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原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1.“它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它的基调是:对新事物的期待、在新事物面前的惶惑、渴望认识新事物的那种烦躁不安的神经质的向往。材料中的文学形式a. 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 强调对自然真实的刻画c. 有反理性反传统的特点d. 揭示西方世界精神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充满激情”、“表现理想追求”和“主观情感”文学属于浪漫主义,其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a选项正确;强调真实刻画自然的是现实主义,b项错误;浪

2、漫主义文学并强调反传统,揭示西方世界精神危机的是现代主义文学,cd两项不符合题意。2.在运输中是布力吉德·勃罗菲的作品,文中的一个叙述者记不清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同样,在约翰·巴思的小说牧羊郎加尔斯中,主人公及其所爱者在口答“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时一律说:“又是,又不是。”材料中的文学作品属于a. 古典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叙述者记不清自己的性别等表现了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d选项正确;这种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扭曲的表达形式,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3、文学的特点不符,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3.青蛙塘这幅画中,水不再是固有的近似蓝色的颜色,而是具有丰富的色彩;草地也不是单的绿色,是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红色的光芒;树叶也不再是绿色而呈现出金黄色。与该作品风格相似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绘画中强调的色彩 “丰富”,注重光线和色彩表达的是印象画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b选项符合题意;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格尔尼卡则是立体画派的代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4.意大利的卢梭洛在噪音的艺术中说“要更大胆地与一切传统音乐决裂",这一音乐流派主张音乐

4、模仿机器汽车飞机,战争等发出的声音”。这一艺术流派a. 将美丑对照的原则运用到极致b. 以英雄为主题鼓励人们奋起斗争c. 追求反传统的个性化艺术风格d. 遵循写实原则来揭露社会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一切传统音乐决裂”,“主张音乐模仿机器汽车飞机,战争等发出的声音”等体现的艺术形式,与追求反传统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即现代主义一致,c选项正确;美丑对照原则和以英雄主题鼓励人们斗争的是浪漫主义,遵循写实原则,揭露社会问题的是现实主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5.向往的生活是一档生活服务纪实节目。该节目用一种清新的田园风光,向大家展示着农村生活前所未有的魅力,从而击中

5、了都市观众的心。即使隔着屏幕,观众也仿佛能呼吸到地头那股久违的纯净空气。该节目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 民众对现代生活的反思b. 人们的价值理念逐渐趋同c. 电视传播资讯功能加强d. 影视艺术能主导社会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新田园的风光”击中都市观众的心,展示“农村生活前所未有的魅力”的节目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现代生活的反思,a选项符合题意;人们喜欢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不能说明人们“价值理念”的趋同,b选项错误;电视“传播资讯”功能和影视艺术“主导”社会意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选项不符合题意。6.1839年9月1日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夷兵

6、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仲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种认识a. 没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b. 反映了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c. 益于形成制敌的有效策略d. 客观分析了中英之间的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39年初,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不熟练,“屈伸”不便,在岸上“其强非不可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他对西方了解不足,没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a选项符合题意;林则徐的认识并不符合事实,b选项错误;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形成制敌的有效策略,c选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的认识不是对“中英”两国差距的客观分析, d选项

7、错误。7.魏源的海国图志仅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在少数开明士大夫中流传,真正发挥的影响力就更加有限。就算是对于落后的传统予以极大尊重也还是受到保守士大夫的抵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 西方阻挠中国进步b. 政府助推社会革新c 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 魏源主张脱离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海国图志没能广泛流传和发挥作用,受到保守士大夫的抵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意识淡薄,c选项符合题意;海国图志受到冷落与西方阻挠中国社会进步无关,不能说明政府在推动社会革新,ab两选项错误;魏源对“落后的传统”予以极大尊重说明其主张并没有脱离中国国情,d选项错误。8.据统计

8、,仅18211861年40年间,至少有66名人物赞成中国必须采办军舰和枪炮,其中包括道光皇帝、政府高级官员和著名学者。这反映了a. 民族觉醒的国家观念已经形成b.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c. 向西方学习进入主动选择阶段d. 器物科学观的思想正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的中国皇帝和知识分子赞成“采办军舰和枪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器物科学观的思想正在逐渐形成,d选项正确;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不能说明“国家观念”的形成,不是“学术界”在推崇中体西用的主张,当时新思想的萌发,处于被动的阶段,abc三项错误。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保

9、守者以此说来拒斥外来文化,维新者则以此为西学在中国扎根创造条件。这说明a. 比较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b. 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读c. 历史事件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d. 历史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其后世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的“保守者”和“维新派”用“西学中源”说来宣扬各自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到其对历史的解读,b选项正确;同一事物被不同的人拿来用,不是比较法,也不是历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a选项错误;同一时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不能体现历史评价的特定“时空”,c选项错误;历史评价主要依据是生产力和实践,d选项错误。10.康有为在

10、孔子改制考中提出:“世卿之制为孔子所削,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选举者孔子之制也。”他在孔子身上寄托了议院选举、民权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思想。这反映了他a. 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 引领民众回归传统c. 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d. 延续中体西用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以孔子寄托其议院选举、民权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思想的目的在于以此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c选项正确;康有为借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不是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目的不是要引领民众“回归传统”,他已经突破了中体西用的局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1.“最初促吾人觉悟者为学术(指西教西器、火器历法、制械练兵之类),相

11、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指行政制度问题与政治根本问题),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刻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指自由平等独立)。”以上是陈独秀认为近代中国国民不断觉悟历程,对应以上历程的三种思潮是a.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维新思想b. 中体西用变法革新民主科学c. 天朝上国中体西用变法革新d. 民主共和民主科学新三民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国民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学术、政治到伦理的觉悟,分别对应的是中体西用、变法革新和民主科学,b选项正确;三民主义和维新思想都属于政治制度学习的阶段,a选项错误;天朝上国不是新思想和新觉悟,c选

12、项错误;民主共和已经是制度觉悟层面,d选项不符合题意。12.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文中写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政政治之灵魂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 维护儒家正统地位b. 理性批判传统文化c. 存在激进主义倾向d. 崇尚西方政治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李大钊抨击孔子是针对其为专政政治的灵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批判传统文化,b选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维护专制政治的一面,冲击了其正统地位,a选项错误;新文

13、化运动抨击孔子作为“专制政治之灵魂”,不是在强调其激进主义的倾向,c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明政治文明的态度,d选项不符合题意。13.胡适“打定注意,努力做白话诗的试验”,并将“尝试”作为新文集的名字,于1920年发表尝试集。这一文集的发表a. 开启思想启蒙先河b. 意在实现政治变革c. 推动文学改良发展d. 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胡适打定主意做“白话诗”的试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尝试集的发表,推动了文学改良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白话诗”的试验和尝试集的发表,与思想启蒙、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思想等不符,abd三项错误。14.据统计五四运动前

14、的流行话题主要有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教育改良等。五四运动后的流行话题主要有:平民劳工、劳动阶级。促使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传统文化的影响已被消除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行语从孔教、文学改革和教育改良等转变为“平民劳工”、“劳动阶级”为主,从宣扬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变为社会主义思潮,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影响被“消除”说法绝对,a项错误;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完成不是“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流行的主要原因

15、,b选项不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不符合中国近代史实,也不是“平民劳工、劳动阶级”说法流行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15.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因此想令中国在将来免于类似的罢工与劳资纠纷问题。1897年他形成了一种社会革命的观点以实现“家给人足”。该观点是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三大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反思欧美社会问题,为避免将来的罢工和劳资纠纷,提出的观点是民生主义,c选项正确;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b两项不符合题意;“三

16、大政策”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才提出来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16.1900年以后,民约论、自由论、自治论、独立论的译作成为时髦之学。民主思潮涌来的同时,被视为比民主更激进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著作,也陆续被翻译出版。该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民主革命成果显著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 十月革命影响巨大d. 社会主义基础深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后,各种民主思想甚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著作纷纷翻译出来,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选项正确;各种翻译西方社会学说的著作出版,不能说明“革命成果显著”,不是1917年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17、不能体现中国已经具有“深厚”社会主义基础,acd三选项错误。17.毛泽东在国民革命运动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敢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理论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 成为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c. 意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d. 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指出了农民的拥护、参与对国民革命运动和农民问题解决至关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他已经意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选项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18、理论的阐释,a选项错误;对农民问题和农民革命的重视,不是“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b选项错误;强调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并没有解决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18.1979年,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85年后,他又说“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些论断a. 肯定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b. 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阐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d.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是民主和富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论断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发展,b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指出“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没有阐述政治和经

19、济的关系,也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建设”的影响,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19.斯蒂芬·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被认为是可以与广义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家。这主要是因为二者都a.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b. 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新的视角和方式c.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 完整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霍金提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相同点是,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和新方式,b项正确;爱因斯坦和霍金是20世纪的科学家,其理论不能为17世纪的经典力学奠定基础,更不能促

20、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ac两选项错误;揭示了时空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d选项错误。20.以下是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中的一则调查,这表明互联网a.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b. 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c. 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 加剧了民众的心理恐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今人们对于现金依赖降低,84%的受访者表示习惯手机支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a选项正确;改变支付手段,不能说明民众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传统观念“被颠覆”范围太宽泛,用手机支付不能说明人们的“价值观”被颠覆,更不能说明民众的心理恐慌,bcd三项错误。21.“原子外交”是20

21、世纪50年代美国提出的新概念,并以此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核威胁。这反映出中国对原子弹的成功研制a. 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急速变化b. 可以对西方国家进行核打击c.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d. 使中国跨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子外交的国际背景中,1964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c选项正确;新中国从建国初即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子弹研制的成功,没有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急速变化,中国没有对西方进行核打击,1960年代中国不是发达国家,abd三项错误。22.她是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在宇宙中遨游的第3

22、1230号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2018年,她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她的事迹被写入教科书。2019年9月17日,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她”取得的成就是a. 初步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框架图b. 杂交稻的培育c. 成功研制“银河一”计算机d. 青蒿素的发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科学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是发现了青蒿素,d选项正确;初步完成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研制“银河一”计算机等与屠呦呦的医学科研无关,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培育出来的,abc 三项错误。23.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

23、1957年又降到9.6%。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上述现象反映了a. 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部署b. 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d. 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工科院校、学科明显上升,文科专业比重急下降,反映了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需求,d选项正确;国家高等院校在校生中文理学科的比例升降,不能说明国家在调整国民经济部署, 没有体现苏联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

24、立后开始的,abc三项错误。24.港珠澳大桥设计师孟凡超说:“我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大学生,这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重大转变,高考拯救了我们这一批人和这一代人。”这体现了高考制度的恢复a. 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b.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c. 推动“双百”方针贯彻实施d. 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恢复高考影响到了一批人、一代人的求学、成长和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高考制度恢复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a项正确; 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不包括1977年恢复高考,b项错误;发展文艺事业的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不是高考制度恢复的成果,恢复高考是在

25、1977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的,cd两项错误。25.文革时期,样板戏大都被拍成电影,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却无一被拍摄。广播电台播出的戏剧节目主要是样板戏,到文革末期,才播出了一部分地方戏剧目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这反映a. 中国京剧水平整体下降b. 电影技术阻碍京剧发展c. 国家政策影响文化发展d. 样板戏更符合大众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革”时期影视拍摄主要以样板戏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文革”时期影视拍摄内容不能说明京剧水平的整体下降,不是影视技术阻碍了京剧发展,样板戏一枝独秀不是因为其符合民众

26、需求,ab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大曲,也称燕乐大曲和舞蹈。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包括器乐、歌唱和舞蹈,同时具备多段结构,是隋唐宫廷燕乐极为重要的一种。唐大曲与汉魏时期的相合大曲、清商大曲相比,在形式和规模上有更大的发展,包括很多的外域音乐成分。其结构主要有三部分:散序节奏自由,器乐独奏或合奏,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歌头节奏固定,歌唱为主,器乐伴奏;破、舞遍舞蹈为主,器乐伴奏,时有歌唱。唐大曲的代表曲目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雨霖铃得宝子等材料二 受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的影响,法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同

27、时法国观众欣赏歌剧的趣味也有所变化。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国大歌剧盛行。法国大歌剧一般采用历史性题材,情节富有戏剧性篇幅较大通常是四到五幕,舞台布景奢华、场面宏大,剧中穿插精致的芭蕾舞场面,合唱队、乐队的运用增加了舞台的戏剧性效果。材料三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在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深受爪哇的佳美兰乐队(印度尼西亚乐队,打击乐占有重要地位)演奏的影响而创作的曲目。他进一步挖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还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谱写成艺术歌曲和室内乐曲。在他的作品中,旋律失去了主导地位。他更加重视和声和音色的作用,采用复杂的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结构,大量使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

28、式。从19世纪80年代末起德彪西的创作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以上材料均选编自白海燕、孟燕中西音乐史简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大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分别代表的文艺流派并分析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艺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1)综合性:多段结构:宫廷燕乐:中外交融;规模宏大:体现盛世繁荣。(2)材料二:浪漫主义。背景: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开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材料三印象派。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科学的发展(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3)时代特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生产力发展:

29、科技进步【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唐大曲“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具备多段结构,是隋唐宫廷燕乐极为重要的一种”,“在形式和规模上有更大的发展,包括很多的外域音乐成分”,“代表曲目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雨霖铃得宝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构成、结构、性质、成因、演奏和主题等方面,概括唐大曲的特点。(2)流派:根据材料二中“受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的影响”, 材料三中“更加重视和声和音色的作用,采用复杂的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结构,大量使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期和19世纪后期法国盛行的这两种艺术流派分别为浪漫主义和印象派音

30、乐。背景:根据材料二中“受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的影响”,“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材料三中“19世纪80年代末”,“重视和声和音色的作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两种乐派产生的主要时代背景。(3)因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特别是材料二中“受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的影响,法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特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生产力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概括影响艺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35年冬,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开办了历史上最早的西医院广州眼科医局。西医刚进

31、入中国,有人认为是“妖术”,坊间还有洋医生“挖眼珠子配药”的传说,因此,即使声明免费医治,医局开业首日仍无人求诊。南方日报材料二 广州眼科医局诊治病人人次李丹近代在华西式医院探微:广州眼科医局研究(1835年1855年)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各医院普遍采用的“挂号制度”的最初形式,它是伯驾在广州眼科医局设计创造出来的。同时,伯驾最先在医院内试办学校,广收生徒,并按近代学校制度训练教师和学员,造就我国医学校的雏形。礼记·祭义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伯驾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推行解剖学使当时广州的医学人士产生了观念上的变化,他们逐渐地和西医融

32、合,相互补充。伯驾开创了女子入院接受治疗的风气,为中国妇女的健康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同时在思想上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启示。同时,伯驾鼓励中国青年留学,由于受当时社会思潮的限制,他的提倡未能得到实践,但其思想对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有一定的影响。摘编自李莉试论美国传教士伯驾18341842年在华活动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对西医的心态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西医心态的变化及西医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心态:怀疑、排斥甚至敌意。原因:传统思想保守:中医学影响广泛:中西文化交流有限;对西医缺乏认识了解: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观念。(2)变

33、化:逐渐接受认可影响:改善了就医条件,更好地服务了民众;推动中国近代医学和医疗体制的发展:冲击传统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冲击旧的男女观念,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推动中国思想近|代化: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解析】【详解】(1)心态:根据材料一中“有人认为是妖术,坊间还有洋医生挖眼珠子配药的传说” ,“即使声明免费医治,医局开业首日仍无人求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人对西医持有怀疑、排斥甚至敌意的心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传统思想、生活、外交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对西医排斥的原因。(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广州眼科医局诊治病人人次”表中提供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

34、以后,中国人对西医逐渐接受认可。影响:根据材料三中“伯驾在广州眼科医局设计创造” “挂号制度”,“在医院内试办学校,广收生徒,并按近代学校制度训练教师和学员,造就我国医学校的雏形”,“ 解剖学使当时广州的医学人士产生了观念上的变化”,“ 开创了女子入院接受治疗的风气,为中国妇女的健康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同时在思想上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启示”,“对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有一定的影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出处试论美国传教士伯驾18341842年在华活动的影响,从就医条件、近代医学和医疗体制的发展、思想解放、妇女社会地位提升、中国思想近代化和促进基督教的传播等方面,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8.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其次,“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三年以上”;与此同时,新学制还提出设大学院,作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再次,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根据新学制,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基本要

36、求,也是前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综合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是:确定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到本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办学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改革和

37、完善投资体制等几方面。摘编自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内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育对国家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答案】(1)内容:实行中等教育的分科制:设立专门学校:设立大学院校:建立职业教育系统。影响:推动教育的近代化;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成就:基本实现教育发展总目标:建立多种类型教育结构:多种办学体制相结合: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飞速发展莫定物质基础

38、;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投资来源的多样化: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3)教育水平决定国家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教育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教育影响国家近代化程度:教育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 提出设大学院”,“ 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壬戌学制的内容主要有实行中等教育的分科制:设立专门学校:设立大学院校:建立职业教育系统等。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

39、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科技教育普及和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分析壬戌学制影响。(2)成就:根据材料二中“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总目标”、“ 教育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主要有:基本实现教育发展总目标:建立多种类型教育结构:多种办学体制相结合: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等。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从现代化建

40、设需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加大投入、教育投资的多样化、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等方面,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背景。(3)认识: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与人才、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和国家近代化、教育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等诸方面的关系入手,说明教育对国家发展重要性。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树立新的价值规范,愤懣的抗争最初表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反应;后则表现为“中体西用”式的挣扎。到戊戌和五四时代,一代新知识分子则能够越过“技”的层面,径直直面“政”和“教”,从而开始了对传统政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全面、激烈的批判了。批判之结果,传统的权威普遍失落,传统的价值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