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 2)“独 ”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 ”字好在哪里?【答案】( 1 )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 ) “独 ”是 “独自 ”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
2、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 ”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 ”是 “独自 ”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故答案为: 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独 ”是 “独自 ”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
3、、淡泊、愉悦的心境。【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 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 ”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2 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 ”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 ”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4、。D. 末两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答案】D【解析】【分析】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3 古诗阅读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注释】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唯应:只有。( 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
5、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答案】( 1 )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 ”。 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样也是表现作
6、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故答案为: 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象所寄寓的感情的理解能力。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
7、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赏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再结合理解诗词的内容,选取合理角度,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言之有物即可。答题步骤为: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 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2)
8、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 ”的原因。【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 ”、 “冥冥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解析】【分析】(1)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承接首联,“风起波 ”“ 日沉夕 ”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浩浩 ”、 “冥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9、 2)结合“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得出:漂泊异乡;结合“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得出:景色凄凉;结合“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得出:孤独寂寞;结合“独夜忆秦关”得出:夜忆秦关。然后综述即可。故答案为: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 “冥冥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叠字,又名“重言 ”,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从以下角度赏析: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
10、象性。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 义及作用去赏析。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田园乐唐王维萋萋春草秋绿,落落 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 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 )三、四两句展现了、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 ”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1 )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2 )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 ”令人意外;
11、“夏寒 ”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解析】【分析】(1)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第四句描绘的是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的画面,而第三句展现的是牛羊自回村子的画面。牛羊自己回村子看出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相处和睦,整体氛围是闲适的,而儿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看出这里的人都不追求名利,性格淳朴,追求自然。故描绘了闲适恬淡、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2)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 ”和 “长松 ”联系在一起,指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遮住阳光,形成
12、绿荫,给人阴凉的感觉。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整体的氛围是清幽美好的,故情理之中。故答案为: 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 淳朴自然 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 ”令人意外;“夏寒 ”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点评】 本题考查画面概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理解诗句,然后理解词义。6 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1 )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为什么又以“望岳 ”为题呢?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2)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为什么?( 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圣
13、”之称。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答案】( 1)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看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齐鲁青未了 ”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2)是这样。诗中有“会当 ”一词,意即“一定要 ”。
14、( 3)略【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诗歌的结构、内容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字里行间来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从“会当 ”表示 “一 定要 ”可以理解诗人望岳而想象将来的登岳。 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并且要熟读记诵。如春望、春夜喜雨等故答案为:(1)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看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齐鲁青未了 ”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
15、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2)是这样。诗中有“会当 ”一词,意即“一定要 ”。(3)略【点评】 考生要读懂诗歌,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所处环境来分析。 考生要注意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从关键字词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 考生要注意积累,在默写时注意不要记混,不要写错别字。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 郑协:南宋遗民。 苹苹:草木茂盛。
16、杨花:喻身世飘零。 杜鹃:喻故国之思。( 1 ) “ 杜鹃 ”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 ”被称为 “ ”。( 2)有人说诗中的“闲 ”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答案】( 1 )子规(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
17、种题型。根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杜鹃 ”被称为 “子规 ”。( 2)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寂寞亭基”“ 一川晚照”“ 听杜鹃 ”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惆怅,所以“闲 ”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这只是表面上的。并且结合诗人的“南宋遗民”的身份,更可见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故答案为:(1 )子规(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
18、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 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 )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 2) “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 ”字和 “轻 ”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答案】( 1 ) “数片 ”和 “一夜明 ”。( 2 ) “ 洗 ”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 ”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
19、,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 ”中提取 “数片 ”,从 “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 “一夜明 ”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洗 ”字, “轻 ”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故答案为:(1
20、) “数片 ”和 “一夜明 ”。( 2 ) “ 洗 ”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 ”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里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8. “割 ”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
21、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 慨。( 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1 ) 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解析】【分析】(1) D.末两句 芸当”是唐人口语,意即 乙定要",可见是作者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登上泰山顶峰后”。故选D。(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
22、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新的意义据此意思对即可。故答案为: D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
23、诗,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做出解答。10 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 ”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 ” 比喻 ,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 ”,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 2)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
24、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答案】( 1 )不畏;(一时的)困难和假象;望眼( 2) D【解析】【分析】(1) “不畏 ”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 ”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
25、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 ”、 “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望眼 ”体现了诗人非凡的洞察力。( 2)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句描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
26、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C: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流露出的是浓烈乡思和满心的哀愁。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故选D。故答案为: 不畏;(一时的)困难和假象;望眼; D。【点评】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参考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
27、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1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题春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描绘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气,表现诗人内心的兴奋。B.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照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昏鸦/数点/傍林飞。C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 晚”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D.樵夫渔人,担柴捕鱼,一路归来,从 遥见”可知,作者的视角是远望。( 2)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所表现
28、的画面。【答案】( 1 ) A(2)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解析】【分析】(1) A 选项中 “内心的兴奋”不当, “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体现的是 “闲适安宁”。(2)描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落花遮掩夕阳、乌鸦傍林低飞的景象描绘出来。故答案为:A; 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这是一道选择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会考生心理支持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考试分析试题及答案
- 企业信息管理的未来趋势-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探讨
- 高校辅导员促进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资格的应试准备与策略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资理财课程的特点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知识的综合应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考试关键要素试题及答案
- IP权益的守护者-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方位保护策略
- 城市基础设施合作协议书(2篇)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初级)技能鉴定精练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5
- 2025年中国储能检测认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诊断与评估课件 第十二节 资赋优异儿童特征及学习资料
- 金店装修施工方案
- 政治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生物泌尿系统的组成课件-+2024-2025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技师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中国协同办公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冷却塔维修施工方案
- 航天发射场智能化-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