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语感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语言交际中,一方面要听和读,理解他人语言的情趣意蕴,准确把握他人语言的含义;另一方面要说和写,使用恰当地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呢?本人觉得要根据语感的形成过程去教学,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中感悟和积累熟练地言语技能和良好的言语习惯。所以,本人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 指导诵读吟咏,训练语感新课标强调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浏览、略读和精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
2、使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语感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识上的直觉能力。而培养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地途径是进行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诵读的重要性古人早已给我们指出了。三国时代董遇就有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诵读对增加语感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肯读、会读仍是学生的基本训练要求。诵读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读阶段、品读阶段、美读阶段和背诵阶段,每个阶段各有训练重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一)初读朗诵使学生产生联
3、想想象,再现形象 学生首先听读和诵读范文,初读熟悉课文内容。范文是具体的感性的言语材料,是生成语感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学生在阅读吟咏时,在脑海中再现他人语言所创造的形象画面,这是语感的第一表现。训练中要让学生在出声朗读中唤起自己脑海中的形象感,这就要使学生了解和学会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以及创造思维。如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你闭上眼想一想:济南冬天的山“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给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仿佛我们已经去了济南,眼前是一幅济南冬天的美丽画卷,这就再现了形象。
4、朗读中如果对范文不能做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那么这只是一种没有感受的、直接的意义理解,根本不能称其为“语感”。所以我们在由朗读培养语感的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是培养语言感受力。又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物的排列,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学生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渲染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这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是活的语感的前提。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以触发学生的语感。(二)品读吟诵使学生揣摩比较语句,品味
5、意蕴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言语材料的特点,在学生初步感知范文,了解大意的前提下,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广泛联系准确深刻地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如此,作者匠心独具的语言锤炼,越规逾矩的超常搭配,句式句型的奇妙变化,理解深刻地哲理、得当的繁简、精炼的修辞和创新的技法等等。所以,这是读的根本还在于理解。对作品中造词造句要捕捉、辨认、比较,想想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读作品能读出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含义,这自然是语感层次高了一次,而咬文嚼字揣摩比较就是品味范文意蕴的必要步骤。 咬文嚼字的面很广,就是诵读时读到某些字词,细细研究一下,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用别的词
6、代替,分析一下词语的语境。如读朱自清的春,其中描写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可以启发学生琢磨:小草为什么:“钻”出地面?用“长”、“冒”、“冲”行不行,为什么要用“偷偷地”?换上“悄悄地”、“慢慢地”好不好?把“嫩嫩地、绿绿地”换成“嫩绿地”行不行,把“嫩嫩地、绿绿的”放到“小草”的前面作定语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行不行?和谐的讨论交流,使学生从“钻”中感悟到一种不可抗拒地生命力,一种生命勃勃的韵味,让学生反复诵读原文和替换后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咀嚼就能品出语言的神韵,领悟作品的意境。逐步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可感性。这种咬文嚼字的作用不可疏忽,教师要在学生们的诵读中有意
7、识地引导,让学生充分领略“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的艺术效果。这样长此以往,通过教师有步骤的训练,让学生“习惯成自然”。一旦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那么他们的语感素质自然就提高了。(三)美读吟咏使学生全心投入,体会其情趣学生在读懂了范文,品味了文章的意蕴,投入了自我情感而各得其妙后,还需要继续诵读作品,在不断的有感情诵读中读出作者心情,体会作者情趣,吟诵出作品的艺术美、生活美和精神美,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这一阶段是更高层次的语感培养阶段。比如读陆蠡的囚绿记一文中:“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就能真切的
8、体会到作者对绿色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地爱意。仔细体会作者情趣,不难发现,“生命”、“希望”、“慰安”、“快乐”这些词充满着作者对绿色的渴求,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这样通过美文美读,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四)熟读成诵,强化了学生语感,使其融会贯通这是巩固和加深对言语材料的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更是不断积累具体的言语材料的好办法。这样,就能增强自己语感的敏度,深度和广度,可以提高自己对语言的理法和理解深度。背的东西多了,烂熟于心的东西多了,写起文章来便会得心应手。当然,背诵绝不是让其停留在简单记忆和借用上,而是要背出韵味来,培养起学生揣摩语言的兴趣,以期最终能达到融会贯通的使用语言的
9、程度。为此,在语感培养过程中,诵读的环节不可省去,因为看过不等于读过。诵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统一。只有以诵读为基础,不离文本,让学生自己下功夫,边读边想边揣摩边体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二、 启发联想想象,培养语感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和联想想象是紧密相联的。想象往往不受逻辑思维约束,具有极大地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对学生来说,言语作品对他们思维活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启动他们直觉思维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体悟言语作品美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诱发其想象,从而使其形成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如在学
10、习杜甫的诗歌石壕吏时,可让学生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创造出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人物的表情、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将它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改编的过程就是语感培养和语感锻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更能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人民的疾苦,封建社会兵役的沉重,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这样,既让学生受到了深刻地思想教育,又达到了培养语感的目的。三、 传授语言知识,习得语感指导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语言知识则是一种必要地辅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感训练中传授语言知识,借助语言知识训练语感。语言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脱离
11、了具体语言环境的语言知识没有多大价值。要使语言知识的传授“变得更可亲更有用,而不是让人敬而远之”,我们就要将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感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例析中获得语言知识。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地传授语言知识,变静态语言为动态语言,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语言。将语感训练与语言知识传授结合起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借助语言知识进行语感训练,真正发挥语言知识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语言知识包含的内容很多,借助语言知识训练语感的方法也很多,教师可以对以下方法进行尝试。1、借助标点知识训练语言运用的情味感。在某些语境中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可以由标点符号表现得淋漓尽致,改动或增删一个标点,句子的
12、语调和语气都会改变,表达的情感也会不同。因此,可借助标点符号知识指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培养语言的情味感。如执教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讲到第三节时,抓住“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你看”后面的逗号,通过对逗号去留的比较、品味、使学生对这节诗意有了立体、形象的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准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2、借助词汇、语法知识,训练语言运用的规范确当感。语言的规范确当感主要体现在语汇的运用方面,指既要适境得体,又要注意感情色彩的变化。借助词汇的词义及色彩等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去比较、推敲、品味,可以培养学生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确当感。如教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有关
13、知识去品味“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词语的用法,使学生领悟到褒词贬用具有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同时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反语。3、借助修辞知识训练语言运用的生动流畅感。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会更加形象生动,更能表现作者独特的内心情感。要是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就要借助修辞知识,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生动流畅感。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自始至终围绕着一个“力”字来写。作者运用比喻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更重要的是把“力量”想象化了。“力量”这个抽象的概念,经过作者多角度、多侧面的形容,就变成一个个形象生动、可视可感的东西了。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增强了气势和力感
14、。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力量感,通过品析领悟修辞的表达效果,通过仿写体验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学生定有收获。语序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倒装句由于改变了语序,强调的重点和语气发生了变化,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好了可以使语言摇曳生姿。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花枝招展”放到“小姑娘”的后面作谓语,便受到了协调音节、强调定语而使春天的特征更为迷人的效果。指导学生品味这段文字时,就可借助倒装句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真切地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事状物,表情达意。4、借助写作知识训练语言运用的和谐统一感。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古今中
15、外的著名作家为我们创造多种写作技巧和文章的章法。阅读文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这些写作知识去训练语感。如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而在平实当中却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父亲的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为了写好这个背影,文章除了对背影作了酣畅细致的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巧妙地衬托与铺垫。借助“伏笔与照应”的写作知识去品味,便能使学生领悟文章结构严谨、文气贯通的妙处,培养和谐统一的语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语言的表情达意的功能,才是课文教学的高层次要求和根本任务。在教学生学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培养语感
16、和传授知识的关系,掌握好传授语言知识的“度”,将语感训练和传授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在语感训练中传授语言知识,借助语言知识进行语感训练。要让语文学习成为“感悟积累运用”的美妙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四、 注重厚积广储,积累语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首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积累古诗词。许多优秀的古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都非常有益,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才能有利于学生储存语言、积淀语感,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其次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其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国家教育部为中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书目,目的是使中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人文精神。巴金曾说过:“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五、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语感 文学作品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寓租房续租合同范本
- 上饶劳动合同范本
- 动力配电安装合同范本
- 公司劳务用工合同范本
- 买混凝土厂房合同范本
- 乳山养殖承包转让合同范本
- 代加工酵素合同范本
- 个人转包土地合同范本
- 供销衣服合同范本
- 劳务植筋合同范本
- 1 聚聚散散 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案
- GB/T 36196-2018蛋鸽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 GB/T 21653-2008镍及镍合金线和拉制线坯
- GB/T 15970.2-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2部分: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 入职的通知书
- doors培训材料-工具入门
-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四章课件
-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知识课件
- 旅游经济学全套课件
- 电线电缆(单芯)检测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