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教学资料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教学资料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教学资料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2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3声学的知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一个学生曾问他:“老师,您的学问那么渊博,为什么还那么谦虚?”芝诺答道:“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的越多,这个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T:从芝诺的回答中你想到了什么?明确: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师:芝诺的回答和某位科学家不谋而合,他认为:“我们的知识

2、是有限的。”这位科学家就是伽利略。二、作者简介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589年任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后任罗马林嗣科学院院士。因从事科学宣传,遭罗马宗教裁判所迫害。1633年被判终身监禁。在科学上主张系统的观察和实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确立了自由落体定律。发现了系列物体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在天文学上也有重大发现,支持和发展了地动说。其哲学思想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三、整体感知大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圈出文中关键的词句,然后理出行文的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先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学识丰富者优柔寡断。然后详细叙说“从前有一人

3、”知识愈益增多却愈感无知的过程。最后以不知蝉的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四、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第二段以“从前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来说明中心。下面请同学们精读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事实论据)1)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明确: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明确:起先生活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这个人

4、,喂养了许多鸟,能够欣赏鸟类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娱”,并对“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大为佩服。可见此时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悦的。后来他听到牧童吹笛发出的“十分悠扬”的声音,本以为是一只小鸟,便“出去捕之”,待到发现真相,惊诧不已,表明这个人对笛的无知。“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这一个“意识”,表明这个人已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惭愧过去的自得自满。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主动地进行探求。接着,文章写第二天这个人发现了提琴的演奏也能发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并竭力让读者去想象他的“惊愕”之情,

5、表明这个人进一步发现了新的天地,也越发认识到自己过去知识的贫乏。“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这名话总结了上两次的发现,指出笛声、琴声都是“偶然见识”,“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经解放,相信还会有其他发出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似乎对于这个已经有了一定思想准备的人来说,不会再有什么让他惊讶的声音了。但文章下面又写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开门之际门框和铰链也会“奏乐”,“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昆虫与鸟雀相比,发声的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人原有的声学知识完全不能用来解释昆虫的发声原理,他更有了

6、无知之感。渐渐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对声音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可见知识愈多,愈显无知,愈加惊愕。这个人研究蝉发声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响蝉的发声,充分表明蝉的发声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他认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发声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却有“上百种”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进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紧紧扣住开头一段所写的“发现”,具有强烈的论证效果。2)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

7、些发声方法?明确: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3)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2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小结:文章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行文新颖迭出,安排巧妙。五、拓展延伸1鸟巢是鸟儿睡觉的地方吗?师:动物学家在观察鸟类生活习性时发现,许多鸟儿并不在鸟巢中过夜,就连狂风暴雨的时候也不到巢中藏身。例如野鸭和天鹅,夜晚时总把脖子弯曲着,将脑袋夹在翅膀之间,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睡觉。而鹤、鹳、鹭等长脚鸟类,则喜欢站在地上睡觉。鸟巢对大多数鸟类来说是繁殖后代的“产房”。当小鸟长大开始独立生活时,鸟巢的重要使命已经完成,最后被鸟儿们遗弃。在地球上的9000多种鸟类中,大部分成员的鸟巢仅仅是为了养育后代,不作为夜晚睡觉的家。但是,也有极少数鸟类确实是以巢为家的。2生命短暂,知识无限,你将如何对待你的人生?(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人类对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