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二:马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上出发)马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三:对马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
2、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是区分唯
3、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二 辨别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我”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三: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能为人为意识所反映)物质的概念: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四: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第一: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
4、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五:意识: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它的内容是客观实在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六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掌握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割裂两者的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特点是只承认运动的否定性)。如:人一次也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是错误的。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
5、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六:实践三种形式:客观实在性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七:唯物辩证法的内涵1.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1)联系: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事物联系普遍性三层含义a.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c.整个世界是一
6、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b.旧事物指丧失其客观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2,三大规律对应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
7、质和趋势b.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特殊性(了解)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质量互变规律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a,概念量变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质变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超出了度的范围。b,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
8、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3.五大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容与本质( 1)原因与结果 方法论的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同非决定论、宿命论、神学目的论划清了界限。( 2)可能性与现实性 :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a 现实性与现存事物的不同现实性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现存事物包括:一是合乎规律的事物,即现实性;二是不合乎规律的事物。现存事物包括了现实性和旧事物。b,现实可能性: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
9、必要条件,因而在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指在现实中虽然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展开,必要条件尚不具备,因而只有在以后的发展阶段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海底捞针 )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的根据和条件,因而永远不能实现;(3)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本质 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体现。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了: 科学研究既是必要性的也是可能性的;人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八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前者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后者则是通过有意识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前者是可以重现的, 后者
10、则是历史的, 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要困难得多。联系: 作为规律,它本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第二章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表现为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它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a 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写性,创造性 ) 。b
11、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唯心主义先验论: “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 ,认识主观自生,是心灵的创造物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两个缺陷:( 1)它脱离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考察人的认识;( 2)它不懂得辩证法, 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不了解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提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三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 :是人
12、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肯定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 坚持了这一点, 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四、真理 是与客体相符合的认识,即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真理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
13、对性。真理是有用的这句话反映了真理的价值,有用即真理,这句话错误的,因为其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第三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社会意识形态: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 语言学、 逻
14、辑学等, 不属于上层建筑。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四、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五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我国进行经济政治改革的前
15、提2 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4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六 社会革命的实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革命的标志: 国家政权的建立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3、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16、的强大杠杆辨别了解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一: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 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17、;二、采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如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于统一规律即辩证关系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使用价值: 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的特征: a.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b.商品的价值是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使用价值特性: a.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
18、性。 b.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 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综上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重属性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体现价值)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即有用劳动。 它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抽象劳动 :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四: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19、定 ,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决定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实现内容 : ,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五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流通理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分配理论: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指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指在工作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
20、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后果:a 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b 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了解:1、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获得无偿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2、不变资本 ( C):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称作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 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 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生产资本 (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流通和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 )第五章一: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条件下的特点1、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是获得高额垄断 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2、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 (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录音棚短期租赁协议
- 2024年建筑工程钢筋供应与施工承包协议
- 2024年式轻型车辆租赁合同
- 宾馆年度工作总结5篇
- 2024年房产交易市场住宅买卖合同
- 2024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与维护合同
- 物业公司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24年技术转让合同:新能源技术转让
- 2024年新式合作共赢:场地租赁协议
- 2024年新式雇佣协议
- GA 1809-2022城市供水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幼儿园绘本故事:《老虎拔牙》 课件
- 2021年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一个冬天的童话 遇罗锦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 GB/T 25032-201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
- 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 《彩虹》教案 省赛一等奖
- 2023年湖南建筑工程初中级职称考试基础知识
- 沈阳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