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 理想与信念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不丧失凌云之志,顽强追求。他们有的征战沙场、马革裹尸;有的投笔从戎、扬威异域;有的不惧牺牲、甘于奉献。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牢记他们建立的卓著功勋,永远不忘他们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精神,并誓将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让我们一起品读慷慨激昂的诗篇和感人的故事,从中学习诗人渴望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及坚持追求高尚人格、永不屈服的顽强意志;学习李大钊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品质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心存感恩,砥砺前行。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
2、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仁人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进行,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通过对马、石灰和竹子的描写,用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各自的志向。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所写事物的特征;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志向的。2课时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引导学生
3、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2课时为人民服务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课时金色的鱼钩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熏陶。1课时口
4、语交际即兴发言在特定的场合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进行即兴发言。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1课时习作心愿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一篇作文。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心愿,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根据想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体会文章好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结合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和积累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句;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理解并积累民谚名句。2课时词句段运用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讨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日积月累理解民谚名句的意思并学会运用。10
5、古诗三首文本分析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希望骏马在广阔天地里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期望。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骑马奔驰,传达出企盼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之意。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以石灰作喻,表达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人格的志向。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诗人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并托岩竹的坚忍顽强,言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字、词是古
6、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仔细推敲,因此抓住重点字、词来分析和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前提,在学生读通诗句、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3.理解古诗内容,分析每首诗中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品质。4.揣摩诗歌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读中感悟
7、,感受古诗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品质。教学难点揣摩诗歌语言,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字词,疏通诗歌马诗大意。3.体会马诗中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理解马诗的诗意,感受古诗中所写的马的特点,体会古诗中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
8、同特点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习俗有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又都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听起来很有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初步感受诗歌。(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过渡:同学们,听了这三首古诗,你们是不是仿佛看到了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石灰和那劲挺的竹子呢?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这三首古诗,想一想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二、初读古诗,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借助课本上的注释或工具书弄清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想想这三首古诗中所写的事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2)指
9、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着重正音:燕(yn)山 金络(luò)脑 千锤(chuí)万凿(záo)烈(liè)火 焚(fén)烧 郑燮(xiè) 坚劲(jìn)着重辨形:“络”要注意右上的部分,和“攵”区分开;“凿”要注意下边的里面是“”,和“羊”区分开。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辨形。3.齐读,读出诗歌的节奏。马 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 灰 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 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学生再读三
10、首古诗,边读边交流,感受古诗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预设: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要有理即可,教师不必做过多的点拨。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导入对马诗的学习。预设:教师分别出示草原上普通的马和征战沙场的战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马的特点。过渡:马的性格温顺,勤恳耐劳,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人们把它当作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马是人类得力的助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任劳任怨,还是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它都深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唐诗。2.板书课题:马诗。预设: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诗题的意思。3.了解诗人和古诗的创作背景。预设:学生交流有关李贺的资
11、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了解这首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1)介绍作者。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李贺有“诗鬼”之称,善于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2)了解背景。李贺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所述的“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诗人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究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李贺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4.读懂
12、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1)自读诗文,思考质疑。预设: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3)引导学生读懂第一、二句。理解字词。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梳理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大漠、沙、燕山、月。)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在大漠燕山,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晶莹洁白、纷纷扬扬,新月如银钩。)(4)引导学生读懂第三、四句。理解字词。何当 何时将要。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 跑。 清秋 金秋,取自“秋高气爽”
13、之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赏析前两句。(1)“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场环境,展现出一派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银色的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大漠、燕山、月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2)诗人描述“沙如雪”“月似钩”的情景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明
14、确: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2.赏析后两句。过渡: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如果能骑上一匹矫健的骏马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1)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预设: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来体会骏马的形象。“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快走”则显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15、(2)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明确:这匹马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体会到。“何当”领起疑问,强烈地传达出无限企盼的意思,正是因为没有被重用,所以诗人才强烈地企盼。(3)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感慨万千,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以效大用。(4)感悟写法。过渡: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方法拓展: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种精神或某种品格。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前
16、提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这首诗中诗人托“马”言的什么“志”?明确:诗人通过写马表现了想要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及对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的渴望。 3.教师小结。小结: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渴望建立功勋。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举行配乐朗读比赛。预设: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学完全诗后,教师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读诗,还可以进行小评比,看哪位学生读得最好。可以指名朗读,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渲染气氛。2.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学生试背。
17、3.延伸拓展:马诗是李贺创作的组诗,一共有二十三首,本课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学生课外搜集其他的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1.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和竹石,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竹石。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4.继续学习古诗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竹石。2.通过诵读,能结合自己对诗歌的了解融入情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古诗。3.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习古诗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分享古诗积累。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同学们都会背诵吗?(指名
18、背诵。)大家背诵得都很熟练,说明大家真正理解了古诗。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积累吗?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读出诗的韵味、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古诗。)2.导入新课。过渡:在上节课中,诗人李贺把自己爱国的壮志和理想化作了马诗这首古诗,我们对他的才华感到钦佩,但又对他的命运感到哀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和情感?我们先来学习于谦的石灰吟。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揭示诗题,简单介绍作者。(1)板书诗题:石灰吟,学生讨论题意。“吟”的意思谁知道?(“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含有赞美的意思。)我们以前学过这种
19、体裁的诗,如游子吟。游子吟表达了游子的心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那么“石灰吟”是什么意思呢?(“石灰吟”即赞美石灰。)(2)简单介绍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于谦(13981457) 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他忧国忘身,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强暴,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诗人。他的诗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实遒劲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以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了解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
20、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2.初读感知,读出诗味。(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课堂,并相机指导。(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指名分行朗读,教师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3.再读古诗,明意悟情。(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标注疑难点。(2)学生交流学习,教师点拨。过渡:于谦认为石灰“浑不怕”,“浑不怕”
21、是什么意思?石灰不怕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诗,去体会。不怕千锤万凿。A.什么是千锤万凿?(锤,敲打。凿,开凿。“千锤万凿”中把“锤”和“凿”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锤击敲打的次数多。)B.“千”和“万”是虚词,表示数量特别多。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如:千言万语、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C.读着“千锤万凿”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制作石灰的原料很普通,藏在深山里,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万次不断地锤击敲打,但石灰浑然不怕。不怕烈火焚烧。过渡:普普通通的石灰原料经过千锤万凿之后,还要经受烈火的焚烧才能成为真正的石灰
22、。透过“烈火焚烧”这个词语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画面,自由表达。)是呀,烈火焚烧是那样的痛苦,可是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学生答:若等闲。)A.“若等闲”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看成是平平常常的小事。)B.从“若等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从容自若,它压根儿就不在乎这些痛苦。)不怕粉骨碎身。过渡:石灰在经过烈火焚烧之后会“粉骨碎身”(教师出示石灰经过煅烧之后变成粉末的图片)。这就是石灰的一生,不怕千锤万凿,也不怕烈火焚烧,直到最后粉骨碎身。同学们,你们从“粉骨碎身”中体会到了什么呢?A.“粉骨碎身”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石灰由坚硬的山石变成了粉末状。)B.面对“粉
23、骨碎身”的遭遇,石灰的态度是什么?(“浑不怕”,即毫不害怕。)C.你从石灰即使“粉骨碎身”也“浑不怕”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石灰不惜一切代价,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过渡:石灰什么危险与磨难都不怕。那它怕什么?怕没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是什么意思?(“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洁,没有一点斑点。)B.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原来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是因为石灰有着崇高的理想。)C.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韧不拔、坚强不息、视死如归、不畏艰险,有着崇高的理想。)D.到此,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产生了敬佩之情。)教师小结:是呀,一种敬佩之情油然生起。同学们,让我们
24、带着这种情感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同学们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赞石灰之情。4.掌握写法,熟读成诵。过渡:同学们,留下清白仅仅只是石灰的意愿和理想吗?(学生回答:不是。)的确如此,回顾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诗人于谦写下这首诗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读完这首诗后,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呢?(1)教师再简单介绍诗人于谦,引导学生发现于谦和石灰的一些相似之处。(同石灰一样,于谦也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磨难,而且他也不怕磨难,百折不挠,具有清白高尚的品格。他同样在人间留下了“清白”。)(2)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不是仅仅在写石灰,也写了诗人自
25、己。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伟大人格的印证,于谦是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3)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4)再读古诗,背诵古诗。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竹石。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石灰吟时,用到了怎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交流总结。)接下来,我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竹石。2.解题,简介作者。(1)教师板书诗题,出示“竹石”图片,学生理解诗题的含义。明确:“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也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2)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号板
26、桥,字克柔,江苏兴化人。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3.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预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译文示例:竹子深深地屹立在青山之中一点也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1)指名读古诗,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7、,体会竹子的品格。(2)思考诗人写竹子的目的,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在本诗中的运用。(3)学生分组交流,展开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思考:“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将“咬”字换成“抓、攀”等后表达效果的差异,从对比中体会诗人用“咬”字歌颂了竹子坚忍顽强的意志和个性。“立根原在破岩中”A.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破岩”,表明竹子的生长环境艰险、贫瘠。)B.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读懂了什么?示例: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它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C.这首诗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8、,诗人写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实际上是写什么?(实写诗人的坚定立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预设:学生先展开想象,抓住“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来体会竹子遭受的磨难;接着创设情境,把自己设想成竹子,抓住“还坚劲”“任尔”来体会竹子面对磨难的态度;最后由竹子联想到人,体会诗人借竹子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明确:“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泛指自然界中的打击,这表明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遭受了数不清的磨难;“坚劲”中的“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劲”是“挺拔有力、威武挺立”的意思,这表现了竹子面对磨难仍顽强不屈的精神;“任尔”则表现出了竹子面对磨难无所畏惧的态度。诗人在这
29、里借竹子遭受自然界的各种打击仍坚劲挺拔来表明自己即使屡屡遭受社会的各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污浊社会的不妥协的斗争意识和高尚节操。5.熟读古诗,感悟诗韵。(1)指名读背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2)配乐齐诵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情的基础上,让你来为竹石这首诗配一幅插图,你会怎么画呢?(2)教师再出示几首写竹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李白慈姥竹(节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节选
30、)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燮竹预设:学生通过品读这几首古诗,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到竹子坚韧挺拔、不屈不挠、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的特点;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古诗教学不单单是诵读积累,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进行本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不仅读懂这三首古诗,而且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我首先精讲了前两首诗,传授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首古诗。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理解了古诗、领会了古诗所表达的诗人的志向,也掌握了一些学
31、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但是,回顾课堂,我感觉有些板块(如展开想象理解诗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的作用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经过反思,我总结如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在你的课堂上,学生是愉悦的还是愁眉苦脸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要把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以及对学生的爱融入课堂,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永远处于乐学的积极状态中。其次,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没有办法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当然教学中教师也不是纯粹地把教学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利用暗示、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并且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
32、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三首21.会写并掌握28个生字,正确读写3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
33、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2为人民服务2金色的鱼钩1口语交际1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习作2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语文园地2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
34、等4个字,默写竹石。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
35、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马诗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板块一 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成语填空题。:你会填吗?一( )当先( )到成功老( )识途千军万( )万( )奔腾快( )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
36、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马诗)【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学生齐读古诗。【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7、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板块三 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2)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钩的图片)4.品读第一、二句。(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桌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并
38、。(“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3)指导朗读。(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5.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5)指
39、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板块四 关注表达,体会学法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相机: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3.师:从李贺的资料中
40、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4.指导朗读全诗。5.指导学生背诵古诗。(1)师: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吧。(2)指名学生背诵。(3)四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4)集体背诵古诗。6.总结学习方法。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简称“四字法”。7.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2)按“四字法”学习搜集到的诗歌。【设计意图】在
41、教学过程中,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信手拈来、自由释放,所以背诵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板书设计第2课时石灰吟竹石课时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以马诗为例,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
42、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回顾学习方法。(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板块二 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2)明确诗歌节奏。:石灰吟千/万/出深山,烈火/若等闲。粉骨/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释题,理解“吟”。吟:古代
43、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集体交流。(5)品析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
44、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c.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3.深入研读,领略意境。(1)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第一、二句诗。(2)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齐读第三、四句诗。(3)指导练读全诗。(4)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5)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于谦生平事迹。: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6871-2024电触头材料金相试验方法
- 客运线路租赁承包合同模板
- 医师劳动合同样本
- 海参购销合同范本
- 网络市场数据调研
- 专业工程装修施工合同模式
- 原料采购合同纠纷处理
- 无房产证房屋买卖合同模板
- 个人古董珠宝买卖协议
- 园区合作投资三方协议格式
-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万达入职性格在线测评题
-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方案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师心得体会范文(10篇)
- 招投标管理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2025年
- 2024年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大型集团公司信息安全整体规划方案相关两份资料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第2课时 去括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