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课题好的故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搁、综、澄”等13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 .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3 .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4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工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搁、综、澄”等13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 分钟一、话题导入在

2、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 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 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 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 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 事【课件1:课题】(板书:好的故事)新课 教学 ()分钟二、写作背景【课件2】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学生在了解鲁迅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产 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 中国

3、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 的故事就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四、初步感知1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课件3】 膝牌: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 膝盖骨。伽蓝:佛寺。皱蹙:蹙:收缩。皱着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瘦削(xu幻:形容身体或脸很瘦。霓色:虹的一种。2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课件4】(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 “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 事。3 .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板书:梦境乌相

4、、新禾、野花 农夫、村妇、村女天、云、竹)五、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1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 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 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 括一下。【课件5】的基础上来学习鲁迅 的文章,会对文章有更 深刻的理解。本课词语在平常 出现得较少,因为这篇 文章的写作时间是 1925年,离现在比较 久远,许多说法和现在 不一样了。所以,有必 要拿出时间把这些词 语讲明白。小组合作,把文章 的结构弄清楚,有利于 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 理解和

5、对重点内容的 探究。(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 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 定。2 .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 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明确)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 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但“我” 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 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对 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3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6、?对课文中含义深(明确)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刻的句子进行深入探昏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咙”“闪究,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 “凌乱”“影子撕的情感世界中,对文本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的解读才能更深一层。视与沉醉,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板书:现实昏沉的夜)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z6ng hecheng bidangyang hu6yanshun j idn二、比一比,组词语。三、按照要求写词语。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扩号内。吵闹一() 平静一(肥胖一(整齐一()2.

7、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扩号内。优美一()迷糊一()摇荡一()瘦弱一()猛然一()【答案】一、综合澄碧二、综(综合)荡漾火焰瞬间搁(搁置) 萍(浮萍)藻(绿藻) 掷(投掷)踪(跟踪)阁(阁楼)苹(苹果)澡(洗澡)郑(郑重)三、1.安静动荡瘦削凌乱2.幽美昏沉荡漾瘦小陡然第二课时教学 目标1 .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2 .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3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好的故事”,了解了故事 的大概。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理解课文

8、。导入课文,回顾旧 知,衔接下文。新课教学( )分钟二、重点赏析1.【课件7】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 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 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赏析: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 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 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表现 出了鲁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的成为本文的文眼。2 .【课件8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 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 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赏析:“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 思想感情也产

9、生一种层次性的变化一一先是在昏沉 的夜里恢恢欲睡,再接着,“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 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 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J都在表达“我”的感情在美 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3 .【课件9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 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 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赏析: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暖色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 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 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 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了 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板书:美丽、幽 雅、有趣)三、写法探究1 .“

10、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现实梦境现实) 文章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在这情结中, 以渐渐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 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板书:现实梦境一 现实)2 .结尾处意义深长。把重点句子的理 解与全文中心的把握 结合起来,学生既可以 从重点句子中看出作 者的写作意图,又可以 从全文中心意思着眼 来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相得益彰。探究文章写法,可 以使学生学到写作经 验,指导今后的习作。作业内容的开放,“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 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 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 的哀愁。实际是促进学生思

11、维 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 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 仅能从文本中寻找答 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 的发现。课堂小结四、提炼升华及拓展延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伸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 )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分钟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现实板书内容好的 梦境:美丽、故有趣事乌柏新禾野花 幽雅、农夫村妇村女 天云竹现实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辨字组词。雅()综()澄()苹()稚()踪()橙()萍()馅()消()郑()徒()焰()削()掷()陡()二、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三、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

12、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四、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答案】一、优雅幼稚错综 行踪澄碧 橙子苹果浮萍肉馅火焰消灭削弱郑重投掷徒 弟陡坡二、共分四层:(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 “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三、“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 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 的心头。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

13、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 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 究会照亮大地的。教学反思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 入的方式,在再三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慢慢引出先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看到文字 背后的先生。课堂教学设计分下面的步骤进行:1.了解鲁迅先生和好的故事的创作情况;2. 初品课文,交流第一印象;3.细品课文,初步探究“好的故事”;4.深入文本,共析“倒 影”;5.体味“昏沉的夜”,由品读关键句入手抓住其特点;6.深入探讨“深暗的夜”,探 究背景,体味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态度。

14、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 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解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 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和对于 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 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 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 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

15、自己的彷徨 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 命本质的体悟。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 向善追求。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 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 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 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 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

16、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1898年 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 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 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 人”主张。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 期则

17、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 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 境界。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加上翻译作品 以及日记合计1000万余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 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野草 鲁迅著。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

18、。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 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 20年代中期 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 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 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 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名人评价鲁迅先生: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J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法捷耶夫(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 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 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J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J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 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 .纵横交叉。()2 .飘荡;起伏不定。()3 .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形容憔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