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 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 1学案+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本专题重难点突破一物质的分类依据与方法依据物质组成及性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一种成金属单质:Fe、Cu单质非金属单质:O2稀有气体一元酸:HCl酸二元酸:H2SO三元酸:H3PO难溶碱:Fe OH3易溶碱:NaOH化合物正盐:NaCl盐酸式盐:NaHCO碱式盐:Cut OH2CO氧化物:CuO氢化物:HCl、H2S溶液:食盐水、福尔马林等混合物多种成分胶体:Fe OH3胶体、蛋白质溶液等浊液:泥水等(1)氧化物的分类依解MII金属轼化渤如g、53等)
2、全城轼化沏曲M岁.料敌性轼化枷如SO,. Cd、PQ,等1 就住辄化物1和QiG. N%0等 的性区化物如AYA尊下 不成盐气化物(如CO. NO等(2)酸的分类此机一按是否告班启出搐肛离时产生的含领胆HNQ,、地19a等七班快HTl, H 5等 后惺"Cl , 口节H K植奇瓦挥重情- JllH# 之ITjStT17,FnCXTrr-妁懑:也pa等一挥发性酸:HCl. HNa等一维挥发性酸:H SO., 一版 Hein), 111so4等一耕曜】Hao. HjCQ,等-哂制性酸:HNd、幅5ax一琳溶性酸;H闹门卜等拉电图程耍接济*Ml怅电点时由I- ,元戚:NuOH . NH/H
3、启等领仙二元*0G等L多无晦FcfOHh等(3)碱的分类皿忡储印:作一洌皿N.OH,除I等pH. KI-弱整,NH,' IIX) CwtOHh等I.宿斛性可溶性藏;NaOH, Bs(OH&等-WM: Cu(OH)?. RlOlTh(4)盐的分类 iESi NaCk N加Sd等事5- 小盘 6“凰1co舞一电式盐:忖oHCg N1HSO/拽酸摄厂含瑜觑1: KNM NK0工等 无和Kii; NuCl、KS. AJCIi特别提醒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理解 (1)酸(碱)性氧化物都有对应的水化物,且其氧化物与对应的水化物中相应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如 COHkCO, SQ-HkSO
4、, SO3-H2SQ, N2QHNO, SiO2HSiO3, FezQFe(OH)3 等。如果没有对应价态的水化物,则不是酸(碱)性氧化物,如 CO NO NO等。(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C2Q等;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等;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 2Q(两性氧化物)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FezQ、CuO SiO2等不与水反应。(4)不能认为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分类包括了所有的氧化物,如CO NONO、Ns2Q等均不属于这 3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2.酸的“元”是根
5、据酸在水中电离出来的U数目来确定的,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它不一定是几元酸,如 CHCOOH中有4个氢原子,但它是一元酸。【典例1】 下列十种物质:水 空气 铁 二氧化碳 H2SO 熟石灰Ca(OH) 2胆矶 FeCl3溶液 碱式碳酸铜CU2(OH)2CO 碳酸氢钠(NaHC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解析 碱式盐CU2(OH)2CO、酸式盐(NaHCO)、结晶水合物(如胆矶CuSO 5屋0)都有固定的 组成,均为纯净物,而 FeCl3溶液包含FeCl3和水,属于混合物。答案二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1 .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6、1)物质的转化类型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 化合物C+ O2=CO碱性氧化物>碱Caa H2O=Ca(OH)酸性氧化物>酸CO + H2O=HCO酸一盐HCl +AgNO=AgCl J + HNO碱一盐2NaOiCuSO=Cu(OH)J + NaSO盐一->盐NaCl +AgNO=AgCl J + NaNO碱性氧化物>盐Ca» 2HCl=CaC2+ HO酸性氧化物一一盐CO+ 2NaOH=NCO+ H2O化合物> 单质2KClO3=02KCl+3QT单质一-> 单质Fe+ CuSO=FeSa Cu盐一-> 氧化物同温小CaC(3=
7、CaO_l_ CO T(2)不同类别的含钙物质的相互转化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学案+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 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2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I/*i化介反应 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尸分解反应 1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 根据反应前反兀索化皂介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一福泮轴蔽圭非氧化还原反应玩素化合 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3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有气体 (挥发性物质)、沉淀(难溶性物质)或水生成。(2)
8、金属间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置换排在后面的金属(K、C& Na除外)。【典例2】 根据下图,推断物质 X的化学式,并选择适宜的物质完成图中各步转化,写出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N1OHNaCINu.CXK|解析 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出发,以“ NaCl”为突破口。能和 NaCl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AgNO溶液,由此可初步确定 X为NaNQ另三种物质均可反应生成NaNQ由此可知X是NaNQ 答案 X为NaNONaOH HN(3=NaNO HbO N&SO+ Ba(NQ) 2=BaSOj + 2NaNONaCl+ AgNO=AgCl J + NaNON&
9、amp;CO+ 2HNO=2NaNO> HbO+ COT2NaOH MgSO=NaSO+ Mg(OH»J N&SO+ BaCl2=BaS创 + 2NaCl N%CO+ 2HCl=2NaCl+ H2O+ COTNa2CO+ Ca(OH)2=2NaOH- CaCOj对比三种分散系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种类分子、离了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固体 小颗粒或小液滴)分散质粒子的直径(d)d<1 nm1 nm<d<100 nmd>100 nm外部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士7E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否透过
10、滤纸能台匕 目匕不能鉴别方法无J达尔效应后达尔效应静置分层实例食盐水、碘酒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胶泥水【典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B.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C.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不可以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能够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解析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并非氢氧化铁胶体。答案 D四电解质中的“是与非”电解质中的“是与非”(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不同之处是在水溶
11、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2)电解质概念中的“或”,指两种情况任取其一即可;非电解质中的“无论”和“都”, 指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3)从物质类别上把握概念更清晰明了。如:酸、碱、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以及HaO为电解质。酒精、蔗糖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5)NH3、SO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T2Q HSO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 NH、SO都是非电解质。【典例 4】现有下列物质:K 2SQ晶体液态SQ冰醋酸(即纯醋酸)汞Ca(OH)2固体
12、蔗糖乙醇熔融的NaCL回答下列问题:(1)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2)属于电解质的是 。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 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3)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解析 金属单质及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 故能导电; 依据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可知为电解质, 为非电 解质。答案 (1) (2) (3) 五 两组相近的化学实验操作概念辨析1 检验和鉴定 检验是指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一一区别开。 鉴定是指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各组成部分要逐一检验出来,不能遗漏。2分离和提纯分离是指把混合物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13、, 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 且原来是固体, 最后还应是 固体,原来是溶液,最后还应是溶液。提纯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混合物中其余杂质通过化学变化都除去。【典例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 酸盐溶液 ()B.用钳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C.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Q)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 ()D.用BaCl2溶液鉴别SO一和SO()E.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1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F.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 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 ()解析 A项,未排除HCO、SO等离子的干扰(SQ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项,可能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 NaOH等;C项,未排除SO一干扰(SO3能被HNO氧化成sO而与 Ba2+生成沉淀);D项,BaSO和BaSO均为白色沉淀;E项未排除Ag+的干扰;F项未排除0(3> 的干扰。答案 A. X B. X C. XD. XE. X F. X六 细说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主要根据各成分在溶解性、 密度、 沸点等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选择相应的 分离方
15、法。(1)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通过结晶(重结晶)、过滤的方法将混合物分离, 如NaCl和KN NaCl和泥沙。(2)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蒸储方法将互溶性混合物分离。(3)根据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用萃取的方法将物质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 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如用CC14萃取水溶液中的碘),然后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和“三必须”(1) “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三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2) “三必须”: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16、二过量试剂必须在后续过程中被除尽(因为过量试剂 带入了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必须是最佳的。 (如除去CO中混有的HCl气体的最佳试剂是 饱和NaHCO§液,不能选择 NaOH(或Ns2CO溶液)。(3) 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r*余 NuOH co,斯广瑞丁当叫气候匚卢 过时 余 Nz/TO.,心匚5沉淀,沉淀(2)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BaCM NaOH NaCO,过滤之后加盐酸;NaOH BaC» NaCO,过滤之后加盐酸;BaCl2、N&CQ NaOH过滤之后加盐酸。即NaCO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加入之后再加;为了把杂质
17、除尽,需要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过量的BaCl2只能用N&CO将其除去,所以 N&CO溶液必须在 BaCL溶液加入之后再加,而过量的NaO书口 Na2CO可通过加入适量的盐酸来除去。最后通过蒸发结晶,便获得了纯净的NaCl。【典例6】(1)除去NaNO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蒸发、结晶、。(2)除去KCl溶液中的Sd,依次加入白溶液为 (填溶质的化学 式)。 对下列各组物质:NaNO3和NaCl;CaCl2和CaCO;MnO和KNQ BaSO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填字母)。A.B . C . D .解析 (
18、1)NaNO3和KNO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法来提纯。(2)除去sO可用Ba2 +。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选用 BaCL溶液或Ba(OH)2溶液,过量的BsT再用CO除去,最后CO一用盐酸除去。(3)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 对于所给出的几组物质:两者都易溶;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题给的方法分离。CaCl2易溶,CaCO难溶;MnO难溶,KNO易溶,可用题给方法分离。答案(1)溶解过滤(2)BaCl 2或 Ba(OH)2、K2CO、HClC【典例71 现有含NaCl、N&SO和NaNO的混合溶液,
19、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 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 C、SO和NG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列框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实验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沉淀A,沉淀B(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 N&CO的目的是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之后若要获得固 体NaNM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解析 欲使C/、SO > NG相互分离,因常见硝酸盐易溶于水,故 NG应留在溶液3中,而 C可选择沉淀剂 AgNO, SCT可选择沉淀剂 BaCL或Ba(NQ)2,故X为BaCl2或Ba(N
20、Q)2,进 一步可推知:沉淀 A为BaSO,沉淀B为AgCl,溶液2中的溶质为 NaNQ Ba(NQ)2、AgNO。 加入过量的NaCO,可将Ag+、BsT转化为相应的碳酸盐沉淀。溶液 3中除含NaNO#,还含 有杂质NS2CO,加入适量稀硝酸可除去,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固体NaNQ答案 (1)BaCl 2或 Ba(NQ) 2 BaSO AgCl (2)使溶液中的Ag+、Ba"完全沉淀 (3)Na 2CO稀HNO蒸发结晶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1 .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量(如质量、体积)与微观量(如粒子数目)的桥梁和纽带,是计算的 核心。2 .要紧紧抓住“物质的量”
21、这个计算的核心。牢固建立把“其他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的这一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下列“万能恒等式”及其变形,进行各量的相互求算。n=m= Vg- = iNA=c , V(aq)°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一点燃例如:2Ha+ Q = 2H2O化学计量数之比2:1:2扩大 NA 倍2NA:NA:2 NA物质的量之比 2 mol:1 mol :2 mol(2)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所以,n、N 、M m 切、V等物理量应用于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对于
22、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为设: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为n(B),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B)等。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标:在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列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式或方程组。解:根据比例式或方程组求解。答:简明地写出答案。特别提醒列出比例式中的四个相关量中,必须符合“左右量值相当,上下单位相同”原则。【典例8(1)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 Mg - mol 1,该气体的质量为 m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23、密度为 g- L 1;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个。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 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2)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标准状况下,1.6 g 某气态氧化物RO的体积为 0.56 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一 m Vg Nm.,一解析根n=M=*=耳及公式进行计算。V=mgM g mol-tX22.4 L moli 22.4 m=M L ;(2)Zn+ 2HCl=ZnCl2+ H2 T . 1B m MM g - molM P =V= Vm= 22.4 L mol 1 = 227 gN= M,NA,则所含原子总数为mgMg molX
24、NA mol12mlN1X2=o M(2)由n=N可知a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AbNA moL那么c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 c, 一 molNA aw22.4 bc贝 U V= n , Vn= L oaNA上m Vg由血=1.6 g 可知M= -X22.4 L 0.56 LI 1 mol、2mNM(3)64 g - mol-1一 1=64 g - mol 。答案 (1)【典例9】把6.5 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1)6.5 g Zn 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犬况)。解析 根据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先计算出6.5 g Zn
25、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和生成 代的 体积。(1)Zn的摩尔质量是65 g - mol 1on(Zn)mZn6.5 gMZn 65 g - mol-7= 0.1 mol 。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 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120.1 moln(HCl)1 0.1 mol2= n HCln(HCl)=0.1 mol X2=0.2 molMH2)0.1 mol X22.4 L1 mol= 2.24 L(3)Zn +2HCl=ZnCb+Hd1 mol 22.4 LV(H2)0.1 mol答案 (1)6.5 g Zn 的物质的量
26、是 0.1 mol 。(2)有0.2 mol HCl参加了反应。(3)生成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 2.24 L 。八 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陷阱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考试的“热点”问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些概念的辨析与应用,以及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考查了思维的严密性。陷阱之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25 C、1.01 X10 5Pa),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22.4 L - mol 1进行计算。陷阱之二:物质状态。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
27、态的物质,不能直接应用22.4L - mol 1进行计算。陷阱之三:微粒数目。注意:He Ne等为单原子分子;N2、Q等为双原子分子;Q、P4为多原子分子。【典例10】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32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 0.5 NAB.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 L 1 CaCl2溶液,含有C数为的值 冲C.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的分子数为 ND.常温常压下,14 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 NA解析 A项,由于32 g二氧化硫物质的量是 0.5 mol,含有1 mol氧原子,含有氧原子数为N,错误;B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化钙的
28、物质的量,错误; C项,标况下, 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水的物质的量,错误;D项,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 ,含有分子数为0.5 N,正确。 答案 D九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 .原子的组成质子ZtA 原子核原子(AX)中子A Z个核外电子Z个A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如37C1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35、质子数为17的氯原子。(2)构成原子或离子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十离子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离子电荷数。2 .原子
29、核外电子排布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具体体现,其构成图示如下:原子模i产层内电户数小纳? 疗蜿唇I </ .屯丁保:7/电厂数聃原了.:一+电/-新联子,(2)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时,原子核不变,电子层数改变,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原子带 正电荷;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时,原子核不变,电子层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原 子带负电荷。3.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 8(氨为2)时,该原子处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2) 一般来讲: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表现为非金属
30、性;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时,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例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典例11】 A、B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 18, A元素原子的第二层比 B元素原子的 第二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 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 5,则A和B形成化合物 的化学式为( )A. A2B3B. BAC. ABD. E3A2解析 根据题意,A元素原子的第二层比 B元素原子的第二层少 3个
31、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 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 5,那么可确定是B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而且A元素原子的 第二层未排满,所以两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即A为N元素,B为Mg元素,A、B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N2,即巳4。答案 D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 .物质的分类方法。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 .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4 .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b b b bbc b b目标定位1 .能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属性;熟知常见
32、的化学反应类型。3 .通过研究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一 物质的分类n导学探究夯文基就突破要点1 .物质的分类方法(i)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分为固态物质、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4)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混告物3一|金相单质单质-物质非金属单质盅如HCLHzSCh等减如 NaOH、CM0H% 等 无机3一短如 NhC'CuSO 等心化合物工,一7 田住氧化物 如L(K、Cu【)等有机化合物 如C2H5OHXH4等(5)根
33、据物质的性质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SQO写出少量C SQ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与 NaOH§液反应方程式: CO+ 2NaOH=NCO+ H2O;SO与 NaOH§液反应方程式: SO + 2NaOH=NSO+ H2O。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MgO CaO写出CaO MgOW盐酸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CaO盐酸反应:Ca» 2HCl=CaC2+ H2O;MgOW盐酸反应:MgOF 2HCl=MgC2+ H2O。2 .物质分类的意义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
34、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规律,方便我们更好地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并利用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制备人类需要的新物质。【归纳总结】物质的分类(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等;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H2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等。 对于同一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属的物质类别也不同。如NaHSO属于盐、钠盐、酸式盐,又属于
35、含氧酸盐等。因此在分类时要明确分类的依据。提醒依据组成和性质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应注意:(1)纯碱(NazCO)不属于碱,属于盐。(2)结晶水合物如 CuSO- 5H2。FeSO - 7H2O等均为纯净物。(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活学活用即时即舔巩固提升i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和化学式都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C.酸D.盐氧化铁FeO碳酸气(二氧化碳)CO 2硫酸H2s纯碱NaOH答案 B解析 A项中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zQ, FeO为氧化亚铁,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项中硫酸的化学式为H2SC4, H2S的名称为硫化氢,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36、D项中纯碱的化学式为 N&CO,NaOH勺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等。2.下列表示同一物质的是()A.明矶、胆矶B,冰、干冰C.火碱、烧碱D.苏打,小苏打答案 C解析 明矶是十二水硫酸铝钾,胆矶是五水硫酸铜,A错误;冰是H20,干冰是CO, B错误;火碱、烧碱均是氢氧化钠,C正确;苏打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D错误。理解感悟 对物质进行分类和分析物质的类别差异的策略,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如颜色、状态、组成元素、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先确定一个标准即分类依据,然后对物质进行比较。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二物质的转化导学探究夯实基础突破要点1.通过物质分类,可以
37、建立物质间的从属关系,分析物质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寻找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I 11 2Ca+ Q=2CaQCaB H2O=Ca(OH) Caa CO=CaCO Ca(OH)2+ CO=CaC3X + H2O, Ca(OH)2+ 2HCl=CaC2+ 2Ho, CaCO+ 2HCl=CaC2 + CO + H2O0(2)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3)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
38、反应)。由此请你判断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2.镁及其化合物(氧化物、碱、盐)可分别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1)写出上述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其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 Mg+ HSO=MgSOF H4 (置换反应), MgO H2SQ=MgS4OF H2O(复分解反应),Mg(OH)+ H2SO=MgSa 2H20(复分解反应),MgCO+ H2SO=MgSa COT + H20(复分解反应)。(2)上述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一【归纳总结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化学反应的分类(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如下:(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
39、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药一分解反应晟度而靛的种主扁。T”置换反应化学反应一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你是否爱生改变非氯化还原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提醒(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反应3C8 Fe2Q=2Fe+3CO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中,Q与O3的转化等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活学活用3.卜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40、()A.Al 2O3B. CHCOOHC.CaCl2D. NaOH答案 C4.据考证,商代炼铜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 000 C左右,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Cui2(OH)2CO=2CuO+ CO T + H2O2CuOb C=Cu+ COTCuOF CO =u+ CO八tWj温 _ _ CO+ C=CO(1)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看,分别属于(2)在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答案(1)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2)解析 是分解反应,是置换反应,是化合反应;均有单质参与或生成(化合价必变),是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纯净物TL化的基本反应为科化台.分解,
41、肉换、复分解)强化还原:反应睥(化还岸反出1.卜列属于盐的是()A.NaClB. KOHC.HNOD. CO即时即舔巩固提升答案 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酎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答案 C解析 非金属氧化物如C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中的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金属氧化物中的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 A B、D项均不正确。3 .下列物质按酸、碱、盐依次分类,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灰石B.硫化氢、烧碱、胆矶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
42、、乙醇钠、苛性钠答案 B4 .下列物质中均属于纯净物的是B.胆矶、液氨D.盐酸、烧碱A.重水、氯水C.硝酸、汽油答案 B5 .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 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四个反应类型的 说法正确的是()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答案 C解析 A 处,Ca(OH)2+2HCl=CaC2+2建0(复分解反应);B 处,Ca(OH)2+CuC
43、l2=CaC2 + Cu(0H)2 J (复分解反应);C处,Fe+CuCl2=FeCL+Cu(置换反应);D处,Fe+2HCl=FeCL + H2T (置换反应)。6.下列四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CaO Ns2Q CO、CuQH2、C、P、Cu;O2、Fe、Cuk Zn;HCl、HO H2SO、HN(1)以上四组物质中类别与其他物质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CU2(OH)2CO,该反应 (填“是”或“否”)氧化还原反应。碱式碳酸铜可以看做 Cu(OH)2和CuCO按照1 : 1组成的混合型化合物,写出它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
44、方程式:答案(1)CQ CuO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是(3)Cu 2(OH)2CO+4HCl=2CuC2 + 3HO+ COT解析(1)中CO为酸性氧化物,其余的是碱性氧化物;中Cu为金属单质,其余的是非金属单质;中Q为非金属单质,其余的是金属单质;中HO为氧化物,其余的是酸。(2)该反应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Cu(OH) 2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和H2O, CuCO和盐酸反应生成 CuCl2、H2O和CO,由此可以写出碱式碳酸铜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漂白粉C. CuSO 5HO答案 C2 .符合下图
45、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课时作业经典基础题)B.水玻璃D. Fe(OH) 3胶体D. NaCOA. NaHCOC. NaCl答案 D解析 A项属于酸式盐;B项为碱式盐、铜盐;C项不属于碳酸盐。3 .关于物质的分类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纯净物ANH H 2OH2SQ(NH4)3POSOCO水煤气BNaOHHClNaClNaONO小苏打CNaOHCH3COOHCa(ClO) 2CuOSOFe3O4DKOHNaHSOCaCOCaOSO大理石答案 C解析 A项中,NH3 H2O是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一元弱)碱,SO不是碱性氧化物,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z,不是纯净物;B项中
46、NQ不是酸性氧化物,小苏打 (NaHCO)是纯净物;C项中物质分类均正确;D项中NaHSO是酸,大理石应视为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CaCQ)。4 .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 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氧化反应B.均为化学反应C.均为物理变化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答案 B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 CI2+2KBr=Br2+ 2KC1B. 2NaHC0=N&CO+ HO+
47、COTC. 4Fe(OH)2 + Q+2HzO=4Fe(OIH)D. 2N&Q+2CO=2NaCO+ Q(提示:N&Q 中的氧为1 价)答案 D解析 由图可知,阴影部分所代表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最新最全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 重难点突破专题全册汇编日C三项分别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均不符合题意。D项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aCl2+HSO=BaS创+ 2HC1,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C. 4Fe(OH
48、)2 + Q+2H2O=4Fe(OH)属于化合反应D. SO+ Cl 2+ 2H2O=2HCHkS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A 正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并不都是置换反应,如铜与氯化铁反应等,B 错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C正确;该反应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7 要验证Mg、 Fe、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A. Cu、FeCl2溶液、MgC2溶液8 Fe、 Cu、 MgCl2 溶液C Mg、 CuO
49、、 FeSO4 溶液D Fe、 CuSO4 溶液、MgCl2 溶液答案 D8 应用化学反应类型研究物质的变化是一种科学方法。 以 Mg、 MgO、 Mg(OH)2、 MgCO3 、 MgSO4、BaCl2溶液和盐酸为原料,直接制取MgCl2可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有()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答案C解析盐酸能够和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及碳酸盐等物质反应,盐酸和MgSO4 因为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不能反应。各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如下:M#2HCl=MgC2+HbT (置换反应)MgG 2HCl=MgC2+H2O(复分解反应)Mg(OH)+2HCl=Mg
50、C2+2H2O(复分解反应)MgCOH 2HCl=MgC2+H2O+ COT (复分解反应);BaCl2溶液只能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发生复分解反应:MgSO+ BaCl2=MgC2+ BaSO J。9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图所示。某同学取用 KOH 溶液后应把试剂瓶放回的位置是()答案 D解析 KOHW于碱类物质,应与 NaO也在一起,故选 D。10 .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放入铁棒,过一会儿再把铁棒取出后:(1)能使铁棒质量增加的溶液是 。(2)溶液质量不变的是。(3)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稀硫酸B.食盐水C.硫酸铜溶液
51、D.盐酸答案(1)C(2)B(3)A、D能力提升题11 .现有空气、蔗糖、碳酸钱、铁、硝酸钾、氧气、石墨、氯化钠、石灰水、蒸储水,共 10种物质,若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它们进行分类,则:(1)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代号)。(2)若将铁、氧气、石墨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3)若将碳酸钱、氯化钠、硝酸钾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4)若将蔗糖、碳酸俊、蒸储水分为一类,你认为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答案 (1) (2)它们都属于单质(3)它们都属于盐(4)它们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有金属元素)12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金展就性 乳化物孑1 1酸性 汉化物 对酸小Cc点燃qc C+ Q=CO;答案 CO+HbOH2CO CO+ Ca(OH)=CaCOL + HkO Fe+ 2HCl=FeCb+ H2 TCaOb 2HCl=CaC2+ H2O Ca(OH)2+ 2HCl=CaC2+ 2H2O CaOb H2O=Ca(OH)解析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小区住房租赁合同规范版2篇
- 二零二五版数据存储租赁合同续租申请书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创意商铺租赁开发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研发中心委托代建合同范本3篇
- 自建房消防安装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巡演项目文化活动组织与实施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水土保持设施监测验收与生态补偿机制合同3篇
- 个人工厂转让合同(含生产线环保改造)二零二五版4篇
- 奎屯非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互联网服务行纪委托居间服务合同2篇
- 2025贵州贵阳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和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理论考试试题
- 期末综合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招标采购基础知识培训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力系统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综述与展望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结构力学本构模型:断裂力学模型:断裂力学实验技术教程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技术与遥感
- 恩施自治州建始东升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东升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