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8 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8 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8 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8 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8 苏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的背景。(2) 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3) 学习文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 了解文章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3) 通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文章的主旨。3情感与态度: 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文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2、 难点 学习文章记叙剪裁上详略恰当的写作特色。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

2、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六十周年了,六十年后的今天,同学们是否思考过抗战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2、教师概述:抗日战争能取胜的最根本原因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基础,也是强大的后盾,这是战略;另外,也重视了各个战役的战术。得当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古代的军事家,在战略战术方面也很重视。今天我们来读读我国左传中记载的曹刿论战,看看曹刿是怎样在这两方面论述战争的。(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投影出示】刿( guì) 鄙(b) 间(jiàn) 徧(biàn) 孚(

3、fú)帛(bó) 勺(sháo) 辙(zhé) 轼(shì) 靡(m)2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对照书下注释试着疏通课文。 【提示】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特殊字词。【投影出示】试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辨析加点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 (2)又何间焉 (3)牺牲玉帛 (4)大小之狱【点拨 】古今异义的词,如何确定古义?一是靠比较记忆,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文中除了上面加点的,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自学时要加以注意。【提示】古义: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参与),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狱(案件)(2)指名学生分段疏通翻译文章。【提示】其余同学

4、注意听,有不准确的地方适时纠正。(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点拨】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并随军指挥,使鲁军大获全胜。(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研读第1段。(1)齐读第1段,找出关键的实词和虚词。【投影出示】 重点实词:间 信 孚 福 通假字:徧 古今异义词:鄙 牺牲 狱 可以 (2)阅读第1段,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怎样的品质?鲁庄公认为战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说“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学生活动】学生对照文章内容,分组讨论。【点

5、拨】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可以一战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2研读文章第2段。(1)自读第2段,掌握重要字词。 【提示】如:鼓,击鼓进军,名词用做动词。(2)讨论思考: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战机的?【点拨】战斗刚开始,鲁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鲁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鲁庄公的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最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作出正确的判断。3研读第3段,思考: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主要原因有哪几个方面?【点

6、拨】一是进攻的方面,彼竭我盈是最佳战机;二使追击的方面,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4说说你对曹刿、鲁庄公的评价。【提示】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小恩小惠和神灵保佑上,他急于求战,急于进攻,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但他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并亲自参战,不耻下问,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明君。5不但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我们的学习、工作也得讲究战略战术。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畅所欲言。(四)

7、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左传是根据我国春秋时代鲁国历史编写的编年史书,它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的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本文通过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对长勺之战的正确指挥,表现了它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作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启示。【延伸阅读】子鱼论战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

8、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老司>,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飨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飨毕,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曰:楚王其不

9、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阅读建议 】左传之子鱼论战赫赫有名,不仅仅是因为这段笔快如刀,还因为毛主席批过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宋襄公的罪因有二:一是“不重伤,不擒二毛”,就是不砍伤员,给老人让座; 二是“不阻隘”,坚持“不鼓不成列”,即不设陷阱,不搞偷袭,要光明正大地打。子鱼围绕这两点,从前到后,又从后到前,批得痛快,所以金圣叹说,“胸中无数关隔噎欬之病,读此文,便一时顿消”。(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jiàn)焉 肉食者鄙(b) 弗(fú)敢专也 小惠未徧( biàn) 牺牲玉帛( b&

10、#243;) 望其旗靡(m)2解释下列词语(1)肉食者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2)又何间焉:参与(3)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4)大小之狱:案件(5)一鼓作气:击鼓进军3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春秋 时期 鲁 国史官 左丘明 写的 编年 体史书左传。 (2)曹刿论战记叙了鲁庄公十年齐鲁 长勺之战 的情况,是我国历史上 以弱胜强 的典型战例之一 能力提升4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办理。(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

11、耗尽了。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答: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6根据故事的内容,说说你对曹刿或者鲁庄公的评价。 答: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小恩小惠和神灵保佑上,他急于求战,急于进攻,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但他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并亲自参战,不耻下问,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明君。开放探究 7、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感受。 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自成。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 略 五、资料链接 左传的大部分文字都是诠释春秋的,但它的记事时间比春秋长,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其叙事更至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为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