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学中庸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中庸的整体精神和文体的框架结构。2、学生自我浏览教材,初步感知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中庸的相关资料,初步感知中庸的含义。2、通过学生自我浏览教材,初步感知教材。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对知识能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用相关资料中庸进行简要的介绍1、相关的文学知识 古代教育理论专著-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
2、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一词源出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见,“中庸”在孔子那里被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至于“中庸”的具体含义,我们多从朱熹的说法:“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凡常之理。”也就是说,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道理。2、介绍中庸的作者(1)中庸的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2)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
3、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三、中庸的思想 “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有常道、平常等意。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它的含义是中庸的主题,即以天人合一为立论基础,通过论证“天”、“性”、“道”、“教”之间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地进
4、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至诚至善、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以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想境界。 四、了解中庸文体的框架结构 中庸全书共有三十三个章节。中庸首章只有109字,但中庸全书共有三十三个章节,大多数的人总觉得這些章节看起来好像都不相关似的,其实这三十三章结构井然,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根据第一个章节中109个字的经义所衍生出來的。 五、浏览教材,初步感知 六、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第一章的内容。2、理解“天命、率性、见、中、乎、节、致、和”这几个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5、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的意思。3、积累文言知识,把握第1课的意思,理解“中”、“和”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简单介绍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三、简单介绍中庸第一章,了解这一章的主题思想。 第一章是全篇的主题,正面提出了“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
6、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福了。四、诵读训练1、播放中庸第一章的朗读视频,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4、学生分小组朗读。五、,理解重点词语。1、小组合作理解第一章的重点词语。2、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拔、补充。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第一章所阐述的意思。七、师补充资料。(古人对中庸主题思想理解的资料)八、尝试背诵。九、学以致用。学生分小组讨论: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
7、在生活中怎样做到不偏不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三课时第四课 君子时中【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2、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然后师生交流探讨。3、感悟文中所讲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3、学生跟录音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8、? 2、分小组讨论回答。3、指名学生诵读。 4、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6、全班齐读。 五、检查朗读,感悟文意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六、讨论交流,理解文意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七、总结背诵: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
9、情。第四课时第六课过犹不及 第七课道其不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以学生朗读为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 (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
10、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整体认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3、小组交流五、拓展六、谈感受七、强化记忆,熟读成诵1、摘抄文中名句。 2、学生练背。3、指名背诵。 八、课堂总结第五课时第八课 执两用中【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
11、素养。 2、先阅读后赏析。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 (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12、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整体认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隐恶扬善,执两用中”的理解。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见识。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13、160;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五、拓展 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的“两端”是指矛盾对立的两极,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诸片面,必须“叩其两端”,从两端中作出优化选择,即求中是也。这就是说,在一个命题涵盖范畴的极端情况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发而中节”,契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接受程度最高,恰到好处的优化解答,这就是“中”。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足取。譬如说,为人之道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应自暴自弃;既要追求
14、理想,又须面对现实。 联系生活讨论:生活中隐恶扬善,执两用中有何重要的意义? 六、谈感受 你认为舜帝是个怎样的人?七、强化记忆,熟读成诵1、摘抄文中名句。 2、学生练背。3、指名背诵。 第六课时第九课 泽中持守 第十课 得善服膺 第十一课 中庸难能【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以学生朗读为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1、
15、学生自由朗读 (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整体认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3、小组交流
16、五、拓展六、谈感受七、强化记忆,熟读成诵1、摘抄文中名句。 2、学生练背。3、指名背诵。 八、课堂总结第七课时第十二课 和而不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以学生朗读为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上节学习内容。2、解释: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二、新授。1、学生自由朗读 (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4、采用各种
17、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5)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5、整体认知6、理解文句 三、整体认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3、小组交流五、评析。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
18、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说起来,还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君子之强的精神向度与价值操守: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子路问老师关于强、强大、刚强的问题。子路性格果敢直爽,为人勇武,
19、这样一个人来问强,孔子的回答很具有分析性和引导性。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的那种刚强呢?还是北方呢?或者是说你自己的那种刚强呢?这说明孔子对强的问题有灵活性,而且还引进了地缘学或者是地理文化学,说明刚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氛围当中有不同的含义。“宽柔以教”,“宽柔”,柔顺地去教诲别人,不是声色俱厉,不是拍案而起。“不报无道”,不报复那种无道之人即恶人,这很宽容。“南方之强也”。之所以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在于南方空气湿润,地理环境良好,人的体格也不是很高大,脾气秉性也很温和,在这个氛围中形成一方人民的人格和秉性。 “君子居之”,孔子把这种南方之强看成是君子所应持之强。北方是塞北,华北平原
20、以北,与中原南方不同,寒风凛冽,飞沙走石。北方和南方在水土、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区别。北方人“衽金革”,把金和革当成席子。北方人身材高大,他们怀抱着铠甲刀枪入睡,是一群赳赳武夫,雄强至极,死而不厌。“而强者居之”。超过了君子的叫强,因为君子行中庸之道。孔子认为北方之强“衽金革,死而不厌”,还是“过分”强了一些,所以“强者居之”。强者视死如归,这就是北方的强,还不是君子所居之强。南方之强在于用宽厚、仁义的方法去教化人,对残暴的人也不加以报复;而北方的强则在于勇毅、果敢,哪怕是金戈铁马的战场,面对强敌也能够勇往直前。但在孔子看来都不如“君子之
21、强”。“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和而不流,即和和气气但不流俗不低俗。真强大刚强啊。立定中道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在国家有道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出来做事,但并不因为做大事而忘本,而是坚守自己过去处于陋巷时的美好情操和远大理想。这样的人真刚强。如果国家无道,满地是小人则宁死不变节,这样的人真刚强啊。通过回答子路问强,孔子传达出自己对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的看法。当然,他欣赏君子的强,其中的关键是“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和而不流”是态度,不是一团和气,而要保持自己的理念。“中立”,不偏不倚,并
22、不是强,而是有原则。中庸第十章说明,真正的强不在于体力,而在精神力量。精神力量的强大体现为和而不流,体现为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也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固守自己的高远志向和操守。孔子推崇君子之强,君子之强的核心就是坚守中庸之道,即便周围环境如何变化也决不中途放弃。六、谈感受:你认为真正的强是怎样的?七、强化记忆,熟读成诵。1、摘抄文中名句。 2、学生练背。3、指名背诵。第八课时第十三课 不费不悔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以学生朗读为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
23、化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 (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
24、(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整体认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3、小组交流五、拓展六、谈感受七、强化记忆,熟读成诵1、摘抄文中名句。 2、学生练背。3、指名背诵。 八、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第九课时第十四课 道费而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句,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理解君子之道费而隐。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君子之道开始于什么?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
25、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载 、焉、载 、鸢 、戾、跃 、察 、 端 、乎。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三、整体认知1、你读了文句,知道了什
26、么?2、指名汇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幻灯出示)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君子之道费而隐的理解。 君子之道费而隐的真正的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广大而且细微。它从宇宙存在之日起就自然而然地存于世间万物的生长、活动、变化,以至灭亡之中了,因此它无所不包。大到宇宙的运行变化,小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大到无限,小到无穷。君子所行的中庸之道,开始于普通的男男女女,但它的最高深的境界,却能达到整个天地。五、拓展 小组讨论:联系生活,说说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自觉探索中庸之道的能力吗? 智慧的君子因为有自觉主动地探索中庸之道的能力,所以可以认识中庸之道的精髓,并且
27、在行动中体现中庸的智慧。我们普通百姓虽然不具备自觉探索中庸之道的能力,但是由于中庸之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日常实践中模糊地感受到中庸之道的存在,然后根据这种实践中得到的关于中庸的经验,虽然不一定可以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中庸这一大智慧,连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可以知道,可以学习,可以实践。小至日常吃喝起睡之中有中庸智慧的体现,大至天理人伦也要遵循中庸之道。六、熟读成诵。七、小结 虽然我们并非君子、圣人,可是只要我们去认真理解、实践中庸之道,就一样可以有收获,使自己在立身处世之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获得成功。第十课时第十五课 道
28、不远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句,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教师提示,分小组诵读内容,然后背诵。 3、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说自己对君子之道费而隐的理解。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幻灯出示,带拼音读)。2、教师范读。3、正音:柯、睨、诸、谨、谨、 慥、尔、伐、曰。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
29、,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整体认知四、理解文句1、理解文句中的重点词: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幻灯出示)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段中三个论点的理解:“道不远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顾行,行顾言”。 道不远人的意思是说,道其实就是就在人的周围,并不需要去远方求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很简单,孔子把这态度称为忠恕。同时,孔子也认为能做到了忠恕,那么离中庸也不远了。 言顾行,行顾言的意思是说,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一致。再
30、深层一点地说,就是说话要顾忌到自己做不做得到,做事要顾忌自己是不是那样说的。4、史例解读:(幻灯出示)五、拓展: 小组讨论:联系所学内容和生活,说说自己能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熟读成诵。七、小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希望同学们通过对中庸这一章的学习和感知,在以后的生活中与同学、朋友相处做到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同学们,能做到吗? 十一课时第十六课 素位而行 第十七课 行远自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句,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教师提示,分小组诵读内容,然后背诵。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素位
31、而行,安分守己”的人生道理。【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2、 二、诵读训练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学生齐声朗读。4、老师范读中庸第十四章的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三、看视频的讲解,理解文章内容。四、出示意思,学生齐读。五、出示这一章所强调的教育思想。六 、
32、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思考:1、文中哪一句话强调了做人要安分守己?2、你觉得该向安分守己的人学习,还是向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的人学习?为什么?七、 课堂小测试 。1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做好分内事,不生非分之想。由此可以联想到文中子思的那句话: 2文章中描写君子和小人做人处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句子是:3教育我们做事不成功时不要推卸责任,而要自省其身的一句话是:八、学完这一章中庸,请同学们想象子思当时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自由练读这一章节,如果能配上动作就更好了。1、指名朗读。2、全班站
33、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九、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四人小组讨论 。1、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十、小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希望同学们通过对中庸这一章的学习和感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安分守己,积极适应现状,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要心存妄想,只知道羡慕,嫉妒别人,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迷失了本性。同学们,能做到吗?十一、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十二、课后作业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2
34、.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十二课时第十八课 诚不可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句,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教师提示,分小组诵读内容,然后背诵。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无所不在的道”的人生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二、诵读训练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学生齐声朗读。4、老师范读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
35、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三、看视频的讲解,理解这章内容。四、出示意思,学生齐读。五、出示这一章所强调的教育思想。板书:道无所不在 六 、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为什么?七、熟读成诵1、指名朗读。2、全班站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 八、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四人小组讨论 )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九、小结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 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
36、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十三课时第十九章 大德受命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以学生朗读为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齐背中庸第十八章,引入学习本节内容。二、初读课文师范读。三、简单介绍中庸第十六章之一内容 ,了解这一章的主题思想。四、诵读训练1、播放朗读视频,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及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3
37、、学生齐声朗读。4、学生分小组朗读。五、理解重点词语。1、小组合作理解第十六章之一的重点词语。如“宗庙、飨、材、笃、培、覆”等。(学习方法指导:借助注释)2、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拔、补充。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所阐述的意思并举例子说明。七、尝试背诵。八、学以致用。学生分小组讨论:1、你认为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吗?2、在生活中怎样做到不偏不离,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乘车、吃饭等)九、小结 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相信同学们通过对中庸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十四课时第二十课 文王无忧【教学目标】1、学习中庸中文句
38、的朗读,知道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熟读成诵。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懂得孝道是美德。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习“舜其大孝也与”的内容。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大孝,我们现在全班一起朗读。2.抽个别读,同学们评一评,谁读得最好。二、学习新课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先自由朗读,(出示课件)看谁读得最认真,把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 2.师:你们想听一听老师读吗?下面老师范读给大家听,你们要认真听啊! 3.出示难读的字: 4.这些难记的字记住了,看看回到原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原文。5.自己自由读,要
39、读准字音。 三、根据短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1.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2.理解句子的意思。(1)出示句子:(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指导学生认真读,并提问,你们从这句话明白什么?(4)师小结: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读到儒家的关于中庸道德价值的最权威的评判。中国1949年以后这五十多年,共产党一直都在强调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中国古代也要讲传统啊!只不过不叫革命传统,而讲的是道统、法统。(5)根据课件的提示,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并说说这两段的意思。(6)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7)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8)师:你们从这两句话,明白什么?你们以后会怎样做? (9)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快乐诵读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1)自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9221:2024 EN Furniture - Childrens high chairs -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充电桩安装及安全使用协议范本
-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度企业级区块链技术研发与许可合同3篇
- 2024年度学校食堂电梯安装与使用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国际海鲜产品买卖合同
- 担保公司2024年度服务合同担保
- 二零二四年度体育赛事组织承揽合同
- 二零二四年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策划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工厂企业水电供应合同
- 酒店业食品安全
- 2024版《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附答案(共80题)
- 网络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
- 2024年信息网络工程分包劳务合同
- 网约车全国公共科目考试题库与答案(一)
- 煤矿灾害预防及事故应急管理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计划
- 河道防汛应急预案(6篇)
- 2024年销售代理协议范本
- 电工登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