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1页
最好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2页
最好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3页
最好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一)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1. 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2. 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3. 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4. 替换法 :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1. 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2. 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3.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4. 三不要: a 不要拔高理解 b 不要单一地理解 c 不要孤立地理解三、析读:1. 明确语段的表达方式2. 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3. 分析语段的结构方式四、鉴赏:1. 鉴赏语段的表达

2、作用2. 鉴赏语段的内容组合3. 鉴赏语段的描写笔法4. 鉴赏语段的行文布局5. 鉴赏语段的佳句, 警句6. 鉴赏语段中的人物形象7. 鉴赏语段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二)五、语文解题方法归类,阅读的题目套用这些,比较快.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 反语4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 、记叙顺序 :顺叙、 倒叙、插叙6 、描写

3、角度: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7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9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 细节描写12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13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4 、小说情节 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16 、环境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 、议论文三

4、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 、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9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0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22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 反语23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三)(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 、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 、文中: 承上

5、启下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 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 、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5 、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

6、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 说

7、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 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 、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 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

8、,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 表达技巧 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 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标题和注释; 2 分析意象;3 品味意境; 4 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形象特点; 2 辨析表达技巧; 3 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主旨; 2 联系背景; 3 分清主次; 4 全面评价。1 细读1 把握1 概括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

9、用语准确、简明、规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四)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修辞:比喻、借代、夸张、 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 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

10、不见“景”;“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 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五)初一语文阅读题题型讲解,现代文阅读解题思路知识点精析: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 选材标准是文质兼美, 意蕴深刻, 体现人文内涵和素质教育导向。按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 "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

11、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 理解能力 ,具体考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 "" 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 近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已越来越重视对文章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摒弃了那种相互割裂的、 琐碎的命题形式。 重在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重在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整理、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我们在复习中,必须充分注意在课标精神指导下这一命题思路的改变。现代文阅读复

12、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一味做题。 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有缺漏,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案。 一般的复习思路是:先根考试说明 " 中列出的各种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先将这些基础知识复习透,在这基础上,着重突破五个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可以运用课内外典型材料对这几点进行分项训练。从应试的角度讲,这几点训练到位了, 考生才有一定的能力应对考试阅读题的考查。 最后再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各种文体的综合阅读训练。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实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

13、。现在阅读题更注重对考题 ; 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 ,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 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 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 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 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考点透析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 对作品思想的情感体验, 对文学内容的深入领悟, 对作品语言的品析评点, 对写作手法的鉴别欣赏等。主要考点有:1 体味作品的意境;2

14、感受文章的主旨;3 体验作者的情感;4 分析人物的形象;5 把握文章的结构;6 品味语言的特色;7 评论作品的内容;8 表达自己的见解;9 赏析文章的美点。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六)知识概括1 从语言的角度:(1)用词之美 -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2)修辞之美 -找文中的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 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 气势磅礴 、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反问句增强语气 )( 3)句式之美 -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 排比句,还有

15、运用一组 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2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一般有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递进结构(论述步步深入)、总分结构(观点明确、内容具体)。3从文体知识的角度: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记叙的材料、记叙的方法 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议论文 -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方法 小说-小说的要素、小说的内容、小说的主题 散文-散文的线索、散文的主旨、散文的意韵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 (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力)特别是描写:( 1

16、)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 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描写 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衬托象征、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 、运用第二人称 抒情 还有 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七)一、 整体阅读,把握中心整体阅读一篇现代文, 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了解一些非文本的相关信息,如文章的作者,写作的时间,及作品后面的注释

17、等。因为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 " 细节 " ,往往是解读文章的关键。 其次是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识, 它包括:(一)理清文章脉络, 即了解文理。 做到知晓文章每一部分内容是什么, 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彼此照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二)在理清文脉的前提下,跳出文章之外,博观而约取,归旨摄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对于大阅读而言,看不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容易犯 断章取义的错误。二、提取信息,综合加工(一)理解型试题其主要考查的要点是: 一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题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大致可以分

18、三种情况:一是对指代作用的词语内容的理解,如“其”“这”等。 对于此类试题从技术层面上讲先应找到指代对象的位置、范围,再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内容;最后将答案代入原文分析是否恰当。二是对运用 修辞手法 词语的理解。对于此类试题先要弄清修辞手法的自身特点, 然后借助原文界定其具体含义。三是对术语(概念)的理解。先要从文章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群,之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转化为通俗的文字。2. 对文句含意的理解题对文句含意的理解题往往是针对那些内涵比较丰富,主旨比较晦涩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有以下特点: 一是结构复杂;二是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 如文眼句、总括句、过渡句等。三是使用修辞手法;四是信息量

19、比较大;五是主旨含蓄或内涵丰富,如具有潜在意、引申意、双关意、多重意的句子。对于这些语句的理解都应紧密地结合语境,首先要分析文句与相邻语句之间的关系,如复指、比较、呼应、总分、分总、说明、阐述、解说等,之后结合文章的中心主旨挖掘其深层含意。(二)分析综合型试题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试题类型是根据试题要求对一些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整合的分析综合型试题。从近年来的全国试题来看,其主要考查的要点为:第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种题的实质是以信息加工为主要任务, 其主要解题方法有三类:1. 蚌中取珠。即答案是原文中的原句,你只要

20、细心搜寻,将这个 " 原生态 " 的句子从文章中摘出来即可。2. 沙里淘金。 有的答案散落在文章里, 需要我们在锁定阅读区间之后, 从中筛选择取关键词,并对其进行简单的紧缩、摘引、加工组合。3. 百花酿蜜。 在文章中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词句进行加工时, 或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或内容比较晦涩的语句, 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后, 再对其进行合理的转化、整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在作答时应尽量使用原文原句, 故而答题以前应先分清类型,区分主次,权衡轻重,或筛选引用,或摘引紧缩,或添加补充,或转化整理,要因题而异,根据字数要求及文本信息量而定。(三)鉴赏评价型试题所谓鉴赏评价型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