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耐药性机制(PPT26页)_第1页
细菌的耐药性机制(PPT26页)_第2页
细菌的耐药性机制(PPT26页)_第3页
细菌的耐药性机制(PPT26页)_第4页
细菌的耐药性机制(PPT2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耐药性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是细菌的一种抗生现象。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一)、细菌产生灭活酶(二) 作用靶位改变(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四)细菌主动药物外排机制 (五)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1. 一内酰胺酶(-lactamase) 2. 氨基糖苷类杭菌药物钝化酶 3.MLS(macrol 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s) 类钝化酶 4 氯霉素乙化酶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

2、AT) 1、-内酰胺类杭菌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 2、万古霉素的作用靶位改变 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四环素类氨基糖替类药物的作用靶位改 4.、利福霉素类的作用靶位改变 5、喹诺类杭菌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 6、磺胺类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 抗生素作用示意图:抗生素作用示意图:灭活酶 1. 一内酰胺酶 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钝化酶 3.MLS(macrol 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s) 类钝化酶 4 氯霉素乙酰化酶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 内酰胺酶抗菌药活性部位水解内酰胺酶 基本机制细菌对内酰胺酶 的耐药约8

3、0%都是通过产生内酰胺酶 实现的。内酰胺酶 通过与一内酰胺酶上的羰基共价结合,水解活性中心而使内酰胺酶抗菌药失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修饰使其破坏抗生素的不同和作用点,从而耐药 乙酰基转移酶(AAC),使游离氨基乙酰化 磷酸转移酶(APH) ,使游离羟基磷酸化; 核苷转移酶(AAD或ANT),使游离羟基核苷化 其他两类钝化酶:其他两类钝化酶:(二)作用靶位的改变通过改变靶蛋白结构使药物不能与靶蛋白结合 增加靶蛋白的表达 生成新的对抗生素亲和力低的耐药靶蛋白 万古霉素作用点万古霉素作用点万古霉素作用点万古霉素作用点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

4、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靶位改 :切断环状结构在对侧连接切口(A)DNA回旋酶作用机制回旋酶作用机制正超螺旋正超螺旋DNA负超螺旋负超螺旋DNA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B)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环链体环链体(-)异环体异环体原来膜的通透性后来膜的通透性基因突变药物摄取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膜的通透性减低引起的。抗菌类药胞外胞内细菌但一些具有高渗透性外膜的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通过降低外膜的渗透性产生耐药性。如原来允许某种抗菌药通过的孔蛋白通道,由于细菌发生突变而使该孔通道关闭或消失。外膜孔蛋白(OmpF和OmpC) 细菌体内体外抗生素能量依赖性主动转运降低了抗生素的吸收速率或改变了转运途径,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