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接种率监测及做法-曾宪宏_第1页
常规接种率监测及做法-曾宪宏_第2页
常规接种率监测及做法-曾宪宏_第3页
常规接种率监测及做法-曾宪宏_第4页
常规接种率监测及做法-曾宪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竹山县疾控中心 曾宪宏2016年11月常规接种率监测及做法主要内容 接种率监测 接种率评价 主要做法监测目的 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 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 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常规接种率监测 被动监测-接种率报告 主动监测-接种率调查常规接种率报告 历史回顾(1) 1962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提出“做好接种的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1978年,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一套必要的开展计划免疫的卡、薄、表、册” 1987年,计划免疫技术管

2、理规程(试行)要求各省建立报告制度,报卫生部,一年一次。历史回顾(2) 1992年,关于实行统一免疫接种情况常规免疫报表和脊灰疫情专报系统工作规则的通知提出“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建立接种率常规报告制度,统一接种率报表,计算机联网,一年报告一次” 1995年,常规免疫报表修订,每季度上报一次 1999年,全国常规接种率监测方案再次修订常规报表,双月报表。历史回顾(3) 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规接种报表,增加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2010年,第四次修改常规接种报表,将原表“3-1-2”、“3-1-3”、“3-1-4”取消,合并为一张报表,增加第二类疫苗报表,即“6-1”、“6-2”报表。

3、接种率报告 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和评价的依据接种率报告的作用 能反映接种率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有效的接种率报告比开展抽样调查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可作为计划免疫监测和评价的基础 接种数也可作为疫苗预算的依据之一统计方法 接种率的统计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接种率的统计 应种人数 受种人数(实种人数) 接种率计算应种人数(1) 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其中,基础免疫仅统计12月龄以内儿

4、童BCG、MV基础免疫及、灭活脊灰、BOPV、DPT、HBV、乙脑、A群、A+C基础免疫中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应种人数(2)HBV、BOPV、DPT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种人数:指上次接种时已完成该疫苗第1或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1.52岁OPV、DPT加强免疫应种人数:是指本次接种时已达到该疫苗该次加强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加强免疫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应种人数(3)4岁BOPV加强免疫应种

5、人数:指本次接种时已达到4周岁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加强免疫应种人数中未完成接种者。6岁白破、A+C疫苗加强免疫应种人数:(同上)受种人数 指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接种率的计算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1) 累计应种人数:指该年度某疫苗某针(次)上次接种后累计实种人数,加上本次接种该疫苗该针次的应种人数。 2) 累计实种人数:指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即实种人数累加。累计接种率的计算累计接种率计算示例 A乡镇1-6月的接种人数如下表,试计算其累计接种率。月份月份当月达到当月达到数数本次应种人本次应种人数数本次实种本次实种人数人数未种人数未

6、种人数接种率接种率1505045593.4240454149194555850886.25505857198.36小计4828849-(309)432826-87.8-1-6月累计应种人数=1、2、3、4、5月实种+6月应种数=(45+41+46+50+57)+49=288 1-6月累计接种率%=282/288=97.9%。而不是282/309=91.3%。校正接种率的计算首先要计算建卡率:调查适龄儿童中建卡儿童数占调查儿童数的百分比。校正接种率=建卡率报告接种率统计与报告的要求(1)应种人数应于每次接种前35天进行查漏摸底,在查阅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生成的未种通知名册

7、及接种卡(册)的基础上,按不同针次统计每种疫苗各针(次)应种人数,领取相关疫苗。 乡级每月3日前向县级报告 县级每月5日前向市级报告 市级每月10日前向省级报告统计与报告的要求(2) 报表同时要求电子和书面两种形式,上报之前应严格核对相关数据,两种形式的报表数据要一致。 6-1和6-2报表可直接从“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中的常规报表中直接生成监测报表,然后通过各相关报告单位的账号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6-1及6-2报表,县级只需审核上报即可。接种率调查-主要目的: 正确评价免疫接种实施和项目规划的进展情况; 监测易感人群,及时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 分析未接种原因,寻找免疫空白点;

8、分析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接种率调查方法(1) 组群抽样法(PPS): 该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用于估计接种率的抽样方法,又称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属于两阶段整群抽样法。第一阶段,在确定的区域范围内,随机抽取30个抽样单位(组群);第二阶段,在每个选中的抽样单位随机确定一户,并由该户开始按规定的路线调查询访7名适龄儿童的接种情况,如此共调查210名儿童并计算接种率接种率调查方法(2) 批质量保证抽样法(LQAS) 可用于对较小规模的区域(如乡级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作出判断。根据LQAS法的抽样原则,其抽样方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乡级单位

9、的抽取;第二阶段为确定调查户及适龄儿童。每个乡级单位内,若制定的目标接种率为85%,则样本量均确定为n=29,即在每个乡级单位内调查29名适龄儿童。若假阳性率为5%,则在29名儿童中最多允许出现1名未接种者或不合格接种者,若超过1名,则该乡未达到85%的目标。接种率调查内容 接种率完成情况; 建卡、建证情况; 影响接种率的原因分析; 纵向比较,评价工作进展情况接种率调查主要评价指标 1) 建卡(簿)率、建证率; 2) BCG卡痕率; 3) 单项疫苗接种率; 4) “五苗“全程接种率; 5) OPV、DPT接种脱漏率; 6) 未接种原因和不合格接种原因的比、率接种率的评价 开展接种率评价是了解工

10、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评价可了解接种率的真实性、可靠性。接种率评价的资料 常规接种率报表数据,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 接种率抽样调查的接种数据。 当地人口资料,包括总人口、年度出生人口数、出生率等。 疫苗使用计划、疫苗出入库等资料。 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资料。评价内容及方法(1) 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评价。 及时率: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完整率:在规定时限内实际报告无漏项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正确率:报表中无逻辑性、技术性错误的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评价内容及方法(2) 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评价 图表法、差值(

11、D)评价法、比值(R)评价法等 比较法:将常规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进行比较,是否一致,分析不一致的原因;根据疫苗使用数和儿童出生数估算实际接种率等方法。评价方法-图表法 自我监测法:估算的年累计应接种人数的最大值(年中人口数出生率)+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数+其他适龄儿童数(指其它可能影响掌握当地接种对象的估算儿童数)。 累计接种率=累计实际接种人数占估算的年累计应接种人数的最大值的百分比。疫苗接种率监测曲线评价方法-图表法 用累计实种人数或累计接种率在坐标图中描点,与“理论(期望)接种曲线”比较,若实际接种率曲线偏离理论(期望)接种曲线较远,提示可能是某次冷链运转 时的接种率偏低,应采取查漏补种

12、等措施以提高接种率。 适用于县级和县级以上单位进行接种率监测,可用于监测本级当月以及累计接种情况。上级对下级报告单位的监测 可根据下级单位每次冷链运转的数据,绘制“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比较图”,若实际接种率明显偏离“估算接种率”或低于:“目标接种率(如85%)”则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评价方法-差值(D)评价 估计应接种人数可通过计算疫苗使用量、调查出生率等方法获得评价方法-差值(D)评价 D=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率 当D0.05时 定为“可信” D为0.050.15时 定为“可疑” D0.15时 定为“不可信”评价方法-比值(R)评价 比值:通过比较各种疫苗间的应种人数,以

13、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在具体统计时,OPV和DPT均为3次接种人数之和(既OPV1+2+3DPT1+2+3),故OPV和DPT的应种人数应近似BCG和MV的三倍。评价方法-比值(R)评价 R3MV(或BCG)/OPV(或DPT) 当0.95R1.05时 定为“可信” 0.90R0.95或1.05R1.15时, 定为“可疑” R1.15时 定为“不可信” 对以上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发现有“可疑”或“不可信”情况时要开展调查,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评价方法 1) 估计疫苗使用量 2) 利用出生率监测 3)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 4) 接种率调查 5) 利用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估计接种率主要做法 1、做好接种率报告: 接种信息的及时录入、上传、回传等信息化工作要求,确保辖区各单位均能直接用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导出“监测报表”。 每月1-2号,各报告单位均将“监测报表”直接上传到“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并确保所报数据与“儿童预防接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