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1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2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3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4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B. “乘兴乃无恒”一句 ,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

2、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1 ) C( 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 ”, 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解析】【分析】(1 ) C 项曲解诗意。“无以回报”“ 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 ”,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故选C。(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 ”“ 乔木 ”“ 深斋 ”“ 古藤 ”,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

3、情”蓄势,作铺垫。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故答案为:C; 第一问 : 小巷冷僻简陋, 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 ”, 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点评】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古诗大多以景写情,从景物表明季节特点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4、来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去 诗浑 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释】 王令 :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政权的进扰。蜕:古同 霓”虹的一种。玉蜕,指白虹,去卜此处指 返回”。去:作“来 ”讲。 浑 :简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B. 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C. 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 猛吐复自吮”。颈联 “狂 ”字和此处的“狂 ”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D. 颈联 “过人声 ”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 见识。(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样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 1 ) B( 2)直抒胸臆。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 首联 ,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

6、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 颔联,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 颈联,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 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已建功立业的心愿。【解析】【分析】(1) B 项 , “身世贫贱 ,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错误,依据“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由 “未甘 ”和 “待见 ”可知 ,应是抒发了诗人不甘心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由此可知,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 “正己以待天下”, 先修身 ,以待明时,大干一场。故选B。( 2)从诗歌标题来看, “感愤 ”指有所感触而愤慨,这是直接抒发情感,即直抒胸臆;然后看诗歌内容

7、,首联 匕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横”这是说诗人作为二十岁年纪的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 ,一腔热血,有着横扫一切的勇气和精力,但是此时却是形容枯槁,面色如冰,毫无生气,表现出内心的愤激之气;颔联“未甘身世成虚老”表明了作者不甘心自己一事无成而老于户牖之下 , 也绝不能虚度此生,而是要自强不息, “未甘 ”二字表现出诗人在困窘处境中的强烈心态, “待 ”表明作者有着宏大的志向;颈联中“狂去诗浑夸俗句”中 “狂 ”字是诗人洒脱不羁的写照,表明诗人有着超常的才情,醉余歌有过人声”中 过人声”表明慷慨的忧国忧民的激愤之情;尾联“不信吾无万古名”直接表达了诗人杀敌立功的英雄之气。由此可见,这首诗歌主要使

8、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故答案为:B;直抒胸臆。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首联,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 颔联 ,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 颈联 ,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 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已建功立业的心愿。【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

9、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 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1 )诗歌的前后两联分别紧扣、 词来写的。( 2)全诗主要运用何种手法来塑造陆鸿渐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 1 )寻;不遇( 2)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 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前四句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等对陆鸿渐幽僻、

10、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用诗人“欲去 ”又 “问 ”来衬托,生动地写出寻人不遇的失落心情,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 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包含题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仔细分析题目,找出关键词语,然后与诗歌内容对应。本诗标题为“寻陆鸿渐不遇”,题目中两个关键词语是“寻 ”和 “不遇 ”,前两联“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写的是郊外之景,不仅写及陆鸿渐新家的位置, 诗人穿行于城外野径,寻幽访友的足迹亦清晰,可见侧重

11、“寻 ”;后两联“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人敲门,屋里寂静无声,连狗叫都没有。诗人打算离去,向邻居打听,才知道陆鸿渐早已进山,每天太阳落山才回来。因此后两联的内容照应标题中“不遇 ”二字。(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诗句,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类型,本诗属于侧面描写。作者从两方面来刻画人物,首联、颔联描写人物居住之地的景物,尾联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

12、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 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 ”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一方面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另一方面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由此可见,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侧面描写或虚写。故答案为:寻;不遇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 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前四句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等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用诗人“欲去 ”又 “问 ”来衬托,生动地

13、写出寻人不遇的失落心情,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 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

14、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注 :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B. 领联中 “红 ”、 “白 ”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 ”、 “迎风 ”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C. 尾联中的“寒 ”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

15、何相公的惊人绝技。(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答案】( 1 ) D( 2 )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背手抽 ”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左牵黄 ”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解析】【分析】(1 ) D 项, “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 “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

16、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 ”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 ”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 ”而 “抽 ”,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 ”,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 ”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十分健美。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

17、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太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 ”劲和豪兴来。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

18、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故答案为:D; 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背手抽 ”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左牵黄 ”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点评】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

19、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古诗词中,鉴赏形象是很常见的题型。一般有: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1.从诗歌整体感知,确定人物身份。一般情况下,通过阅读诗歌,就能知道诗歌人物形象是诗人自身形象,还是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2.关注注释,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注释来理解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3. 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诗人特征。通过分析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代表的动词,语言,神态等就是要抓的关键,还有要分析清楚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这些都是主要的理解内容。4.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

20、写 (诗歌描写人物的词(翻译内容),抒发了之情。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隋堤怀古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 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 ,回望空悲绿树烟。【注释】 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 “怀古 ”点明了题材,“隋堤 ”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

21、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 ”自居, “自为 ”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 ”,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答案】( 1 ) D( 2) 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诗中首联写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颔联用锦帆东去”写其极尽奢侈。对隋炀帝的嘲讽。从诗的颈联和尾联看, “本欲山河传百二”一句写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而“谁知钟鼎已三千”则写出其霸业成空,朝代更

22、替,自己被缢死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 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晚唐统治者大都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历史教训规劝当朝帝王切莫步隋炀帝的后尘。 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存寄寓兴亡之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解析】【分析】(1) D 项, “想象之景”错误, “绿树烟 ”是实景,是眼前之景。故选D。( 2) 结合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分析,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虎 ”自居的史事,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 颔联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这一切已经成

23、为过去,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之悲伤。 结合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 江都事 ”“ 回望 ”注释 等分析,他面对遗址陈迹,慨叹惋惜,追悼责备。“以史为镜 ”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也引发自己内心的“悲 ”。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

24、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故答案为:D; 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诗中首联写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颔联用锦帆东去”写其极尽奢侈。对隋炀帝的嘲讽。从诗的颈联和尾联看, “本欲山河传百二”一句写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而“谁知钟鼎已三千”则写出其霸业成空,朝代更替,自己被缢死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 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晚唐统治者大都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历史教训规劝当朝帝王切莫步隋炀帝的后尘。 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存寄寓兴亡之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

25、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浣溪纱(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26、。人生何处似尊前。( 1 ) 这首词上片中“逐 ”字的意思是;一个字,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 1 )追逐;“出 ”( 2) 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 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解析】【分析】(1)这首词上片中“逐 ”字的意思是追逐,描写出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 ”字描写出秋千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暗写出秋千上

27、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2) “白发戴花君莫笑”, “白发 ”,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人生何处似尊前”,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

28、闷。故答案为:追逐 出” 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

29、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7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 ”是黄州的郡名。( 1 )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 ”之 “啭 ”和 “鸳鸯 ”之 “浴 ”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答案】( 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

30、 ”,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池面鸳鸯

31、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 2)首先理解句意,“尽日无人看微雨”,意思是,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再分析表达效果:“尽日无人看微雨”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 ”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故答案为: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 ”,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

32、”,点出 “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 ” 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点评】(1 )本题考查综合赏析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全诗(词)内容,坚持“四看 ”原则:看标题和作者、看诗(词)中意象、看炼字句、看背景注解。要尽可能摄取作品或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掘已知信息的隐含价值。(2)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

33、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海棠(唐)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 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菩萨蛮(唐?五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释】 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 ) 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懒 ”,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34、 1 )新著雨、花待放(2) 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 温诗中的“懒 ”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解析】【分析】(1)首先圈出颔联,即“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海棠花最秾丽是在刚刚著雨之时,最妖娆在要开的时候,由此可见,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 ”而又在 “欲开时 ”,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2)首先看郑诗

35、,“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尽得风流。此处写美人、梁广其实是为了侧面衬托海棠的特点。然后再看温词,“懒起画蛾眉 ”,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此处的“懒 ”是 “慵懒 ”,这是直接描写美人的情态,从词中来看,美人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故“起 ”是 “慵懒 ”, “画蛾眉 ”也是慵懒,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故答案为:新著雨、花待放 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

36、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 温诗中的“懒 ”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点评】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句与把握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把握其性格、情感、心理等形象特征。本题中颔联抓住了海棠颜色和形态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与鉴赏诗歌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歌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此题形式是比较诗歌题

37、不同处,可以考虑手法,情感态度方面。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柳秀才往连州 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注释】 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1 )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 ”的原因。【答案】( 1) 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 ”“ 湘云 ”“ 猿 ”“ 雁 ”“ 蒹葭 ”“ 星月 ”等景物(意象); 视听结合:“雨 ”“ 云 ”“ 蒹葭 ”“ 星月 ”是视觉形象,“猿 ”指猿啼,是听觉形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2)弟弟遭贬

38、;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解析】【分析】(1)“列举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选取了 “楚雨 ”“ 湘云 ”“ 猿 ”“ 雁 ”“ 蒹葭 ”“ 星月 ”等景物(意象);写景角度,“雨 ”“ 云 ”“ 蒹葭 ”“ 星月 ”是视觉形象,“猿 ”指猿啼,是听觉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写景的作用,即从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作答。( 2)此题概括“愁 ”的原因,根据诗中“有弟谪连州”可知弟弟遭贬;“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可知路途遥远;“蒹葭、广泽、星月、寒流”可知路途艰难;题目“送柳秀才往连州看弟 ”“ 客愁 ”可知,惜别友人。故答案为: 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 楚雨“湘

39、云“猿“雁“兼葭“星月”等景物(意象); 视听结合:“雨 ”“ 云 ”“ 蒹葭 ”“ 星月 ”是视觉形象,“猿 ”指猿啼,是听觉形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角度的分析理解能力。描写景物的角度: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多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等。本题中,颔联、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意象)、视听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虚写)、俯仰结合来写景,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

40、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中, “客愁 ”的原因包括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对友人的惜别。联系全诗,概括即可。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 ”“ 寒 ”,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 ”而先写 “独宿 ”的氛围、感受和心情。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 世凄凉。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41、。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 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答案】( 1 ) B(2) 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颔联写诗人“独宿 ”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解析】【分析】(1) B 项, “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故选B。( 2)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

42、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 ”“ 月色 ”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 ”“ 好谁看 ”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故答案为:B; 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颔联写诗人“独宿 ”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

43、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1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

44、题,着一“凌 ”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 ”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答案】( 1 ) CE. 2)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 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

45、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 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 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解析】【分析】(1 ) C 项, “景物虚实结合”错误,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 ”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

46、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 ”,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 “风华映人 ”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 “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 ”而又加之以“重 ”

47、,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 ”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 ”即自恣游娱之意,“系 ”则有 “满 ”意。新亭渚上的这一次游娱别说有多自在了,我的意兴啊,整个早上都那样饱满、欢悦!这两句虽书于素笺之上。读者不妨将其想象为诗人归去时,对家人的相告之语。其意犹未尽、手舞足蹈之态,隐隐见于笔端。分点整理即可。故答案为:C;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 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 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

48、的雅致情怀; 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 流。霜威出塞

49、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释】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大火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B. 颔联中 “威 ”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 ”指边塞 , “河 ”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

50、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 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 “悠悠 ”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答案】( 1 ) C(2)“ 悠悠 ”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 , “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 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 ”之情的深远 , 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51、【解析】【分析】(1) C 项, “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 ”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 叠词的运用”和 “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 , 无日不悠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所以这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 ”要联系 “思归若汾水”来看 , “悠悠

52、”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故答案为:C;“ 悠悠 ”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 , “悠悠 ”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 ”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

53、、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 ,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释】 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旧唐书 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

54、此耶?巡曰: 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 耳。 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 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卧 ”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B. 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C. “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D.这首诗与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2)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答案】( 1 ) C( 2) 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