mL水并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请和他一起回答这个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他应该选用的实验仪器是_(填字母) a、烧杯b、试管c、酒精灯d、试管夹e、量筒f、胶头滴管(2)他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3)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能_,以免_。(4)实验结束后,小刚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举出两条)_。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预学任

18、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26-30,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在空气组成的研究中贡献突出的科学家是 ,最早使用了 对化学进行研究。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放出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 实验结论:氧

19、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文字表达式: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 的物质,其中各成分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海水纯净物: 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 氮气(N2)、 二氧化碳(CO2)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气体名称性质用途氧气(O2)氮气(N2)稀有气体三、保护空气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等级数值越大,空气质量 ;暂定空气污染物的项目包括 、 、 、 、 。【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红磷熄灭后,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2.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内空气

20、总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当堂检测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雪碧饮料 C.加铁酱油 D.干冰(固体二氧化碳)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2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澄清的石灰水久置空气中变浑浊_;(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 ;(3)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潮湿_。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33-35,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1.氧气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氧气 色、味、态密度 溶解性三态变化 改变条件:氧气 液氧 固态氧( 色)

22、( 色) ( 色)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2-2】 现象结论【实验2-3】硫的燃烧 木炭的燃烧反应物名 称反应物颜色、状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硫木炭 【实验2-4】铁丝的燃烧(1)铁在空气中能不能燃烧?想一想,能用铁丝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目的是什么?实验时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3)在做这个实验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为什么? 反应物名 称反应物颜色、状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

23、达式铁丝化合反应(1)概念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例如: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有无联系?【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 硫的燃烧中在集气瓶底部放有少量水的目的? 2.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对比,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比,现象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堂检测题】1.下列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高锰

24、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C氢气+氯气 氯化氢 D锌+硫酸 硫酸锌+氢气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C.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3.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分解

25、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原理。2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37-39,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实验2-5】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编号现象(1)(2)文字表达式: 2. 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氧气学生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分析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3不加热,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4实验3结束后,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实验两次) 结论文字表达式:定义:催化剂 催化作

26、用 注意:必须是化学反应;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速和减速);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催化剂既不属于反应物也不属于生成物。3. 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 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 二、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 在 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进行蒸发,由于液氮的沸点(-196)比液氧的沸点(-183) ,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是 。 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是化学变化。【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比较上述几个实验,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需要什么条件?若实验前

27、准确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根据这个事实,联系实验,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2.在图214中,使用了哪些仪器,指出上图中各仪器的名称?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BC D【当堂检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反应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质量都减少了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

28、生化学反应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

29、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45-46,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 制取氧气(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_装置B为_装置(2)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_。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_。定: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_,固定在铁架台上。点:将集气瓶中盛满水,连同玻璃片一起_在水槽内。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对试管_加热,然后_加热。收:当_时开始收集,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瓶子移出水槽,_在桌子上。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

30、。熄:熄灭酒精灯。二、 氧气的性质将收集好的两瓶氧气用来完成下面两个实验。(1)实验一:木炭燃烧。现象:_,反应结束后,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_。文字表达式:_。(2)实验二:铁丝燃烧 现象:_,放出大量的热。 文字表达式:_。【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1) 采用的发生装置为上图_,原因:_。(2) 采用的收集装置为上图_或_,原因:_。 2小明在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结果大试管炸裂,请小组讨论一下,原因可能有哪些?环节三、拓展延伸【典例】1.某同学用高锰酸钾

31、为原料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仍未收集到氧气,则可能的原因是( )A.高锰酸钾太少 B.试管口未加棉花C.装置气密性不好 D.加热温度不高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期中正确的是( )【当堂检测题】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可制取氧气。A分离空气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C分解H2O2D_(1)请你在D处再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请写出一个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3)若用如图装置加热KMnO4制取氧气,指出装置中的三处错误:_、_、_。(4)实验完毕,停止加热前应该先_,再_。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

32、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3利用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5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归纳、比较的能力。【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48-51,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 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 2分子的基本特征: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 b分子在不断的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 ; c分子间有 ,受热时间隔 ,遇冷时间隔 ;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其中分子间

33、间隔最大的是 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注:微观粒子都具有以上特征)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的最小粒子。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2分子是由_构成的。有些分子由_构成,1个氢分子由_构成,1个氧分子由_构成;大多数分子由_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_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构成的。3化学变化的实质_。4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的最小粒子。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最小粒子是_。【导学方案】环节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预学任务单上的问题环节二、重点探究【探究一】1看课本P48水分子的例子和图3-2、图3-3,可以得出_。

34、2请按照课本P49的探究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震荡,观察溶液是什么颜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是什么颜色。因此可以说明什么? 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结论(2) 根据右图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思考:在此实验中烧杯B的作用是什么?3根据生活常识气体比液体、固体易压缩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以得出_。 【探究二】以氧化汞加热分解为例,结合课本图3-6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思考:通过以上过程,归纳总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环节三、拓展延伸1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的快,是因为温度

35、高,分子运动加快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液化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液态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2下图是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课堂检测】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汞氧分子汞

36、原子氧原子氧化汞分子2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由该图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氧化汞受热分解,这个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一个氧化汞分子是由_构成的,金属汞是由_直接构成的。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预学任务单】要求阅读教材P53-54上方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写出或画出答案。经讨论后形成书面的质疑问题,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一、原子的构成1观察课本P53图3-9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相关内容,完成下列空缺部分。由图可以看出原子的体积 ,原子 (填“可以”或“不可以”)再分;2观察表3-1不同原子的构成可知:a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但和中子数 (填“有”或“无”)必然联系;b不同种类原子质子数 (填“相同”或“不同”);c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d通过上述分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 )=核内 =核外 =元素周期表中的 ;e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