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1.gif)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2.gif)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3.gif)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4.gif)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74666a48-d769-4a87-a65c-e6dd8d85973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的方案一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8设计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二陶渊明简介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七字词训练(投影)
2、1 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2 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3 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4 通假字:“要”同“邀”5 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6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四、分类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 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
3、美;阡陌美。2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三)感受桃花源幸福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
4、想)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七 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八 深入讨论1 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2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3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九 总结结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
5、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十 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二 : 桃花心木优质课教案设计桃花心木优质课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义教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借树喻人,文笔朴实流畅,寓意深刻。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阅读目标指出:“能用普通
6、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拓展阅读面。”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逐渐增强。生字词可以在预习中自学学会。四年级接触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这种表达方法并不陌生的,但对物与人的连接点却难以理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莫名其妙、语重心长、基业”等的意思。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4.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受到的启
7、迪,从而感受育人的真谛。5.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作者受到的启迪,从而感受育人的真谛;学习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评价设计:目标1: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学达成,上课初通过开火车读词、交流学习收获来考查。目标2、3:当堂学习,并通过填空背诵、配音诵读达成。目标4: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后,通过小组展示来检测。目标5:通过“小练笔”来检测达成情况。课前准备: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学。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存疑激趣。(3)1、揭题质疑:2、交流资料:3、存疑激趣:(1)树名由此而来,那么,以桃
8、花心木为题的这篇文章是否在写桃花心木呢?大作家林清玄为什么以此为题呢?(2)大家先别急着说,我们存个疑问,待课文学完后再来交流。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5)1、检查字词(1)开火车读,相机正音。(2)在读、写方面,最想提醒大家哪个字?(3)最想给大家讲讲哪个词?2、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三、问题导学,感悟用心(15)1、那么,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他这为什么要这样做?课件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学。2、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1)出示表格:(2)在小组汇报过程中,相机出现相关的语句;小组同学之间或互相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或提出疑问;全班共
9、同讨论完善表格。3、同学们,如果你就是种树人,我就是作者,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别急,请各位种树人再精心地准备一下。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惑呀?师生角色问答。师小结。四、领悟写法,实践运用。(15)1、你的做法让我非常感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种树人的话。(1)师配乐读。生齐读。(2)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挫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做?(3)“很少的养分”指什么?“巨大的能量”指什么?(4)种树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让我悟出了育人的真谛,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值得积累。自己练练;填空读(这样还会读吗?);背诵。2、
10、还记得刚上课时存起来的问题吗课文为什么以桃花心木为题?课文只是在写种树吗?(1)种树和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对比着读两段话,小结:看来,不论是树还是人,都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经受磨练,才能茁壮生长,这是种树与育人的神似处,也是借物喻人的连接点。(2)我们四年级也曾学过借物喻人的文章落花生,借花生比喻什么样的人?白杨,借白杨来赞美谁?3、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的习作立意深远,让人回味。想不想试试这种写法?(1)教师课件出示:小练笔:1. 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让我想起了-。2.最弱小的却是最强大的。一只小小的蚂蚁根本不可能搬动这块糖球,但是,当许多蚂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
11、时候,就凝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由此,我想了到了-。学生说话,集体交流、评价。(2)教师课件出示四幅精美的图画。请在练习本上写一段话。学生写话,集体交流、评议。五、推荐作业,课外延伸(2)课件出示:推荐作业:1、仿照课文的写法,从身边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中,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悟的写清特点,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2、阅读林清玄的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林清玄作品简介:三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2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
12、读训练。教学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教给“钥匙”。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于是
13、就终于“喧宾夺主”了。桃花源记描写的桃花源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的一面美的镜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些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实则是对丑恶黑暗现实社会的憎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些又是对虚伪,狡诈、勾心斗角的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
14、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的种种情景。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读桃花源记你会发现其构思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其情节曲折回环,一线贯之,层次分明;其语言用词精到,生动可感,耐人寻味。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想桃花源记,它会
15、使你“喜疑惊迷”;评桃花源记,你会被“记”中所表现的高尚的理想境界,美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文明所叹服。这也正是作品千百年来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二、阅读“提示”,了解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三、教师引领,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还家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16、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2)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具答之:详细地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咸来问讯:都 黄发垂髫: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复延至其家:请 处处志之:同“誌”,作标记谐太守:到去,
17、 寻病终:死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
18、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问今是问世,乃不知有汉(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句读得略平缓句读得有起伏;第句与句间停顿略久,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9、皆出酒食。”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3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二、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
20、、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的人“悉如外人”“恰然自乐”,说明桃花源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桃花源的人见到
21、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皆叹惋”说明了什么?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22、?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三、品读全文,讨论总结以下内容。1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情节的曲折、跌宕的表现在:渔人迷路了,会怎样?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以上为理解要点。2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
23、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导学生去认识“它只是一种空想”之类的方面。)四、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 (见“练习设计”)桃花源记练习设计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给带点的字注音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 ) 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 诣太守,说如此( )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如此(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鲜美(古义 今义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缘溪行(
24、 )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 便要还家( )便扶向路( ) 欣然规往(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A、便舍船,从口入(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C、见渔人,乃大惊(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寻向所志( ) 寻病终( )E、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5、“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A豁然开朗( ) B屋舍俨然(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D欣然前往( )二、阅读课文回答6、将下列句子的正确释文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复前行,欲穷
25、其林。( )A又往前走,要找到那边树林。B再往前走,想走到树林的边缘地带。C又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D又往前走,想找到那树林的最远的地方。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及乡邻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B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子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C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女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境地。D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7、填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发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在桃花源记中与此类似的句子是。表现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
26、子是。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面语段出自(朝代)(作者)写的,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答: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答:、“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手法是“黄发”指“垂髫”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缘溪行( ) 阡陌交通(
27、)芳草鲜美(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28、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如果请你根据上述语段为“桃花源”旅游开发公司写一篇广告词,并配一段风光录像,你怎么设计呢?。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相同的一组( )A初极狭,才通人 B 欲穷其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欲与天公试比高C、便舍船,从口人 D 渔人甚异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或异二者之为翻译下列句子。A、黄发垂
29、髫,并怡然自乐。答: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B、选文第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大惊”,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 zhng zhuó tiáo yo shuài jiàn y yì2、古今: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古今:
30、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古今: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古今;像这样 今义:这样古今:不用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古今: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好3、 沿着 觉得奇异 尽 同“邀”、邀请 原来 计划4、A、舍:动词、舍弃/ 名词、房屋 B、志:动词、做标志/名词、标志。C、乃:副词、就/副词、竟然 D、寻:动词、寻找/副词、不久E、为:动词、作为/介词、对5、A开阔、敞亮的样子 B、整齐的样子C悠闲、安详的样子 D高兴、愉快地二、阅读回答:6、 C 、 D、7、填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 东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世外
31、桃源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借、老人、小孩 缘(沿着) 交通(交错相通) 鲜美(鲜艳美丽) 属(类)9、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10、本题意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32、。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农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学生更不可盲目的离家出走,去寻找这并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四 :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会本课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
33、主要内容,那么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见解呢?二、深入学习,领悟中心、自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画出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想种树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把不懂的地方用“?”标出来。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了什么?、读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感悟种树人的言行:指名读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请学生谈体会。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种树人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吗?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适时出示种树人的话,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指导朗读(种树人的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体会“我”的感悟: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适时出
34、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什么是树木的“不确定”?什么是人的“不确定”?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指导朗读(“我”的感悟要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三、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投影出示题目:、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希望学校和家庭如何教育你?、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你
35、是怎样克服的,以后将怎样去做?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四、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桃花心木种树经受考验,学会生存育人五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
36、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
37、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
38、 ) 秧( ) 番( ) 锻( ) 勃( )委( ) 殃( )翻( ) 段( ) 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第二课时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
39、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
40、们说说种树人的话。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
41、寓人的文章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
42、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
43、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在纪念孔繁森
44、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相关文章死神少女花絮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如何快速走出失恋阴影读书与成长议论文书画摄影谜语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及答案浅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雪秋娃娃写信教案几件小事阅读答案htc sense 4.0西安到武当山自驾游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Carboxyvinyloxy-benzo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7834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入股船舶船员培训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时尚产品销售总额提成与时尚趋势合作合同
- 2025年度离职员工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条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承包市场营销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酒店客房装修风格设计与施工合同
- 施工现场施工防生物毒素泄漏制度
- 施工日志填写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 现代科技下的学生心理发展研究
- 学校如何实施绿色化教学与管理
- 钻芯法桩基检测报告
-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10000字(论文)】
- 腕管综合征课件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通用模板)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
- 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报名登记表
-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套卷(乡镇卷)2
- 【薪酬】国有企业中长期股权激励课件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一章观察概述课件
- 化学品防范说明编码
- 帕金森病(英文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