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3)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3)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3)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3)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开窍(qio)偶然(u)呐喊(ni)叮宁B戛然(g) 忐忑(t) 堤坡(d) 堡垒C猝死(c) 教诲(hu) 陆续(x) 锻炼D矜持(jn) 颤抖(zhn) 熏陶(xn) 气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情节惊险曲折,悬念不断,引人入胜。B同学们的欢笑声在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戛然而止。C她那娓娓动听的朗诵

2、,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D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会向老师请教,老师常常表扬我这种不耻下问的好习惯。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何其芳。B书信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和日期。C作文上的红双圈一文中,“于是,我就接着折腾”,“折腾”在这里指坚持写文章。D给老师的一封信中书哲回忆了方老师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运动会上老师对运动员的鼓励和安慰,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谢意。评卷人得分二、信息匹配4.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语众心长()信手粘来()无怨无海()虽风舞动() 依依借别() 身临其竟()5.选择

3、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如果就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即使也1老师说:“习作要有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的文章,_语言再华丽,_没有价值。”2老师教导我们:“_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_必须先尊重别人。”3_看到作文本上的红双圈,我_会想起老师为我批改作文时的情景。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_的故事 _的心田 _的想象力_的身影 _的大手 _的汉字_的脸庞 _的力量 _的忧伤7.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我喜欢读书_它教会我_忍一时_风平浪静_退一步_海阔天空_它教会我_一寸光阴一寸金_寸金难买寸光阴_它还教会我_世上无难事_只怕有心人_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知

4、道,在_的记忆里,有一位_的田老师;在_的记忆里,有一位_的语文老师;在_的记忆里,有一位_的方老师。2一去二三里,_。亭台六七座,_。3有意栽花花不发,_。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9.按要求写句子。1周明当上班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修改病句)_2大风把操场上的杨树吹得东歪西倒。(改为拟人句)_3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改为比喻句)_4一年级时,稚嫩的我忐忑不安地跨进校门。(缩句)_10.口语交际。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毕业赠言,请你指出有哪些不当之处。写给老师: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六年的时光,您的音容笑貌,永不忘怀;您的谆谆教诲,常记心间。我的评价:_

5、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老师领进门(节选)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11.选段中“_”的意思是: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这种结构的词语我还知道:_、_、_。(至少写三个)12.田老师所说的“不过是无心插柳”,对作者而言是指_。13.最后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引出下文B点明中心C承上启下14.“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阅读乐园我的老师他

6、,已是我初中两年的语文老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他西装革履地迈着大步走向讲台,“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郑!”大家都为这洪亮的声音鼓起掌来。随后,他走出教室,不知道去了哪儿,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会是太紧张了吧?”“不可能吧,我觉得可能是去拿什么东西了,难道语文书忘记带了?”正在这时,郑老师进来了。他的手里捧着一盆花。同学们更加困惑了。他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有谁闻到了花香?闻到了的同学可以举手。”有三四个同学举了手。“再仔细闻闻。”又有几个人举起了于,他看了看用学们,脸上很失望似的( )瞧这花多美丽( )多香( )你们都没到吗( )有的同学用力地吸,有

7、的甚至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吸。又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其实,我由于患了感冒,根本没闻到。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也随着大多数人举了手。好几个同学又把手举了起来,只剩下一个女同学了。郑老师走到她身边,把花凑到她的鼻子那边,说:“你再仔细闻。”那个女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真的没闻到。”她的脸羞得红扑扑的,但她却始终没举起手来。郑老师露出了开心又严厉的表情。他用力地扯花瓣,可花儿怎样也没有落下来。大家似乎都恍然大悟,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啊!是假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郑老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真理。真理,就如同那花儿一样。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

8、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一概地随波逐流。自信一点儿!说不定自己才是对的。”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沉思了很久。他的语句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真理观”永远是指引我前进的明灯!15.这位语文老师以“_”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_”课。16.老师为引导学生们辨别花是否有香气,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A先入为主B大肆渲染C以身示范D故作失望17.“七嘴八舌”的意思是_这个词写出了同学们内心的_。18.在文章第2自然段的“( )”内加上标点符号。19.读画横线的部分,文中“_”这个词语能形容“我”此时的心理和行为。20.结合文章的主题,请为

9、文章换一个题目,并谈谈自己更换的理由。题目:_我的理由:_2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_评卷人得分六、书面表达22.习作。六年的小学时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对母校和老师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写下来,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哦!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左右。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形近字、易混读音和多音字。题目要求选择“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对于多音字和易错读音,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A呐喊的正确读音是:n hn叮宁的正确书写是:叮咛B戛然的正确读音是:ji rnD颤抖的正确读音是:chn du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

10、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达,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一、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A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词语符合语境。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词语符合语境。C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词语符合语境。D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不是不耻下问,词语不符语境。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

11、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找出正确答案。B项,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4.众重粘拈海悔虽随借惜竟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字形的识记能力。注意区分形近字与同音字。众:许多:与“寡”相对:人;许多人:大。重:分量较大,与“轻”相对:负;程度深:色;价格高:价收买;数量多:金聘请;主要,要紧:镇;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言行不轻率:慎。粘:黏的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糖牙。用胶水或糨糊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贴;同“沾”。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须。海: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用于湖泊名称:青;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

12、口。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漫无目标地:骂;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特指中国上海:派;姓。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虽: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随:跟着:从;顺从,任凭:意;顺便,就着:带;像:他长得他父亲。姓。借: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钱给人。假托:口;依靠:凭。惜:爱,重视:爱;舍不得:吝;感到遗憾,哀痛:可。竟: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到底,终于:毕;整,从头到尾:日。夜。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至(竟然至于)。境:疆界,边界:界;地方,区域,处所:无人之

13、;状况,地步:况。5. 即使 也 如果 就 只要 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首先知道每个关联词的意思,再根据语境进行作答。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即只要某一事件或动作发生,后面的事件或动作也就会发生。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意思是就算出现前一分句所说的情况,也不会改变某个结论。6. 引人入胜 幼小 丰富 高大 温暖 端庄 白皙 生长 成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首先知道所要修饰的事物的特点是什么,再进行作答。故事:有趣或者枯燥,冗长或者精简等等。心田:内心;良心的意思。可以是善良或者狠毒,幼小或者强大等等。想象力:可以是丰富或者匮乏的,也可以是天

14、马行空的。身影:可以是某人的身影,也可以是熟悉或者陌生的,高大或者伟岸的等等。大手:可以是爸爸的,也可以是温暖的或者冰冷的等等。汉字:神奇的或者整齐的,简单的或者晦涩的等等。脸庞:可以是红润的或者苍白的,也可以是陌生的、熟悉的等等。力量:可以微弱的、强大的,或者集体的、个人的等等。忧伤:强烈的或者淡淡的,或者青春的、大人的等等。7. , “ , ; , ”; “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一句话停顿时用逗号。引用句子时,用引号引起来。句子并列关系时用分号,一句话说完用句号。8. 刘绍棠 润物无声 黄蓓佳 善于鼓励 戚书哲 循循善诱 烟村四五家 八九十枝花 无心插柳柳成

15、荫【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师恩难忘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回顾课文摘取关键信息:“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由此可见,田老师如春雨般滋润着作者心底那块文学之田,默默无声地引导

16、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黄蓓佳的作文上的红双圈 主要内容是作者被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所鼓舞,开启了作者文学创作的大门。由戚书哲给老师的一封信“小小的我急于模仿,可一笔一画却是歪歪扭的,我为此特别沮丧。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字如其人,每个人的字都不同,所以,书哲,你不能一味地模仿, 还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说罢,亲切地摸摸我的头,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可知,方老师善于有步骤的引导学生。2考查古诗词识记和默写。山村咏怀作者: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3考查名言名句的理解与识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摘自增广贤文

17、上集译文: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9. 周明当上班长后,就一心一意地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大风把操场上的杨树吹得摇头晃脑。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我跨进校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用词不当。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可以换成兢兢业业或者勤勤恳恳。2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

18、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这里将杨树拟人化,关键词“摇头晃脑”。3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这里将又大又红的苹果比作红灯笼。4本题主要考查缩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哪些词语是句子的“枝叶”;缩句时保留“主干”,删去“枝叶”。也就是说要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有的句子没有宾语,但必须有主语和谓语。主语是我,谓语是跨进,宾语为校门。其他属于句子的枝叶,可以去掉,且不改变句子原意。10.“音容笑貌”这个词语使用不当。“音容笑貌”用来怀念已故之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用作给老师的临别赠言不合适。【解析】本题主

19、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毕业赠言:是在毕业前期师生朋之间互赠留言的一种方式,可以对同学、教师、母校表达感谢、祝福之情。要注意礼貌,文明用语,注意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音容笑貌”这个词语显然是不恰当的。它的意思是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可以换成“灿烂笑容”等等。11. 恭恭敬敬 整整齐齐 大大方方 来来往往12.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在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13.B14.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与深深的感激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识记与运用。恭恭敬敬,意思是指对长辈贵宾谦恭而有礼貌。故应为:恭恭敬敬

20、。这是AABB式词语,此类的词语还有:星星点点、明明白白、蹦蹦跳跳、轰轰烈烈、隐隐约约、吞吞吐吐、偷偷摸摸等。(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文段讲述了作者在若干年之后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当年的启蒙老师时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并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而老师却说那只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然而,田老师的无心插柳却是作者以后成才的基础。这“无心插柳”对作者而言,是指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中心句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

21、体现。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若干年之后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当年的启蒙老师时仍然心存感激,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短文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中心,总结上文,是短文的中心句。他在文章中的作用是点明中心。(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文段最后一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里的“插柳”是指田老师在一年级时对作者的教育,在作者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这种恩情是终身难忘的。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15. 花香 真理16.C17. 人多嘴杂说法不一 疑惑18.:“ ! ! ? ”19.随波逐流20. 一堂真理课 这一堂课没有

22、夸夸其谈的说教,在亲身体验中“我”体会到了“真理”的含义,这堂课有人生的百度,使“我”受益无穷。21.这是一位睿智、教导有方的老师。【解析】(1)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可以知晓文章的起因是语文老师让“我们”闻花香;经过是同学们为了掩饰自己都假装闻,并举手示意自己闻到了花香,只有一位女生坚持没有闻到花香的立场;结果是老师带来的花是假花;启示是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理”课,成为“我”的指路明灯。知道了这些,就不难作答了。(2)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章“闻花香”的部分集中在第二自然段。首先,老师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也就是先人为主,让同学们对有花香深信不疑;其次,看到

23、只有几个同学表示闻到了花香,老师“脸上很失望似的”,也就是故作失望;然后,老师大肆渲染“这花多美丽!多香!”,也就是大肆渲染。所以,A、B、D三项是正确的。老师始终也没有亲自示范去闻花香,所以C项是错误的。(3)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完成本题要结合文中句子,同时联系生活体验。通过文章情节可以知道“七嘴八舌”形容同学们议论纷纷的状态,也就是人多嘴杂,说法不一。由此也就体现出了大家对老师的反常态的行为感到疑惑。(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完成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具体情境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语气。这几句话是语言描写,是老师为了迷惑“我们”,故意大肆渲染花的美丽和芳香所说的话,有一种“鼓吹”

24、的味道。所以“多美丽”和“多香”是夸张的赞叹,后面分别添加“感叹号”,在“你们都没闻到吗”后面添加“问号”,最后不要忘了冒号和双引号。(5)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结合故事内容可知,同学们被老师提前下的“花有香气”的结论牵着走,没有闻到花香还要假装闻到了花香,却没有坚持自己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正是第四自然段老师说给大家的话,其中“随波逐流”一词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批评:不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坚持自己的理念,跟着别人的思想和认识走,最终不能取得成功。(6)本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本文原来的标题是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拟定的。我们在拟题时,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来拟定。抓住文章的主题拟题目,可以从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中提炼关键词,如抓住文章第四自然段中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话,可拟题目为“坚持”“不随波逐流”;抓住第五自然段,可以拟题目为“一堂真理课”“前进的明灯”根据拟定的题目,有理有据地阐述理由。(7)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完成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在事例中提炼人物特点。郑老师的课堂告诉同学们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真理,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