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1页
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2页
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3页
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4页
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苏州市2014年中考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1分) 滋 (rùn) 宽

2、(róng) 抑 (yáng)顿挫 十拿九 (wn)解析:本题设置较好地体现了中考精神:常见字词,不为难学生。心地善良。参考答案:润、容、扬、稳。(“宽容”的“容”有“容纳”之意,“抑扬”的“扬”有“扬起”的意思,应该不会弄错的吧。)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当你打开一本本不同的书藉,就如同进入一座座不同的城堡,远离世间的宣哗与躁动。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箭。书中的人物任你调遣,书中的声音任你顷听,书中的思想任你评判。解析:本题设置依然较好地体现了中考精神:常见字词,有

3、一定的难度,但不是为了为难学生。心地善良。初三学生,很容易区分“书籍”与“狼藉”,知道“喧哗”无论哪一个字没有“口(嘴巴)”都是不行的,“倾听”一词类似送分。就“唇枪舌剑”略微有点小难度,古人比较喜欢用“剑”,不论是当作工具还是道具,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放箭”除非展示百步穿杨的功夫,大多都是小兵所为。“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愁也愁得潇洒;如果李白拔“箭”四顾,肯定是在打猎,一般不会“心茫然”的。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 大漠孤烟直, 。 (王维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4、蜀川)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 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岳阳楼记)解析:古诗词考核已谈多次,不再赘述。技巧就是理解、背诵和默写。一分三万的年代,有钱也不要乱扔,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本题所涉皆为名句,怎么说呢?实在记不住,你简直4名著阅读。(5分) (1)下而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读后同答问题。(3分)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行者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

5、是何如。”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解析:孙悟空占了便宜,心情大好。当人家的外公他也觉得赚大发了,更何况是当了一回干爹。可是他只是记得牛魔王的长相,却不知道红孩儿的其他消息。当年一群魔王混在一起看来只聊抢钱抢地盘,也不拉拉家常。比如小孩的生日之类的(狭隘地想:不是牛魔王不肯请客,怕太排场有人查,就是妖魔一般都恨掏红包。当然,也有可能是铁扇公主不肯抛头露面)。在红孩儿眼中,牛魔王什么都可能做,就是不会吃斋。在大家都在排队等吃唐僧肉的时代,这个理由当然太古怪了。孙悟空太瞧不起那个古灵精怪的红孩儿了。孙悟空搞不定的事情一般找谁?这点你都不知

6、道,敢说是看了西游记的人?他一般找观音菩萨,再不行赶快找佛祖如来。悟空心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你总算有数了吧。有种你说孙悟空找普金大叔。感受:名著考情节,不看不行啊。参考答案: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识破。悟空向观音菩萨求救,观音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师父。 (2)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的教授提出取消词汇,采用以物示意的办法表达思想。请你依据原著内容说说这个办法的不方便之处。(2分)解析:“以物示意”有什么不便之处还用想?表达一个细微的意思,就拿一样东西来晃晃,说一百样呢?侬想想看。参考答案:如果一个人要办的事情较多,范围比较广泛,他就不得不把一大捆东西背

7、在背上,费时费力。5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3分)抽样年级起始触网年龄平均上网时间/天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小学三年级7岁20分钟80.3%小学六年级8岁36分钟83.5%初中二年级10岁1小时15分钟78.6%高中二年级12岁1小时48分钟80.5%解析:表格分析时注意几点:最大值、最小值,发展趋势。记住啊!传说这叫做规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表述时一定要注意表头、项目名称,表达意思要完整哦。你总不至于说高中生比小学生年龄大吧。搞清楚,题目是在问你“上网情况调查”。参考答案:(1)学生的起始触

8、网年龄整体呈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无线上网是学生最主要的上网方式。第二部分(44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于是入朝见威王 B皆以美于徐公 才美不外见(马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C受上赏 D闻寡人之耳者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解析:在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文言文一词多义三原则:连猜带蒙三代换。记住啊!传说这叫做规律,一般人我真不告诉他。由此,我们可以轻易判断A、B、D三项不同。参考答案:C(A拜见/显现 B认为/相当于“而”,可不译 D使听见/扬名)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A能谤讥于市朝 B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灭寺夜游) D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

10、者说)解析:如果你连题目中的“倒装句”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我只好鄙视你了。大众化一点,跟现代汉语句序不一致的,就有倒装句的嫌疑了。其实ABC都是一个用法:动词+状语。现代汉语自然是“状语+动词”了。比较一下,“在图书馆看书”和“看书在图书馆”那一句是倒装句?还不知道?你!你!8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解析:文章的标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还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你说说,燕、赵、韩、魏为什么要“皆朝于齐”?金庸写令狐冲,为什么还要写林平之?你懂了吧,不就是要衬托那啥啥啥的嘛。可以从几个角度出发编制答案:讽谏很睿智,纳谏很有用,齐国强大了,

11、建议答题格式:衬托了突出了表现了参考答案: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9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解析:题目表达非常清晰:举例 + 分析好处。好处啊!别忘了,是“三”的组合的好处啊!看清楚,自然有“好处”。参考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

12、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如答“三问”、“三思”、“三赏”等,言之这成理即可)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涸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注释:溷(hùn):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徐阶:人名,时任宰相。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少颖敏绝伦。 (2)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解析:文言文的翻译原则我已讲多次,请查阅以前的中考解析。原句: 少 颖 敏 绝

13、 伦译文:(张居正)年轻(时) 聪明、才能出众 聪敏 独特、独一无二 辈,类原句:巡抚 顾璘 奇 其 文, 曰:“国 器也。”译文:官名 人名 以为奇 他的 文章 国家 人才参考答案:(1)(张居正)年少时就聪慧过人。(2)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这个人将来”是国家的栋梁啊。”阅读故乡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

14、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幺,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

15、,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11少年闰土“见人很怕羞”,为什么“只是小怕我”,而且“小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解析:同龄同辈容易相处的原因,

16、还是容易说出的。只是学故乡这篇文章时,不能忽略了小说的主题。文本阅读时,偏离、甚至忽略文本主题的理解都是要不得的。“厚障壁”让“我”无比心酸、悲痛与悲愤。文章为什么要写人物小时候的亲密与融洽?看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时,你就应该知道作者的用意了。参考答案:孩子很怕生,但对同龄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容易沟通。这样写表现出少年闰土的纯真可爱以及与“我”的亲密关系,与后文中年闰土对“我”的“恭敬”形成鲜明对比。12二十余年后“我”见到闰土,“很兴奋”,但为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2分)解析:题目中有很多提示,如“二十年后”,但要答对题,要弄清楚“很兴奋”和“不知道怎么说才

17、好”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兴奋”?又为什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参考答案:见到少年时的好伙伴,“我”很兴奋,但是,眼前的闰土变化太大,让“我”感到陌生,而且从闰土的外貌变化中预感到他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我”心情变得复杂,“不知道怎么说才好”。1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两句中省略号的不同表达作用。(3分) (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解析:注意句子前面强调的是“什么都有”,后面再跟出了省略号,自然应该表示列举的省略。作用呢?闰土说那么多说明了什么?两个少年朋友在滔滔不绝地说啊说,还不是因为关系亲密,满心喜悦?你看,后来两人有了隔膜,话就立刻少了,闰土甚至变成“木偶”“石像”了。参考答案:

18、表示内容的省略,表明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流露出他内心的喜悦与兴奋。 (2)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解析:这里的省略号从意思表达上看,应该不是省略,而是表示停顿了。饱受煎熬的闰土万分悲苦,说话自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欲言又止,最后就是沉默无言了。参考答案:表示话语中间的停顿,表明闰土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反映了中年闰土的生活苦不堪言。关于闰土的沉默和杨二嫂的嚣张,本人曾写了几句话,详见石像闰土:痛到深处是无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安静的阅读潘凯雄 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

19、有问题的。 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闽读。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

20、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21、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11)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14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2分)解析:文章开头的作用,老师应该说了很多遍了。“开头”呃,仅靠条件反射,也应该

22、答出这道题的。参考答案:开头运用排比段引出论述的话题,突出了当前社会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引发读者深思。15文章第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3分)解析: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尤其是在议论文中,而且,题目还明确告诉你“文章第段中”,你还不赶快把第八段的观点找出来,分析分析观点与莎士比亚的话有什么关系。先看看莎翁说了什么:“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再看看作者怎么转述: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答题时请注意议论文语境对答案组织形式,甚至是格式等方面的要求。参考答案:运用道理论证,嘲讽了那种浮躁张扬的生

23、命状态,从反面论述了安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16作者在第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分)解析:“主要意思”即主要观点,首先要有关键词,其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文章说的是: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 ,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总而言之,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人类智慧的积累与丰富,都是阅读换来的。参考答案: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人类智慧的积累与丰富都需要通过阅读去实现。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红豆树下陈歆耕 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

24、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我

25、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

26、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

27、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惠软骨病的人 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座再造的红豆山庄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11)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选自2011年5月1

28、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7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3分)解析:阅读时和我一样将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答案不愁了。但要注意,题目要求“分点归纳”,也就是要写出一二三,要从不同的角度才能写出一二三。把那些关键词分各类就行了。本题赋分3分,那就至少归纳3类,老师依点给分,咱们看菜吃饭。关键词:古老、沧桑、孤傲、孤独、近五百年历史、面容枯槁、枝丫挺立、由树及人、伟大的人格和魂魄、昂然挺立、傲视红尘、废墟、孑然孤傲、卓尔不群、古老沧桑可以从形象、环境、精神内涵、历史发展等等方面展开,参考答案:历史:古老、沧桑 外形:躯干粗壮、面容枯黄、枝丫挺立 神韵:孑然孤傲、卓尔不群。18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3分)解析:“多次写到”,那就把每一次的句子划出来,全出关键词,找出作者对人对物的情感态度,找出它们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作用也就全部出来了。你说是吧!文章写了一个访树思人的故事,春雨自然是为了弄点情调和氛围,关键是作者的态度,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人物的感情是协调的,要么正面渲染,要么侧面衬托,景物总是为情感服务的。参考答案:交代作者前往红豆山庄的时令季节,烘托、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忧思。19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3分)解析:作者认为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的目的是什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