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广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广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广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广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广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广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甲-乙*-丙T*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T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

2、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详解】1因为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 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 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 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 .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

3、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 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 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 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 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 越大,发出声音的 越大:(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

4、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 不到声音,这是由于【答案】低频率振动的幅度响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 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而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 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解析】【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 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详解】(1)当尺子伸出桌而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 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

5、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 的振动频率有关;(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 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 动幅度有关;(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 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 波,人听不到声音.3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 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变大(3)如图

6、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 实验声音为L3X101L d图实验声音为1.2X10:,两个数据的单位是 可见随着塑 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 变小(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 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改变.【答案】振动响度Hz音调音色【解析】【分析】 【详解】(1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

7、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 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 实验声音为1.3x102 , d图实验声音为1.2x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 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 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 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 变.4 .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警

8、报器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与玻璃罩、底座没有接 触),阿恩能听到警报器的声音。步骤I:开启抽气泵后,阿恩听到警报器的声音逐渐变弱。步骤2:关停抽气泵,玻璃罩内传出微弱的声音:再放进空气时,声音又逐渐变强。多次重 复上述实验,均有上述实验现象。(1)上述实验说明了: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2)阿恩从气泵说明书上了解到: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根据上述实验和 信息,能否直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答:,判断的依据是【答案】玻璃罩内空气的密度(多少、稀薄程度)不能 玻璃罩内无法实现真空,阿恩 始终能听到声音【解析】【详解】(1)没抽空气之前,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出来。开始抽空气,声音

9、开始变小。说明玻璃罩 内空气的密度(多少、稀薄程度)能影响声音的强弱:(2)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即玻璃罩内无法实现真空。所以根据上述实验 和信息,不能能直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 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塑料和 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而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 材料,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 做法你认为更合理.A.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

10、释放去敲击玻璃杯.B.手拿小锤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玻璃杯.(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材料种类聚苗楠软木泡沫塑料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最强最弱较弱较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答案】A吸音性能聚酯棉【解析】(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 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而B很难保证敲击玻璃杯的力度 相同.故A正确.(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

11、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 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故答案为:(1) A;(2)吸音性能:(3)聚酯棉.【点睛】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并 且注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 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 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0(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12、。(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而镜,虽然成像不如平而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 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燃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 .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o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

13、或“不 变“).(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重合相 等垂直相等不能虚不变B【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 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燃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来测量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 离,从而得出二者的关系。(3)两只蜡烛大

14、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 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 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 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 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 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 B两支蜡烛在直尺 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

15、)因为光屏 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R的烛焰的 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8)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 越清晰。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是为了便于准确确定;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选填

16、“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蜡烛: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 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在8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选填或"8”)侧观察, 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 像: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答案】反射像的位置完全相同不垂直B虚相等【解析】【详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可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这样可以通过对比蜡烛的像和 另一支蜡烛的大小关系,从而知道这支蜡烛和蜡烛的像大

17、小关系;(4)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 玻璃板所成的像在桌面的上方或下方:(5)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在8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应该在8侧观察,如果在4 侧观察,会看到玻璃板反射的光线,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 能,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8 .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面上。点燃蜡烛4拿未点燃的蜡烛8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

18、“前而"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8和蜡烛4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o移开蜡烛8,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实验时,将蜡烛4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5)小华家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L8m高处有一灯,该灯遇过 转盘成像如图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选填"改变"或"不变【答案】薄前面大小相同虚不变3.6不变【解析】【详解】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竖立在

19、水平面上,这是因为较厚的玻璃板会成明显的两个 像,影响实验效果:(2)2网点燃蜡烛4拿未点燃的蜡烛8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而观 察,这是为了能够看到蜡烛4所成的像;当蜡烛8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而蜡烛8和蜡 烛月是相同的,那么蜡烛人的像和蜡烛在大小相同:(3)4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 像:(4)5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5)6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灯的像到玻璃转盘的距 离等于该灯到玻璃转盘的距离,可知灯的像距离该灯距离是L = 1.8m+1.8m = 3.6m

20、灯的位置不变,那么即使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灯的像的位置也不变。9 .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而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 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2 )小明让一束光沿A0贴着纸板E射到平而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0B的径 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 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

21、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c70°230°60°350°40°(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 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而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答案】垂直 漫 把反射光线与镜而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 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解析】(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这样才能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 同时出现在纸板上:由于纸板的表而不是光滑的,光在上而发生了漫反射,所以我

22、们可以 从不同方向看到反射光线;(2)由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小明把反射角搞错了,他把反射 光线与镜而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反射角应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小明的做法是 不合理的,因为他没有折转纸,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正确的做法应将纸板F沿法线 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10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而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 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甲乙丙(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 因可能是.(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 的操作是,将

23、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3)如图丙是由两个平面镜组成的直角镜前,点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SB射到镜面1上, 经镜而1反射后恰好经过P点,再经镜面2射出光线为CD,画出完整的光路图.若 将S发出的入射光线SB的入射角增加5。,则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将A .增加5° B .增加10° C .减少5° D .减少10°【答案】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而上 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 反射角与入【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可知,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中涉及的注意事项及作图方法进行求解.【详解】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24、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 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 平面上;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 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画出点光源S关于镜面1的对称点,连接SP并延长至镜而2,然后画出法线,根据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经镜面2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若将S发出的入射光线SB的入射角增加5°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计算出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减小了 5°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在做“观察水沸腾”

25、的实验时。(1 ) 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2 )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0(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 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B、C组得 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答案】高92 98质量温度不变【解析】【详解】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受容器底部温度的影响,测量值将偏 高:(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26、,所以示数为92c.(3)由图丙知,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导致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98c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C,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腌时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高;(2)92: (3)98:质量;温度不变【点睛】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温 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的影响: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判断出时间不同的原因;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探 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也要掌握;学会从图象上分析水的沸点,并 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能够应用进行分析

27、.12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 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0 甲的温度97.097.598.098.0W-098.098.09X.0乙的温度35.040.045.049.554.058.362.566.6丙的温度46.047.04«.048.048.048.048.849.8(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酒精灯、打火机和铁架台外,都用到的主要实验器材还 有.(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

28、,丙是海波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3)为减小误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 (大/小)一点的好,用如图甲的方式对海波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 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快/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4)实验小组又探究某种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 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从开始凝固

29、到完全凝固所用的时间是min,此时物质处于 态,这个过程要(吸/放)热.9min末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此时物质处于态.【答案】温度计B小受热均匀慢晶体5固液共存态放73固【解析】(1)这三个实验都需要测量温度,都要用到温度计.(2)由表格中数据知,甲开始吸热升温,当温度达到98c后,因为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达到了沸点,但还在继续吸热,所以甲 是水.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即蜡.丙开始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48C时,温度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温度又升高.所以丙是晶体即为海波.(3)探究"海 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要小一些,这样

30、能均匀受热:将装 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 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4)此凝固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 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凝固: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从第3n】in 开始凝固,到第8min凝固结束,凝固过程持续了 8min-3min=5min: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第9min时,温度计的读数是73C,此时凝固过程已经结束,因此 物质处于固态.点睛:实验难度不大,只要抓住液体沸腾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可.-一二;二 E90801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

31、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 表、硬纸板、石棉网等:乙组装器材时,应该观察 的高度,据此在铁架台上固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时间/min01234567温度rc80848896989898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选填“已经”或“尚未”) 沸腾:实验需要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多组数据,这是为了 (填序号):发现变化规律减小实验误差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如果要对实验进行改进 以缩短实验时间,请你说出一种办法:o【答案】酒精灯外焰92已经减小

32、水的质量【解析】【分析】【详解】出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确定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再固定铁圈的高 度。(2乂2由甲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2。由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假设水已经沸腾,那么这些水的温度是均 匀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在变小,气泡的体积在不断增大,这与题中现象是 相同的,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水已经沸腾。为得出可靠的结论,要进行多次测量,故选。(5)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需要缩短,可以减小水的质量等。14.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甲乙丙(1)在图中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

33、沸腾.迅速塞上瓶 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 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 (松开/捏紧)手 指.(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 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再靠近其右端时会观 察到铝箔条(均被吸引/均被排斥/一次被吸引,另一次被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 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

34、实验法).【答案】水又开始沸腾气压减小旋紧捏紧均被吸引转换法【解析】【分析】【详解】(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 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时,液而上方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压减小: 由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此时会观察到水又开始沸腌的现象.(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实验中要通过改变瓶内气体压力的方法,改变小瓶的浮 沉,所以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为使漂浮于水而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捏紧手指,则瓶内气压增大,气体对小瓶的压力 增大,同时压力增大时,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加,小瓶自重增加,所以小瓶下沉.(3

35、)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 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时,由于带电体能 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橡胶棒与铝箔条吸引: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故答案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要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点睛: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 和容器底.要知道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为了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 提高水的初温)在沸腾前水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体枳不断增大.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

36、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光屏上呈现 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课后,小丽和小明又尝试,当他们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 方,小明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小丽小明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B.若图片中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答案】放大40

37、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图乙中物距为15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 倍焦距之间,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将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成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像,即将物距变为30cm,也就是要将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处。A.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所以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 距以内,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成虚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所以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 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小丽和小明相距2m,小丽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明肯定在凸

38、透镜的2倍焦 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而小丽的眼睛离凸 透镜距离小于1倍焦距,所以,小丽的眼睛无法看到这个实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 意:D.据C的分析,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中所示,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 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由凸透镜A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 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

39、透镜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B的焦距:在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 像,应该把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 (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 特点: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 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动,应使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 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

40、在光屏上看到 0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答案】10小于右变大幻灯机靠近C【解析】【分析】(1)要解决此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通过 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关系,求出两个凸透镜的焦距,比 较焦距大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3)当/<"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远视眼镜即为凸透镜,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 聚在视网膜上:(4)凸透镜成像属于

41、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 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 过的光少,像就暗。【详解】由图乙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 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由于2/ = 20cm则f = 10cm由甲图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 = 35cm - 5cm = 30cm物距在2/范围内,即30cm > 2fA所以凸透镜A的焦距范围为fA < 15cm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 35cm - 5cm = 30cm物距在/v&

42、lt;2/范围内,即/b < 30cm < 2/b所以凸透镜B的焦距范围为15cm < fB < 30cm故凸透镜A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2)3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原来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蜡烛右移5cm后,物距 变为25cm,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像距比原 来更大,则像将变大。由图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远视眼看物体时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上:当用远视眼镜时,会将像向凸透镜靠近,故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

43、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 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故选C。18 .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甲OcmlO 2030 40 5060 70Z.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 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在图乙中,蜡烛位于光具座20cm的刻度线处,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小 华需要将蜡烛移到 cm刻度线的位置,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在20cm的刻度线处、光屏在50cm的刻度线处的位置不变,小华将位于30cm 刻度线处的凸透镜向左或向右移动,但无论怎样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

44、像,其 原因是:当凸透镜左移时,凸透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需要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来观察所成的像:当凸透镜右移时,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会 (选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答案】10.0 10.0虚大于【解析】【分析】【详解】田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凸透镜的光心对准刻度尺的10.0cm位置,而光斑所在的位置 对准刻度尺零刻度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所以该光斑就是焦 点所在的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 = 10.0cm -0 = 10.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是20.0cm,像距是焦距的两倍,要

45、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根据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也应该是焦距的两倍,所以小华需要将蜡烛移到10.0cm刻度 线的位置,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3乂3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左移时,物距会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凸透镜右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清 晰的像像距是大于两倍焦距的,即所成的像在50.0cm刻度的右侧,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会 大于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1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明将 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点

46、燃蜡烛进行实验,依次 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16次实验中,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且随着像距的变大,所成的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明也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乙所示,M是光源S经平而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经过凸透镜的焦点F, S是光 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线岫的 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次数123456物距(cm)403530252015像距(cm)13.5141516.72030乙【答案】变大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平而镜

47、的光源作图及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法。【详解】通过实验可知,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成像会变大。由第5次数据知,“=i=20cm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3)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先经S,作镜面的垂线,再由物 和像与镜而距离相等,确定光源S的位置:由反射光线可以确定光在镜中的入射点,连接 入射点与光源S,再在线上标出指向镜而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经焦点后射 向凸透镜,其折射光线平衡于主光轴。如图。光线的综合作图,需根据光的各个规律,逐一完成。本题先根据平而成像规律完成平面镜 作图,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折射光线。20.如图,小明用一个焦距未

48、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光屏未画出),则蜡烛可能置于 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处(注:P点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或“远 离”)凸透镜,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 (填“大”或“小”),接着小明用一 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是 (“完整”或“不完整”) 的:(4)某次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换下原先的凸 透镜,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

49、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蜡烛应 (填“靠 近”或“远离”)凸透镜.【答案】11.0 a照相机 靠近 小 完整 远离【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凸透镜位于30cm处,光线会聚与41cm处,所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 焦距,六41.0cm-10.0cm=11.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物体位于 a、b、c、d四点中的a点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 屏应靠近凸透镜,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小,用一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 分,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变暗

50、;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换下原先的凸透 镜,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此时相当于物距变小根据成像原理可知像距变大 了,所以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蜡烛应远离凸透镜.五、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1)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使用的斜而的倾角较小,其目的是 (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2)小车通过48c三个位置时停表对应如图所示,全过

51、程的平均速度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以尸 m/s,小车通过8c段所用时间是s,如果记时操作不熟练,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uac偏 (填 "大"或"小”)。【来源】四川省绵阳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v =-增加0.24 0.2 2大 t【解析】【详解】 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忏3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那么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小,那么会增加测量时间,从而 减小测量时的误差;(2)3全过程通过的路程是sAC = 120cm

52、= 1.2m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VAC1.2m 八0, 上=0.24m/s5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是-=r-=2x120cm = 60cm = 0.6m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仆8 =3s ,那么通过上半段路程的速度是sAR 0.6m -,匕珀=0.2m/s3s小车在8点时的时刻是10时35分3秒,在C点时的时刻是10时35分5秒,所以小车 通过8c段所用时间是2s:6如果记时操作不熟练,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所测4C段的时间会偏小,测 量的路程大小不变,根据一汨知,所测得的平均速度成偏大。2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刚测量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1)小龙和小

53、刚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1n的路程:(2)小刚担任计时员,他用秒表测量小东跑步的时间;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东跑完40m的路程,小刚计时如图所示,则小东跑40m所用的时间为 s:(3)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是 m/s.【来源】【区级联考】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卷尺8 5【解析】(1)要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应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2)由 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O.lmin,指针在Omin和l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s 40?指针在8s,因此秒表读数为8s,(3)小明跑40m的速度:v=- = - = 5m/s.t 8s点睛:掌握秒表的度数: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闱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 两个表盘的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