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14 苏轼词二首_第1页
第3单元 14 苏轼词二首_第2页
第3单元 14 苏轼词二首_第3页
第3单元 14 苏轼词二首_第4页
第3单元 14 苏轼词二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苏轼词二首 预习·夯实根底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偓佺2欹枕3杳杳4天籁 5料峭6没7卷【答案】1wò quán2q3yo4lài 5qiào6mò méi7jun juàn2词语释义1欹枕江南烟雨:_2杳杳没孤鸿:_3认得醉翁语:_4刚道有雌雄:_5一点浩然气:_6何妨吟啸且徐行:_7竹杖芒鞋轻胜马:_8料峭春风吹酒醒:_【答案】1写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2遥远迷蒙的样子3体会到4偏说,硬说5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6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假设的情态7草鞋8形容微寒3名句背诵1落日绣帘卷,_。2_,杳杳没孤鸿。3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4_,何妨吟啸且徐行。【答案】1亭下水连空2欹枕江南烟雨3一蓑烟雨任平生4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名片豪放派代表词人苏东坡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创始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开展做出了重大奉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探

3、究·精研文本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背景介绍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一样,二人交往亲密。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助的姐妹篇来读。 文脉梳理文本深读1作者在快哉亭所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_【答案】抓住意象的特征落日、水连空、碧峰。上片写快哉亭远眺所见的苍茫秀丽之景。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在夕阳映照之

4、下,“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的壮观图景,展现出一片空旷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下片写俯瞰所见,词人将目光从天际收回,放眼江面,这无边无际的一片,像镜子一样平展、干净,碧绿的山峰倒映其中,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秀色可餐,令人销魂。 2明明是在快哉亭欣赏眼前的美景,可为什么苏轼要“长记平山堂上,追想回忆登临平山堂之胜景呢? _【答案】“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假设隐假设现、假设有假设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妙回忆。他又以此比较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

5、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语境的空灵飞动。3上阕中,作者先写眼前所见快哉亭的风光,然后写过去在平山堂所见的风光,由现实写到回忆,这叫作什么写法?并作分析。_【答案】虚实结合。“落日绣帘卷四句写现实中的情况,是实写。“长记平山堂上四句回忆过去赏景所看到的景象,借在平山堂所看到的美景来描写眼下所见的快哉亭的风光,是虚写。因此,上阕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4“堪笑兰台公子直至完毕,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_【答案】运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借对风的议论,引出作者自己的感受,即只有胸中有了浩然正气,才能享受、领会到这长达千里的“快

6、哉之风。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5“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_【答案】“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澄澈平静,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6“突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白头翁身上,寄寓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答案】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出没。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这里“白头翁的形象是苏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泰然自假设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名句鉴赏

7、1突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鉴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刚刚还风平浪静,突然之间就浪涛汹涌,巨浪中一位白发老人沉着不迫地驾驶着一叶扁舟,与风浪搏斗着,飞驶而来。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景忽变动景,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鉴赏】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

8、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定风坡背景介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文脉梳理?定风波?文本深读1如何理解“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_【答案】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 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百姓的,身份比较卑微的人所用。马,那么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是忙人所用的。表现了作者的心态:作者此时被贬黄州,已经等同于一个农民。清

9、楚是“无官一身轻的超旷、达观。2怎样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_【答案】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名师讲坛情感主旨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所谓的“评价,大多只要求判断写了什么,进而对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做出判断,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考题还是不多,少数考题即使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政治失意的苦闷,怀

10、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咏史奉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亲情、友谊、爱情、思乡之情;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考察方向: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2对诗歌深层含意的提醒。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设问方式: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题步骤: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绘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详细写了什么。二是提醒主旨,提醒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名句鉴赏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鉴赏】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缺乏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