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注重什么第一、教师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 的教学行为。教师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准确把握课 堂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中最真实 和最有价值的元素;教法学法充分尊重学生,强调互 动;教学过程注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 “ 朴实、扎实、真实 ” ,注重以 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训练为本,听说读写训练 真实有效。符合年段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小学语文 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第三、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积累和语言 训练,朗读指导注重目的性、层次性,通过读书帮助 理解语言,用理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第四、教师应注重教
2、学基本功。普通话流畅准确,富 感染力; 仪态大方, 自然得体; 激趣激趣, 启导点拨, 深情并茂,贴切自然,干净利落;课堂上应变自如, 处理严谨,关注细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 -论文摘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 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 这些 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 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 的办法和途径。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正文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 如何提高学 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3、"填鸭式 " 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 文从学生的角度,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主动、 自觉地进行学 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 通过激发兴趣, 人的积极性甚 至可以增加 34倍。 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 =能力×
4、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 的 ' 火药 '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 ' 火药 ' 。 "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 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 上课 一开始以趣引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 引入, 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 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 道:"
5、 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 呢? " 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 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学得兴趣盎然。 开端引 趣的方式 " 设疑 " 以外, 还有 " 谜语引趣 " 、 " 悬念引趣 " 、 " 故事引趣 " 、 " 小品引趣 " 等。 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 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 辉煌的 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俗话说,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6、 " , 因此, 要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棋迷、 球迷 们为什么会 " 迷 " 呢?因为这里有竞争。 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 " 迷 " 即是高 度 " 兴趣 " 之意。 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 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如果你仔细观察, 学 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 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 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 谁 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
7、,谁读得有感情, 谁领会地深刻; 在总结课文时, 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 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 划分段落、 归纳中心、 总结写作特点等等。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 在我们的课堂教 学中,教
8、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 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 只有兴奋性脑 力劳动, 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 能够闻到芳香, 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 充满了醉意。 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 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 " 新意 " 。 讲戏剧未尝不可 以演一演; 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 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有一次, 我刚要讲课, 外面忽 然雷声大作, 大雨夹着冰雹从
9、天而降, 学生都往外看。 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 灵 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 同学们,谁 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 " 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 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 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 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 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就能喜欢学习, 上课能积极参与, 精力集中, 在 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 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 勤于请教; 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 的讨论研究, 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
10、的题目, 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 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即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是课 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实践过程, 教师的作 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 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 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 它以引导学生主 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 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 它的最终目的是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
11、质 " 自由自觉的活动 " , 它 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 二是当前教学的主 流是强调学生的 " 主动发展 " 。 " 主动发展 " 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 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 学会学习,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 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 能活动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 努力和能动作用。 教育者的种种努力, 都
12、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 都是 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第一, 教师亲和学生, 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 教师首先必 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真挚的情感, 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 激发唤起学生强 烈的主人意识,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 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 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 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学生主人意识越强, 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越能 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 去实现确定
13、的目标, 变 " 要我这样学 " 为 " 我要这样学 " , 学 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第二, 教师解放学生, 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就要真正地解放 学生, 而不要用考试、 作业压学生, 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课 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 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 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 我们都知道, 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 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 学习中的外化过程, 是学生动口的过程, 更是一个动手
14、动 脑的过程。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 经过头脑的加工, 然后说出来、 写出来、 画出来、 演出来、 做出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实践 " 。 学生通过实践, 借助一定的操作技 能, 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 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有的教师总结出 " 五让教学法 " :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 " 三点 " (重点、难点、疑点让 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 志、 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 如果说, 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
15、, 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 在教学中, 非智力因素的动 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 在驱动力放在首位, 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养成 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 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 能使课 堂 " 活 " 起来。 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 促进学生努力向前, 让学生发现自己学 习上的进步, 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 其次, 妙用竞争方法, 也能使课堂教学 " 活 " 起
16、来。 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 的方法, 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 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 也可 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 在学习上同他比赛; 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 组 成班与班、 组与组的竞争, 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这样可以最 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 妙用情感因素, 同样能使课堂 " 活 " 起来。 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 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见裴姊娜:发展性教学论。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
17、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 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 共享快乐, 从 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第四, 教师运用策略, 学生实现目标。 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 是常用的策略。 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 创设学生积极主动、 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 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 使学生在充分 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 的统一协调、 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 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 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
18、 辩论、 竞赛等, 达成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 制作、 动手操作活动, 尝试错误和成功, 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 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 动参与, 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 勉强的、 被动的, 而是自觉 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 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 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所以, 我们教师应该精
19、心组织学生各种形 式的学习活动。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 学以思为贵 " 。爱因斯坦说:" 学习 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 牛顿 说:" 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 耐久的思索所致。 " 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 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 多反问, 不要包办代替, 要鼓励他们想 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 问, 总想依赖别人。 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
20、去问老师, 这时候如果老 师鼓鼓劲, 学生仔细一分析, 可能就想出来了。 如果鼓劲还不行, 老师可以给学 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 代朱熹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 明人陈献章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 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 么问题, 他们对学习不精心, 囫囵吞枣, 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 因此往往 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 好问首先要问自己, 要多给自
21、己提几个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盲从, 别人 的答案究竟对不对, 还要经过自己思考、 鉴别。 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 对比一下, 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 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 学习人家思维 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其次,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 要解决, 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 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 还是 有意识地寻找伙伴, 共同合作解决, 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 合作学习 " 把学 习中遇
22、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 寻找解决策略, 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 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 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 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 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 " 合作 学习 " 。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 部分能解决问题, 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节 约大量时间,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要强调学生动 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
23、帮助、促进、检查。教 师要投入到小组中, 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 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在 练习的过程中展开 " 合作学习 " 。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 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 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 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 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例一, 发现别人,
24、互相学习。 一次做完课堂练习, 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 学习, 发现别人的优势。 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试卷, 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 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 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 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 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 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 他们都在找别人 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例二,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 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 提倡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 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 同时要 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 比如同一个问题, 看哪一组先 解决, 解决的方法多, 找到了
25、最佳解决办法,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三, 互改作业, 重新认识。 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 学生的参与性 不够。 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 要求特别严格, 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 论得面红耳赤, 这样, 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 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 评判能力, 提高了认识水平, 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 当然, 组织学生 批改, 内容要选择, 如果是开放性题目, 会更有价值。 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 逐步提高批改要求。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
26、极强的艺术性。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 素也有很多, 如教师的因素, 学生的因素, 教材的因素, 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 等,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 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真正提 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2003年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3, 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 总主编 刘芳4, 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教学改革与创新 主编阮望兴、 朱 建人5,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主编 刘凤梧浅谈新课
27、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谈科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 合作与探究, 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 型教学文化, 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 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提出问题; 也不是要求教 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 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 知识的获得, 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 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 语言教学 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 化,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
28、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课 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 “ 新课堂 ” 仍明显带 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 “ 活动式 ” 、 “ 研究性 ” 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 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 “ 填鸭式 ”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 重问题。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 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 “ 玩 ” 的权利还给学生,把 “ 做 ” 的任务 派给学生,把 “ 说 ” 的机会让给学生,把 “ 创 ” 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 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9、 教 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 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 尝试、 操作、 探索、 归纳等。 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 教师不教;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 教 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 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 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 效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并在解决问题 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它可以引 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 进和发展。 利用多
30、媒体课件展示, 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使学生进入身临 其境的问题环境, 从而产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欲望,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 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 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以何种方式提供, 就成为实现语文课 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 “ 因材选 媒 ” ,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 “ 装饰 ” 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 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 切不可喧宾夺主, 切不可忽略了学生 的自我体验和品位。但放眼时
31、下的语文课堂, 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 就是观念不先 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 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 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 “ 抓住重点词句 正确理解第二、 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 以及难点 “ 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创举 ” 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 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 的作用。 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32、 首先应明确目的, 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 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 体, 即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 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实践过程, 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的 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 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 .
33、 让学生了解有关 知识, 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 5%,那么,还有 95%的潜能 处于待开发状态。 这说明,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 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 自己质疑并解疑的。 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 学习的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 对 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 学习任务的情况, 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 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
34、看到展示同学的情况, 进行评价并提 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 以引起全班同 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 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勤思多问, 可以说, 一 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 都有好思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 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 有些学生不但手懒, 脑子也懒, 有一点难题就想问, 总想依赖别人, 一看题目较 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 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 学生仔细一分析, 可能就 想出来了。 如果
35、鼓劲还不行, 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 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 会问、 会学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为别 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 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 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 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一
36、 实践感情 -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 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 从中感悟并理 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 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性学习, 目的在于让 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 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 学习态度的培 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 变封闭性 提问为开放性课题、 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 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 -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
37、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 探究中有所收获。 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 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 地、 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 由于教师的专 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 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 提倡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 效果 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38、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 率。(三 合作交流 -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 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 是知难而退, 是指望老师的讲解, 还是有意识 地寻找伙伴, 共同合作解决, 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 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 寻找解决策略, 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 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 小老师。 这样, 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 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语文课堂 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9、,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 大部分能解 决问题, 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节约大量时 间,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 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 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解决的 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2007年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优质课比赛教学分析 市教科院 向爱平一、基本特点本届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具有如下特点:1. 目的明确。 这次赛课紧承去年广泛开展的 “语文有效性教学讨论活动” , 其目的是深入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策略, 深入推
40、进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改革, 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也为我市参加今年秋季全省的优 质课比赛选拔教师。2.性质特殊。本次赛课不同于往届的一般意义上的赛课,它是在我市语文 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五年以后, 对我市中高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所进行 的一次全面检测。3.参与面广。本次赛课引起了全市各镇、办中心学校以及相关市直学校的 高度重视, 除极个别乡镇因故弃权外, 全市其他 25个单位的 26名教师参加了比 赛。其中,新秀有 15人,占参赛人数的 58%。4.评审公正。本次赛课的评审组采取回避政策,由市教科院的专家以及初 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组成,评审过程客观,实事求是。5.主题鲜明。本次
41、阅读教学比赛活动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 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本位, 做 到真实、朴实、扎实,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主要成绩本次赛课, 课上得怎么样呢?评委和现场听课的教师大多持肯定的态度:认 为我们的语文课正在向我们期望的目标回归, 向常规课回归。 这些课可以概括为 “七多七少”:1.注重“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在课程改革初期, 我市的小学语文课重人文轻工具的现象十分突出。 语文课 必须要有语文的味道, 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 接受人文的熏陶和感染, 树 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赛课中,我们惊喜的发现,离开语
42、言文字,就 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开掘的课基本没有。 绝大多数课做到了凭借语言 文字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在此过 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如郭曼老师的珍珠鸟,抓住认识珍 珠鸟的样子、作者怎样赢得珍珠鸟的信任和珍珠鸟是怎样与人亲近的三个方面, 读出了美的画面, 美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的美, 体味到了语言 的美。潘红艳老师的和时间赛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谈自己的认识 和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语言、情境、人 文内涵全都有了。 “无需贴标签, 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 语言的魅力萦绕
43、在学生脑际。”2.重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多了,轻字词句教学的课少了。本次的参赛课中语文学科的本位得到了更为有力的突出, 语言文字的训练得 到了明显的加强。 一是重视语言的积累, 字词教学得到加强, 一些课做到根据课 文本身的情况, 正音 (郭玉华的 将相和 三个多音字归在一起练读 、 析形 (郭 曼的珍珠鸟根据字形特点,指导书写“腻”。二是重视词句的理解,教学 中老师们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熊霞老师的 触摸春天 中, 让学生 轻声读题后理解“触摸”的意思,再由“触摸”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此外,许 多老师注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采用比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44、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 在积累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词语, 王玉梅老师在教学 七颗钻石 时, 从巩固认读词语 开始, 一边读词语, 一边让学生造句说话, 在认读中相机落实了词语的运用和积 累。3.重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的课多了,课堂上“空读”的现象少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 声,出现了学生精彩的感悟和回答。简翠华老师执教鱼游到了纸上时,让学 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 让学生读中有思, 思 中有读。童荣老师教可贵的沉默,引导学生在“欢笑”中朗读,在“沉默” 中思考。高桃艳老师在老人与海鸥中,采用师生互
45、读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读 一边想像老人喂海鸥时的情景。 范丽文老师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中, 与学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赵丹老师在提灯女神 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人物对话, 体会南丁格尔不怕阻力, 坚决当护士的坚强决心。 李华老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走进草虫的村落。张一老师在她是我的朋友 中, 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细节, 体会阮恒的内心世界绝大多数的课, 都做到了 伴随着课文的语言在朗读中行走,读中悟,悟后读,读与思紧密结合在一起。 4.重视整体把握、内容简约的课多了,整体与部分处理失当的课少了。 以往有的课, 教学要么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 , 加上补充大量资料, 显
46、得过度臃肿, 喧宾夺主, 老师也难以完成; 要么容量太小, 一节课只抓一两段, 密度小,效率低。此次不少课,既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 适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得当。如刘利勤老师的生命 生命,位艳平老 师的 鱼游到了纸上 , 胡友珍老师的 乡村人家 , 马文涛老师的 孔明借箭 ,李书静老师的虎口藏宝,江妤老师的提灯女神,钟丽老师的她是我的 朋友,张素珍老师的体育课等等,大多做到了这一点。5.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注重整合、简化的多了,繁琐复杂、 叠床架屋的少了。以往的教学设计, 有的环节繁复, 设问多多, 搞得教师自己都迷失了, 学生 则被老师牵着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此
47、次不少的课,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 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 清清爽爽, 一目了然, 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 如喻芳、 郑香琼、 高桃艳等老师教的 老人与海鸥 , 在设计上多为两大板块, 整合推进:第一板块,感悟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老人喂海鸥朗读,理解,体会, 想像,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深的情”(海鸥看老人照片, 朗读,积累。6.教法灵活、简便,善用媒体的课多了,不加选择过多地引进图文资料, 甚至“课件满堂飞”的情况少了。比如, 老人与海鸥 一课, 几位老师都收集了老人吴庆恒的相关资料和照 片,这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较好的背景资料。杨瑾老师在教画杨桃时, 首先出示了杨
48、桃, 引导学生观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用战争图片激发了学 生的情感。 更为可喜的是, 绝大多数课都使用了文字投影, 突出了词句训练的重 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7.教学技能趋于成熟,渐成个性与风格的教师多了,素质令人担忧的人少 了。本次参赛的 26名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自身良好的素质。郭曼老师长 期进行 “诗教” 的实验, 把语文课当诗一样来教, 让学生像爱诗一样地感受语文 的魅力, 已经渐成风格, 这次尽管是参赛课, 还是充分体现了她的教学个性。 潘 红艳老师在教学中善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衔接过渡自然, 启承转合恰当, 表现了她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简翠华老师与生融为
49、一体, 在循 序渐进中展开尊尊诱导, 体现了她柔美的教学个性。 范丽文老师在教学中充满激 情, 如入忘我之境, 展现了语文的魅力就是激情燃烧的魅力。 刘利勤老师在教学 中很少拿课本, 她的眼睛中始终有学生, 课堂上穿行于学生之中, 课堂表现沉稳、 协调。还有一些教学新秀,如马文涛老师、郑雨老师、肖利老师、徐玲老师、喻芳老师、 杨瑾老师、 江妤老师、 赵丹老师等都以其普通话、 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 扎实的积累,表现了良好的教学素质,使我们看到了小语教学未来美好的前景。 三、主要问题教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1. 对教材的钻研不够, 有的教师没有吃透教材, 教学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 对“文”“道”
50、统一的问题处理不好。2.读的深度不够,教师对读的指导不得法、不得力。主要是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和认识应该深入的没有深入, 触其表面。 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把握不 住时机, 指导的方式方法不得当, 读的方式单一。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把握不住 契机,引导缺少方法。3.语言的训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强。一些课是进行了字词句的训练,但 训练明显不够,特别是识字的问题(字音、字形、字意在中高年级有所失落。 4.没有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鼓 励学生主动阅读,大量阅读,边读边想,还做得很不够。5.缺乏阅读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教学不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是目前阅读 教学一大败笔
51、,是无效教学最本质的表现。6.阅读与写作没有结合起来。本次赛课,很少发现从读学写的课,这暴露 了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严重问题轻视读写结合。7.课堂的评价缺乏。教师不知怎样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把握不住评价的 时机。8.板书没有引起重视,板书行为不规范,板书缺乏科学。9.教师的素质还亟待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文学素养贫乏,书写问题严重, 朗读水平不高。 这次赛课, 用一手漂亮的字打动评委和老师的不多, 在课堂上大 声范读课文的极少。语文老师写不好粉笔字,不读课文的问题要引起严重关注。 四、改进意见怎样改进今后我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这里引用崔峦先生的讲话, 作为我 们改进教学的指导意见:1.要既重“人
52、”,又重“文”。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 立足工具, 弘扬人文。 重人文轻语言是 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 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 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 着重培养感受语言、 理解语言、 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丰富精神 世界, 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阅读是学习语 言的基本途径。 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 故事课、 文学课、
53、 常识课都没有准 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2.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 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 冲击了语文训练。 总之, 工具性萎缩, 忽视语言学习, 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 达效果, 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忽视从读学写、 了解文章 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1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 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准确地解读文本, 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 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
54、阅读、 学生 学习、 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 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 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 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 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 以学什么、 不学什么, 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 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 难点、 兴奋点; 第三步,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 策略。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 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 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由于 自己把握不住, 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 教师不知所措,
55、 不加引 导, 甚至推波助澜 (如 麻雀 , 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 爱的力量。 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 老师不作引领, 还顺着学生 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 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 找到之后爱不释手, 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 大量补 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 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 不可越位, 也不可不到位。 另 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 面, 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56、理解能力。 文本的思想内容, 学生往往已经 理解了, 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 老师还不断地问, 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 磨 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 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 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课前了解学生, 知道学生已知、 已会了哪些, 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2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语言”、 “多元模式” 和“简单”。第一个关键词是 “语言” 。 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 读出情, 品出味, 悟出效, 习得法,激活
57、思。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 如古人所说, “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 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 读的指导, 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 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 该读出见解时读出 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 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品出味。 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怎么个丰富, 怎么个优美, 怎么个生动, 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 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 (如,
58、 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 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 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悟出效。 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夏 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 的浓雾里”。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 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 方法。激活思。 即激活思维, 发展思维。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课堂充满思 维的张力。 既要有
59、个人的静思默想, 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 既要发展形 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 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 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 思、议, 不仅要展开师生之 间的对话, 而且要组织好、 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 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 抓住 交流中的闪光点、 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 进行思维碰撞, 展开真实的对话、 交流,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 土。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 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 如,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 的模式; 如, 自学指导练习的 “学、 导、 练” 教学模式; 如,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抓住重点, 深入领悟品读赏读, 揣摩写法积累语言, 尝试 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 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 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3-5: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ternet of media things - Part 5: IoMT autonomous collaboration
- 【正版授权】 IEC 61215:2005 FR-D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 【正版授权】 IEC 61558-1:1997+AMD1:1998 CSV EN-D Safety of power transformers,power supply units and similar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s
- 【正版授权】 IEC 61058-1:2000+AMD1:2001 CSV EN-D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25年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2025年五一主题劳动光荣活动方案
- 放射性肠炎的评估及护理
-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2025年模板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 课件汇 第6-13章 伺服驱动器的参数配置-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及实例
- 迎接2025年元旦节联欢晚会活动方案
- 初中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生活中的一次模型PPT
- 煤化工概述-课件
- 2021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试参考答案
- DB32 3709-2019 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
- 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级
- 《作文吹泡泡》-完整版课件
-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GIS)课件
- 康熙帝课件(模板)
- 正畸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 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2 第1课时 可能性|青岛版 (共8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