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规规范范解解题题策策略略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先秦先秦( (远古远古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 )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秦汉( (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公元公元220220年年) )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作用。 1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
2、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大特征。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时期经济形态;在此
3、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独独尊儒术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的诗经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发明创造。返回目录返回
4、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一、政治上:从周代一、政治上:从周代“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到秦汉中央集权制到秦汉中央集权制度度 1 1先秦先秦 (1) (1)夏商周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夏商周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 (2) (2)西周实行以西周实行以_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社会变革的局面。 (3) (3)西周实行以血缘为核心、西周实行以血缘为核心、_为特点为特点的宗法制,形成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的社会等级结构。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
5、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王族王族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秦汉秦汉 (1) (1)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确立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确立_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_;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 (2)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
6、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_”_”,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监督地方。 (3)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皇权至上皇权至上三公九卿三公九卿推恩令推恩令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二、经济上: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二、经济上: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 1农业农业 (1) (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
7、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期_ _ 的出现,并不断推广;汉代出现犁壁和的出现,并不断推广;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二牛一人_,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汉朝以后,铁,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铁器和牛耕铁器和牛耕犁耕犁耕法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经营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体劳作到_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8、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_的小农经济,小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土地制度为商周土地制度为_;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个体农耕个体农耕自给自足自给自足井田制井田制返回目录
9、返回目录 2 2手工业手工业 (1) (1)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时期官营、_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2) (2) 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 西汉时丝绸远销欧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_,用于鼓,用于鼓风冶铁。风冶铁。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民营民营水排水排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商业商业 (1) (1)商朝时期,商人产生;
1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商朝时期,商人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 (2)秦统一货币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秦统一货币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的易的“市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实行歧视商人和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实行歧视商人和_。通史知识整合通史知识整合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专卖制度专卖制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主要经济政策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1) (1)目的:维护
11、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最早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最早由战国时的商鞅由战国时的商鞅(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出。提出。 (2) (2)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末业”。这个政策是中国。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3)影响:积极方面,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影响:积极方面,在
12、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发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了积极作用,并为其他经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了积极作用,并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济部门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消极方面,到封建社会的末期,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消极方面,到封建社会的末期,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利于资本主义
13、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通史知识整合通史知识整合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发展 1 1思想思想 (1)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儒、墨、局面,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基础。道、法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2) (2)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家学派,经过孟子和荀子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
14、家学派,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的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3) (3)汉代武帝接受董仲舒汉代武帝接受董仲舒“_”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科技文化科技文化 (1) (1)科技:科技:_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数学、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 (2) (2)汉字:商代汉字:商代
15、_出现,中国文字成熟。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3) (3)文学: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文学: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_,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行; 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就。通通史史知知识识整整合合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诗经诗经甲骨文甲骨文西汉西汉 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考向一周代贵族政治至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考向一周代贵族政治至秦汉官僚政
16、治的演变 例例1 1【2013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
17、走向集权统治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解析解析 C C本题以考古墓葬等级差别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本题以考古墓葬等级差别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秦国与六国墓葬的不期政治变革的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秦国与六国墓葬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墓葬的特点是君同特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墓葬的特点是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18、其余没有等级差别,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中央集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没有等级差别,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中央集权加强的突出表现;而六国墓葬等级区分清楚,反映出分封制的影响权加强的突出表现;而六国墓葬等级区分清楚,反映出分封制的影响依然存在。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依然存在。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 A项表述错误;分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 B项表述错误;战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D项表述错误。分析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项表述错误。分析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
19、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王墓葬明显高于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王墓葬明显高于其他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其他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答案为向了中央集权统治。答案为C C项。项。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点评点评从考查内容看,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以古代中央集权从考查内容看,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
20、、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命题形式看,着眼于对古代政治制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命题形式看,着眼于对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背景、特征、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并和当今政府度发展演变的背景、特征、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知识相联系,是高考命题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知识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如下: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1) (1)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命题主要通过新情境、新史制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命题主要通过
21、新情境、新材料的设置,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内涵、特点及对后世社会的材料的设置,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内涵、特点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皇帝制度的特征,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影响,皇帝制度的特征,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或者联系秦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等制度进行综合考或者联系秦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等制度进行综合考查。查。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2)复习备考时,首先要重视理解重要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复习备考时,首先要重视理解重要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其次要注意将早期政治制度与
22、秦汉政治制度的继承、发展变化其次要注意将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汉政治制度的继承、发展变化相联系,理解认识其演变的特点及影响。相联系,理解认识其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图析考点图析考点】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规律认识规律认识】 1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23、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2)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的政治结构。 (3)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 (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 (2)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3) (3)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4) (4)四个地方机构:郡、县、乡、里。四个
24、地方机构:郡、县、乡、里。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3 3秦汉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汉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 (1) (1)制度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御史大夫和太尉
25、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之手。 (3)“ (3)“家天下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4) (4)加强监察制度: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代设加强监察制度: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代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深化提升深化提升】区分先秦贵族政治与秦代官僚政治区分先秦贵族政治与秦代官僚政治(1)(1)概念内涵: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概念内涵: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
26、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上的,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上的,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上,按照职能和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的政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的政治体系。治体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2)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是父权家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是父权家长制扩大化的结果
27、,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长制扩大化的结果,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是已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家族是已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家族成员共同享有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官僚政治以皇权为核心、成员共同享有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官僚政治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以官僚体制为载体,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分封制,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管理权。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
28、管理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变式变式【20132013湖北稳派测试】湖北稳派测试】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
29、直接( () ) A A郡县制度的发展郡县制度的发展 B B以以“孝道孝道”治天下治天下 C C赋役制度的变化赋役制度的变化 D D皇帝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的形成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解析解析 A A材料信息反映出有无姓氏是西周选拔人才时区材料信息反映出有无姓氏是西周选拔人才时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
30、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是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是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答案为答案为A A。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考向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考向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例例2 2【20132013江苏卷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
31、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5座大型座大型魏墓,魏墓,1 1号墓出土铁器号墓出土铁器6565件,其中农具占件,其中农具占5858件,包括钁、锄、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 A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C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
32、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解析解析 B B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 A项的表述与题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不符;C C项中项中“必备品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 D项的表述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由题目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从题目中无法看出
33、,应排除。由题目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墓葬中出土大量铁农具的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国墓葬中出土大量铁农具的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这有利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具出现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这有利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故展。故B 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点评点评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34、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能够长期实行中央集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能够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经济基础。权制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经济基础。 (1) (1)近年高考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小农经济特点及与之近年高考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小农经济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命题以选择相关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命题以选择题为主,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表现特点及影题为主,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表现特点及影响等。响等。 (2) (2)复习备考时,注意梳理耕作方式的演变
35、历程及影响,土复习备考时,注意梳理耕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重视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重视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知识。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知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图析考点图析考点】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深化提升深化提升】对
36、封建小农经济的评价对封建小农经济的评价(1)(1)积极影响: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积极影响: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小农经济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小农经济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济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进步。 (2)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
37、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变式变式2 2【20122012太原模拟】杰里太原模拟】杰里 本特利的本特利的新全球史新全球史记载:记载:“从公元前从公元前6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
38、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这一现象突出表明一现象突出表明( () ) A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解析解析 D 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据题干关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39、据题干关键信息:公元前键信息:公元前6 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制农具的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制农具的种类齐全,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发展,本质上反映了精种类齐全,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发展,本质上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 D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A A、B B、C C三项与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不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考向三结合政治、经济等背景探讨战国考向三结合政治、经济等背景探讨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汉代汉代“独尊儒术
40、独尊儒术”的演变的演变 例例3 3【 20122012天津卷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材料二材料二“春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41、经,古今之通谊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以教化为大务务”;“正法度之宜正法度之宜”。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 (2)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答案答案 (1) (1)三种主张分别为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
42、法三种主张分别为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 (2)特征:强调特征:强调“大一统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传统文化的主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43、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解析解析 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1)问,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问,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家的“仁政仁政”、道家的、道家的“无为无为”、法家的、法家的“法治法治”;从政治、;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历史背景。第经济角度分析历史背景。第(2)(2)问是董仲舒强调问是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大一统”,发,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
44、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点评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同时又反思想的发展演变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用于社会存在。“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和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的时代特征,秦汉以来思想专制的出革和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的时代特征,秦汉以来思想专制的出现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要求,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君主专制中现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要求,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君主
45、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央集权的需要。 (1) (1)高考命题重视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董仲舒思想主高考命题重视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董仲舒思想主张的辨析考查,特别注重从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现象入手,分张的辨析考查,特别注重从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现象入手,分析理解思想变化的原因。命题切入点多从某一重大现象切入,析理解思想变化的原因。命题切入点多从某一重大现象切入,如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崩溃、三家分晋,经济现象中的土地兼并,如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崩溃、三家分晋,经济现象中的土地兼并,思想文化中的思想文化中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与思想大一统等现象,综合考查对与思想大一统等现象,综合考查对某一历史阶段政治、经济
46、、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等。某一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2)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背景、特点及影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的理解,同时注意模块间的综合链接,理解政治、经济、思响的理解,同时注意模块间的综合链接,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表现、影响及内在联系。想文化的表现、影响及内在联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图析考点图析考
47、点】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汉代到汉代“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的演变演变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深化提升深化提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
48、 (1) (1)政治:诸侯争霸和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政治:诸侯争霸和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制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的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制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权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土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确立。地私有制度确立。 (3) (3)思想:战国时期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的科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技、文学、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热热点点考考向向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招标项目廉政承诺书与投标保证金监管实施协议3篇
- 专业化焊接工程服务2024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配电网扩建及优化改造合同
- 16 表里的生物(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2024淘宝店铺全息效果装修模板定制与运营合同3篇
- 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协议
- 3 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股份代持协议书完整范本
- 3《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联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10 我们爱和平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 文化艺术中心行业技术创新及应用
- 2024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航空乘务员危险品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
- 精神病院设置可行性方案
-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 《工程地质勘察 》课件
- 小儿肠梗阻护理查房
- 小学音乐《编花篮》
- 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 广东省(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模板
- 漳州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门诊特殊病种申请表
- 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与案例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