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上南胡国安)_第1页
高三历史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上南胡国安)_第2页
高三历史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上南胡国安)_第3页
高三历史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上南胡国安)_第4页
高三历史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上南胡国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历史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2009.9.28)上南 胡国安 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渠道是( )A.西方传教士 B.办学兴教、翻译西书 C.派出留学生 D.派遣使臣2.同治皇帝手下的干练的大臣创造了一些不平凡的成就,引起了急剧的变化。但这种复兴是较低层次的,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提出这种观点的历史依据是同治中兴( ) A.中体西用 B.没有全面介绍西学 C.自强保种 D.顽固派执政 A B C D3.下列书报中,刊载了中华民国以前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4. 19世纪末,“物竞”、“天择”等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有

2、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作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种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时代使命是( ) A.严复译著天演论影响 B.甲午战败,救亡图存 C.自然法则适用于社会法则 D.思想开放,追求时尚5.20世纪初,在上海和东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兴起了一股创办报刊的热潮,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据此判断,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其宣传内容的是( ) A B C D6.19世纪末,西学中的“进化论”能成为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的主要原因不是( )A.近代中国社会的境况证明了进化论合理性 B.器物救国之路的失败,验证了进化论的正确性C.严复系统介绍进化论,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3、D.进化论能振奋近代知识分子的危机感和紧迫感7.近代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表现为( ) A.主动效法自主选择被动接受 B.互相交流主动效法自主选择 C.互相交流被动接受自主选择 D.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8.下列概况的标题中,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主题最接近的是( ) A.东西互动,共同发展 B.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制度救国,文化西化9.近代中国的留学大潮首先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后 C.清末新政,庚款留学 D.五四运动后1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

4、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11.“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本目的完全不同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影响不同()A B. C D12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C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D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13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络,破坏过去陈腐学说之囹圄”是指(

5、)A猛烈批判封建主义史学观 B.挑战封建复古主义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彻底变革封建文学14.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5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之处有( )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对科学社会主义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两种不同的思想主张展开论战AB. CD1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6、,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A 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 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C 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 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17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 ) 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科学法则A. B. C. D. 18“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19.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关于陈独秀的政治

7、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陈独秀主张尊孔 B. 陈独秀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陈独秀主张复辟 D.陈独秀反对尊孔赞同共和20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学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 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21.“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缓和各种思想的矛盾 .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22.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23.近

8、代中国自行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上海吴淞铁路 C.北京颐和园铁路 D.京张铁路24.近代中国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交通网是在( ) A.洋务运动后 B.清末新政后 C.中华民国以后 D.蒋介石国民政府后25.近代民间社团在传播西学、鼓吹政治变革、改良风俗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民间社团发端于( ) A.义和拳 B.强学会 C.上海商务总会 D.新民学会26.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阳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

9、亥革命 D护法运动本店售书目录共产党宣言庶民的胜利列国陆军制儒门医学汽机新制开明书店1921年12月20日27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BCD28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 )沙俄苏俄苏联独联体俄罗斯A BC D29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30.我国早期的报刊业受到西人的影响而创办,大多集中在( ) A.京津地区 B.内地省份 C.沿海通商口岸 D.沿海与内

10、地省份二、非选择题部分31.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促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问题: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32.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于如

11、何对待中西文化,在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观点一: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西洋文明会造成“人心迷乱”、“国是丧失”、“精神破产”。观点二:西洋文明笔东方文明优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济五静止文明之穷”。“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观点三:东西文明应该“调和”,乃至“化合”。“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决不能迎新。”转引自高三历史教科书问题: 中西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对于上述观点,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作扼要的评述。 上述中西文化的论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3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

12、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 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谤佳弟子拜弄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经堂日记材料二:“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材料三:“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

13、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一一同文馆,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问题:(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 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34.近代留学的兴起,大概经历了发端和三次大潮的过程。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促成了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热潮出

14、现在甲午战争之后。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如秋瑾、章太炎等。1909年,出现了留学美国的热潮。1910年留美学生已有500多人,到辛亥革命前,增至650人。如侯德榜、竺可桢、茅以升、马寅初、周培源等。“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史上又兴起了第三次留学热潮,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 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 问题三次留学热潮中,为什么选择了三个不

15、同的留学国家?试分析第一次留学热潮与第三次留学热潮对中国的影响有什么不同?35自19世纪中期后的60年里,几乎在每次社会大震动时,清政府内部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发生各种观点碰撞与交锋。材料一:1874187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过一场大争论。朝中一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师夷长技以自强”。另一派则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洋人之所长在机器,中国之所贵在人心”。中国数千年对民众进行的“礼义廉耻”教育,使绝大多数人耻于与夷人为伍。“师事洋人,可耻孰甚?”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内部出现另一场辩论。一派认为:“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16、“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一派认为:“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祖宗之法不可变”,声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材料三:20世纪初,清朝社会再次出现了大辩论。一派认为:“吾人之所问者,不在国体而在政体,不争乎主而争乎宪” 。“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人乱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而同毙耳。”另一派认为:“革命者,救人世之圣药也。终古无革命,则终古成长夜矣。”“吾因爱平和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和,两相对待,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请回答: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

17、别表明什么派别之间的论战,他们论战的核心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上述发生的历史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 BACBC BDBBB BBBBB DDBDD BBDCB CDCBC二、非选择题31. 答: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观念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答:所拟题目规范、切题。32.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固有文化)与西洋文化(西方文化) 赞同观点二。从历史的角度看,袁世凯推行复古尊孔的文化运动,复辟帝制,北洋军阀进行独裁的统治。陈独秀、李大钊等大力宣扬西洋文化,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进社会变革,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

18、地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这种否定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的态度,是一种过激的绝对化的行为,这种对待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观点三从对待文化的态度方面,无疑是正确的。梁启超等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民族性。同时,也注意吸取西方的精华、长处,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但是,在当时历史的环境下,调和论不利于反对复辟帝制,也不利于推动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观点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利于保存文化的民族性,同时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弊端。然而,无论从对待文化的态度以及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首先否定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固守中国传统的文化,

19、等于为当时出现的复辟潮流摇旗呐喊,阻挡了社会的进步。 通过中西文化的论战,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利于与传统文化的决裂,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33(1).材料二为原始材料。(2).顽固守旧势力;招生困难、学生不多或遭到社会的歧视;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 育制度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3).按照起讫时间、招生规模、教学内容、评价性结论等相关要素给分。34.第一次留学热潮选择了日本,因为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救国强国之路。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成为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加之路途近、费用省、文字和习俗相通等,学子纷纷选择留学日本。第二次留学热潮选择了美国,因为美国将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学生的经费,加上美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美国的制度模式为范例。这样,推动了留美热潮。第三次留学热潮选择法国,因为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激起了知识分子探究法国启蒙思想,尤其,五四运动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很多青年学生旅法勤工俭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留学热潮在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为清末立宪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