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_第1页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_第2页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_第3页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_第4页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2006年6月第一部分 期末复习考试基本情况介绍一、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

2、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吃透内容要点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第二, 掌握常用的名词

3、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

4、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第三, 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第四, 加强实践练习。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

5、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并做到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仅靠辅导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课下必须多进行实践练习,多结合语言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反复的实践体会,才能真正把握、吃透基本理论,运用自如。比如合成词分析、语素分析、同义词辨析,这些的内容,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平时学习要加强实践练习,期末复习更要注意。实际上,平时学习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期末复习反而一点也不费劲了,因为期末考试重点是考分析运用能力。为此我们期末复习安排了两次网上实践练习活动,进行强化训练。第五,注意处理好几种学习材料的关系还要特别注意网上发布的辅导材料,因为有些问题要点的归纳,无论是主教材还是学习

6、指导书都没有,所以我们在辅导材料中对此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因此大家有必要把这些东西下载下来看看。我们认为,对主教材内容的诠释,学习指导书加上网上辅导材料,这样才是比较完整的。平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期末复习则要梳理成文,便于记忆。所以建议大家自行做一个复习提纲,把教学内容的框架立起来掌握好,再进一步研究细节问题,逐步扩充。由于本课程是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涉及到多种语言材料的运用,期末考试以汉语、英语语料为主,以说明语言学理论问题为主,并不是考大家的英语知识,所以不会有很大难度,大家对此不必担心。本课程考试涉及到英语语料的内容主要有语素的类别、合成词结构、形态变化、语法意

7、义、语法范畴。二、期末试题情况介绍(一) 试题编制所遵循的原则第一, 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题的范围依据;第二, 以考核说明规定的考核层次要求和题型为依据;考核说明有关知识点的层级规定,需要琢磨;第三, 以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主,同时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 试题特点本期试题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 以考查基本知识为主,所以试题难度不是很大;第二, 试题覆盖面较广,涉及到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分数特别集中的试题,这个特点要求同学们应全面复习,切忌猜题押题,以免失误,影响期末成绩;第三, 既注重基本理论,又突出实践分析,兼顾两个方面。试题的这个特点,要求同学们无论平时学习还

8、是期末复习,对有关的教学内容既要比较熟悉,又能灵活运用。尤其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考试才能达到自如运用的地步,比如平时作业,从各地抽查中我们就发现,选择题出现错误选择往往都是似是而非的,比如混淆复合词和合成词的界限,混淆时和体的概念等等。(三) 试题题型及分数比例本学期试题,非试点考试的题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1名词解释:20分。些出定义,如果要求举例说明一定要举例,目的是考察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理解了这个名词概念。上学期要求大家重点注意以下一下名词概念: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符号 元音 辅音 发音部位 音位 音位变体 自由变体 词根 词尾 词干 单纯词 复合词 派生词 词类 基本

9、词汇 文字 音位文字 字母 亲属语言 社会方言 共同语 借词 词义的转移。(红色为考试内容)本学期重要的名词概念: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符号 元音 辅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音位 音位变体 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 词根 词缀 词尾 词干 单纯词 复合词 派生词 词类 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 形态 基本词汇 文字 音位文字 字母 亲属语言 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 共同语 借词 词义的转移。2填空题:10分。主要考查基本知识,涉及面较广,也要一部分是灵活的分析性填空题,既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分析运用能力,即使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也通过分析题来设置,解答必须先分析再填空。如果平时缺少训练,虽然很简单的题

10、,也很难解答,上述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例子。3选择题:10分。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即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主要考查一些易于混淆的问题,考查对一个事物不同分类角度的认识把握情况。选择题看起来难,其实仍然是基本知识的应用,只要基本知识掌握熟练,又能灵活运用,解答也并不难。4综合分析题:20分。分析题其实在填空、选择甚至问答题都有所涉及,在这里比较集中一些,突出的是一些重点分析内容,主要涉及语音、语法两部分内容。语音部分,46分,描写发音特点,分析比较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发音的异同。语法部分,1416分,主要考核内容是:一是词组的层次结构分析,要求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到词为止;二

11、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分析,即分析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形态变化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属于哪种语法范畴;三是句式变换,如把一个句子变成几个结构不同的同义句式,变换后意思应该相近,又如把一个多义句式变成几个单义句式,要求从一组句子中找出歧义句来分析,如果这个句子有两种含义,就要变成两个句子5问答题:40分。要求列出问题的要点,并且要适当展开阐述分析,或举例说明,尤其是要点较少的内容,更要求有一定的展开。例如基本词的特点。注意有些问题主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指导书和课件上也没有归纳,平时学习需要结合我们在网上发布的学习辅导材料归纳答题要点。专科的问答题,在答题要点的层次要求上有所降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范围基本

12、上不超出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部分的问答题,大家复习可以结合复习要求重点参考。有些同学不知道该答几个要点,那就需要结合学习几个方面的材料归纳。 (四)各章分数比例试题没有严格按照各章占多少分来分配分数,而是根据本课程内容结构的特点作了大致的划分。我们的课程可以分为语言的性质功能、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这样三大块,因此分数比例就按这样三大块划分:语言的性质功能:导言和第一章约15分语言的结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65分语言的发展变化: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20分下面结合题型和各个部分的分数比例给大家复习再作一些提示,供大家参考:第一, 名词概念,基本的都要求掌握,分析

13、题和问答题都要涉及到,但举例解释的有关概念,主要应该是能举出例子来的;第二, 填空题和选择题内容相对比较分散,各个章节都可能涉及到,但基本上还是以重点内容为主,以活的分析性内容为主;第三, 分析题主要是在语音语法两章,所以对于这两章的分析内容,务必搞清楚;第四, 问答题是各个部分都有,在教学内容三大板块中实际上是比较均衡的,但如果结合前面几条看,结合三部分各自总的分数比例看,问答题的内容重点实际上是在语言的属性和语言的发展两个部分。结合各种题型分数比例看,复习要注意名词概念、语法分析和基本理论分析,这三种题型的分数达到80分,至于填空和选择,在复习基本知识顺便就掌握了,不用专门花很多时间在上面

14、。三、往届考试情况介绍胡吉成: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往届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考试情况,希望大家了解了解,抓紧时间冲刺,顺利通过考试关。分析本课程的前几届的考试成绩,全国非常不均衡,及格率的差距非常大,高的达到八九十,低的只有二三十。历届考试卷面成绩平均及格率为:2001秋64.24;02春为68.92, 02秋平均及格率为70.87,2003春为64.25,2003秋平均及格率为62.89。基本上都是在6070之间摇摆。合格率以上各个年级分别为77.41,80.47,83.32,79.74,80.02,平均合格率为80.2。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课程考试题目太偏太难呢?我个人认为情况并非如此,其实考试题型和

15、试题内容完全是常规性,是常见的,一点也不偏,一点也不难,都属于语言学基本知识。为什么考试及格成绩这样不理想呢?我想大致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第一, 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其实我们的试题,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填空选择或问答,都是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的名词解释是“音位、词尾、词类、基本词汇、共同语”,这五个词除了词尾稍微陌生一点外,其他四个名词概念在专科阶段都接触过,即使有少部分同学专科不是中文专业,考这几个名词我觉得一点不过分,因为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但考试结果,很多人此题失分都在一半以上。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分析题的理解上也是五花八门这说明不少同学学习方法还停留在中

16、学的死记硬背阶段。当然,专升本学生基础不好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大约有30左右的学生专科阶段不是学中文而是学法律、经济、教育等等,这样一下子进入本课程的学习环境当然有一定难度了,这部分同学特别需要补课,加强自修。第二,不重视网上学习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提供有关的教学信息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一大特点,同时,由于主教材是北京大学和普通高校使用的,比较简洁,很多内容需要扩展解释,否则自学是很难的,因此为适应大家学习需要,我们补充了很多东西挂在网上,包括一些疑难问题的要点等都作了补充,供大家参考。从考试情况看,注意了网上材料综合应用的,解题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第三,与各地的师资情况有关本课

17、程的理论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而从各地尤其是地市一级分校看,语言学的师资普遍欠缺,据了解不少地市分校都是从师专或教育学院聘请老师,这些老师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不了解我们电大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利用网上资源方面可能就要差一些。电大是属于全国统考性质,答案标准是统一的,最怕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讲一套,因此必须统一提法,统一口径。因此这就要求各省市电大的老师要加强对地市一级的教学指导,检查一下下面的教学情况,必要时也可以到下面巡教。我们经常收到学生来信,反映师资问题,这在边远地区包括城镇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希望省市电大老师多发挥一些作用。当然也不能否认,从客

18、观上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注重理论,内容比较抽象,自学有一定困难。希望各省市老师也及时总结一下以往几届的考试情况,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这样在本学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学生渡过考试关,取得理想的成绩。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复习提要导言部分本部分内容都作一般要求掌握。一、 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

19、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三、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流派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情况。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

20、、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为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须臾也离不开的。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注意

21、社会和社会现象两个概念。注意语言不是自然现象:第一,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第二,从音义关系看也不是,不然世界上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的语言有不同的方言;第三,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影响,随社会而分化或统一。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22、。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成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当然,语言没有阶级性,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二、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

23、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本节问题一般掌握,能够辨明语言思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重点注意的问答题: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人说语言是自然现象,有人说语言是社会现象。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构成

24、: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

25、守。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

26、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3)所

27、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

28、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组

29、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定义,二是举例分析,三是认识其作用。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

30、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三、语言的系统性第一, 语言层级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第二, 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第三,各个单位之间具有组合、聚合关系,具有功能上的联系。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本节内容一般认识了解即可。 重点注意的问答题: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请以汉语为例加

31、以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任意性的还是本质的?为什么?语言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区别?语言的符号层由哪些要素构成,有什么特点?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什么?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三章 语 音 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

32、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1动力部分:人类发音的动力主要来自肺部的空气,肺部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到喉头,撞击声带,发出声音。2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两片构成,前端与甲状软骨相连,后端与两片勺状软骨相连,勺状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以开合,控制声带,声带中间的通路叫声门,气流就从中间通过。3共鸣腔,即口腔、鼻腔、咽腔,这一部分主要是调节气流,起共鸣器作用,人类各种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的。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

33、了不同的音素。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一、元音的发音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改变,都能发出不同的元音。在掌握汉语普通话元音的基础上,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二、辅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

34、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第三节 音 位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例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就必须结合汉语语音来认识。二、音

35、位的对立和互补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

36、立,只要是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不用考虑其它任何条件。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三、音位变体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

37、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Q/、/a/、/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

38、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这些变体的出现不需要任何语音条件,可以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甲变体能出现的场合,乙变体也能出现。几个变体可以自由互换,不受语音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变体就是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等,其中的u有些人发成带摩檫性质的半元音w,有些人把它发成唇齿音v,但这两个变体的出现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可以自由互换,它们就是/u/音位的自由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

39、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语音一章重点注意音素音标音位的相关知识,不设问答题。第四章 语 法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一、 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语言长

40、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二、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用聚合群中的单位替换同一组合中的某个单位,可以生成许多具体的句子。聚合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

41、无数的可能性,因为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脑中的,掌握了一定的组合规则后,人们可以利用聚合规则,用同一类别的词语进行替换,造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句子。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1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类型。2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词组分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类,自由词组是临时组合,固定词组是固定组合,其中的成分不能更换和增删

42、,次序不能变动。3词: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与语素不同,词可以独立运用,语素不能独立运用。词与词组也不同,词是最小的单位,不能扩展,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否则意义就会改变,例如“黑板”不能扩展为“黑的板”、“黑色的板”,扩展后意义不同于“黑板”;词组不是最小的单位,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例如“黑布”是词组,可以扩展为“黑的布”、“黑色的布”,扩展后意义等同于“黑布”。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词在语言结构中处于枢纽地位,语法结构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做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为词

43、根、词缀、词尾三类。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词缀根据位置可分前缀、中缀和后缀;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是变词语素。汉语语素大部分是词根语素,词缀比较少,没有词尾。这里涉及到十个名词概念,要注意结合词语实例进行分析,弄清楚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词尾不同于词缀: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在词的前面,少数还在词的中间;从功能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词尾一般只在具体的句子中才出现,

44、单独一个词,没有语境,没有与具体的语法意义相联系,也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当然就不可能出现词尾。汉语没有词尾。第二节 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1单纯词与合成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也只能是词根语素。例如“人、手、山、水、man、book、dest、chair”等。注意词根语素加上词尾,虽然是两个语素,仍然是单纯词,因为这种词尾是临时的,并不是固定在词内的结构成分,例如“dogs、books、classes”等。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例如“山峰、革命、大家、环境、根子、chairman、classmate、sadness”等。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

45、的性质,合成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一类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例如“台灯、金色、夸口、breakfast、bookcase、everyday”等;一类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例如汉语中的“老师、阿哥、作者、氧化”等,英语中的“happiness、teacher、unlike、worker、widen”。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汉语合成词可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根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五类。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以后附式为最多。 要

46、求能分析合成词的构造,指出词中的构造成分,分析汉语词的结构类型。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词与词的组合,可以是两个词的简单组合,也可以是许多词的复杂组合,但无论怎样组合,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看,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只有五种,即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语言中的各种句子,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结构类型互相套叠形成的,因此,对这五种结构类型应熟练掌握,要弄清楚各种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相互区别,并能结合语言实例进行分析。这是层次分析的基础。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例如“大眼睛”是偏正结构,“大”修

47、饰“眼睛”,“眼睛大”是主谓结构,“大”陈述“眼睛”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同样的结构单位,反映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通过不同的词序来体现的。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例如汉语“同志们”中的“们”和英语“books”中的s,语法意义是复数,它们就是复数这一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

48、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比如英语动词“making(看)”附加上词尾ing,表示进行体,英语形容词“reder(红色的)”附加上词尾er,表示比较级,这两种语法形式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但它们语法形式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所以可以把这两种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形式概括为同一个语法手段,即词形变化,也即形态变化。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好学生”和“学生好”,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四、组合的层次性 组合的层次性:语言中的句子,无论结构有多复杂,用了多少个词,它们的组合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不是杂

49、乱无章的。词组成句子,不外乎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这几种结构类型,简单的句子,用一两种结构类型,复杂的句子,用多种结构类型。句子就是各种结构类型层层组合起来的,具有层次性。句子的每一个层次都是由两个次一层次的单位组合起来的,这些组成更大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句子分析的方法:分析句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分析句法结构层次的方法,它利用图形分析句子或词组的结构,把结构层次和结构类别都标示出来,以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显性意义。对于一些有歧义的句法结构,这种分析法也可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说明。 第三节 聚合规则一、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把语言中

50、具有相同功能的词聚合在一起,归为一类,并给以一个名称,这样从语法角度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就是词类。划分词类,功能第一,凭借语法功能、词与词的组合特点,我们也能把汉语的词类划分出来。二、形态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词的形态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可以表示多方面的语法意义。具有相同词形变化的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划分为同一词类。词形变化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几个方面,要求熟悉词形变化,并能举例分析说明。三、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比如英语形

51、容词bad(坏的)的语法意义是原级,worse的语法意义是比较级,worst的语法意义是最高级,把这三个级的意义概括为一类,叫做“级”,这里的级就是语法范畴,是对形容词几种级的语法意义的概括性称呼。所以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具有上下义关系,语法意义隶属于语法范畴。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如单数和复数都是数;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要求弄清楚常见语法范畴的概念内涵,能进行简单的比

52、较分析,其中时、体、级要作为重点来掌握,能够加以说明。第四节 变换本节重点注意句法同义、句法多义,并能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变换。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本节重点认识语言的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少词形变化,但是词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除了词序,虚词也非常重要,常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英语、俄语属于屈折语。重点注意的问答题: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举例说明。 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形式?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马路宽”

53、和“宽马路”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样的语法手段体现的?举例说明什么是形态,并举例说明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时、体、级三种语法范畴的形态变化。第五章 词 义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汇基本词: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基本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全民常用,即基本词的使用十分普遍,具有全民性,而且不分地域,不分阶层、阶级、男女老幼,全民普遍使用,这是所有基本词汇都具有的特点。第二,稳固性,基本词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基本词所代表的事物概念是稳定很少变化的

54、。第三,能产性,基本词具有非常强的构成新词的能力,一些常用的基本词,往往能同别的成分一起构成数十、数百个词,例如“电”、“地”、“人”都是基本词汇。二、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词义的概括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第一,词义具有一般性特点。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高度概括,是高度抽象的,是从千千万万的同类事物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舍弃了个别事

55、物的特点,而保留了所概括的对象的共同特征,所以词义是指事物的一般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它不反映个别事物的特点,虽然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总是与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词义的一般性特点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客观事物现象多得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如果每个具体事物都给它一个名称,那么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根本不可能掌握语言,语言也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第二,词义具有概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反映的概念,其外延往往是不固定的,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产生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词义的模糊与精确是具有相对性的,难有一致的标准。为什么词义具有模糊性呢

56、?第一,根源在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要认识只能进行大致切分;第二,主观认识水平的差异,不同人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标准。第三,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词义的全民性是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的,虽然词义所反映的对象有阶级之分,如“地主”、“农民”、“资本家”、“工人”等。语言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词汇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词汇没有阶级性,词义当然也谈不上有阶级性了。三、词义的类型词义可分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

57、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附加色彩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主要分感情色彩意义和语体色彩意义,前者人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态度,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例如“牺牲”表示褒义,“完蛋”表示贬义,“死亡”表示中性的意义,不分褒贬;语体色彩意义指词经常出现在特定的场合所形成的风格色彩,主要可分口语和书面语,比如“老婆”、“妻子”多用于口语,显得随意自然,“夫人”用于书面语,显得庄重文雅。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一、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多义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