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人琴俱亡(3) 学案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 人琴俱亡(3) 学案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 人琴俱亡(3) 学案苏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 人琴俱亡(3) 学案苏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琴俱亡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2. 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语:笃、索、舆、径、素、卒、俱等;3. 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大意。教学难点:文言词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子猷( ) 病笃( ) 索舆( ) 掷地( ) 恸绝( ) 亦卒( ) 径人( ) 奔丧( ) 了不悲( ) 弦既不调(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五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语时了不悲( )( ) (3)便索舆来奔丧( ) (4)子敬素好琴( ) (5)便径人坐灵床上( )

2、(6)月余亦卒( ) (7)何以都不闻消息( ) (8)弦既不调( ) (9)因恸绝良久( )3.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1)何 以 都 不 闻 消 息 (2)此 已 丧 矣 (3)语 时 了 不 悲 (4)便 索 舆 来 奔 丧 (5)子 敬 素 好 琴 (6)便 径 人 坐 灵 床 上 (7)因 恸 绝 良 久 (8)月 余 亦 卒4. 本文选自_,作者_,是南朝宋文学家。5. 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_6.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又想表现什么主题? _二、学习·研讨1. 导入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

3、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2.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

4、惹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地等等。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4. 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给下面的字词注释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5. 了敬之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6. 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7.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三、课堂总结1. 一词多义 人琴俱亡 遂以名楼(于园)亡 以 或

5、以为亡(陈涉世家)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因恸绝良久 子敬素好琴绝 素 沿溯阻绝(三峡) 看红装素裹(沁园春·雪) 月余亦卒卒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2. 重点字词。俱病笃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便索舆来奔丧:使人索扁鹊: 掷地云:绝多生怪柏: 月余亦卒:3. 古今异义。 古义:竟,总。如:何以都不闻消息?都 今义:全部。如:全班同学都去了。 古义:完全。如:语时了不悲。了 今义:助词。如:我记住了。4. 特殊句式。(1)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即“以何”,“何”作“以”的宾语,正常语序应为“以何都不闻消息”。(2)省略句。 省略主语。例句:“便径入坐灵

6、床上,取子敬琴弹。”每句前省略了主语“子猷”。正常语序应为(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取子敬琴弹。省略介词。例句:掷地云。“掷”前既省略了主语“子猷”又省略了介词“以”。正常语序为(子猷以琴)掷地云。四、拓展延伸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峨峨兮若泰山。( )(2)洋

7、洋兮若江河。( )( )(3)卒逢暴雨。( )(4)乃援琴而鼓之。(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6)吾于何逃声哉?( )2.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请解释“为”“操”“造”“音”的意义,并指出这两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 _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_ _4. 分析本文,谈谈你对“知音”的体会。_ 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

8、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士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注】候:指辛弃疾。隽:才智出众。南邦:指南宋。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毚(chán)兔狡兔。间(jiàn)关:崎岖辗转。奏:通“走”。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潭:指潭州。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奏。懦 士 为 之 兴 起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谓:_ (2)顷:_ (3)薄:_3. 选出对画线句子“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c. 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d. 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4. 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