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脑干(研究生)_第1页
系统解剖学:脑干(研究生)_第2页
系统解剖学:脑干(研究生)_第3页
系统解剖学:脑干(研究生)_第4页
系统解剖学:脑干(研究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概述、脑干外形及其内构脑概述、脑干外形及其内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脑概述脑概述位于颅腔内,向下经枕骨大孔与脊髓相续位于颅腔内,向下经枕骨大孔与脊髓相续前脑中脑菱脑脊髓端脑视泡间脑脑桥延髓丘脑下丘脑垂体小脑脊髓大脑半球中脑脊髓菱脑25 天40 天前脑中脑菱脑脊髓端脑视泡间脑脑桥延髓丘脑下丘脑垂体小脑脊髓大脑半球中脑脊髓菱脑25 天40 天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6 6个部分个部分端脑间脑中脑延髓前脑小脑脑桥脑干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在脑的各部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脑室系统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在脑的各部内部形成

2、一个连续的脑室系统侧脑室侧脑室(端脑)(端脑)第三脑室第三脑室(间脑)(间脑)中脑水管中脑水管(中脑)(中脑)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菱脑)(菱脑)中央管中央管(延髓)(延髓)中央管中央管(脊髓)(脊髓)脑干脑干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中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脊髓间脑中脑水管第4脑室中央管脑干外形脑干外形1.1.延髓延髓 腹侧观腹侧观中脑中脑中脑脑桥脑桥延髓延髓小脑小脑延髓脑桥沟延髓脑桥沟锥锥体体橄橄榄榄锥体交叉锥体交叉前正中裂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前外侧沟椎体:是椎体束集中膨大 形成椎体交叉:椎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橄榄深面有下橄榄核延髓延髓 背侧观背侧观小脑中脑中脑脑桥脑

3、桥延髓延髓薄薄束束结结节节楔楔束束结结节节髓纹髓纹脑桥脑桥小脑下脚小脑下脚小脑小脑中脚中脚2.2.脑桥脑桥 腹侧观腹侧观中脑中脑延髓延髓小脑小脑基底部基底部基底沟基底沟小脑中脚小脑中脚脑桥小脑三角脑桥小脑三角 背侧观背侧观小脑中脑中脑延髓延髓小脑小脑上脚上脚上髓帆上髓帆3.3.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脑桥延髓小脑中央管中脑水管底菱形窝前部:前部:小脑上脚和上髓帆小脑上脚和上髓帆顶后部:后部: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和下髓帆和下髓帆顶第第4 4脑室正中孔脑室正中孔第第4 4脑室脉络组织脑室脉络组织室管膜上皮细胞脉络组织血管CSF第第4 4脑室外侧孔脑室外侧孔菱形窝小脑小脑髓纹脑桥延髓正中沟正中沟

4、中脑中脑脊髓界沟界沟内内侧侧隆隆起起前前庭庭区区前庭区 前庭神经核听结节 蜗神经核面神经丘 展神经核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听结节听结节面神经丘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迷走神经三角角4. 4. 中脑中脑 腹侧观腹侧观脑桥脑桥大脑脚大脑脚大脑脚大脑脚视束视束背侧观背侧观小脑中脑脑桥延髓上丘下丘下丘臂上丘臂中脑四叠体脊髓脊髓延髓延髓(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延髓( (橄榄中部橄榄中部) )脑桥脑桥中脑下丘中脑下丘中脑上丘中脑上丘脑脑 干干 内内 构构1.1. 脑干的灰质不像脊髓那样是一个连续脑干的灰质不像脊髓那样是一个连续的灰质柱,而是功能

5、相同的神经元胞的灰质柱,而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状或柱状的彼此独立的各体聚集成团状或柱状的彼此独立的各种神经核。种神经核。 2.2. 在延髓的下部,除中央管逐渐移向背在延髓的下部,除中央管逐渐移向背侧外,其余结构的配布与脊髓相似。侧外,其余结构的配布与脊髓相似。但在延髓上部和脑桥,中央管向背面但在延髓上部和脑桥,中央管向背面敞开形成菱形窝,与小脑共同围成第敞开形成菱形窝,与小脑共同围成第四脑室;原先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四脑室;原先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由后部向两侧展开,构成菱形窝表质由后部向两侧展开,构成菱形窝表面的第四脑室底灰质,白质则移至脑面的第四脑室底灰质,白质则移至脑干的腹外侧

6、部。干的腹外侧部。(一)、脑干内构的特点(一)、脑干内构的特点3. 3. 脑干灰质内的核团除含有与脑神经直接联系的脑干灰质内的核团除含有与脑神经直接联系的脑神经脑神经核核外,由于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以及脑干与小外,由于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以及脑干与小脑之间联系的纤维束,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则在脑脑之间联系的纤维束,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则在脑干内中继,所以又出现了许多与这些纤维束相联系的干内中继,所以又出现了许多与这些纤维束相联系的中继核中继核。4. 4. 网状结构范围较脊髓明显扩大,结构和功能也更为复网状结构范围较脊髓明显扩大,结构和功能也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及生命中枢。

7、杂,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及生命中枢。 ( (一一) )直接与第直接与第对脑神经相连的脑神对脑神经相连的脑神经核及其他非脑神经核经核及其他非脑神经核( (如薄、楔束核、如薄、楔束核、下橄榄核、黑质、红核等下橄榄核、黑质、红核等) )( (二二) )上、下行的纤维束上、下行的纤维束( (如脊髓丘脑束、如脊髓丘脑束、 内侧纵束、锥体束等内侧纵束、锥体束等) )( (三三) )网状结构发达网状结构发达 脑干内构脑干内构1.1.延髓:延髓:延髓下部的内部结延髓下部的内部结构与脊髓相似,但向上逐构与脊髓相似,但向上逐渐复杂,其复杂的主要表渐复杂,其复杂的主要表现为:现为:(1)(1)出现两个交叉,即锥

8、体交出现两个交叉,即锥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它们叉和内侧丘系交叉,它们把延髓下部灰质的前、后把延髓下部灰质的前、后角分成了几段。角分成了几段。(二)、脑干内构简介(二)、脑干内构简介(2)(2)随着薄、楔束的终止和内侧丘系交叉的形成,后索变得已不随着薄、楔束的终止和内侧丘系交叉的形成,后索变得已不复存在,于是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复存在,于是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 (3) (3)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后,中央管周围的灰质铺贴于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后,中央管周围的灰质铺贴于室底成为室底灰质,并形成脑神经核团。室底成为室底灰质,并形成脑神经核团。 (4)(4)下橄榄核的出现和小脑下脚的形成。下橄榄核

9、的出现和小脑下脚的形成。 因此,延髓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在通过锥体交叉、内侧丘因此,延髓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在通过锥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和橄榄上部四个水平横断切面上加以系交叉、橄榄中部和橄榄上部四个水平横断切面上加以识别识别。 横切面上分为两个部分,横切面上分为两个部分,腹侧部腹侧部较大,称脑桥较大,称脑桥基底部基底部,在种系发生上,在种系发生上较新,是大脑和小脑建立联系后出现较新,是大脑和小脑建立联系后出现的,只见于哺乳类动物,人类这部分的,只见于哺乳类动物,人类这部分比较发达;比较发达;背侧部较小的部分称背侧部较小的部分称被盖被盖部部,是延髓背侧部的直接延续,在种,是延髓背侧部的直接延续

10、,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系发生上比较古老。 被盖部和基底部被盖部和基底部以横行纤维斜方体前缘为界以横行纤维斜方体前缘为界。 脑桥被盖部除自延髓上行的纤维脑桥被盖部除自延髓上行的纤维束外,主要含束外,主要含包括包括对脑神经对脑神经的有关核团,以及与这些核团相连续的有关核团,以及与这些核团相连续的纤维束和神经根。的纤维束和神经根。 被盖部的纤维大多为过路纤维。被盖部的纤维大多为过路纤维。2. 2. 脑桥脑桥斜方体斜方体 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上方与中脑的大脑:上方与中脑的大脑脚相连,下方续于延髓锥体,主要脚相连,下方续于延髓锥体,主要含纵、横两个系统的纤维,以及散含纵、横两个系统的纤维,以及散在于

11、这些纤维间的许多大小不等的在于这些纤维间的许多大小不等的核团称核团称脑桥核脑桥核。 纵行纤维:锥体束纵行纤维:锥体束( (后述后述) )、皮、皮质脑桥束质脑桥束( (包括额、顶、枕、颞桥束包括额、顶、枕、颞桥束) )止于脑桥核。止于脑桥核。 横行纤维:是由脑桥发出的纤横行纤维:是由脑桥发出的纤维,称脑桥小脑束,组成小脑中脚,维,称脑桥小脑束,组成小脑中脚,横行至对侧入小脑止于小脑半球新横行至对侧入小脑止于小脑半球新皮质。皮质。 因此,脑桥基底部实为大脑皮因此,脑桥基底部实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通路上的一个中继站。质和小脑皮质通路上的一个中继站。 横切面上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分:横切面上由后向前可分

12、为四部分: 顶盖顶盖:包括上、下丘:包括上、下丘 被盖被盖:是脑桥被盖部的延续,包含:是脑桥被盖部的延续,包含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 黑质黑质:在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在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 大脑脚底大脑脚底:是脑桥基底部的延续:是脑桥基底部的延续 3. 3. 中脑中脑脑神经及其所含的纤维成分脑神经及其所含的纤维成分嗅神经嗅神经视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展神经面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舌下神经1.1.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2.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3.

13、3.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4.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5.5.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觉纤维6.6.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7.7.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三)、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三)、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 由于中央管的敞开,脊髓灰质内由于中央管的敞开,脊髓灰质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躯体运动核、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的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的腹腹( (前前) )背背( (后后) )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室底灰质内则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室底灰质内则变成了由中线向两侧的内、外关系。变成了由中线向两侧的内、外关系。 由于鳃弓演化及头

14、面部特殊感由于鳃弓演化及头面部特殊感觉器的出现觉器的出现( (味觉、位听觉味觉、位听觉) ),在脑,在脑干内出现了与这些结构有关的核团。干内出现了与这些结构有关的核团。因此,脑神经核按性质可分为七种。因此,脑神经核按性质可分为七种。 1 1. .一般躯体运动性核一般躯体运动性核( (柱柱) ):支配舌肌、:支配舌肌、眼球外肌。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核、眼球外肌。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 2. 2.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柱):支配由鳃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咽喉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咽喉肌

15、等。自上而下依次为三叉神经运动核、肌等。自上而下依次为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 3. 3.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一般内脏运动性核( (柱柱) ):支配头、支配头、颈、胸、腹部平滑肌、心肌和腺体。颈、胸、腹部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自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核、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核、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核)感核) 4.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一般内脏感觉性核( (柱柱) ):接受心血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传入传入) )。只有。只有一对,即孤束核下部。一对,

16、即孤束核下部。 5.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特殊内脏感觉性核( (柱柱) ):接受味觉接受味觉纤维纤维( (传入传入) )。即孤束核头部。即孤束核头部。 6.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一般躯体感觉性核( (柱柱) ):接受头面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的感觉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的感觉纤维纤维( (传入传入) )。据其位置可分为三叉神经。据其位置可分为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束核。束核。 7.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特殊躯体感觉性核( (柱柱) ):接受内耳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传入传入) )。包括前

17、庭。包括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神经核和蜗神经核。 但一般内脏感觉与特殊内脏感觉但一般内脏感觉与特殊内脏感觉( (味味觉觉) )的传入纤维均止于孤束核,故脑干内的传入纤维均止于孤束核,故脑干内实际上只有六种不同性质的机能核柱。实际上只有六种不同性质的机能核柱。 1.1.在第四脑室室底灰质中,运动性在第四脑室室底灰质中,运动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感觉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感觉性神经核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外侧。柱位于界沟外侧。 2.2.由中线向两侧依次为一般躯体运由中线向两侧依次为一般躯体运动核柱、一般内脏运动核柱、一般和特动核柱、一般内脏运动核柱、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柱和特殊躯体感觉核柱。殊内脏感

18、觉核柱和特殊躯体感觉核柱。 3.3.特殊内脏运动核柱和一般躯体感特殊内脏运动核柱和一般躯体感觉核柱则位于室底灰质(或中央灰质)觉核柱则位于室底灰质(或中央灰质)的腹外侧,网状结构内。的腹外侧,网状结构内。 (1)(1)位置:在中脑上丘阶段,导水管周位置:在中脑上丘阶段,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部。围灰质的腹侧部。 (2)(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在大脑脚内侧在大脑脚内侧出脑,构成第出脑,构成第对脑神经(动眼神经)的对脑神经(动眼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除上斜肌、外直肌以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除上斜肌、外直肌以外的眼外肌和提上睑肌。接受双侧皮质核外的眼外肌和提上睑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

19、纤维,束的纤维, (3)(3)损伤表现:眼外斜视、上睑下垂。损伤表现: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1)1)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核1. 一般躯体运动核柱一般躯体运动核柱2)2)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核 (1)(1)位置:在中脑下丘脑阶段,导位置:在中脑下丘脑阶段,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部。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部。 (2)(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围绕中央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围绕中央灰质行向背侧于前髓帆中左右交叉,灰质行向背侧于前髓帆中左右交叉,出脑构成出脑构成对脑神经(滑车神经),对脑神经(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支配上斜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维。 (3)(3)损伤表现

20、:单纯损伤不明显。损伤表现:单纯损伤不明显。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核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核3)3)展神经核展神经核 (1)(1)位置: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深面。位置: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深面。 (2)(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构成纤维联系:发出轴突构成对脑神对脑神经(展神经),在锥体外侧和脑桥下缘之经(展神经),在锥体外侧和脑桥下缘之间出脑,支配外直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间出脑,支配外直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的纤维。 (3)(3)损伤表现:外展神经受损,外直肌损伤表现:外展神经受损,外直肌瘫痪,伤侧眼球不能外展,由于内直肌失瘫痪,伤侧眼球不能外展,由于内直肌失去了拮抗,于是眼内斜视去了拮抗,于是眼内

21、斜视展神经核展神经核展神经核展神经核 4) 4)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1)(1)位置:中线两侧,舌下神经三角深位置:中线两侧,舌下神经三角深面。面。 (2)(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沿内侧丘系的纤维联系:发出轴突沿内侧丘系的外侧前行于橄榄和锥体之间出脑,支配舌外侧前行于橄榄和锥体之间出脑,支配舌内、外肌内、外肌. .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控制。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控制。 (3)(3)损伤表现:舌下神经损伤损伤表现:舌下神经损伤( (包括舌下包括舌下神经核神经核) )伤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伤伤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伤侧。侧。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1)1)三叉神经

22、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1)(1)位置: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位置: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脑桥被盖的背外侧,网状结的腹外侧,脑桥被盖的背外侧,网状结构内。构内。 (2)(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向腹外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向腹外侧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侧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咬、颞、翼内、咬、颞、翼内、外肌外肌) )、二腹肌前腹、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腭帆张肌和鼓膜张肌。接下颌舌骨肌、腭帆张肌和鼓膜张肌。接受来自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受来自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2. 特殊内脏运动核柱特殊内脏运动核柱 2) 2)面神经核面神经核 (1)(1

23、)位置: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位置: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网状结构内。网状结构内。 (2)(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发出轴突参与构成面神经。此核发发出轴突参与构成面神经。此核发出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根,先向背内绕过展神经核出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根,先向背内绕过展神经核( (构构成面神经内成面神经内膝膝) )再沿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支配表情肌、再沿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支配表情肌、颈阔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颈阔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接受的纤维:一般以眼裂为界。支配眼裂以上的接受的纤维:一般以眼裂为界。支配眼裂以上的面上部肌的细胞群,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

24、而支配面上部肌的细胞群,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而支配眼裂以下的面下部肌的细胞群,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眼裂以下的面下部肌的细胞群,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因此,当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只有对侧眼裂以控制。因此,当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只有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这可与面神经周围性损伤表现不同下的表情肌瘫痪,这可与面神经周围性损伤表现不同(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同侧面肌全瘫,额肌麻庳造成患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同侧面肌全瘫,额肌麻庳造成患者不能皱眉者不能皱眉)面神经核面神经核。 3)3)疑核疑核 1)1)位置: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位置: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内,纵贯延髓的全背外侧的网状结构内,纵贯延

25、髓的全长。长。 2)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分别参与纤维联系:发出轴突分别参与构成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颅构成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颅根。根。 疑核疑核 舌咽神经支配茎突咽肌、软舌咽神经支配茎突咽肌、软 腭腭(除腭帆张肌以外除腭帆张肌以外)。 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食管上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部的骨骼肌。 副神经颅根加入副神经颅根加入支配咽喉部肌。支配咽喉部肌。 接受纤维:双侧皮质核束纤维。接受纤维:双侧皮质核束纤维。4)4)副神经核副神经核 (1)(1)位置:包括两部分:延髓部较位置:包括两部分:延髓部较小,实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小,实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

26、核的下方,延伸至上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5-6个颈髓节段。个颈髓节段。 (2)(2)纤维联系:其延髓部发出纤维纤维联系: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和斜方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 副神经核副神经核 1)1)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核 (1)(1)位置:中脑上丘高度,动眼神经位置:中脑上丘高度,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核的背内侧。 (2)(2)纤维联系:发出纤维加入纤维联系:发出纤维加入动

27、眼神动眼神经经构成副交感节前纤维构成副交感节前纤维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接受纤维:顶盖前区来的纤维接受纤维:顶盖前区来的纤维( (双双侧侧) ),完成瞳孔对光反射。,完成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双侧:光照一侧瞳孔,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称直接对光瞳孔缩小称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称直接对光反射,另一侧称间接对光反射。光射刺激反射,另一侧称间接对光反射。光射刺激一侧一侧视网膜视网膜视神经通过视交叉视神经通过视交叉视束视束上丘臂上丘臂双双侧顶盖前区侧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双侧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睫状神

28、经节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核3. 3. 一般内脏运动核柱一般内脏运动核柱2)2)上泌涎核上泌涎核 (1)(1)位置:位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的位置:位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的外侧部。外侧部。 (2)(2)纤维联系: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纤维联系: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岩大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泪腺、鼻、泪腺、鼻、腭粘膜的腺体;腭粘膜的腺体;鼓索鼓索舌神经舌神经下下颌下神经节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下行纤维下行纤维( (同迷走背同迷走背核核) );有关感觉性核团,如孤束核、三有关感觉性核团,如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29、的纤维是泪腺分泌和泌涎叉神经脊束核的纤维是泪腺分泌和泌涎反射弧的一部分反射弧的一部分( (眼吹进沙子会引起泪腺眼吹进沙子会引起泪腺分泌分泌) )。上泌涎核上泌涎核3)3)下泌涎核下泌涎核 (1)(1)位置:位于延髓橄榄上部,散在于位置:位于延髓橄榄上部,散在于延髓网状结构内。延髓网状结构内。 (2)(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发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发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岩小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耳神经节腮腺分泌。腮腺分泌。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下行纤维,同迷走背核。下行纤维,同迷走背核。 有关感觉核来的纤维有关感觉核来的纤维完成有关反射。完成有关反射。下泌涎核下泌涎核4)4)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背核

30、 (1)(1)位置:位于延髓内侧丘系交叉至橄位置:位于延髓内侧丘系交叉至橄榄中部平面,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榄中部平面,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核的背外侧。经核的背外侧。 (2)(2)纤维联系:发出纤维参与构成纤维联系:发出纤维参与构成神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在下橄榄核的背侧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在下橄榄核的背侧出脑,控制颈、胸、腹腔大部分脏器,但出脑,控制颈、胸、腹腔大部分脏器,但要经器官旁神经节或器官内神经节换元后要经器官旁神经节或器官内神经节换元后纤维才到达效应器纤维才到达效应器(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器官和盆腔脏器由盆内脏神经支配官和盆腔脏器由盆内脏神经支配) )

31、。调节心。调节心率、呼吸及消化道平滑肌张力和腺体分泌。率、呼吸及消化道平滑肌张力和腺体分泌。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下行纤维下行纤维( (包括额叶、下丘脑、包括额叶、下丘脑、网状结构等来的纤维网状结构等来的纤维) )。有关感觉核团来的纤维,有关感觉核团来的纤维,如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前庭神经内侧核,完如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前庭神经内侧核,完成相应的反射,如当前庭器官受到强烈刺激时,可成相应的反射,如当前庭器官受到强烈刺激时,可引起呕吐反射。引起呕吐反射。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孤束核 (1)(1)位置:延髓内,界沟外侧,位置:延髓内,界沟外侧,迷走神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经背核的腹外

32、侧 。该核上端达脑桥下部,。该核上端达脑桥下部,下端达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下端达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2)(2)性质:上部接收特殊内脏感觉性质:上部接收特殊内脏感觉( (味味觉觉) ),中、下部接收一般内脏感觉。,中、下部接收一般内脏感觉。 (3)(3)纤维联系:接受纤维联系:接受、三对脑三对脑神经的味觉和一般内脏感觉。神经的味觉和一般内脏感觉。4. 4. 内脏感觉核柱内脏感觉核柱( (包括特殊内脏感觉和一般内脏感觉包括特殊内脏感觉和一般内脏感觉) )孤束核孤束核 这些神经节的中枢突入脑后,在这些神经节的中枢突入脑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外侧形成圆柱形的神迷走神经背核的外侧形成圆柱形的神经束称孤束,

33、以后再止于包围它的周经束称孤束,以后再止于包围它的周围的孤束核。围的孤束核。 发出纤维:发出纤维:一部分上行至间脑一部分上行至间脑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额叶岛盖部和岛叶的皮额叶岛盖部和岛叶的皮质质) );另一部分纤维到脑干和脊髓的另一部分纤维到脑干和脊髓的运动核完成内脏反射活动;运动核完成内脏反射活动;还有一还有一部分到网状结构参与呼吸、循环、呕部分到网状结构参与呼吸、循环、呕吐等众多的内脏反射活动。吐等众多的内脏反射活动。 包括包括: :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5. 5. 一般躯体感觉核柱一般躯体感觉核柱 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

34、神经脑桥核( (又称感觉主核又称感觉主核) ),为三叉神经感觉核的膨大部,位于脑桥为三叉神经感觉核的膨大部,位于脑桥中部被盖的背外侧,下接三叉神经脊束中部被盖的背外侧,下接三叉神经脊束核。主要接受经三叉神经传入的头面部核。主要接受经三叉神经传入的头面部触、压觉初级纤维,还接受部分来自三触、压觉初级纤维,还接受部分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传入。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传入。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央灰质的外侧位于中央灰质的外侧缘,自三叉神经入脑桥阶段一直向上延续缘,自三叉神经入脑桥阶段一直向上延续到中脑上丘水平。到中脑上丘水平。 此核是非常相似假单极的一级感觉神此核是非常相似假单极的一

35、级感觉神经元,但是不在周围神经节中,而是位于经元,但是不在周围神经节中,而是位于中枢神经系以内,此核发出相当周围突的中枢神经系以内,此核发出相当周围突的分支进入下颌神经,终于咀嚼肌,传导本分支进入下颌神经,终于咀嚼肌,传导本体感觉冲动,相当中枢突的分支止于三叉体感觉冲动,相当中枢突的分支止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完成咀嚼肌反射,此核还接神经运动核,完成咀嚼肌反射,此核还接受牙周和眼外肌的本体感觉,还可能传递受牙周和眼外肌的本体感觉,还可能传递下颌关节的本体感觉下颌关节的本体感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为一细长的核为一细长的核团,其上端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下团

36、,其上端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下端可延伸至第端可延伸至第1 1、2 2颈髓节段,与脊髓灰颈髓节段,与脊髓灰质后角相续。此核的外侧始终与三叉神质后角相续。此核的外侧始终与三叉神经脊束相邻,并接受此束纤维的终止。经脊束相邻,并接受此束纤维的终止。此核主要接受三叉神经根内传递头面部此核主要接受三叉神经根内传递头面部痛、温觉的初级感觉纤维,下部还接受痛、温觉的初级感觉纤维,下部还接受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传入。般躯体感觉纤维的传入。1)1)前庭神经核群前庭神经核群 包括四个核:前庭神经外侧核、内侧核、上核、包括四个核:前庭神经外侧核、内侧核

37、、上核、下核下核 (1)(1)位置:菱形窝外侧,前庭区深面。位置:菱形窝外侧,前庭区深面。 (2)(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前庭神经节中枢突。前庭神经周围突分:前庭神经节中枢突。前庭神经周围突分布于椭园囊斑、球囊斑和三个腹壶嵴。布于椭园囊斑、球囊斑和三个腹壶嵴。 发出纤维发出纤维: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由外侧核发出纤维由外侧核发出纤维) ) 前索前索、层,管理伸肌张力。层,管理伸肌张力。与来自前庭神经的纤维一起组成小脑下脚外侧部与来自前庭神经的纤维一起组成小脑下脚外侧部小脑,止于绒球小结叶、蚓部皮质和顶核。小脑,止于绒球小结叶、蚓部皮质和顶核。6. 6. 特殊躯体感觉核

38、柱特殊躯体感觉核柱 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参与构成内侧纵束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参与构成内侧纵束、对脑神经对脑神经核,完成眼球运动的前庭反射,下行到副神经核及脊髓颈段的前角细胞,核,完成眼球运动的前庭反射,下行到副神经核及脊髓颈段的前角细胞,完成头、颈姿势的前庭反射调节。内侧纵束内还有联系眼球外肌运动核完成头、颈姿势的前庭反射调节。内侧纵束内还有联系眼球外肌运动核的核间联络纤维,与双眼同向水平运动的调节有关。的核间联络纤维,与双眼同向水平运动的调节有关。 例如:刺激内耳前庭感觉器例如:刺激内耳前庭感觉器产生眼球震颤。飞行员体检坐电转产生眼球震颤。飞行员体检坐电转椅,被检查者头向前倾椅,被检查者头向前倾

39、3030 ,以两秒一周的速度,绕垂直轴旋转,以两秒一周的速度,绕垂直轴旋转1010周,停周,停下来后,这时可观察到被检查者眼球慢慢向相反的一侧运动,然后又突下来后,这时可观察到被检查者眼球慢慢向相反的一侧运动,然后又突然移过过来,反复出现,这种现象称眼球震颤。这一检查的目的看前庭然移过过来,反复出现,这种现象称眼球震颤。这一检查的目的看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功能是否正常。 到网状结构到网状结构脑干内有关运动性的脑神经核,如疑核、迷走神经背脑干内有关运动性的脑神经核,如疑核、迷走神经背核、上、下泌涎核,以及脊髓前角和侧角细胞,完成相应的反射。核、上、下泌涎核,以及脊髓前角和侧角细胞,完成相应的反射。

40、 如:前庭受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大汗等。晕如:前庭受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大汗等。晕船、晕车就是因为前庭感觉器受刺激所引起。船、晕车就是因为前庭感觉器受刺激所引起。 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反过来控制椭园囊斑、球囊斑及腹壶嵴,起负反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反过来控制椭园囊斑、球囊斑及腹壶嵴,起负反馈作用,从而使前庭的平衡觉具有能适应和习惯的特征。例如训练习惯后即馈作用,从而使前庭的平衡觉具有能适应和习惯的特征。例如训练习惯后即可不晕船、不晕车,飞行员、海员进行适应性训练就是这个目的。可不晕船、不晕车,飞行员、海员进行适应性训练就是这个目的。2)2)蜗神经核:蜗神经

41、核:包括蜗神经前核和蜗神经后核。包括蜗神经前核和蜗神经后核。 (1)(1)位置:听结节深面。位置:听结节深面。 (2)(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接受纤维:柯蒂氏器接受纤维:柯蒂氏器(cortis(cortis)蜗神经节蜗神经节蜗神经前、后核蜗神经前、后核 发出纤维:发出纤维:沿被盖的前缘横越至对侧,这些横沿被盖的前缘横越至对侧,这些横行纤维称为斜方体,斜方体的纤维行至被盖部的腹外行纤维称为斜方体,斜方体的纤维行至被盖部的腹外侧绕过上橄榄核的外侧折向上行,此时称为外侧丘系。侧绕过上橄榄核的外侧折向上行,此时称为外侧丘系。其中大部分纤维止于中脑下丘其中大部分纤维止于中脑下丘经下丘臂止于间脑经下丘臂止

42、于间脑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小部分纤维直接到达内侧膝状体小部分纤维直接到达内侧膝状体) ) 听听辐射辐射大脑皮质颞横回。大脑皮质颞横回。 发出纤维发出纤维脑干内脑神经运动核脑干内脑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面神经核) )和网状结构,完成声和网状结构,完成声响引起的各种反射响引起的各种反射活动。如噪音引起的闭眼。探究反活动。如噪音引起的闭眼。探究反射:听到有人叫喊回头观望是谁。射:听到有人叫喊回头观望是谁。1.1. 延髓的非脑神经核延髓的非脑神经核1)1)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 位置:分别位于延髓上部薄束位置:分别位于延髓上部薄束结节和楔束

43、结节深面。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 性质: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性质: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中继站。触觉的中继站。 (四)、非脑神经核(四)、非脑神经核薄束核薄束核楔束核楔束核接受纤维:接受纤维: Th5以下脊神经节以下脊神经节薄束薄束后索内后索内上升上升薄束核薄束核 Th4以上脊神经节以上脊神经节楔束楔束后索外后索外侧上升侧上升楔束核楔束核发出纤维:发出纤维: 内侧弓状纤维内侧弓状纤维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内内侧丘系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Th5以下只有薄束,以下只有薄束,Th4以上后索内侧以上后索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束。为薄束

44、、外侧为楔束。 纤维联系:纤维联系:2)2)下橄榄核群下橄榄核群 (1)(1)位置:橄榄深面。包括下橄榄核位置:橄榄深面。包括下橄榄核( (又称又称下橄榄主核下橄榄主核) )、内侧副橄榄核和背侧副橄榄核。、内侧副橄榄核和背侧副橄榄核。 (2)(2)性质: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核。性质: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核。 (3)(3)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发出纤维:橄榄小脑束发出纤维:橄榄小脑束交叉交叉参与小参与小脑下脚脑下脚小脑皮质广大区域的梨状细胞构成小脑皮质广大区域的梨状细胞构成突触。突触。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1 1)来自脊髓全长的上行投射和脑干感觉性中继核的传来自脊髓全长的上行投射和脑干感觉性中继核

45、的传入纤维;(入纤维;(2 2)并接受来自大脑皮质、丘脑、基底核、红核和中脑水管周)并接受来自大脑皮质、丘脑、基底核、红核和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纤维,红核和中脑水管周围皮质的下行投射纤维参与构成同围灰质的下行纤维,红核和中脑水管周围皮质的下行投射纤维参与构成同侧被盖中央束,经此束红核将来自大脑皮质的运动信息,由下橄榄核传给侧被盖中央束,经此束红核将来自大脑皮质的运动信息,由下橄榄核传给对侧小脑。对侧小脑。 下橄榄核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下橄榄核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和对反射的修饰。 下橄榄核下橄榄核2. 2. 脑桥的

46、非脑神经核脑桥的非脑神经核1)1)上橄榄核上橄榄核 ( (包括内、外侧上橄榄核和包括内、外侧上橄榄核和斜方体核斜方体核) ) (1) (1)位置:位于脑桥中下部,内侧丘位置:位于脑桥中下部,内侧丘系外侧,脊髓丘脑束的背侧。系外侧,脊髓丘脑束的背侧。 (2)(2)性质:听觉传导的中继核。性质:听觉传导的中继核。 (3)(3)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接受双侧蜗神经前核的纤维。接受双侧蜗神经前核的纤维。 发出纤维加入双侧外侧丘系。发出纤维加入双侧外侧丘系。 此核与蜗神经前核,根据双耳传导此核与蜗神经前核,根据双耳传导声波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共同参与对音声波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共同参与对音响的空间定位。响的

47、空间定位。2)2)脑桥核脑桥核 (1) (1)位置:大量散在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纵、横纤维之间,位置:大量散在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纵、横纤维之间,由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群构成。由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群构成。 (2)(2)纤维联系:接受同侧大脑皮质皮质脑桥束。纤维联系:接受同侧大脑皮质皮质脑桥束。 发出纤维称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组成小脑中脚发出纤维称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组成小脑中脚小小脑脑 脑桥核是传递大脑皮质信息至小脑的主要中继站。脑桥核是传递大脑皮质信息至小脑的主要中继站。脑桥核脑桥核 (1) (1)位置:在脑桥上部深面,内含黑色位置:在脑桥上部深面,内含黑色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

48、经元(NA)(NA)。 (2)(2)性质:网构的核团。性质:网构的核团。 (3)(3)纤维联系:非常广泛,其分支可投纤维联系:非常广泛,其分支可投射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射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蓝斑至大脑皮蓝斑至大脑皮质的上行纤维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质的上行纤维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大脑皮质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觉醒状态。 (4)(4)功能:多方面,除可调节躯体和内功能:多方面,除可调节躯体和内脏活动脏活动( (包括感觉和运动包括感觉和运动) ),还可影响下,还可影响下丘脑神经元的神经内分泌活动。丘脑神经元的神经内分泌活动。3)3)蓝斑核蓝斑核 1

49、) 1)下丘下丘 (1)(1)位置:在中脑下部背侧,主要由中央核位置:在中脑下部背侧,主要由中央核及周边的薄层灰质构成。及周边的薄层灰质构成。 (2)(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中央核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中央核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 发出纤维组成下丘臂到达间脑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下丘臂到达间脑内侧膝状体。 (3) (3)性质:中央核是听觉传导的重要中继站,而且其分层结构具性质:中央核是听觉传导的重要中继站,而且其分层结构具有对音频定位的功能。有对音频定位的功能。 中央核及周边灰质也发出纤维到达上丘,进而完成头和眼球转中央核及周边灰质也发出纤维到达上丘,进而完成头和眼球转向声刺激源的反射性调整

50、,如听觉惊恐反应。向声刺激源的反射性调整,如听觉惊恐反应。下丘核下丘核3. 3.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中脑的非脑神经核2)2)上丘上丘 (1)(1)位置:在中脑上部背侧,有由位置:在中脑上部背侧,有由浅入深的灰、白质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浅入深的灰、白质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构。构。 (2)(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浅层接受视网膜,浅层接受视网膜,经视束、上丘臂的直接投射,并接受经视束、上丘臂的直接投射,并接受大脑皮质视区和眼球外肌运动中枢大脑皮质视区和眼球外肌运动中枢( (第第7 7、8 8区区) )的投射。的投射。深层结构接受大脑深层结构接受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下丘、皮质听觉中枢、下丘

51、、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髓等处的投射。核及脊髓等处的投射。 发出纤维:发出纤维: 向丘脑投射纤维,继而向大脑向丘脑投射纤维,继而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眼球转动速度与方向的皮质传递有关眼球转动速度与方向的信息。信息。 上丘核上丘核 向脊髓投射纤维,绕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在上丘下部平向脊髓投射纤维,绕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在上丘下部平面,中脑水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越边面,中脑水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越边后后至对侧下行,称顶盖脊髓束,至颈髓节段中间带和前角的内至对侧下行,称顶盖脊髓束,至颈髓节段中间带和前角的内侧部。侧部。 向脑干的投射纤维止于与眼球垂直和水平转动

52、眼外肌运向脑干的投射纤维止于与眼球垂直和水平转动眼外肌运动核有关的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和内侧纵束颅侧中介核。动核有关的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和内侧纵束颅侧中介核。 (3)(3)功能:通过其上、下行投射,参与大脑皮质眼球外肌运功能:通过其上、下行投射,参与大脑皮质眼球外肌运动中枢对眼球快速垂直和水平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协调眼、头动中枢对眼球快速垂直和水平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协调眼、头对声、光等刺激的定向运动。对声、光等刺激的定向运动。3)3)顶盖前区顶盖前区 (1)(1)位置:位于中脑和间脑交位置:位于中脑和间脑交界,后连合至上丘头端水平,中界,后连合至上丘头端水平,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外侧,部分脑水管周

53、围灰质的背外侧,部分与上丘相连。与上丘相连。 (2)(2)性质:瞳孔对光反射中枢。性质: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3)纤维联系:接受视束、上纤维联系:接受视束、上丘臂纤维;接受视觉皮质和上丘丘臂纤维;接受视觉皮质和上丘的投射。发出纤维的投射。发出纤维大脑水管大脑水管腹侧交叉,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腹侧交叉,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E-W(E-W核核) ),完成直接和间接瞳孔对,完成直接和间接瞳孔对光反射。光反射。 (1)(1)位置:从上丘平面一直延至间脑下部。位置:从上丘平面一直延至间脑下部。在被盖的中央部在被盖的中央部( (由于血管丰富,新鲜标本色较红,故名红由于血管丰富,新鲜标本色较红,故名红核

54、核) )。由小细胞部和位于尾侧的大细胞部组成,后者在种系。由小细胞部和位于尾侧的大细胞部组成,后者在种系发生上较古老。发生上较古老。 (2)(2)性质: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核。性质: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核。 (3)(3)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接受纤维:接受纤维:小脑小脑( (齿、栓、球状核齿、栓、球状核)小脑上脚小脑上脚交叉交叉中脑中脑和丘脑和丘脑( (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 )。大脑皮质下行纤维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包括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黑质、底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大脑皮质、纹状体、黑质、底丘脑、上丘脑、下丘脑) )。红核红核4)4)红核红核 发出纤维:发出纤维:红核发出的纤维在被盖腹侧的中线上

55、交叉红核发出的纤维在被盖腹侧的中线上交叉又称被盖腹侧交叉又称被盖腹侧交叉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经中间神经元或直接经中间神经元或直接止于止于前角运动细胞,控制屈肌兴奋。前角运动细胞,控制屈肌兴奋。红核橄榄束红核橄榄束下橄榄核下橄榄核小脑。小脑。红核网状束红核网状束脑桥、延髓、网构脑桥、延髓、网构小脑。小脑。 (4)(4)功能:是锥体外系的中继站,红核可将大脑皮质的冲功能:是锥体外系的中继站,红核可将大脑皮质的冲动转运到脊髓、小脑,将小脑的冲动转至间脑和脊髓,以实动转运到脊髓、小脑,将小脑的冲动转至间脑和脊髓,以实现对肌张力和随意运动的调节现对肌张力和随意运动的调节。 (1) (1)位置:中脑被盖和

56、脚底之间,贯穿整个中脑位置:中脑被盖和脚底之间,贯穿整个中脑一直可延伸到间脑尾侧,仅见哺乳动物,人类特别发一直可延伸到间脑尾侧,仅见哺乳动物,人类特别发达。达。 (2)(2)分部:背侧分部:背侧( (致密部致密部) ):由大型多极神经元组成,:由大型多极神经元组成,大部分是含黑色素的细胞,含有丰富的多巴胺。大部分是含黑色素的细胞,含有丰富的多巴胺。 腹侧腹侧( (网状部网状部) ):由小型神经元组成,内:由小型神经元组成,内含铁质而无色素。含铁质而无色素。 黑质的细胞从黑质的细胞从4 45 5岁后才出现黑色素,岁后才出现黑色素,50506060岁岁黑质的细胞可出现数目减少或产生多巴胺功能减退。

57、黑质的细胞可出现数目减少或产生多巴胺功能减退。 (3)(3)性质:锥体外系重要中继核。性质:锥体外系重要中继核。 5)5)黑质黑质(五)、脑干内的白质(五)、脑干内的白质由上、下行纤维束由上、下行纤维束( (传导束传导束) )组成。组成。( (一)在延髓一般地说下行纤维束位于中缝两侧和腹一)在延髓一般地说下行纤维束位于中缝两侧和腹侧,上行纤维束位于背外侧侧,上行纤维束位于背外侧( (个别例外,内侧丘系在个别例外,内侧丘系在中缝两侧中缝两侧) )。下行纤维:下行纤维:1. 1. 锥体束锥体束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主要为

58、锥体细胞(主要为4 4区)区)经内囊、中脑脚底中经内囊、中脑脚底中3/53/5脑桥基底部到延髓脑桥基底部到延髓腹侧锥体深面腹侧锥体深面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侧索侧索前索前索同侧经中间同侧经中间神经元或直神经元或直接止于前角接止于前角运动细胞运动细胞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交叉交叉止于对侧前止于对侧前角运动细胞角运动细胞皮质核束皮质核束双侧双侧、疑、副神经核、疑、副神经核及及眼裂以上面神眼裂以上面神经核经核(6(6个半核个半核) ) 对侧对侧及及眼裂以眼裂以下的面神经核下的面神经核(1(1个个半核半核) )2. 2.

59、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3. 3.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4. 4.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5. 5. 内侧纵束内侧纵束6. 6. 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上行纤维:上行纤维:(1)长的上行纤维束)长的上行纤维束1 1)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在内侧丘系内,传递身体不同部位感觉的纤维有明确的在内侧丘系内,传递身体不同部位感觉的纤维有明确的定位排列关系定位排列关系: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由薄束核发出,在延: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由薄束核发出,在延髓行于该系腹侧部,在脑桥和中脑则行于该系的内侧部;传髓行于该系腹侧部

60、,在脑桥和中脑则行于该系的内侧部;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由楔束核发出,在延髓行于该系背侧部,递上肢感觉的纤维,由楔束核发出,在延髓行于该系背侧部,在脑桥和中脑则行于该系的外侧部;在脑桥和中脑则行于该系的外侧部;2 2)脊髓丘脑束(脊丘系)脊髓丘脑束(脊丘系)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位置:位置:延髓外侧区,下橄榄核的背外侧延髓外侧区,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中脑外侧丘系的背外侧脑桥、中脑外侧丘系的背外侧 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3 3)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 位置:紧随内侧丘系的背外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