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板块精练板块1考点分类训练考点1 分析句段作用一、首段的作用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
2、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耶!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西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是这副壮墩墩的模样?(马卡丹柴达木看山)1.文章开头交代黄山、武夷山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针对“好处”“作用”这样的提问,考生大致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形式上的作用主要有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在内容上,无论文本的哪一部分,都应该是为文本的主题服务的,因此要抓住文本的主旨。本文的主旨是要表现柴达木的山给人的独特感受,因此写黄山、武夷山一定是为了衬托柴达木的山,形式上为下文作铺垫。答案:通过黄山、
3、武夷山的奇、险、怪衬托柴达木的山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二、中间段的作用原来以为,黄土是凝固不动的,是亘古不变的,突然有了一次俯瞰的机会,才发现黄土是流动的,像浩瀚的大海一样波涛荡漾。这是我乘坐在飞机上的发现,从西安国际机场起飞去北京的班机老飞不高,总是在一种低空状态下盘旋,这使我疑惑,又使我激动,觉得给我生命的黄土,在这个特殊的境遇里,是那么的风姿绰约,遍布着神奇的波影,透明、轻巧、恍惚。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爱黄土地。起小,我就与黄土地密不可分,溜着面面土(细如面粉的黄土),摔着泥炮长大成人,我发现着黄土地的秘密,寻找着黄土地的诗意。黄土地的生活
4、,大同小异,但这并不影响诗人的吟唱。很早的时候,有一些无名诗人,用歌声吟唱着黄土地,他们的吟唱被专司采风的官吏收集起来,编入了不朽的诗经。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也来赞颂黄土地了,他们都是唐宋两朝伟大的诗词家,他们笔下的黄土地,更加丰饶壮丽,更加风情万种。到了现在,柳青来吟唱黄土地了,陈忠实来吟唱黄土地了,贾平凹来吟唱黄土地了。这些沾染了黄土地气息的文字,波动着诗意的灵性,在我们的眼前闪耀着,波动着,醇厚而绵长。波动的黄土地啊,应该就是我们的母亲了!因为只有母亲才有这样的风姿。说是女孩儿还不行,尽管她们彩衣飘飘,很有黄土地的原始本性,但她们略嫌稚嫩,还需要岁月的磨
5、砺。像我们的母亲一样,身穿的衣服不会特别平整,举止使她们的衣服更多了一些褶皱。但那是流动着的褶皱呢,像是海水一般。母亲是轻盈幸福的,那衣襟上的褶皱也就轻盈幸福地变化着,变化出无限的形态来。那样的变化,应该说,是人所乐意领受的。由于纺织物的自然垂感,或者由于一次次的浆洗,母亲的衣裳还会出现一些别的变化,譬如色彩,又譬如褶皱,就如那黄土地上种植的庄稼和陷落的沟壑纺织物的美丽质感,有效地遮盖了肌肤的润泽,使其愈加透出难言的神秘。(吴克敬黄土流波)2概括分析文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要回答某一段落的作用,首先要看它在文中的位置,位于文章中间的一般都
6、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析其作用时还要联系文本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答案:从内容上强调了“我”与黄土之间的深厚感情;从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对黄土内涵的探讨,又引起下文人们对黄土精神的赞颂。三、末段的作用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余姚口音。就在苇花萋萋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荫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或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了耸肩,
7、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绘红。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遒劲。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余姚的名贤举不胜举,有“余姚人物甲天下”一说。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
8、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这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可惜不是。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6000年7000年呢。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
9、,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色,可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赐。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筑建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鸟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
10、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么?赤水桥上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舒婷沉睡的谷粒醒来)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分条概括。答:_解析:回答本题时,可结合文章结尾的一般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深化主题)作答,而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一定要明确,然后再结合主旨加以阐述。答案:表达了作者从深厚的古文明中汲取营养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意愿,表现了对河姆渡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崇拜和
11、珍视之情;呼应文章题目,深化了主题。考点2 分析作品的行文思路中国人的山水观罗兰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妙、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在入世的生活中,
12、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使人间桎梏得到解脱。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若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最高境界的“玩水”,是像
13、苏东坡赤壁赋里的玩法,是静观的。由观赏“澄江似练”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想象自己可以“羽化而登仙”,最后体悟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思。用这种哲思来面对世界宇宙,则不会演变成杀伐黩武或破坏自然生态的可怕结局。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
14、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逸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征服”,是人与自然站在敌对立场,来显示人类的强大。事实上,人类只可以“到达”却不可能“征服”。用“征服”的心情,专找穷山恶水去冒险,和中国式的游山玩水,在趣味上和格调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敌对,
15、后者是爱惜。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有删改)4.本文行文自然,层次清楚,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答: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辨明文章体裁,根据体裁确定文章的基本思路,如选文是议论性散文,其基本思路是“引论本论结论”;其次,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引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中的地位,如引论部分的提出观点、本论部分的分析观点、结论部分的卒章显志等。答案:文章首先将中西方山水观加
16、以对比,概括提出了中国人纯欣赏的山水观;接着以中国人游山玩水以及创作山水画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人的山水观;再通过议论揭示了中西方山水观的本质的不同;最后卒章显志,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考点3 概括作品主题 精神之树张栓固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而来,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穿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们扑进了千年智慧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
17、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日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相反,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数这一棵棵
18、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浑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的不屈不挠,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以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
19、,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选自散文选刊,有5.文章标题是“精
20、神之树”,“精神之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既可以筛选提炼文中的关键词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整合,关键的是要正确理解“树”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思想、精神学说的象征,这种思想和精神平凡而又伟大。答案:“精神之树”是指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这种思想学说和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而耐人寻味。考点4 分析标题妙处云中谁寄锦书来左建明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桌面上竟渐渐
21、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唯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说,电话这么方便,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吗?妻子的深意被我忽略了。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竟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自然是因有电话。后来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几乎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也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遥想青春初恋时,正值朔风吹雪,戎马
22、辽东。“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谁能比过当兵的人。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生的菁华。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以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湿湿的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
23、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书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罢,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书信的基本品质是真实(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书信最能切近情感、事件的本质,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书信,那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家谱。如
24、果我们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一部伟大壮丽的画卷!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书信还是艺术的。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地书写。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二王、欧、褚、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池的范本。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零落一隅的邮政所却日渐寒碜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
25、光已有些酸楚;那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糨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着月色蹒跚前行。他老伴正处弥留之际,他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现在,他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6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有何妙处?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鉴赏能力。考生既要分析出文题所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又要联系主旨回答出作者对书信的态度。答案:使文章含蓄、典雅,更有韵味。问句形式更能表达作者对书信传统逐渐丧失的叹惋以及对书信文化回归的渴盼。考点5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一、描写手法一行人走在初秋
26、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神思翩跹(曾纪鑫野花为谁而开)7第一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使用的表现
27、手法的鉴赏能力。由该段中的“静谧笼罩山野”一句,可以看出天柱山山野的特点是“静谧”。回答后一问可从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入手,常见的手法有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修辞等,第一段的三句话中只有一、三句是在描写山野,这样即可梳理出答案。答案:静谧。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没有风声、虫声、鸟叫”正面描写山野的幽静,同时以声衬静,用空谷足音反衬山野静谧的特点。二、修辞手法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
28、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文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影。(祝勇雪)8请分析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
29、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表达特色要从形式和效果入手,形式上可从修辞、句式、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分析;对效果的分析则要兼顾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作者想象中的深山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既诧异又惊喜的情感。三、构思技巧(一)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却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我站了一会儿
30、,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为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离去。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但他的痛苦却盘踞在我的心头,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有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二)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
31、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头,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美丽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
32、,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不是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更有价值吗?(张晓风有些人)9结合第(一)节中“我”与第(二)节中“数学老师”待人态度的不同,赏析作品的对比手法。答: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答题时要先找出“我”和“数学老师”待人态度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结合文章中心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案:面对急需求助的中年人,“我”如众人一样冷漠;而当“我”彷徨无助时,数学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作者通过这一“冷”一“热”的对比,表达出了强烈的褒贬爱憎之情,凸显出人应行善的思想。四、引用的好处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
33、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
34、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不同。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
35、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生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10第段中引用了许多古诗文,其作用是什么?答:_解析:分析“引用”的作
36、用时,考生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引用的材料对表现文章局部思想内容的作用,二是对表现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三是有什么样的阅读效果。答案:印证“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用古人听雨的境界反衬自己听雨的境界;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板块2综合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瓦尔登湖的遥想刘晓娟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里的草木鱼石、天光云影,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林中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阳光的明媚、世外的宁静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大卫·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不常来游玩
37、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梭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就这样他每天出去打水,然后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920天。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月光映照在螺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把水面撩起层层涟漪。泛舟湖上听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
38、着室内,神态安详,心满意足。在这个湖光潋滟的地方,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但并不能视他为隐士,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他是在探索人生。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可见他对人生有着异样而深刻的感悟。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英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那里没有战争没有黑暗,有的是和谐安乐。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但他的文字中流淌的却是一种大胆的斥责和无畏的反抗,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不管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的。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借神秘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0948:2024 EN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s B1,B2,G1 and G2 by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学校教育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粪便潜血检测用化学试纸项目营销计划书
- 布料除臭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去中心化网络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兽皮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裘皮披肩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废旧汽车回收利用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自行车测速计项目营销计划书
- 自行车前叉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敦煌的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云朵上的学校
- 2023年黑龙江龙江森工集团权属林业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 测风方法步骤
- 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试验检验和功能性检测计划
- 2023年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课件
- 经销商文件-phadia250项目建议书-ver
-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电动葫芦出厂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