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_第1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_第2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_第3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_第4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概述概述v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v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地下水的化学成份1 概述地下水是种复杂的溶液地下水是种复杂的溶液v 赋存于赋存于岩石圈岩石圈中中, ,不断与岩土发生化学反应不断与岩土发生化学反应; ;v 与与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和和生物圈生物圈进行水量和化学成分的交换。进行水量和化学成分的交换。v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面貌。的影响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面貌。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地理、地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地理、地质、人类活动)质、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某区地下水的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某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化学面貌, ,反映该区地下

2、水的历史演变。反映该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v 研究特征:不能从纯化学角度研究特征:不能从纯化学角度, ,孤立、静止地研究地下孤立、静止地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 ,必须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必须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角度的角度, ,去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与规律。因去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与规律。因为为地下水水质的演变具有时间上继承的特点:地下水水质的演变具有时间上继承的特点: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与与地质发展历史地质发展历史给予地下水的化学面貌以给予地下水的化学面貌以深刻影响。深刻影响。v地下水化学成分对于用于各种地下水利用地下水化学成分对于用于各种地下水

3、利用目的,水质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水质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饮用水水质评价饮用水水质评价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农业用水水质评价农业用水水质评价 工程建设项目用水水质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用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水温、颜色、透明度、味道、气味、比颜色、透明度、味道、气味、比重重、放射性、导电性放射性、导电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存在的环境条件。存在的环境条件。一、地下水的温度一、地下水的温度 水温变化范围水温变化范围-5以下以下100以上。在寒带和多年积雪地带,浅层的以上。在寒带和多年积

4、雪地带,浅层的地下水温可低达地下水温可低达-5以下;在温带和亚热带的平原、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的年以下;在温带和亚热带的平原、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的年平均温度一般接近于当地年平均气温;在火山活动地区及地壳深处,地下水的平均温度一般接近于当地年平均气温;在火山活动地区及地壳深处,地下水的温度很高,可超过温度很高,可超过100。如我国广东丰良地区在地下。如我国广东丰良地区在地下800m深处,打出了深处,打出了103.5的热水。的热水。 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当地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当地气温、气温、地温地温变化的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地温影响,尤其是地温 。要研究地下水的温度,首先要研究地温的变化规律。要研究地下水的

5、温度,首先要研究地温的变化规律。 地壳表层有两个热能来源地壳表层有两个热能来源: :v 太阳的辐射;太阳的辐射;v 地球内部的热流地球内部的热流。根据受热源影响的情况根据受热源影响的情况, ,地壳表层温度可分三带:地壳表层温度可分三带:v 变温带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温度变化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温度变化带。v 常温带常温带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常温带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常温带v 增温带增温带常温带以下常温带以下, ,地温受地球内热影响带地温受地球内热影响带 v处于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处于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v由于由于太阳辐射能的周期变化太阳辐射能的

6、周期变化, ,本带呈现本带呈现地温的地温的昼夜变化昼夜变化和和季节变化季节变化。v地温昼夜变化地温昼夜变化影响地表以下影响地表以下1-2m1-2m深深。年变化。年变化影响影响深度一般为深度一般为15-30m15-30m。变温带特征:变温带特征:v 处于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地带。地温的年变化幅度处于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地带。地温的年变化幅度0.10.1的的地带。地带。 v 地温一般比当地年平均气温地温一般比当地年平均气温高出高出1 1一一22,可将当地的多年平均气温,可将当地的多年平均气温作为常温带地温。作为常温带地温。增温带:增温带:v 常温带以下常温带以下, ,地温受地球内热影响,随

7、深度加大而有规律地升高地温受地球内热影响,随深度加大而有规律地升高增温带。增温带。 深度每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增加的值称地热增温率温度增加的值称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地温梯度,单位:单位:/100m),),温度每增加一度深度增加的值称温度每增加一度深度增加的值称地热增温级。地热增温级。 各地增温级不同,各地增温级不同, 华北:华北:33-43m;北方山区:;北方山区:50m;古老结晶岩区:;古老结晶岩区:1000m;近火山区:近火山区:1m;一般山区:;一般山区:33m,由于变化不大,故地下水,由于变化不大,故地下水“冬冬暖夏凉暖夏凉”。常温、增温带的特征:常温、增温带的特征:地下水地

8、下水的温度受其赋存与循环所处的的温度受其赋存与循环所处的地温地温控制:控制:v 变温带变温带中浅埋地下水显示中浅埋地下水显示微小的水温季节变化微小的水温季节变化。v 常温带常温带地下水温与地下水温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当地年平均气温很接近。很接近。( (地温年变化幅度小于地温年变化幅度小于0.10.1) )v 增温带增温带地下水随其赋存与循环深度的加大而地下水随其赋存与循环深度的加大而提高提高, ,成为热水甚至蒸汽。成为热水甚至蒸汽。v 利用年平均气温利用年平均气温t t、年常温带深度、年常温带深度h h、地温梯度、地温梯度r r,可计算某一深度,可计算某一深度H H的的地下水水温地下水水温T T。

9、 T=T=t+(H-h)rt+(H-h)r 同样,利用地下水水温,可以推算地下水的大致同样,利用地下水水温,可以推算地下水的大致循环深度循环深度H(P54公公式)。式)。地下水温度的分类地下水温度的分类水温水温()00-2020-4242-100100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过冷水过冷水冷水冷水温水温水热水热水过热水过热水 地下水的温度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影响。水温增高,化学地下水的温度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影响。水温增高,化学反应速度和溶解度也增高。如水温增高反应速度和溶解度也增高。如水温增高10时,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时,水分子的扩散速度约增加约增加2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化学反应速度增加2

10、3倍。一般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倍。一般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冷水适合于作冷却机器和空调降温的水源,而热水是廉价的能源,冷水适合于作冷却机器和空调降温的水源,而热水是廉价的能源,可用以取暖、发电和医疗。可用以取暖、发电和医疗。 一般地下水都是无色、无味、无气味、透明、含盐量低的液体,当含有过量一般地下水都是无色、无味、无气味、透明、含盐量低的液体,当含有过量的某些离子成分或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时,就会出现各种颜色和气味的某些离子成分或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时,就会出现各种颜色和气味 。如:。如:二、颜色、气味二、颜色、气味水中含有成分水中含有成分呈现色泽呈现色泽气味气味

11、H2S翠绿色翠绿色臭鸡蛋气味臭鸡蛋气味含低铁含低铁Fe2+浅绿灰色浅绿灰色铁腥味铁腥味含高铁含高铁Fe3+黄褐色或锈色黄褐色或锈色铁腥味铁腥味硫细菌硫细菌红色红色锰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暗红色暗红色腐植酸腐植酸暗或黑黄色带荧光暗或黑黄色带荧光鱼腥味鱼腥味粘土粘土无荧光的淡黄色无荧光的淡黄色悬浮物悬浮物悬浮物本身的颜色悬浮物本身的颜色“气味气味”的强弱与温的强弱与温度有关,鉴别气味时,度有关,鉴别气味时,一般将水加热至一般将水加热至40,这时气味最为显著。这时气味最为显著。低温时气味不易嗅别低温时气味不易嗅别 纯水是淡而无味的,水味来源于其中的盐分及气体:纯水是淡而无味的,水味来源于其中的盐分及气体

12、:v 如地下水中含有重碳酸钙、重碳酸镁及碳酸时,水味便爽快、适口,如地下水中含有重碳酸钙、重碳酸镁及碳酸时,水味便爽快、适口,人们称这种水为人们称这种水为“甜水甜水”v 如含氯化物会使水发如含氯化物会使水发咸味咸味v 含硫酸钠、硫酸镁使水含硫酸钠、硫酸镁使水变苦变苦,而且常引起饮用者呕吐、腹痛和腹泻,而且常引起饮用者呕吐、腹痛和腹泻v 含盐分过多时水味含盐分过多时水味发涩发涩 v H2S与碳酸气同时存在有与碳酸气同时存在有酸味酸味,有机质有,有机质有甜味甜味,但不适饮用。,但不适饮用。三、味道三、味道 v常见的地下水一般是透明的常见的地下水一般是透明的v透明度取决于透明度取决于:固体与胶体悬浮

13、物的含量。固体与胶体悬浮物的含量。v按透明度地下水分:按透明度地下水分:三、透明度三、透明度 地下水竟呈现出黄色,里面的杂质清晰可见地下水竟呈现出黄色,里面的杂质清晰可见 河南沈邱黄孟营村,所有的地下水都被污染了,导致了肿瘤的高发 v 地下水的导电性取决于水中所含电解质的数量和性质,即取决于各种地下水的导电性取决于水中所含电解质的数量和性质,即取决于各种离子的含量和离子价,离子价越高,导电性越强。离子的含量和离子价,离子价越高,导电性越强。 根据地下水的导电性,可以区分根据地下水的导电性,可以区分含水层含水层和和隔水层隔水层、矿水矿水和和淡水淡水,也,也可根据导电性圈定富水地带,寻找可根据导电

14、性圈定富水地带,寻找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则水的导电性就越强。则水的导电性就越强地下水的导电性为水源勘察时候用电测创造了条件。地下水的导电性为水源勘察时候用电测创造了条件。四、导电性四、导电性 v地下水的比重近于近于1:取决于水中所含盐分的多少。当水中溶水中所含盐分的多少。当水中溶解了较多的盐分时,比重可达解了较多的盐分时,比重可达1.21.3。v 放射性取决于其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地下水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都具有放放射性取决于其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地下水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都具有放射性,但其含量一般极微,循环于放射性矿床的地下水其放射性相应增强。射性,但其含量一般极微,循环于放射性矿床的地下

15、水其放射性相应增强。(U 、Th、 Ra、 Rn)。)。 地下水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地下水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g/L)分为强放射性水、中等放射性水和弱)分为强放射性水、中等放射性水和弱放射性水。放射性水。 以镭为例:以镭为例:五、五、放射性弱弱中等中等强强10-10g/L10-9g/L主要内容主要内容v主要气体成分主要气体成分v主要离子成分主要离子成分v其他成分其他成分v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v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O2、N2、CO2、H2S、CH4、H2、碳氢化合物及少量的惰性气体、碳氢化合物及

16、少量的惰性气体(例如氡等)。(例如氡等)。 通常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中气体含量只有地下水中气体含量只有mg/Lmg/L。v研究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的意义:研究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的意义: 气体成分气体成分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水中有些气体水中有些气体会增加水溶解盐类的能力,促会增加水溶解盐类的能力,促进某些化学反应。进某些化学反应。一、氧(一、氧(O O2 2)1、氧的溶解度、氧的溶解度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溶解氧”,氧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氧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溶解溶解量与水的矿化度、埋藏条件、温度、大气压力、空气氧的分压力量与水

17、的矿化度、埋藏条件、温度、大气压力、空气氧的分压力有有关。关。 矿化度升高,溶解量降低;埋藏深度增加,溶解量减少;温度矿化度升高,溶解量降低;埋藏深度增加,溶解量减少;温度升高,溶解量降低;大气压升高,溶解量增加。升高,溶解量降低;大气压升高,溶解量增加。2、含量分布特征、含量分布特征 (1 1)地下水中溶解的)地下水中溶解的O O2 2含量,一般在含量,一般在0-15mg/l0-15mg/l; (2 2)地下水中的)地下水中的O O2 2随深度增加而减少;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3 3)缺氧环境各地深度不一,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与大)缺氧环境各地深度不一,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与大气的隔离度。气的隔离度

18、。 3、氧的来源、氧的来源 (1)地下水中的地下水中的氧气氧气和和氮气氮气主要主要来源于大气来源于大气。它随大气。它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故以入渗补给为主、故以入渗补给为主、与大气圈与大气圈关系密切的地下水中含关系密切的地下水中含0 02 2 、N N2 2 较多较多 (2 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光合作用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光合作用把COCO2 2转变为转变为O O2 2: (3 3)放射性作用使水或水中有机物质分解而释出氧。)放射性作用使水或水中有机物质分解而释出氧。 v 4、氧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氧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1 1)O2O2决定地

19、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溶解氧含量愈决定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溶解氧含量愈多多, ,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氧化环境氧化环境)愈)愈有有利于氧化作用利于氧化作用进行。从而影响水中元素的迁移。进行。从而影响水中元素的迁移。 如在含氧多的地下水中,如在含氧多的地下水中,FeFe形成高价化合物而从水形成高价化合物而从水中沉淀;反之,地下水中含中沉淀;反之,地下水中含O2O2少,形成低价态化合物少,形成低价态化合物而易于在水中迁移。而易于在水中迁移。 (2 2)对金属材料具有侵蚀作用。如自来水管的锈蚀。)对金属材料具有侵蚀作用。如自来水管的锈蚀。 (3 3)影响水生动植

20、物的生存。)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v 1、来源、来源 (1)主要来自大气,)主要来自大气,N2占大气的占大气的78%。 (2)在封闭缺氧的地质构造,由于去硝化作用将)在封闭缺氧的地质构造,由于去硝化作用将NO3-和和NO2-转为转为N2。 2、分布特征、分布特征 (1)由于)由于N2的化学性质不及氧活泼,它的分布随深度的减少,不的化学性质不及氧活泼,它的分布随深度的减少,不及及O2明显。明显。 (2)起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水,若地下水中)起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水,若地下水中(Ar+Kr+Xe)/N2比值比值为为0.0118,则表明水中,则表明水中N起源于大气,若起源于大气,若(Ar+Kr+Xe)

21、/ N20.0118,则表明水中含生物起源或变质起源的则表明水中含生物起源或变质起源的N。 (3)N2单独存在时,通常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单独存在时,通常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境。1、分布特征、分布特征 (1)一般地下水中含量很少,多在)一般地下水中含量很少,多在1mg/L以下。以下。 (2)在油田地下水及现代火山活动区地下水中,)在油田地下水及现代火山活动区地下水中,H2S含量较高,可达几百含量较高,可达几百mg/L几十几十g/L,H2S的存在说明地的存在说明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下水处于还原环境。 2、来源、来源 (1)有机物来源:含硫蛋白质的分解,经常出现在)有机

22、物来源:含硫蛋白质的分解,经常出现在生物残骸腐烂的地方。生物残骸腐烂的地方。 (2)无机来源:缺氧条件下,脱硫酸作用使硫酸盐)无机来源:缺氧条件下,脱硫酸作用使硫酸盐还原分解而产生还原分解而产生H2S;火山喷发气体的析出。;火山喷发气体的析出。 3、与人体健康关系、与人体健康关系 H2S2mg/L以上的地下水,称为以上的地下水,称为H2S矿水,矿水,H2S矿水矿水可治疗可治疗多种外伤及皮肤病多种外伤及皮肤病。三、硫化氢(三、硫化氢(H2S)四、二氧化碳(四、二氧化碳(CO2)1、基本概念A)游离CO2 溶解于水中的CO2统称为游离CO2B)平衡CO2322HCOHOHCO与HCO3-相平衡的C

23、O2,称为平衡CO2C)侵蚀性CO2232232CaHCOOHCOCaCO当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多余部分的CO2对碳酸和金属构件等具有侵蚀性,这部分CO2,即为“侵蚀性CO2”2.2.来源:来源:v 空气中的空气中的CO2CO2。 空气中的CO2按体积只占0.3%,可造成水中0.5mg/L的CO2v 地下水中的地下水中的C0C02 2主要来源于土壤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残骸的发酵作用与(有机质残骸的发酵作用与植物的呼吸作用使土壤中源源不断产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使土壤中源源不断产生C0C02 2并溶入流经土壤并溶入流经土壤的地下水中)。的地下水中)。 如在地下6米深的空气中含7

24、%的CO2,比地面空气中的含量增加很多倍,从而土壤上CO2成为浅部地下水中CO2的主要来源。四、二氧化碳(四、二氧化碳(CO2)2.2.来源:来源:v 含碳酸盐类岩石含碳酸盐类岩石, ,在深部高温下可变质生成在深部高温下可变质生成C0C02 2。v 煤、石油、天然气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燃料, ,使大气中产生的使大气中产生的C0C02 2明显增加。明显增加。v 幔源碳逸出幔源碳逸出 地幔中含丰富的CO2和CH4等气体,它们可沿切穿地幔的大型断裂构造进入地壳浅部的地下水,其中CH4等碳氢化合物在上升过程中被氧化成CO2四、二氧化碳(四、二氧化碳(CO2) 270032400300COMgOMgCO

25、COCaOCaCOCC3、分布特征、分布特征 (1)一般地下水中游离)一般地下水中游离CO2为为15-40mg/L,很少超过,很少超过 150mg/L。 (2)矿泉水中)矿泉水中CO2含量很高,几百含量很高,几百mg/L至几十至几十 g/L。 如:江西寻乌温泉如:江西寻乌温泉CO2 =1193mg/L。 (3)现代火山活动区,地下水中)现代火山活动区,地下水中CO2 =500-10000mg/L。 4、碳酸水的利用、碳酸水的利用 (1)天然饮料矿泉水:水中)天然饮料矿泉水:水中CO2大于大于250mg/L。 (2)碳酸泉:水中)碳酸泉:水中CO2大于大于750mg/L。 (3)碳酸饮料具有良好的医疗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