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2020.4)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雅乐,原是周代统治阶级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雅乐在历朝历代被不断补充与丰富,作为皇家重要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留存下来。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源远流长。而“新雅乐”的诞生,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以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并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
2、新雅乐”在艺术创作视野中严格遵循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用声音与舞蹈重温昔日的良辰美景。“新雅乐”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在古典雅乐的精神指向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这也使古典文集诗经和楚辞中收录的文本大多可以入乐表演。当代“新雅乐”受其启发,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在墨香等舞蹈的编创中,舞者一袭素衣,甩着水袖,以优雅的舞姿在行云流水间诠
3、释着书法独到的抑扬顿挫之感。现代感十足的编曲方式用古琴和钟磬等古乐配器奏出,在歌声与音乐旋律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从唱腔特性来看,古人曾形容雅乐之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又有乐记·师乙篇中讲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虽只有寥寥数句,但足见雅乐演唱时声音洪亮、气息连贯、以美至归的特点。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
4、作为一种艺术,自身对审美观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不断发展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辐射延续的基础。“新雅乐”亦如此。雅乐文化在沉睡中被唤醒,历经追溯、复原、创新、重塑。“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钩沉历史,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会贯通,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优秀品格。(摘编自罗丽“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选自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周王朝的礼乐制度“礼崩乐坏”,作为皇家重要仪式的雅乐音声因此而消亡。b. 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极致地体现出汉文化的源远流长。c. 当代新雅乐受到诗、歌、舞三位一体关系的启发,
5、用音乐舞蹈重现了关雎诗文之美。d. 从传承的角度看,当代歌者经过系统的发声训练,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雅乐、新雅乐的发展沿革入笔,引出对新雅乐文化的内涵的阐述。b. 文章从新雅乐的文化韵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新雅乐对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c. 文章在论证新雅乐的唱腔特性时,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d. 由文章严密的论证,可以得出新雅乐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载体的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雅乐在艺术创作中遵循古典文化的精粹,
6、以“雅”为律,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b. “新雅乐”自身对审美有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基础c. 新雅乐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合,摆脱了礼乐制度中的束缚,使古典诗乐文化焕然重生。d. 新雅乐融合了诗词文化、书法文化,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曲解文意,错在
7、“作为皇家重要仪式的雅乐音声因此而消亡”这个地方,通览全文可知:“它被不断补充与丰富”,而且融入了新的内容,说明雅乐并没有消亡。b项,分析不当,从原文第二段“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可知文中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例是用来表明国内复古热潮的兴起,并非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d项,曲解文意,当代歌者经过系统的发声训练,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这是从唱腔的角度谈论,而不是传承的角度。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
8、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论证手法分析错误,错在“进行了对比”这个地方。很显然,文章在论证新雅乐的唱腔特性时,将古今雅乐进行的是“类比”,即“求同”,而不是寻求差异的“对比”。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
9、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题干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d项,表述绝对,错在“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这个地方,表述太绝对,而且这个说法于文无据。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
10、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欧阳文忠公神道碑苏辙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
11、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公言事不择剧易类如此。时英宗方居濮王忧。及命下,英宗力辞,上听候服除。英宗即位之初,以疾未亲政,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密使尝阙人,公当次补,韩公、曾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
12、,何以示天下?”二公大服而止。神宗即位,迁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喻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去。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兼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不报。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天下益以高公。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居颍
13、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比成人,将举进士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b. 已绝出伦辈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c. 弥缝其间,卒复明辟 卒然临之而不惊d. 听民以愿请,不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唐、宋时期,国子监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b. 礼部,是古代官署、机构的专有名词。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总称“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等职事,部长官称为
14、礼部尚书。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如越州赵公救灾记中“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d. 谥,即谥号。是古人死后对其生前事迹品德的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欧阳修年幼丧父,成年后,文才超出同辈,深得翰林学士胥公的赞赏,多次参加朝廷的考试,都获得第一名。b. 濮王去世,英宗被立为太子,因生病,即位之初并未亲政,由慈圣光献太后摄政。c. 台官和御史蒋之奇一起诋毁欧阳修,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词穷,最终被逐出朝廷。d. 欧阳修担
15、任青州知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期间,请求不收老百姓青苗钱本钱,以此来表明官府并不是为了谋利。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4. d 5. b 6. d 7. (1)欧阳公从前任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2)(我们)出来以后,就有人责备那个想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出来,却不能够极尽游玩的乐趣。【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实词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
16、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比”,译为“等到”;第二个“比”,译为“并列”。b项,第一个“绝”,超出;第二个“绝”,使断。c项,第一个“卒”,副词,最终;第二个“卒”,同“猝”,意思是“突然,仓促”。d项,两个“报”,都是“回复”的意思。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
17、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土地等职事”错误,土地属于户部管理。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曲解文意,错在“请求不收老百姓青苗钱的本钱”这个
18、地方,原文是“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即不是不收,而是请求只收老百姓青苗钱的本钱。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
19、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守”,名作动,做太守;“乐”,动词,译为“喜欢”;“风土”,即风土人情;“卜”,选择;“焉”,兼词,于此。第(2)句采分点:“咎”,责备;第一个“其”,代词,可译为“那个”;第二个“其”,指代自己;“极”,极尽;“乐”,乐趣。【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
20、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过了同辈。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你一定会在世上有
21、名声。”把他收到门下。欧阳公跟随他到了京城,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于是考中甲等,补任西京留守推官。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公更加愤激不顾忌。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按照惯例,担任知制诰的官员必须要考试。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欧阳公曾经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机会进言说:“陛下理国政三十多年,可是储君未立。汉文帝即位后,群臣请求立太子。群臣不怀疑自己所以敢请求,汉文帝也不怀疑他的大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其讨厌别人谈论立太子的事情。然而汉文帝立太子之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
22、,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陛下还担心什么而久久不能确定(子)呢?”欧阳公谈论事情不分难易大像这样啊。当时英宗正处于为父亲濮王守丧的时期。等到立太子的旨意下达,英宗极力推辞,皇上听任并等候他服丧期满。英宗即位之初,因为疾病不能亲自理政,慈圣光献太后摄政。欧阳公与诸公在二宫间往来,弥合他们的隔阂,最终还政于君。枢密使曾经缺人,欧阳公应当按次序补任,韩公、曾公商议将要奏呈,不把这件事告诉欧阳公。欧阳公察觉他们的想法,对二公说:“如今天子守丧,太后垂帘听政,可是我们这几个大臣自己谋求官位,用什么来昭示天下呢?”二公非常佩服他而停止了这件事。神宗即位,升任欧阳公为尚书
23、左丞。欧阳公生性刚烈正直,平生与人畅所欲言没有什么隐瞒的。等到在二府任职,士大夫有所请求,他总是当面说明可不可以。即使是台谏官议论国事,他也一定用是非来诘问他们,因此招致怨恨,可是欧阳公不顾及。朝廷商议追封濮王的典制礼仪规格,皇上下诏让礼官与从官商定,众人想要改封大国,称伯父。事情没有定下来,台官猜测欧阳公主张此议,于是专门用这件事诋毁欧阳公。御史蒋之奇一起用流言污蔑欧阳公。欧阳公闭门请求辨明这件事。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理屈词穷,于是被放逐离开朝廷。熙宁初年,担任兵部尚书,做青州知州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当时各县散发青苗钱,欧阳公请求让老百姓只缴纳本钱,来明示官府不是为了谋
24、利,罢免提举管局官,听从民愿来请求,皇上没有回复。熙宁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欧阳公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天下人因此更加敬重他。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等到他回到颍上,居室还没有建完,但他对此安适自在,不把它放在心上。欧阳公在颍上居住一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被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天下学士听说他去世的消息,都流泪凭吊他。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25、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8.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
26、的心理矛盾。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9.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8. d 9. (1)岁月蹉跑、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对故国山
27、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这个地方。从注释一可知: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所以他
28、的隐居遁世,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之举。从尾句“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说明,即便无奈退隐,但是内心还是心系苍生,心忧社稷的,因此,说他“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是不正确的。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本题要求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结合诗句的重点词提炼,可抓“斜日”的寓意,得出作者对时光和年华的慨叹;“谁
29、是中州豪杰”表达有才不见用,有志无法伸;“三径菊花”“五湖舟楫”借用典故,传达归隐的无奈;“千万里”“人倚醉醒中”写远离家乡,漂泊颠沛之苦情;“故国”“此意”及注解抒写力主抗金的志向。总之,根据诗歌文本筛选、整理,归纳提炼作答即可。【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
30、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山重叠金明灭,_。(温庭筠菩萨蛮)(2)垆边人似月,_。(韦庄菩萨蛮)(3)_,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鹊踏枝)(4)疑怪昨宵春梦好,_。(晏殊破阵子·春景)(5)_,行人
31、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6)处红衰翠减,_。(柳永八声甘州)(7)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_。(苏轼留侯论)(8)霜叶既降,_。(苏轼后赤壁赋)【答案】 (1). 鬓云欲度香腮雪 (2). 皓腕凝霜雪 (3). 独立小桥风满袖 (4). 元是今朝斗草赢 (5). 平芜尽处是春山 (6). 苒苒物华休 (7). 必有过人之节 (8). 木叶尽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
32、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鬓”“腮”“皓腕”“袖”“赢”“平芜”“苒苒”“木叶”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戒烟
33、梁安早一向嗜烟如命的盛总忽然戒掉了烟,而且戒得非常彻底!之前他也戒过几次,由于种种原因,没多长时间就会“旧病复发”。一个烟龄长达二十多年、每天都要抽两包烟的烟鬼忽然不吸烟,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身体出现状况,二是公司经济出现问题。于是,关于盛总的流言蜚语在公司里不胫而走。上述两种说法像两条汹涌澎湃的暗流,在公司里相互交织着,很是热闹。有人预测:公司离倒闭的日子不远了。公司开始有人以各种理由辞职,每当有人递来离职申请,盛总会毫不犹豫批准。可是,两个月过去了,公司依旧正常运转。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些准备离职的人拿捏不准了。就在大家猜疑不定的时候,一天,盛总突然宣布,全公司的人晚上观看一部纪录片,一律
34、不得请假缺席。盛总这摆的是哪出戏呢?公司里的人又议论了。议论归议论,到了规定的时间,大家不得不按时参加。纪录片首先从繁华的大都市拍起,然后到某个县城,再到这个县城中某一个偏僻的乡镇,关于大都市、县城和乡镇的画面,大家见得多了,这里毋庸赘述。画面在乡镇建筑和街道上停留了片刻,突然一转,呈现出一条坑坑洼洼、左弯右拐的机耕路,同时配有画外音:从这个乡镇出发,到机耕路的尽头,大约要行走一个小时。画面继续机耕路的尽头,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这条小道时而在丛林中穿行,时而在悬崖峭壁上盘旋,悬崖的下面,是一条澎湃的激流,看得人胆战心惊。虽然画面中没有行人,却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显然是拍摄的人发出来的。最后,
35、画面中是一个小村庄,三十多座低矮破旧的房子像火柴盒一样散落在峡谷的盆地里。村庄的中央,是斑驳的泥坯房,镜头拉近,可以看到墙上有许多杯口大的洞。房子的前面,一根笔直的木头上飘扬着鲜艳的红旗。此时,里面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又是画外音:从机耕路头到这里,大约要跋涉两个半小时。“大家看到这所学校有什么想法吗?”盛总叫人把画面定格在学校,走上台问下面的人。大家默不作声。“其实,你们对我的议论我都知道,我不想为那些议论辩解什么。”盛总看了一眼学校说:“你们不是很好奇我为什么戒烟吗?我戒烟是为了这所学校!我以前一天抽两盒烟,一盒100元,一年要多少钱,你们自己去算,抽烟的害处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我想
36、说的是,大家像我这样抽烟,肯定浪费掉不少钱。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节约点,捐出原本要浪费的钱来建设好这所学校呢?这可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把这所学校建设好,只要十万块就够了,我先捐出我未来五年戒烟省下的钱剩余的部分修路。如果你们觉得在某些方面有浪费的话,就捐点出来。当然,我还会号召我生意上的朋友捐赠一些资金”盛总话音未落。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没过多久。盛总收到了一百多万元的捐款。看着这些钱,盛总舒了一口气,拨通一个号码说:“侄子,你就安心地教书吧,校舍和路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侄子大学毕业后,盛总本想叫他来自己的公司发展,可侄子却去了偏远山区当老师。为了这事,他还
37、与侄子闹翻了,甚至一度威胁侄子,如果不来公司上班,就在两年内将送他读高中、大学的费用还清侄子读高中和大学的费用都是他出的。盛总以为靠侄子那点收入,他在两年之内是万万还不上的。侄子没还钱,但寄来了一个u盘,u盘里存着刚才播放的视频。盛总看完视频后,陷入了沉默,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其实,视频的最后还有一段文字:叔叔,我知道你有钱,请你献出一片爱心,帮帮大山里的孩子吧。(选自红豆,有删改)1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确的一项是a. 文章用较多篇幅描写纪录片中的内容,目的是介绍去小山村的路非常崎岖难走,村中学校的条件也非常简陋,从而引出盛总对人们疑惑的解答。b. 盛总看了侄子寄来的视
38、频后,陷入了沉默,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于是有了戒烟及让大家看视频的内容,由此推断,他小时候上学条件也很差。c. 本文涉及两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盛总,因为本文用过多的篇幅对他进行描写,而侄子只是其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起到陪衬突出的作用。d. 从本文内容来看,盛总对侄子工作态度经历了一个由不支持到支持的过程。他最初拿还学费威胁侄子,最后帮侄子解决校舍和路的问题,让其安心教书。12. 文章开篇为什么从盛总戒烟写起?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分析。13. 文章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其实是必不可少的,请结合文本进行阐述。【答案】11. c 12. 文章从一向嗜烟如命的盛总戒烟写起,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后文
39、盛总交代自己戒烟的原因相照应,结构严谨;文章由盛总忽然戒烟写起,引出后面的一系列猜测,再引出盛总让大家看纪录片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3. 从情节内容来看,最后一段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完整;从人物形象角度来看,这段补充可以突出盛总和他侄子的性格特征,使盛总这一形象更真实可信,侄子的形象更丰富;从主题角度来看,最后一段补充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呼吁大家帮助山区儿童。【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
40、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确的一项。c项,对文章人物的主次分析不当,错在“侄子只是其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起到陪衬突出作用”这个地方。纵观全文侄子也是主要人物,所以也不是起陪衬作用,而是起着彰显文章主题的作用。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小说)的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思考角度如下: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
41、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讲盛总戒烟,而且是一个烟龄长达二十多年、每天都要抽两包烟的烟鬼忽然不吸烟,这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身体出现状况,二是公司经济出现问题。于是,关于盛总的流言蜚语在公司里不胫而走。读者读到这个地方就被吸引住要去探个究竟,为啥要戒烟,属于上面两种情况之一吗?由盛总戒烟讲起,引发了一系列猜测,从而丰富了故事内容,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对塑造盛总以及他的侄子的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总之,从细节对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读者层面的表达效果等角度作答。【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42、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做出合理、有创意的推断。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进行阐述:文章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命题指向性很明确,该段必不可少,而且是点睛之笔,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这最后一段,能进一步刻画和凸显盛总和他的侄子的形象,既显得真实可信,又给读者以启示、思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叔叔,我知道你有钱,请你献出一片爱心,帮帮大山里的孩子吧”,使得故事脉络贯通,而且开篇盛总为什么戒烟的谜团终于
43、解开,远离他要通过戒烟给乡村孩子解决修路和校舍的问题。从主题揭示的层面来看,彰显了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乡村教育的主题等等。【点睛】小说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刻画人物为主,通过故事情节和故事背景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的考点主要包括小说环境、人物、表达、情节、主题等,在环境分析方面要求学生注意环境描写的角度和作用,人物方面注意小说人物描写的作用和形象,在表达方面注重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情节方面注重文章的主要情节,在主题方面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探究主题。对这些要素进行把握,能够有效提高小说阅读应考能力。语言文字运用1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乐,所以有的人一卷在手往往 ,
44、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 生在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19世纪的罗斯金,在他的芝麻与百合里,劝人读书尚友古人,那一番道理不失 。a. 废寝忘食 尘垢 雅量高致b. 宵衣旰食 尘垢 雅人深致c. 废寝忘食 尘俗 雅人深致d. 宵衣旰食 尘俗 雅量高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并识记色彩不明、断章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废寝忘食”:形容人专心
45、致志。“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语境是说读书要专心致志,显然应用“废寝忘食”,从而排除bd。“尘俗”:流俗的、世俗的。“尘垢”:尘土积下的污垢。语境是说人如果不读书,就有流俗之气浸染于内,故选“尘俗”,从而排除a。“雅人深致”:形容见解深刻或言谈举止不俗。“雅量高致”:气度宽宏,情致高雅。语境是说19世纪的罗斯金,在他的芝麻与百合里,劝人读书尚友古人,那一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故选“雅人深致”。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
46、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5.下列各项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b.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c.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是烟雨江南,是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的江南,有太多的游子因为无法拒绝这一份诗意而终老江南。d.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答案】a【解析】【详解】
4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用古典诗句,往往可以使文章语言增色,更加具有文采。但正确引用的前提是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使用的场景、对象等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项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a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引申为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语境是“用来劝勉正读高三的堂弟”,显然使用对象错误。故选a。16.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b.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c.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
48、墙。d.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c项,“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中的“惊风”“密雨”比喻旧势力或政敌;“芙蓉”“薜荔”,比喻高洁之士,使用比喻。a项,“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游冶处”代指歌楼舞馆的妓院等娱乐场所
49、,使用借代。b项,“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鸡塞”,即鸡禄塞,这里代指边关,使用借代。d项,“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的“干戈”本身是武器,句中代指战争,使用借代。故选c。17.下列四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顾安所得酒乎b. 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 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c.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 盘之中,维子之宫d.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我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
50、、句不离篇”的做题原则。平时,要反复诵读课文,形成强大的语感;同时,要注意对词汇进行归类、整理,通过习题训练来反复、巩固。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四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顾”,动词,译为“看”,句中有“四处瞧瞧”的意思;第二个“顾”,表转折,可译为“然而,可是”。b项,第一个“廪”,动词,赈济、供给;第二个“廪”,名词,粮仓。c项,第一个“维”,动词,约束、束缚;第二个“维”,相当于判断动词“是”。d项,两个“以”,均可译为“率领、带领”。故选d。18.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
51、茂,居民鲜少。d.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等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至于”是“到达”的意思,今义多用于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b项,“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非常”,两个词,意思是“不寻常”;今义是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52、”的“可爱”意思是“值得爱惜”,引申为“宝贵”;而今义“可爱”是指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人或事)。故选c。19.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b.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 而辙也未之见焉d. 而不自知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的关键是抓标志。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b项,“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匹夫之力,而于一击之间逞”。acd均是宾语前置句,
53、其正常语序分别是:“起居无时,惟安适之”;“而辙也未见之焉”;“而不知自也”。故选b。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 周到b.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什么事c.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美好的笑d.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 轻快飘动的样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
54、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何”,译为“为什么”,而不能译为“什么事”。故选b。21.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b. 归而谋诸妇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c.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d.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
55、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项。a项,第一个“其”,疑问语气词,与后面的“乎”,连用,表示反问的语气;第二个“其”,代词,可译为“他们”。b项,两个“诸”都是兼词,译为“之于”。c项,两个“乃”,副词,译为“竟然”。d项,两个“因”,表顺承,可译为“于是”。故选a。【点睛】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2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a. 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
56、李后主。王国维说李煜的词“始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见李煜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b.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c. 张先,因善于在诗词中运用“影”字,故有“张三影”的美称。代表作天仙子序言“时为嘉禾小倅”一句中“倅”在宋时指州郡正职官员。d. 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宋时指州郡正职官员”这个地方,其实,“倅”宋时仅指州郡副职官员。故选c。23.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刘备在荆州受到刘表款待,获许屯兵新野。刘表的后妻蔡夫人始终对刘备心存疑虑,时时劝刘表要防备。刘表一直非常喜欢前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收购大豆合同范例
- 农村专业合作合同范例
- 链家就业合同范例
- 钢结构库房合同范例
- 商位转让合同范例
- 订制品购销合同范例
- 采购合同的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房屋买卖合同取消协议
- 电缆附件采购合同
- 支护工程劳务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提高篇)(含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
- 福建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年益阳市安化县招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笔试真题
-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10000字(论文)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微积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
- 2024年度短视频内容创作服务合同3篇
- 介入治疗并发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