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期末复习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6/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1.gif)
![《经济学与生活》期末复习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6/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2.gif)
![《经济学与生活》期末复习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6/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3.gif)
![《经济学与生活》期末复习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6/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0c2fe48f-caaa-45c6-addf-ef314e57ed13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 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试从经 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的治理措施?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 119. 92。也就是说, 每出生100名女婴就相对应地出生将近120名男婴,与正常值10。目比有严重的偏离。其 中在海南、广东等省份,这一比例更高达130:100以上,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达到的比例。如果以此推算,20年后,中国将有三千多万成年男子娶不到妻子。有人认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这一比例 失调的主要原因,但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多生男孩,而不是相反?值得关注
2、的 是,性别比高的区域并非仅仅在素有“重男轻女”习俗的农村,在城市中同样存在。这种“男孩情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对父母来讲,家庭财富增值的重要途 径就是对子女进行投资,培育人力资本,通过子女使自己的生产力得以延续。当家庭 财力有限的时候,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投资,这时候,就遇到一个选择投资对象的问题。 到底把钱花在男孩身上,还花在是女孩身上呢?这种投资对象的选择应该满足家庭财 富增值最大化的要求。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体力和持续力是财富生产的关键性因素。 从事农业生产当然离不开体力,这方面女人处于劣势。即使从事智力活动,如读书考 试,由于女人要担负生育子女的任务,其持续力也比不上男人,男人更容
3、易持续努力 直至取得功名。因此在传统社会,男孩的投资价值要远远高于女孩,把有限财力投到 男孩身上符合进化意义上竞争效率的原则。由于下一代家庭是由男女双方共同组成, 下一代家庭的收入分配必须体现一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样才能对男方父母 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的激励。而传统上的男婚女嫁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男方 父母对下一代家庭的财富有了更大控制权和剩余的分配权(有权利对下一代提出物质 上和服务上的要求),而作为补偿,男方父母会付给女方父母一笔固定的酬金一一婚嫁 彩礼。这样一种婚嫁制度安排体现了一种效率原则,也揭示了重男轻女这一传统观念的理性根源。虽 然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家庭意识已经
4、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城市中,父母可能 有了养老保险,父母已经可以在物质上不再依赖下一代了,而且生产劳动也越来越少 地依赖体力,但城市中的重男轻女现象并不比农村少,城市中的新生儿男女比例同样 失调。原因在于,对父母来讲,养育一个女孩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 可能远远超过养育男孩的成本一一女孩出门更容易让父母担心;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 度要远远大于男生;女性在职场竞争中还是处于相对劣势;女性成功人士(如政治家 和企业家)的比例还是很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的因素可能使多数的父母更倾向于要 一个男孩。2、“摩的”在许多城市都很普遍,但“摩的”会带来许多危害,现在许多大城市都实 行了 “禁摩”政策
5、,“摩的”应当被禁止吗?答:所谓“摩的”就是营运摩托车,因其方便快捷、收费低廉而在中国的广大城乡大 行其道。但是,“摩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质疑,认为正是大街小巷穿梭的 摩托车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因此,许多的大中城市早就禁止“摩的”营运、这一现 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禁摩”的收益是什么? “禁摩”的成本是多少?收益大于成本 还是小于成本? “禁摩”什么收益?有人说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因为摩托车的尾气 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这种说话显然是张冠李戴,人们不乘摩托车就必定 要多乘出租车,而出租车的尾气排放量肯定是要超过摩托车的。还有人说,起到了美 化城市的作用,因为减少了摩托车的乱行乱停
6、乱放。这种说话有两个方面经不起推敲, 一是减少了 “摩的”并不等于减少了 “三乱”,因为改换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 车、出租车)同样存在着这些现象,甚至于多了自行车和三轮车的乱行乱停乱放,反 而把城市变得更不美观(声明:我并不反对骑自行车、三轮车,下同) ;二是在这种说 法里,实际上是暗含了一种鼓励大家都乘坐出租车的意思,并且认为出租车比摩托车 更能提升城市的品味,我们为了美观就可以取缔一种相对落后的交通工具。如果这种 说法也能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为了城市的美观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方说不让穷人 进城,因为衣着不整的人都会影响城市的美观;不让穷人在街头刷皮鞋、捡破烂,因 为他们也都有损城市的形
7、象;进而推广之,我们还可以把穷人统统赶出中国去,这样 中国就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国家。然而,这种做法的荒谬性明眼人一看便知!也有人提 出不同意见,认为城市的进步总是要一部分人付出代价的,那么我想问的是,为什么 总要穷人(骑“摩的”的人一般来说都是穷人)付出更大的代价?再退一步说,就算 是为了美观,那也应该取缔自行车和三轮车,而不是取缔相对比它们更漂亮的摩托车! 其次看成本。第一项成本就是使大批的“摩的”从业人员下岗。第二项成本就是可能 导致社会治安形势的恶化。第三项成本是减少了人们出行的方便。第四项成本就是导 致社会更加不公。第五项是“禁摩”行为本身的成本。为了“禁摩”,除了交警部门要增加警力增加
8、开支外,不定期的检查还给出行的人们带来 了极大的不便;第六项增加了反腐败的成本。如果没有“禁摩”政策,交警对“摩的” 的监督仅限于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其处罚的力度只有几十元,最多也就是数百 元;而现今有了 “禁摩”政策,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可就大了,一旦逮住私自营运的摩的司机,他可以罚倏万至1CM元。你是愿意被罚3万还是愿意被罚1CM ?抑或私下塞他 5000元,你就可以走人,你会怎么选择?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禁摩”政策成本是远大于收益的!按道理这种政策是不应该出台的,那么它又为什么在全国各地都能顺利实施呢?其中的 经济学原因就是实施部门的收益远大于成本。这项政策一般都是由各地的交警部
9、门提出来的,降低了交通事故率就是交警部门的成绩,推行“禁摩”而获得的罚 款也是他们的额外收入,从其一个部门来看,收益远大于成本,因此其推行的积 极性源源不绝。然而,尽管有交警部门的全力以赴,市场的需求却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所以,一阵风似的运动之后,“摩的”再次重现街头(只不过是营运 形式更加隐蔽),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面 对这种现象,政府应该 进行反思,因为降低交通事故率并不是政府唯一的目标,提高就业率、促进 社会公平、减少治安和腐败案件的发生,也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像这种使一个部门 得利,却使全社会的福利受损政策还是不出台为好!当然,由于行政决策成本的分散 和危害显现的滞
10、后,往往使得决策人不能拨开迷雾看清真相,所以,行政官员还是要 多懂一点经济学为好,再在决策之前做一番成本收益分析也许就能克服其中的许多盲 目性!3、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又出现的新的一轮“读书无 用论”,试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应采取那些措施。答:为读书无用,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大学收费这么高,动不动就要农民几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市场过程,没有多少人有能 力为了 “兴趣”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奢侈的理由去读书。对教育机构来说,它追 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他们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这个“效用” 就
11、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 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现在我要追问的是:中国大 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勺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T,为什么竟会 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在我看来,关键是由于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失误,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被锁定在了 一个低端加工业的位置,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蓝领工人(有大学生顿悟:“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领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排斥大学生的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为了尽快提高精英阶层的消费 水平,中国的消费
12、品产业往往采取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生产线的方式,结果使中国自身 的装备工业(即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技术)由于失去了市场而在整体上 陷入困境,大量国企破产倒闭,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也因此丧失。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出发,当官自然也是成功的表现。那么又不妨看看基层的官员们, 他们有多少是先有高学历再得到高职位的?高学历者往往处于管理层级中的操作层或 管理者,而少有决策层的;而如果有了高职位,一般的“高学历”还是不在话下的。有多少高学历者沉于下僚甚至苦于找不到工作,而又有多少被提拔者的学历赫然是“大学在读”一一在职带薪读书,还没读完大学呢。 可见,读书是读不出高职位的,学历仅仅是一种凭证,而做好工作
13、更多的还得靠能力, 而学历和能力从来就是两码事。如此看来,读书是可以需要的时候再读 的,而没有明确的需要,却死命地读书,很可能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当然“读书无 用” 了。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够明白读书究竟为什么会“无用” 了; 我们也就能够明白说 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他们“不能转变观念”,为什么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可耻言论了;我们 也能够明白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扩招与否上大做文章对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无 济于事的了。解决方法:(1)进行企业转型,改变中国产业分工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2)大力发展国企,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4、2004年,我国煤矿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人数3、08,为减少煤矿
14、死亡事故的发生, 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关闭小煤窑,请问这种对小煤窑取缔、严打的政策是否能有 效降低采煤中的事故率?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那些措施。提示:小煤窑矿主对这种政策产生的反映答:无庸置疑,小煤矿绝大多数是私营或乡镇煤矿,它们凭借就近开采煤炭资源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试图在煤炭市场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然而, 由于安全、规模、环保不达标,资源赋存条件差,总体抗灾能力低,被列于整顿 关闭之列,这是合乎规则的。注销关闭小煤窑,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 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关闭的煤矿企业转型,是完全符合国 家全局利益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这些小煤矿关闭之后,矿工将遣散回家,矿 主也会 重新“下岗”,另谋出路。关闭煤矿是一时之举,只要措施到位可立竿 见影,但其后续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村集体、 乡镇政府的利益,还涉及到职工利益、职业病、解除劳动关系等职工安 置方面的问题和采空区矛盾纠纷问题,这也是影响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替代产业培育等长远发展难题。 于是,小煤矿关闭后的种种问题,就十分紧迫地摆在了矿主、矿工、各 级政府部门的面前。如何引导关闭后的矿主寻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 业来做,引导被遣散的矿工重新就业,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闭小煤窑带来的问题是产业结构战略转型的阵痛,是发展中的问题, 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环境风险评估与咨询服务合同
- 遂宁四川遂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2025年福建宁德师范学院招聘博士高层次人才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舟山2025年浙江舟山市银龄医师招募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2024年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泰州2025年江苏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招聘教研人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疆2025年新疆伊犁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前置内卡式预应力千斤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纺织设备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电池转换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际学校幼升小面试试题
- 火电厂消防培训课件
- 工厂物料损耗状况和人为因素和差异清查步骤与方法讲解培训课件
- 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技能培训
- 《系统解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多选题汇总)
- 烧掉数学书:重新发明数学
- 厦门弘爱医院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酒店招标文件内容
- 员工调薪申请单模板
- 初中语文短语练习(附参考答案)
- 大学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教育-第1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