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我的母亲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过程与方法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2、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重 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难 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2、思

2、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

3、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三、深入探究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明确:四个方面(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

4、,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2、写作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四、重点研习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明确:(1)写母亲

5、筹备“巨款”,送“我”上学。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

6、“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五、鉴赏语言特色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

7、“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

8、分鲜明和生动。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六、总结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

9、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板书设计 1 我的母亲勤俭诚实,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宁愿吃亏坚强善良,热爱儿女深深“影响”了我 作业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

10、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老舍的文章,此文比较通俗易懂,文笔细腻。通过老舍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塑造了母亲的人物形象及这样一位母亲对老舍的影响,再有就是老舍对母亲情感的抒发。全文以情为出发点,比较能落实好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整

11、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通过文中字里行间细腻文字的品读去理解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感情,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学生们。他们从文中相关的语句品读中领会到了老舍母亲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这些情感也调动了学生对自己母亲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于是在小练笔中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把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感恩在笔下流露出来。学生们在自己的表白中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提升了对浓浓亲情的珍视。2好雪片片2课时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

12、寄寓的情感。过 程与方法1)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2)能够通过抓住文中关键句和把握文章重点段落,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将目光聚焦于被人忽视的社会角落,从中发现出被人忽视的美来。教材分析重 点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2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将目光聚焦于被人忽视的社会角落,从中发现出被人忽视的美来。难 点1.学会善意的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一片温暖。2.理解“好雪

13、片片,不落别处”的象征意义,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发现身边的美。教前准备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一 导入新课(5分钟)出示稻盛和夫照片,提问:图片中的人你们认识吗?他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他和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他就是稻盛和夫。在接受我国著名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的访问时,稻盛和夫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视频剪辑)区区100日元,让号称日本“经营之圣”,身家以百亿日元计数的稻盛和夫泪流满面。这是因为,这100日元里蕴含着人间最伟大的爱。而这爱将稻盛和夫带到了“幸福的顶峰”。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我们同样

14、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爱。请看课文好雪片片。(ppt打出课题)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8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阅读,锻炼整体感知能力】1.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文章题为“好雪片片”,事实上,文章写的是自然界的雪景吗?如果不是,那写的是什么?(文章在第几段才提到雪的?)2.你觉得文中的流浪老人和“我”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教室选择有代表性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三 品读课文,探究研读(20分钟)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觉,下面请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让我们的感觉有据可依。1流浪老人【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特

15、点。】1)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的关键语句,填写下表,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了老人怎样的特点?衣着外貌睡态生活中山装、毛衣、皮鞋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嘴巴微张,甜甜的表情白天蹲坐在街边,轻轻摇动手里的奖券;夜晚找一个干净挡风的走廊,“甜甜的睡觉”;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明确: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贫穷、孤苦、笨拙的特点。2)对于这样一个流浪老人,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或:刚才还有同学谈到他善良。请问,在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一件是卖奖券时将奖券装进红封套;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3)这两件事情,是否带给你一些触动?请听老

16、师配乐朗,勾划出带给你触动的句子。A第一件事: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B 第二件事: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

17、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明确:这一件事主要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小结:两件事,作者写法不一样,前详后略,前者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后者重在写“我”的感受。这两件事充分展现了流浪老人慈父般的胸怀。2.“我”【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解决教学难点】1)对这样一位生存环境恶劣但却坚守善良的

18、流浪老人,“我”和其他人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明确: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

19、子因而酸。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小结:“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3)讨论: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

20、人。3.讨论:好雪片片的含义。老人和“我”,两个来自平凡世界的普通人,却始终坚守着善良的品性。这正是搭建起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那么,这样一个关于善良和爱的故事,与课文的标题“好雪片片”有什么联系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好雪片片”的象征意义。明确:好雪:善良、温暖、爱本文主旨: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大爱无痕”,需要我们用心发现。四 拓展讨论(10分钟):身边的“好雪”你是否发现了你身边的“好雪”,请畅所欲言。教师补充:08年5.12地震后捐款的乞丐( 他,一名南京街头的普通乞丐;他,曾在地震期间捐款三次感动无数国人;他就是被人亲切称为“义丐”的67岁老乞丐徐超),还有北京奥

21、运会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可爱的志愿者,以他们辛勤的工作和热情的笑容,成为奥运会上令人难忘的一道风景线)。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微尘”集体(“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品牌。在所有获奖者中,“微尘”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因为它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已,不知道它到底代表了多少人,究竟是由哪些人组成,然而它却是最让我们感动的。从明天起,我们不妨尝试去做一个“微尘)。板书设计 2 好雪片片流浪老人 肮脏 孤独 善良 乐观“我” 富有同情心 善良作业学完本文后,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则心得笔记。教

22、学反思3.卖白菜1课时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弄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精读课文,分析形象,品味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重 点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难 点分析形象,品味技巧。教前准备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一)、导入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解析:交

23、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教学过程(二)旧知新用: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解析: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A

24、、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解析: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

25、坚强。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解析: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B、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

26、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 非常挑剔 的

27、老太太形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C、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

28、信的高贵品质。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板书设计作业拓展思考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

29、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教学反思4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饱满的激情。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4、反复朗读课文,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1、如何精选典型事例。2、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饱满的激情。课前预习:1、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相关资料。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前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

30、时安排:两课时。整体实施: 第一课时一、巧妙导入请同学们看屏幕,他是谁?(臧克家)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痛失巨星,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茅盾评说他是当时青年诗人中间“最优秀的一个”。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他的,更是我们的尊师,学习这位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伟大的闻一多先生。二、预习检查1、听录音朗诵,说一说你对课文的整体感

31、知。2、资料展示1)、作者简介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

32、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

33、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三、整体感知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2、读完文章后可知,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几件事?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衔接的? 明确:1、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3、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

34、、“做”了不“说”的特点。写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第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于:衔接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品味探究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

35、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3、文章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问题是,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

36、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 2、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3、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实。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

37、,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以求、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衰微”“文化药方”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

38、民族衰微的良药。当然,今日看来,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但是,作者这样记叙,正是真实地反映了30年代闻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古代典籍研究的目的。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群蚁排衙”比喻的缘故。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一“腻友”一“伴侣”,既深刻,又形象。 六、作业设计(可分层练习)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设计情景,用这些词语写成一段话。2、请你列举一、二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

39、者。例如: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拓展1、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试从文中和课外找一找,并做归纳。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

40、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2、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

41、人,他是始终如一的。二、看课后“研讨与练习”,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

42、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

43、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品味探究1、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

44、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

45、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他借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4)、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

46、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富有节奏感。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2、品读表达方式同学们找一找,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

47、,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3、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完成。明明确:(1)结构

48、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

49、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50、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四、课堂内外1、按以下形式说说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的理解。前一个空填写对人物的评价(用一个词语),后一个空要举出具体

51、的实例加以证明。闻一多先生,他 ,你看 。2、回顾中国历史,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生活在政局多变、社会动荡的年代的如陶渊明、孟浩然等,他们也曾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而闻一多先生凭借自己的才识也完全可以潜心研究学问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最后他却不顾自身安危走出来投入到革命中去,而且付出了生命代价。读过本文后,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四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想法井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好发言准备。例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古人保全了自身的高尚品德,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文学名篇,当然值得我们歌颂。闻一多先生不顾自身安危,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去,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

52、自己的理想,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让我们用诗歌般感情真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那份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去讴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吧!五、小结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吼的民主斗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争的前线。他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

53、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七、作业布置(可分层练习)1、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例如: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诗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八、教后反思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写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 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群众大会演讲 言行一致古典新义 参加游行示威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案发布时间:2016-02-17 编辑:dcl 手机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